三国:先生,你太爱学习了! 第9节

“吾儿子聪慧!此法可让我军资省下很多,而且还得精锐之师,一虎一豹,好名字!”

“如今,值危急存亡之秋,兖州各地并未完全归附于我,仍旧还需壮大兵马。”

“我看宜尽快施行,将孟誉叫来,此事可由他协助你,你们二人可多结情义。”

曹昂展颜一笑,当即拱手而下,柔声道:“此法,就是孟誉兄长告知于儿,才能再在此进言的。”

“哦……”

“这也是他,他最近不是举为墨工校尉,专司铸铁,我还特意给他买了许多书籍,请了不少能工巧匠,唔……他最近私底下如何?可还在努力钻研此道?”

“那没有了,”曹昂当即回忆起来,“这段时日,孟誉兄长都是与我一同习武,练习刀法,倒是没有再继续研习铸铁之事。”

原来是让他学铸铁吗?

我还以为是让他陪我一起学文武,那他这足足一两个月,可都没再去铸铁了呀。

那,孟誉到底算是勤学还是在偷懒呢?

曹昂思索了一下。

“啧,这个孟誉,现在反而又三心二意了,与你习武,莫不成他还要上战场杀敌?”

曹操说完这话,曹昂顿时一愣。

“说不准,父亲您有所不知,现在儿已经打不过他了。”

“此前刚开始对练的时候,还可以轻松化解,但现在不光力道不如孟誉,且一招一式也不如他灵活。”

“不可能,”曹操冷静的驳斥了他,继而抬头严肃的看了他一眼,“绝对不可能,你自战场厮杀多年,武艺早已比一般将军厉害。”

“且有生死搏杀的经历,如何比不过他,不要为了抬举孟誉,而这般虚言。”

曹昂脸一红,很认真的道:“是真的,没妄言,他就练了一个月,从什么都不懂,到现在已经宛若经验丰富的老将了。”

“啧,”曹操摸了摸下巴,“立刻准备演武场,命孟誉也参与进来,我看看他的本事……”

曹昂连忙点头,“好好好,我这就去告诉他。”

这不就成了,还需要进什么言,我父亲还主动邀他。

第12章 按照郭谊为准,能有多难?

“昂儿,你立刻去找文若,将此事告知于他,在我曹氏子弟的亲兵,以及青州兵之中,层层挑选勇武之人,不断筛选四千之数,成立新军。”

曹操下令之后,又笑着看向曹昂,问道:“孟誉,真的是最近方才开始习武学刀,勤于此道?”

“不错,这是儿亲眼所见。”

曹昂毫不迟疑,这让曹操的脸上表情,变得更加意味深长,轻笑了两声后,又道:“好,我写一封名录与你,带着此令,去找文若。”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最近忙于军中事务,与他已经久不深谈了,去找他,多说些。”

曹操倒是也没告诉曹昂要聊些什么,只是意有所指,很快写好了一份名录,又下了手令,让曹昂起行去见荀。

并且再三嘱咐,若是要设立什么选拔的门槛,就以郭谊为准,定要设足他也不能完成的难关,以此挑选。

虽然曹昂不太明白,但这始终是他第一次主持此大事,须得谨小慎微、尽力而为,他没有拖延,立刻行礼而走去寻荀。

这数月以来,荀始终在自己府中处理政务,并不出入衙署,这并非是他怠惰,反倒是事务实在太过繁忙。

诸县所储军资米粮,到各地人才搜寻的情报,甚至是各士族递来的举荐信,以及寒门士子、白身士民所送上来求评的策论,他都要一一过目,了然于心。

偏巧,荀有近乎于过目不忘的本领,记得越多,就放不下,经常会忙碌到彻夜不眠,不知食寝的地步。

所以,为了方便,索性就暂且在家中处理,若有传召,再去衙署面见曹操。

……

内城一宅院内。

中年人放下了书简、名录,轻抚胡须而言,面色认真专注。

“此法,虽是耗资劳心,动荡颇大,却也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

“我境内可用之资,能铸厚甲四千余,骑具数千,此前缴获的战马耕牛,变卖之后,勉强能资重利于精锐。”

曹昂端坐于一案牍前,十分诚恳乖巧,在认真听取对面的人为他盘算此事。

此人头戴进贤冠帽,仪态庄重、正襟危坐,他脸上表情从不会随情绪有所变化,听到了郭谊的选拔之策后,也不觉生奇。

在极短的时间内,他就已经明白了曹昂此策的利弊,故而笑着为他谋算着要出动多少军资,耗损多少,历时多久。

同时,还要告知他此时的情势。

这是曹昂无比尊敬的一人,当做师长对待,和在郭谊面前时完全不是一个模样。

他叫荀,字文若。

是颍川荀氏之人,在数十年前,大汉还未曾衰弱的时候,荀氏、郭氏、陈氏各有大儒当世,著作传经,广收门生,桃李遍布天下。

与另一族之长,称为颍川四长。

在到后来,荀氏之中出八兄弟,都是名传于世,得人尊敬

,学识渊博,各有经典策论传世,称作荀氏八龙。

这位荀,便是八龙之后,荀氏现在家族中最有发言权的人,早年得举孝廉,征为守宫令,后跟随袁绍,发觉袁并非是能平定天下大乱的人。

于是转投到了曹操麾下,他来的时候,曹操很高兴的称之为,“吾之子房”,这一句话广为流传。

其意不小,大部分人都在惊叹曹操对荀的评价如此之高。

只有荀立马敏锐的察觉到了些许隐晦的意思。

我若为子房,那这个“吾”又是何意?

