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先生,你太爱学习了! 第5节

崩溃的青徐黄巾足足百万之众,拖家带口投降于兖州,任由曹操安置,一开始,他们还不知曹操会怎样对待。

毕竟这么多人,等秋收之后分来了粮食,恐怕要折损全境的一半,也许还会动用军粮。

不少人都担忧,兖州当地士族和当地百姓,会反对收降,毕竟他们对于兖州来说是祸乱之源。

有罪于当地,若是压不住怎么办?

可结果大出意料之外。

曹操是拿着政令来收降的,这就足以说明他早就想好了如何安置这百万青徐降卒与流民。

百万人,分化下来有大半都是能够劳作的人丁,哪怕是妇孺,都可干点手艺活儿,不至于无所事事。

其余人,三十万降卒分到军营中,选出精锐进入营地,日夜操练调训,由曹操主领,而剩下的则是归作屯民,以屯田耕地为生。

至于安置,自然可随军而行。

日后每下一城,便需跟随而去,就地耕种劳作,或是筑墙垒寨,为攻城拔寨的兵马修筑稳固后事。

如此他们既是军籍,也非军籍。

既是本民,也非本民。

但一定不是流民。

为了鼓励这些人劳作,曹操还设立了励令,劳作出色、勤恳者,每年选出数百人,得固居之地,钱粮赏赐,赠予田土。

这些政令出来,所有降民别说根本没有选择,就算是有选择,也会立刻归降!

原因无他,他们本来就是农户,当年起事之前,就是因为田土不收,吃不饱饭,故而流离失所。

又因当地官吏横征暴敛居多,弄得民不聊生。

才会

积压怨恨而反,那是为了吃饱饭!

现在跟着曹操,不光可以吃饱,在若干年后还可得固居之地,等同于身份由贼寇一下又变回了预备的大汉子民。

有这等机会,谁人又不愿?!

而且曹操用兵,的确也是把他们打服了,自从寿张埋伏鲍信差点得手之后,再也没有占到任何便宜。

青徐黄巾多次被打得抱头鼠窜,进山躲藏。

相比之下,曹操威名不比幽州公孙瓒,也不比冀州袁绍。

但他的能力,却是令人敬佩,和之前的刘岱等非是同等之流,用兵快且狠,其心思更是难以揣测,用奇无穷也。

百万人在兖州归降,四周州郡也都不再太过戒备担忧,但徐州、南阳、扬州等地的诸侯听闻此事,也各自都有新的烦恼。

……

此时,东郡鄄城之外。

曹操和鲍信引军回来。

进军营后,两人并肩而行,朝宿卫营而行去。

曹纯在前方引路,一行人春风满面,笑意不断。

“允诚,孟誉出自亲卫营,是颍川郭族的旁支。”

“在亲卫营中,未见有比其文雅之人,温润如玉,其心赤诚,他担得起这份赞誉。”

“且孟誉好学,这几个月来,我听闻他虽未跟随军队出征,但在营中除却每日勤于政务外,晚上回到自己的帐中,还会继续苦读。”

“他所藏书籍,都是多年挣取的钱财不断淘买,和来往商贾求购而得,有此向贤之心,年轻人中已经少有了。”

曹操背手而行,边说边流露出自傲的神色,对郭谊的过往事迹和当下品质,更是如数家珍。

鲍信显然也是感受到了他的炫耀之意,面庞上露出一丝欣慰之意,柔声道:“那,孟德你说,我当赠他点什么做礼物好呢?”

“唔……”

曹操思索了片刻,道:“在鄄城,他还没有宅院。”

“我将内城一处空宅腾出来,以允诚的名义赠予他便是,再予他仆从十人、美人二十、宿卫十六,为其驱策,如此便算是优待了。”

“嗯,如此也好,”鲍信安然而笑,点头道:“但仍不能说投其所好,既然此人好学,我赠予书籍,或许他更喜欢。”

“言之有理。”

“请。”

曹操带鲍信进了营中,铺面而来一股热气。

他举目看去,脸上笑容登时凝固,一句惊呼脱口而出,“恁娘,孟誉?”

只见郭谊在营中空地上摆了铁毡,旁边便是烧得火热的铁炉。

此刻,赤红的火炉上郭谊将上衣褪去,显出精悍而线条棱角分明的身板,他正专心致志的反复锻打。

将一块剑刃状的铁,反复折叠锻造,让这一块精铁的上的花纹越发明显,其上身肌肉隆起,汗流浃背。

沉重的铁锤在他手中似乎也并没有多重。

他反复捶打,竟始终保持匀力,操控自如。

身上都已成了油光,在周身的汗滴湿了一片。

看着这精壮的背影,鲍信站在曹操一旁发出了一道疑问。

“这位就是,温润如玉的文雅儒生?”

