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48节

“今天点评一下大唐周报,大唐周报的出现,可以说改变了大唐文人的现状,从昨天蜀王殿下的店铺开始卖纸就知道,造纸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大的进步,这意味着日后书籍的数量必然会普及开来,没准普通人将来都可以读书。”

“而大唐周报将会是百姓了解朝廷政策,了解国家态势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如此重要的宣传途径,朝廷以及门阀世家(划掉)……”看到这里,魏征的嘴角抽搐不已。

那世家两个字被人用毛笔划掉了,但是真的就是刷掉了横向的一笔,这谁他妈都看的出来是门阀世家几个字啊,你想划掉你就涂黑啊!

如此……如此……如此的行为,只有蜀王殿下能做的出来!魏征实在是没有在自己的脑海里面找到一个合适的词汇,无耻用上去都好像不太合适。

“朝廷是肯定不会放任由一个皇子控制的,所以明日朝堂之上,必然会有一番唇枪舌战,朝廷绝对会将这个大唐周报收归朝廷所有。”

“当然我可以理解朝廷的做法,因为蜀王殿下性格,性格鲁莽,保不准哪天心情不好,就直接在大唐周报开骂,而且也有可能误解朝廷的政令意思,所以这周报朝廷控制也算是不错。”

魏征看到这里,又有一些怀疑,这真是蜀王殿下?好像又不是,蜀王殿下岂能会如此为门阀世家说话?

而在这个下面,魏征又看到了对方列举的好几条关于大唐周报收归朝廷所有的好处,这……魏征不确定了,蜀王殿下怎么可能为这些大臣说话?

只是这东西……贴在这里,就……就不像是个正经的地方和正经的行为,这种行为除了蜀王殿下还有谁做的出来?

魏征又看向了旁边贴着的一些纸张,当看清楚这些纸张上的内容之后,魏征就更加的迷茫了,这都是什么鬼?因为这些纸张上面写的,有的是跟兰陵笑笑生一样的故事,有的写的是针对大唐周报的评论,还有的写的是关于大唐对外战争的一些看法。

甚至还有跟兰陵笑笑生请教问题的。

这……这……魏征总觉得这个情况有些诡异。

“来来来,王兄,我跟你说,就是这里,不少人在这里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见识的。”一个声音突然从魏征的旁边传了过来。

魏征抬眼望去,只见两个书生装扮的人正在结伴而来。

看到魏征站在这里,两个人愣了一下,倒是也没啥,而是直接冲魏征先拱了拱手,之前说话的那个人就继续道:“王兄你看看,我说的没错吧,这里大家都用代号匿名交流,多的是同道中人,畅所欲言,说不出一个畅快。”

被这个人拉过来的王兄已经目瞪口呆的看着墙上的盛况了,看了半天,他才有些惊叹的说道:“郭兄所言果然不假,这方式倒是也有点意思,我刚还看到有人贴了自己的文章,求人评价的,不错,那我也试试?”

“走走走。”郭兄立刻道。

“不过我有一惑。”

“王兄请讲。”

两个人又冲魏征拱拱手,就转身走了。

魏征:“……”这?还真不是蜀王殿下?这两个人一看就至交好友,不然也不会叫兄。大唐父亲,兄长都可以称之为哥哥,场景语气略有不同,而朋友之间称之为兄的,一般都是至交好友,否则多以郎君称呼。

两个人离开远处,这郭姓书生将人送回家里,又借口上街,到了外面找到一人立刻低声道:“通知殿下,就说我看到了郑国公在观看我们的小字报。”

另外一人点点头,快速离开了这里。

魏征看了一会儿,他发现不少人都过来这里看热闹,虽然很快都离开了,但是离开的时候,都在讨论这上面的内容。

而且这东西他问过了,是大早上就贴在这里了,显然早上的时候人更多。

第110章 定个小目标先喷一半朝臣

就在魏征琢磨这东西作用的时候,他的一个随从快步跑了过来,“郎君,朱雀门外有百姓请命!”在大唐,年纪相仿的奴仆称呼主人一般也都是郎,或者是郎君。

“怎么回事?”魏征心里一惊。

“是昨日看大唐周报的百姓,有部分百姓在朱雀门前请命,请陛下赦免诏安那些白发军,让他们解甲归田。”随从快速低声道。

魏征:“……”

大唐一朝百姓跟后世有很大区别,他们充满了骄傲,看待周围各国都是用鄙视的眼睛看人,骨子里面对自己的身份充满了自豪,或者说这一点自古到大唐以来都是如此!

哪怕被这些游牧民族烧杀抢掠过无数次,也不曾变过,这是来自于文化,民族,信仰的自信。

而大唐朝廷跟后世的一些皇帝也不同,大唐一朝皇帝走上大街,百姓见了,也不用跪拜,鞠躬弯腰行礼就是,百姓也是自称为“臣”而不是“草民”。

有想法百姓真的会请命,朱雀门前这不算是第一次,贞观二三年间,天下大灾,就发生过。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仅仅一份大唐周报就发生了,虽然百姓不错,但是类似的事情都不能掉以轻心。

魏征再一次感受到了大唐周报煽动民心之可怕,他突然觉得那个“兰陵笑笑生”说的挺对的,这种大杀器就应该由朝廷专门成立一个部门经营,而不是由蜀王殿下来负责。

朱雀门的情况,自然有人汇报了李世民,知道这个消息的李世民对李恪一通臭骂!老子昨天刚哄好十几个女儿,今天又得哄百姓!你爹每天就帮你擦屁股是吧?!