故而虽有此想,可曹操对他十分信任,携手共事许久,彼此钦佩,也让曹昂时常来荀身前受教。

荀眼窝较深,胡须整洁得体,双眸有神但皱纹可见其常疲惫。

说到此处,他深看了曹昂一眼,道:“公子可否知晓,现在主公真正掌控的地盘,有多少?”

曹昂立即对答,拱手道:“乃是东郡、陈济北和任城国。”

“不错,”荀在这里又提醒道:“陈留并非是麾下掌控之地,张邈与主公一样同为太守,在今年年初,将主公推举为兖州牧,属无奈之举。”

“乃是任城国、济北、刺史部相继被青徐贼众而破,诸侯商议之下,暂推举主公而起,又在外得袁绍言表支持,方才到如今地位,而现在,乱事平定,收百万贼众于麾下,若能治理得当,在数年之后,便会一跃而升实力激增。”

“与此同时,定然也会有无数人不愿看到主公坐大,是以必须要严加防范。”

“这等选兵之事,可谓迫在眉睫。”

荀想了又想,眉头多次皱起,然后又舒展开来,在面前这份名录上指了指郭谊的名字,轻声道:“这个人,执着而赤诚。”

“同时心性不错,勤奋好学。”

“主公点他参选其中,并非只是想要让他选入虎豹骑之中,去冲锋陷阵。”

“而是要以其品性、名气展露于人前,再任加以任用,方可令人效法,传扬此风。”

“勤奋笃学,求进务实,便可得赏赐任用,故而以德行引青州兵所向,如果郭谊真的可以在人前显示,其从不能到能,是如何苦练的,对于青州贼来说,会是极大的激励。”

曹昂登时眼睛微亮,这是他不曾想过的,原本以为只是单纯想要看孟誉兄长的身手,却不曾这里还有如此多的门道。

“受教了。”

曹昂躬身而下,面色诚恳。

果真,最了解父亲的谋臣,一直都是这位颍川荀君。

“那么,就按郭谊为准,尽可能难便是了,”荀轻声而笑,“大公子,可尽快布置,就在营外筑演武场,我记得山前有一大片空地,军中需要什么,可随意取之。”

“我只是怕……”曹昂沉思了片刻,道:“以孟誉为准,恐会难了点。”

“哈哈哈,无妨。”

荀满不在意的摆了摆手,淡然道:“郭谊没有征战过,我虽从不夸言,但想来可知,难不到哪里去。”

“好……”

曹昂一时间不知怎么回答,那就按先生说的来便是。

……

内城郭谊的宅院内。

听闻这个消息的郭谊,在凝神思索片刻后,也明白了个中道理。

“行啊,那我就按照我的想法来布置了,”郭谊微笑道。

第13章 你等会别牵扯到我!

“没事,孟誉尽管施为,此事交由你我,子和叔叔一起主持。”曹昂的话里,足见其热情十分昂扬,对于选拔虎豹骑的期待倒是很足。

“好,在下明白。”

郭谊点了点头,两人一拍即合,而后又再商议了一夜,大致写出了需要准备的东西。

……

很快,告示在军中张贴,军营里识字者,各处传扬朗读。

大致都是在曹操的宗亲子弟营内,以及那些青州兵营之中挑选,消息出来,几乎所有人都明白机会来了。

如果选入精锐营之中,离立功就会更近,青州兵投降之后,虽然得曹操接纳,但是他们本身没有功绩,反而是对兖州有过的。

之前的不少首领心里都很是明白,不能以曹氏之恩情,做悠然自得的理由。

还需立功来稳固地位,更何况在军屯的策令之中,还有奖励,出众者可得分田、住宅,现在能选入这种嫡近的军营之中,日后荣华富贵还能少了吗?

“设立选拔条件,若可达成者,则能进营,一共两个演武场,为重骑选拔勇猛壮士,另一处,则是懂得骑射者先行入内。”

“骑射?”

“那便是可发放战马,这当真是精锐之师!我会弓术!”

“我来!”

“俺也一样!”

“如此盛况,怎能不参与!军侯,让俺也去参与一次!”

“入营之人都是各地英豪,勇武过人者,如此豪雄聚集一处,岂能弱了?只怕是以后要立功无数了。”

“都去试试!此营乃是新设,调集了军中所有军资,诸位都不必躲藏遮掩,只管去试便是!”

“且,诸位须知,此法选拔依照的是一位军中功曹的武勇为准,难道你们还不如一文生吗?”

“那是!定去也!”

短短三日之内,演武场设立出来,分为东西两处,壮硕勇猛者可去东营,而善于骑射者可去西营。

到达之后,两处的选拔大致相同,都是环于演武场内的一条道路。

但其中的内容不同。

东营以匍匐、登高、平衡窄木、长达三丈的高低杠为主,设立极其复杂的障碍,几乎是一场折磨。

在中段,还有需要挪开的横木在跑道中间,在狂奔了一段距离后,还需要挪开树干,再挪回原地,而后继续前行。

首节上一节9/1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