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先生,你太爱学习了! 第84节

“明公,难道不愿迎奉汉帝?”

曹操当即抬手,苦笑着解释道:“先生莫急,非是我不愿也,实乃是此话……在去年初春时,孟誉来见已经说过了。”

“他又说过了!!”

郭嘉差点没站起来。

这下是真的绷不住了。

“那,那……”郭嘉知道失态,又马上坐下,双手放于膝上,反复思索,猛然抬头道:“屯军于颍,置地等待天子异动,如此可迎天子东归,如何?!”

“说过了。”

“那,三州之地尽取,其土地不如北境肥沃,寻内政不比袁绍,当思农商、治安以取,久则可富民强军,如何?”

“也,说过了。”

曹操无奈的看了他一眼

,也不好说什么。

但他已经确定郭嘉定有才学,此等见识非是一般谋士,而且其见识,几乎和郭谊、志才等同,知晓取道义、将和、地利抗衡袁绍。

如此可无惧之。

这便说明,几人属同等心智也,若是用兵设计,想来也不会差到哪去,但是这……这些进言,却有不少和孟誉相合。

难道孟誉是装作不认识?!

“在下还真就不信了!”郭嘉直接立起身来,当即拱手道:“袁术居于江南,所辖贼寇相投居多,其心必不安也,缺谋少智则难安境,久之定当有祸!”

“诶?!”曹操当即笑了,“这孟誉没有提过。”

“哼,”郭嘉轻轻的松了口气。

“但是志才说过。”

郭嘉:“……”

那我来干什么?!

我回家赋闲去了!!

“先生,如何看待荆州、益州两地?”

郭嘉深吸一口气,顿时闭上双眼细细思索,感慨道:“我对益州的风土人情,知之甚少,如此当算是才学浅薄也。”

“但荆襄,刘表为汉室宗亲,若得天子则好挟制,且刘表老迈不负气盛时,如何能有大志?若主公迎得天子,以诏令使其臣服,他们若来则得众甚矣,若是不来则以不义伐之,便可徐徐图得扬州。”

“再以兵马防范荆州,则能与袁绍大战,平定北方,荡平乌桓,取大将之功,盖之无双!”

“若能再定辽东,则十年内,功绩无人能出其右,如此南方何苦不慑服?!”

曹操满意的点了点头,也是暗暗的松了口气。

因为他问的问题,是郭谊从来没说过的。

否则真怕奉孝,脸上会挂不住。

但是松了口气后,郭嘉却也是反应了过来,面色微微一滞,自然也没有再往后去问。

“明公,此言可能为略否?”

最终,郭嘉还是沉声问道。

这些年在颍川赋闲,其实也是暗藏志向,所结交友人时,也都会问询各处讯息,知晓长安如今状况。

曹操笑而不语,慢慢立起身来,郑重拱手道:“先生,可领军中祭酒之职,为我设立计策。”

“能助我一统天下者,非先生不可也。”

郭嘉此时得如此回复,虽说脸色不好看,心中还有些许芥蒂,但是却也明白曹操所做,是在换着法来保他的心神。

不至于被方才三问所乱。

所以,心里也略有感动。

试问,袁绍能如此为他着想否?袁绍能礼贤下士如此诚恳问计否?袁绍能设宴款待宛若带徒般问答否?

郭嘉接连问自己,答案无需多想,自然是不可能的。

这样的明主,对自己已经足够恩义,且还有志才、文若在前,还有同族同乡郭谊,在此处何愁孤寂?!

“能令我臣服,以实现吾之抱负者,唯明公耳!奉孝,谢明公之信义,且委以重任!”

“哈哈……”

曹操大为宽慰,起身来将郭嘉扶起,趁郭嘉低

头时,他也细细的打量了一番,此人仪态实在俊朗。

令曹操心旷神怡。

新得大才,何等开怀,于是一把扶起之后,曹操拉住他的手腕,道:“来,与我再去堂上吃酒,今夜还有诸多风闻与汝相谈。”

“好,好啊。”

郭嘉当然乐意,本就是心绪激动之时,心中本就有话要深聊,肺腑之言便在酒中,如今主公不弃,欣然接受耳。

……

冬日,徐州之内刚好大雪。

小沛府衙之内。

关羽、张飞兄弟难得再聚,于屋中烤火吃酒,取都阳后,关羽取得功绩,两兄弟在徐州之战中,也声名鹊起。

且这一年,他们在小沛也逐步壮大,深得民心,乃是极好的态势。

“兄长,哈哈哈!总算不用在向外颠沛流离了,唯一美中不足的便是,这大雪一下,大兄怕是回不来了。”

张飞嗓门洪亮,直率且不藏情绪,得了从东郡送来的美酒,更是开心。

且东郡那边差人送来了三件皮草大氅,珍贵无比,得此寒衣足以过暖冬矣,“但还是大兄惦念俺俩。”

“这送来美酒,又来寒衣,兄弟的心中当真温暖无比。”

关羽在一旁轻抚胡须,一顺而下,不住的笑出声来,看得也是十分开怀。

“此,还有一封书信。”关羽从一件寒衣内,取出便捷手写的书信来,张飞顿时凑过一观,同时嘴中催促道:“快快打开,看看大兄要与我们说些什么。”

关羽打开之后,顿时眼睛一眯,神色怔住了。

“嗯?!这是,曹公的信。”

第94章 阿瞒肱骨也,终名震天下

“谁啊?曹操的信啊?哎哟那可真是怪事了,曹操人在东郡如此多事,还想着给我们兄弟送来寒衣?”