曹操咂了咂嘴巴,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说什么好。

郭谊那边听见了动静,忽而停下动作转头看来,见到曹操后放下了铁锤,将额头上绑缚的头戴拆了下来。

松了一口气抱拳道:“主公。”

“在下,最近学了些锻造之法,于是想亲手打造一把兵刃。”

曹操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活动嘴唇后好奇的问道:“你一个功曹,学锻铁做什么?”

“是这样,在下听闻主公大胜,日后军中自然要增添兵马,那就要多造兵刃,于是为了制定更优渥的锻铁之法,便能事半功倍。”

“您肯定明白,手艺若是可精进一小步,那么对于总数来说,便是进一大步!甚至可以减少很多耗损。”

“我……”

曹操眼睛虚了一下。

他说的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

为了定策,于是亲自打铁。

别告诉我,你这一身健壮的勇武之躯,也是为了苦思军资之策?

第7章 怎么不问问我想要什么?

“别学了,锻铁技艺真正精湛者,都是家学,乃是代代相传的手艺,否则他们吃什么?”

曹操沉声说教,心里不知为何有种很迫切想让他打消学习锻铁这种念头的想法。

“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愿学,懂得多总是好事,若是什么行当我都能略懂一些,常识即可丰富,对以后进言行策,都大有裨益。”

郭谊只能这样解释了。

毕竟他真正的所得,说出来一般人也是不明白的。

比如现在,打铁一段时日后,对锻铁技艺的熟练度在急速提升,而且臂力和体力都在增强。

同时,对于镔铁打造、精锻刀剑等掌控都在增加,就像那些铸器大师,虽写不出什么心得,但他们就是知道何等程度能生何种铁。

什么时候冷却不会炸,知晓怎样的原矿能烧出好精料。

这一类技艺,没什么正统的书籍记录,唯手熟尔。

即便郭谊看的书,也只是《杂论》和《心得》,这些都不是教学书册,只是将想法和心得记录下来。

就这,还卖得很贵。

因为卖家是当做教人生存的技艺来卖的,贵也有贵的道理。

“啧,孟誉。”

曹操懒得和他继续嗦,打算以后再劝。

唤了一声后,旋即侧身让向了鲍信,沉声道:“这是济北相鲍信,之前我已经派人告知过你了,因你进言,所以救了鲍相一命,此番战事已定,济北、济南、任城等地都在复建,他安排妥当后,随我来鄄城特意谢你。”

“不必不必,”郭谊微转身向鲍信,微微躬身抱拳,面露谦虚笑意:“这是,份内之事。”

“且立功进言,是得功绩之法,我入营为生,自然是要做有用之才,方才能得更多名望、钱财。”

总之,救下来了就好,鲍信是曹操的恩朋义友,早起跟随何进在洛阳举事,声望地位都很高。

当初董贼进军,他在外可以直接拉起一支两万人的兵马,成一方诸侯,可见其名望。

且,曹公倒是也很磊落,将我功绩传扬,致以鲍信承情记恩,而他既然记了这救命之恩。

以后不说荣华富贵,也有个别的去处,学海无涯,保持自身安然无恙,多学多得方是上策。

而要安全,保身之法肯定是多多益善。

“哈哈哈!”鲍信在愣神片刻后,放声而笑,对郭谊已多了些许好感。

这个人真实在。

直言不讳要的就是钱财、名誉。

为人磊落坦荡,不虚言假意而修饰自己,连客套都不会,这是个务实之人。

怪不得他肯亲自来学铁匠的本事,恐怕真是想要了解如何锻铁以减省军中囤资。

这样的人真好。

“孟德,他救了我的命,能否将他的让给我,我想请他到济北为郡丞,如何?”

曹操哼哼一笑,当即拒绝,“那可不行,孟誉可是我军中功曹。”

若是按官职算,都在我麾下。”

“允诚,我带你来见郭孟誉,你可不能夺我所爱呀。”

鲍信早知道曹操不肯,只是苦着脸摇头,笑骂道:“你呀,现在逐渐变得什么都想占着了。”

不过以两人多次历经生死的关系,不会因此生气,也并未有何猜测。

毕竟,鲍信的兄弟鲍韬,麾下好友卫兹等,当初可都是为救曹操历战而死。

后鲍信又极力推举他为兖州牧,这情谊早已经超越了朋友。

“好,但我还是要感谢孟誉,这样把,除却赏赐给他的宅院之外,我再赠予经学典册,大儒所著之卷。”

“那些,不用。”

郭谊神色微动后,十分平淡的拒绝了。

儒学的经典,奖励反而一般,特别是大儒所著,非兵非法,即便是研究极深,郭谊也只会向大儒靠拢。

首节上一节5/1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