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先生,你太爱学习了! 第116节

郭谊抓住了陈登的手,沉声说道:“此,便是今后数年之内的方略,而到那时候,北方大定!奠定此局者,就是你!”

“我?”陈登一时被说懵了。

“元龙兄长,一切之始,都是因为今日之资助也,若取寿春,如何不是你之功绩?!”诸葛亮在旁拱手,沉稳而言,“我诸葛氏多年听闻徐州有陈,世代名流,曾至台司,受此盛名岂能因乱世而埋没,世间名流与英雄,正当如此!盛名之下,该如重任在肩!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天下安定之大任,就在兄长一念之间!”

话已至此,诸葛亮直接拱手而下。

陈登在表情挣扎许久后,眼眸疯狂晃动,逐渐将牙齿咬紧,最后将案前的美酒端起,一饮而尽,道:“说得不错!”

“盛名之人岂能退缩,此行若有半分可行,也当极力而行,扶汉自十年前就已有此大志,今日怎能反而退缩!!”

“等等”陈登说到这忽然看向诸葛亮,咋舌道:“啧,我和你老师相交莫逆,你叫我什么?!”

你跟我在这偷偷加辈呢?!

“兄,兄……哦,叔父。”

诸葛亮别过头去叫了一声。

居然没混过去,可惜。

……

陈氏之财,在陈登不断极力催促之下,从徐州送出,经下邳资军后,大力输送至广陵。

按照他书信中所写,其父陈圭甚至以为他在广陵遭到了四面夹击,险象环生,不断以重金去请见鲍信,让他派兵前去救援。

无论鲍信如何解释,都始终无法安心,最终只能按照鲍信的暗中请求,将家族里三代的资产全部变卖,集结全族之力,换取钱粮,以保证民生不乱,所以和商贾交换资源,源源不断的送去广陵南方。

这一份苦心与慷慨,让鲍信都不由得叹息,当年若是能有陈氏这样资助,不遗余力的大肆赠予钱粮,陶恭祖怎么会打不起仗?!

他不光是给钱给粮,而且还解散了奴籍,将家中奴籍之人都放出去当做乡勇,组建军队,供给于徐州治所,让鲍信派人统率。

而这些,又不能直接说是担心家族长子的安危,所以只能说成是为了报效大汉,于是鲍信趁机将他的慷慨,写成告示四处发放。

并且在士子之中广为传播,一时引为佳话,陈氏的声望在数日之内直接攀至如当年鼎盛时,往来拜访的贤士豪侠数不胜数,最终全都推荐给了鲍信。

由是此情,让徐州的所有庶人羞于再言富裕,孙乾、糜竺两家,更是将家族宅邸再变卖,然后用以资军。

为何呢?

以前人们提起士子,特

别是身为首族的陈氏,都只是说人家门庭极高,品性很好,其家族之中所做的水利惠政,曾让无数百姓受恩,能够在乱世之中存活下来。

但是现在,却都说不光有此才能,人家还有这等大义之德,家族之财,用以资军,只为了保境安民。

这样,以后谁还会惦念那些贾人与所谓巨富,自然而然的把他们名声降下了一大截,如果要保住自己的名声,那么首先要做到的事,便是必须跟!!

跟着资助!!

“我恨陈圭!!”

“陈圭老儿,你自己资助就算了,还卖宅邸、山地来跟,还从外境商贾手中换取物资。”

“陈圭老儿藏了十年,今日一朝竟然全数出手,狠人呐!!”

“六旬老人,还有此志,岂不能交由年轻士子也!?”

一时间,无数人恨上了陈圭,也恨上了陈氏,他们已经快被卷疯了,士族本来名望就高,百姓多以为首脑也。

现在连仗义疏财的名声也要占,老头不讲武德!

徐州之内,大部分商贾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甚至来地方官吏也不知道何事变动如此之大,只能张贴告示以此来招揽商贾资助,同时招募人手去取物资。

那一月,无数铁矿、金石、木料、石料等都是成车运往下邳,再去广陵,无论是陆路还是水路,每日不绝也。

曹昂在龙亢屯军,然后自己则是已经去下邳坐镇,见到这些东西运送来,简直是触目惊心。

他此刻真正感受到,仁义待民的恐怖,当你要作战的时候,为了保境安民,这些境内的所有力量都会聚集起来,而且即便是失势而被迫守城,百姓也会紧随不弃。

如此凝聚之力,胜过十万雄兵在手,人心的力量何其壮哉。

在徐州运输如此急切的时候,曹操也已经到了汝南郡驻军,因为行军较近,所以听说了曹昂和郭谊取淮陵、广陵之事,已经将那一片地大物稀的山水之源占据,随时能够通过运河船输粮食。