张飞摇头晃脑的就想拿下书信来自己一观,不过被关羽捏住,“三弟,还是不要看的好。”

“这有什么不能看的,兄长难道不敢让俺看?方才我便看到了其中信上所言,这氅衣三件都是送给你的,为何如此!!?”张飞这一番话明显已经急了。

关羽当即皱起了眉头,道:“三弟,我们多年交情,切莫因这些小事而恼怒,待我且看完书信,我俩再聊如何?”

他比起张飞的性子要稍稍文雅些,且日夜苦读春秋,知晓先人大义,不会立刻动怒。

张飞得这几句劝,才算是颇为愠怒忍了下来,在一旁偷摸着看。

关羽看完书信后,面色也慢慢缓和,在火盆前通红透亮,微微点头。

这才和张飞笑道:“这是,曹公表我当时取都阳之功绩。”

“三弟,当时我取都阳,乃是占运河为上,以扼守险要,如此可让吕布不敢向此处移动,且可包围也。”

说到这,关羽也颇为满意的轻抚胡须,谦然而笑,道:“曹公深知兵法,所以知晓我此举深意,故而表功奖赏,送来三件大氅。”

“另有美酒三十坛、五百金,布五百匹,战马三十,此些赏赐,都是经兄长知晓,并且任由我来分配,这是曹公之赏赐,并非是什么私自赠予,三弟这能宽慰了吧?”

当时,张飞还在守小沛,但关羽却得了军令进驻彭城,所以他能够立功,乃是地利之便。

此时闻言,张飞佯装怒意嘟囔了几句,将美酒往身前又多拿了几坛,鼓着眼道:“既如此,更要多喝几碗!”

“俺可不能亏了自己,这大氅也得给俺一件,兄长自己去立功,让俺守在小沛,俺若是当时在彭城,也照样可以出兵拿下都阳!”

张飞黑面凶杀,豹头瘪嘴,满是不服,几句话说下来胡须都在颤动。

说完这话后,又稍显感慨,面色不再那么严肃,叹道:“也不知大兄在鄄城过得如何,向来曹操这人也仁义,和当年宗正惠政相同,兄长所求便是如此。”

“我等既已归附,其实应当为之立功,寻汉帝归来,再图平叛乱贼,光复汉室才是。”

“今年冬日过去,再到来年,这地方越来越安稳平和,兄长的夙愿也就逐步得成了。”

“三弟,你感慨极多,”关羽持酒觥而言,“如今汉室衰微,能得安宁之地者,幸甚也。”

他喝了一口酒,也看向了地上放着的大氅,叹道:“兄长之志乃是匡扶汉室,若在曹公麾下能得成,我兄虽汉氏宗亲,也未尝不可先行相助。”

“二人若都是仁德之辈,说不定正在商谈相欢,又有何担忧之理?”关羽也敬佩曹操为人,当时讨董

时候,满帐诸侯皆是鼠辈,唯有他与兄长刘备等,堪称英豪。

此后徐州时,曹操也曾给足了面子,他们三兄弟一来,曹军即退,否则在徐州岂能受如此敬畏。

“啧,说得也是,”张飞挠了挠头,坐在了关羽身旁,两人饮酒谈论起来。

“诶,那曹操麾下有个文臣,叫郭谊兄长可曾知道?就是宪和口中所说,力主曹操仁攻徐州那位谋臣。”

“俺听说了,他是日夜苦读,从不停歇,而且蝗灾之事,大兄和百姓同进同退,一齐灭蝗打虫,但最后百姓记住的却只是这郭谊。”

“兄长只是夜间读春秋而已,可算刻苦,但是这郭谊却是从不歇息,你说世间真有这种人?他是不是装的?”

小沛境内,可不光是只有刘备一人声名,所以张飞和乡里勇武者饮酒结交时,偶尔也会听到些别的人物风评。

这其中,郭谊这个名字,就是最多提及的。

为何呢?

原因无他,乃是郭谊、曹操、刘备,皆是以仁德出名,立本于小沛。

且郭谊反而最先。

那么当后来者每每施以仁义,自然而然会想到先来者,也会用以相提、并论。

故而刘备声名越好,曹操、郭谊这对主臣的名声也会水涨船高。

这和,前吏乃是良吏,而现任是酷吏故而常思前任之惠,是相似的道理。

“知道。”

关羽放下了酒,当即平淡的回道,“怎生忽而提及他来?”

“哦,这不是听了人物风闻,牢记于心了,想到兄长只是夜读,那小子却能勤于公务时,日夜苦读,于是俺惊叹这些儒生,有所学后真能馈一境之民也。”

张飞眉飞色舞起来,双手放于案牍上,神情十分认真,瓮声瓮气的道:“他,为曹操划定军屯之政,俺们小沛也在沿用,得以安置不少流民不说,将当年南下那些青徐贼一同收容。”

“才有如今曹操源源不断的募兵之源,三十万降卒退还成民,那可以有数百万亩地能得耕也,这要产多少粮食。”

“这样的人,算不算大兄所说,可资以钱财千万,划定方略之人?”

关羽撇了撇嘴,淡淡的道:“算。”

“不过,深夜苦读,并不算什么,三弟恐怕不知,这年头寒门、白身想要攀附权贵,功绩往上,都是这般努力,只是他郭谊起来了而已。”

首节上一节84/1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