当即大为欣喜。

他带来的将军之中,有刘备、关羽跟随,因为募兵有功所以提拔到随军帐而行,而刘备则是已经提为代豫州刺史,曹操发下的诏书里面,各地的诸侯都并未派兵相应,唯独刘备。

曹操并没有发诏书给刘备,但他同样知道,此人却几次来请见,要力劝曹操攻伐袁术,绝对不能姑息养奸。

以此来证汉廷之威,不可令天下百姓心寒,劝了好几天后,曹操终于忍不住告诉他,本来就在准备出兵打袁术,然后刘备很敏捷的回去了。

那时候他才知道两人的想法完全一致,故而根本不需要多劝说,也算不上什么进言之功绩。

于是随军。

曹操此时将关羽颇为兴奋的叫到了军帐内。

这是星夜点缀的深时,关羽亦未寝,仍旧还在苦读兵书,听见曹操相请之后,立即奔至帐内。

为有要务要派给他,故而有些立功心切,若是此时立功,不光可以不负曹操之恩情,也能够圆大兄之夙愿,乃是两全也。

所以他十分看重此时。

此时曹操向桌案上一张皮卷一指,道:“云长快来,我儿曹昂为我送来了形势之图。”

“他已取得了广陵、淮陵,而后占据龙亢,得水如义成!!此水路可直达九江之内!再沿改道的淮水便可直去寿春下蔡!”

“真的!”

关羽表情一愣,但还很是好奇,当即凑过去一看,见一条水道横贯整个谯国,同时还有一条水道自汝南而出,在汝阴同样可以到颍上,也就是最为文汇之地,颍水。

两线进攻,不光可以运输粮草,通过漕运来传送物资,还可以让兵马快速支援,直达阳泉。

这两处,都能够到达寿春北部,他看完之后,轻抚胡须当即感慨赞叹,“好啊,好!”

“此处占据,事半功倍也,如此当分兵至龙亢,五日行军即可到达,而后双军突进,当取其北方诸多城池,建立关隘营寨,等待兵粮运送,此时各地都有粮食收成,可资军数月之久,在冬日之前,定可拿下寿春城!”

“大公子,有如此用兵之法,不愧为嫡长子也,此战之后,必成名将!”

“对!”曹操也是面色大喜,双眸激动,拍打着关羽的肩膀,道:“我想起了当时,云长取都阳之举,和这当是异曲同工之妙也,十分精妙的往要害处这么一插,管教那袁术欲罢不能!”

关云长哈哈低笑起来,右手不断在理顺自己的美髯长须,面红如枣,双目微虚,开怀不已。

这个时候,途径主帐之外的刘备往里面瞥了一眼,短促的深吸一口气,停住了脚步背靠帐外的旗帜,但又忍不住转头去偷看。

看曹操和关羽相谈甚欢,如此深夜,却还是勾肩搭背,显得宛若兄弟一般,他们所说的话仿佛就在耳边一样。

定然是兄弟相称!!彼此合心!!

“我为何要来这里!我早该回营地睡去的!!”

“云长……你怎能笑得如此开怀,你们到底再聊什么!?”

第121章 先生,你实在是太爱学习了!

“我的云长……”

刘备在帐门外看了几眼,几次深吸之后,慢慢的将心中动荡压了下去,现在自己且为曹操麾下部将,任由其调遣,又如何去管他召见关羽的事。

这只是正常的军务罢了,有什么好说的?!

“无事,云长立下大功,此次募兵得九千余人,再加操训得当,让曹公尽取精锐,我自当祝贺才是。”

“毕竟,此乃是我三兄弟的功绩,为大汉所做的苦劳,倒是不必如此在意,而且云长若来见我,肯定会告知他们在商谈什么。”

刘备长舒了一口气,又深深地看了一眼,然后苦笑着离去了。

……

军帐内。

曹操伸手拍打在关羽肩膀上,因为个头差距不小,关羽只能躬身下来让曹操方便,所以显得非常亲密。

在曹操一旁的郭嘉见状,也是苦笑了起来,“关将军有所不知,在数日之前,主公还在怪罪大公子早一日进军的罪,说等到了汝南之后一定要严惩,不能姑息此等行径。”

关羽仰头而笑,“确是如此,司空断不能让此行成风气,若是每个将军都如此不尊军令而先斩后奏,日后远行大军的时候,如何能管?!”

“但,有功却又不能不赏,末将料定,取下广陵和淮陵,实际上就在这急行军之中,虽说只相差了一两日,但是进军急速,让袁术还在篡逆大统的祭祀之中,来不及分兵准备,故而可以深入敌境地,取得建树。”

“大公子如此果决,应当是深谙兵法,末将认为深得司空真传。”

“哈哈哈!”曹操毫不掩饰欣赏的大笑起来,这个话若是别人来说恐怕还不会这么高兴,但是出自关羽之口,他自然笑得合不拢嘴。

“云长谬赞了,我也是想到了当初你挪兵都阳之举,才觉得颇为相似,既云长有此想,那么我儿效法当初之计,应当是跟你学的。”

曹操很是谦虚的说道,并且还用一种十分直勾的目光盯着他,让关羽双眸触及之后顿时心中不安,感觉不能受这句话,马上抱拳躬身,连忙摇头,“这跟末将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曹操拍打着他的臂膀,仿佛在欣赏一般,道:“我日夜与之说及当初都阳之举的妙处,他日夜有所思,岂能不效仿?”

“云长跟我不必如此多礼,你我都是汉臣,何须如此,可知,我志向是什么?”

“征西?”关羽在军中,早早听其他将军在传此事。

特别是高顺、曹仁、徐晃、于禁等将,每次问及主公志向之事,无不是在说主公望及征西,志向远大啊。

试问,自冠军侯以来,哪位将军之志,不是直指封禅于异族之山,得此荣誉,无异于是历来最为耀眼。

若能如此,当是快意沙场,功绩传于天下也,足以让后世不断传颂铭记

,何等的风光。

曹操愣了愣,然后点头道:“不错,正是征西!”

“哈哈,莫愁前路无知己,谁人不识征西曹!”曹操吟了这句诗出来,其声豪迈大气,沉怒沧桑,令帐内之人略有侧目。

而曹操接着道:“到时候,当是带着你们兄弟三人一同求此志,但那应当是扫清大汉内患之后。”

关羽沉重的点了点头,“是啊,如今在外诸侯,不奉天子之诏,全然不将大汉放在心上,世间真英雄,唯有曹公与我大兄了。”

他忘不掉那一日,那些百岁长者来进献美酒的场景。

能得如此拥戴,非得是人杰不可。

曹操深深点头,此时感叹一声,再看关羽时,目光微沉,脸上的笑容也慢慢收起变得正色,良久之后,走到关羽面前认真的道:“现在,我想派云长去往龙亢,助我儿与孟誉,你可愿意?”

“自当前往,若是军令末将岂敢不从?只是我大兄如何?”

“哈哈,云长高义,不忘乃兄,”曹操乐呵呵的指了指他,“玄德自然是在我身边,岂能都去助他们,我自当还需有名流相助。”

“此次,我未曾将志才、文若、仲德等带至身边,但我来时,文若曾经为我修书一封,至家中寻一人,乃是其侄儿,也是深知兵法,为人所崇敬的名士,我且与玄德等待其来投,顺带将当地地形全数探知,徐徐而进,既然已经决心要伐袁,且已经取得建树,那么便无须如此着急,”曹操走动了几步,闲庭信步般展现其心胸,帐内他的呼吸也越发的平顺,让人清晰可闻,这个时候的曹操,所说出来的话拥有一种令人信服安宁的力量,“故而,彼处亟待大将镇守建功,而我处则是静待贤士,以威势积蓄而进,方可有连绵不绝的怒涛之势。”

关羽听到这,当即点头称道,在听闻曹操说话的时候,同样也在学习,不知过了多久,他才再次重重点头:“言之有理,这就请主公下令,我自带着军令去援,而我兄长那,劳烦起行前我再去通报一声。”

“不必麻烦了,”曹操挥了挥手,“即可起行便是,玄德那边我早已和他商议过了,他与我说可自行调度,无需当做外人。”

“我与你们三兄弟,早早相识,岂能不知他品性?玄德当然也不会怪罪,兵在外贵神速,云长不似扭捏之人,当以战事为主。”

“嗯!”

关羽不再迟疑,他坚信刘备定是说过这样的话,毕竟他了解,自家大兄一向是志向高洁而心胸宽广,如此大军出伐,不会因小义而乱了大义,当效仿大兄之心胸也。

“末将去也。”

……

关羽调遣往龙亢,副将为徐晃。

两人本是同乡之人,有此情谊在身,关羽沿途对徐晃更是百般义气,也因此折服此将,早是相见恨晚了。

首节上一节116/1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