但骂归骂,该做的事情要做,李世民亲自到朱雀门外,对所有来请命的百姓亲自安抚,说他已经着人调查,如果找到了这些白发军,不仅仅会赦免诏安,还会给他们颁发永业田,给他们安排工作,帮他们找到家人等等。

一番安抚之后,百姓这才高呼皇帝陛下万岁,然后高兴的离去。

李世民自然是返回了宫里,本来他是气不过,想将李恪叫进宫的,后来想想,李世民又冷笑了一声,算了。老子倒要看看明天的朝会你如何处理!

你蜀王殿下不是厉害吗?昨天跑的快是吗?老子让你明天自己跑来哭着求老子给你解决麻烦。

爵位?那荣誉爵位李世民已经准备给了,他也猜得到那些大臣肯定得同意,但是同意归同意,这事必然一番波折,明天朝堂之上必然是唇枪舌战,哎!明天早上多吃点,免得中途饿了,顺便今天让常林将龙椅上面的垫子弄厚一点,朕明天坐着也舒服。

而位于长安城各处的大臣们,对于今天发生的事情自然也是有所耳闻,长孙无忌等人都是大笑不已,真是天助我也,有了这一波,陛下更不可能将这报纸交还给李恪了。

至于说那街头巷尾的那些贴在墙上的东西,他们当然也知道了,聪明人不少,大家都看的出来这肯定跟李恪有关系,不过那些贴在墙上的士子都乃大唐的士子学生,这玩意能有什么鬼用?他们根本就不在意,这乃是小道,他们根本就没有放到心上。

所有人都在等明天的朝会!

第二天大早上,李恪起床正在更换朝服,哎,要说这朝服穿起来就是麻烦,李恪自己真的搞不定。

还好这会儿杨安宁她们都在,四个花魁绕着李恪在给他穿衣服。

“殿下,您今日要小心一些。”杨安宁一边给李恪拉平衣服上的褶皱,一边忍不住叮嘱了一句。

“哈哈哈,放心吧,本殿下今日上朝不让他们吐血,本殿下自己吐!”李恪意气风发的开口道。

杨安宁四女相互对视了一眼,有些担心,我们就怕殿下你这个啊,万一你惹恼了陛下,又被打了棍子……

“嗨你们放心,本殿下没事,本殿下上朝是舌战群儒的,跟面对你们的舌战群乳不一样。”李恪看出来了她们的紧张,忍不住开了个小玩笑。

“殿下!”四个人娇嗔一声,脸瞬间就红了,虽然她们出身青楼,一些露骨的话,露骨的教导都不知道了解过多少,但本身还都是处子之身,再说了,殿下这个话……谁也遭不住啊,而且殿下你这毁词,要是被外人知道了,怕不是又要弹劾您。

这个词李恪一说,她们就知道了含义,主要是李恪以前在辉月楼酒后给她们解释过一次,简直羞死个人,哪有这么替换字的嘛。

“哈哈哈,走了!”李恪摆摆手,直接大笑着快步离开了这里。

看着李恪的背影,四个人心里都多少有些想法,您也就是口花花,您有本事真的来呀。

太极殿!今日朝会之盛况,估计很多人都亦有所感。

像是有一些本来可以不上朝的大臣,今天居然都跑来了!程咬金这些武将更是一个不缺!李恪来的时候,还听见老程和尉迟大傻在那里咬耳朵。

“我说,你今天吃饱了没?”

“吃饱了,今天热闹估计看很久,必须得吃饱!不然没力气。”

李恪:“……”就很气!这俩老不休,你们等着!我改天就想办法揍你们儿子!不对,这一招对这两货不管用。

重点是这两货咬耳朵的声音,离得不用太远都听得到。

李恪懒得理他们,等到了上朝的时间,李世民来了,众人行礼后,李恪就发现了不对,自己老爹怎么还让人端着东西。

“哦,诸位爱卿,朕要先给大家道个歉,昨日朕偶感风寒,口干舌燥,故今日让人做了些汤羹,茶水备着,免得病情加重。”李世民上来先开口道。

李恪:“……”

爹,我确定你是来热闹的,要不然儿子将爆米花给你发明出来你看如何?或者给您准备点炒瓜子?爆米花没有,但是瓜子有。

诸位大臣都大呼陛下注意身体,只有程咬金和尉迟大傻没忍住,咧着嘴笑的跟个二傻子似的。

“今日,可有奏章?!”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开口了。

“儿臣有事要奏!”李恪屁股一弹,直接就从椅子上跳了起来,速度那叫一个快,直接将一些大臣都给吓了一跳。

李世民都没想到李恪居然先跳出来了,他点点头道:“你说。”

“启禀父皇,儿臣昨日听闻一谣言,说今日有大臣要建议朝廷将儿臣的产业大唐周报收归朝廷所有,儿臣今日特意启奏,要狠狠的惩罚这些造谣之人!这不是污蔑吗?观我大唐朝廷,都乃国家栋梁之才,忠义之士,为人恪守孔圣所推崇之做人根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字,怎么可能会有人只做到“孝悌忠信礼义廉”这七个字呢。”

“上次儿臣曾说,将盐铁产业收回朝廷,由国家专营,彼时长孙司空,魏国公乃至诸位御史等大臣都皆反对,说朝廷不该与民争利,由此可见诸位大臣都乃正义凌然,至诚至信,为国为民,不谋私利,以为民本的良臣贤相。怎么会出现此等没皮没脸,生孩子烂屁眼,出尔反尔,前后不一,人面兽心,猪狗不如的行径呢!”李恪骂的那叫一个畅快!

李恪这话看似在夸奖,但是所有人都听的出来,这已经指着那些别有用心的人鼻子在骂了!骑脸输出!

“噗……”一个年纪有些大的御史没承受住这压力,一口气没过来,真的喷了一口血出来。

李世民:“……”

众臣:“……”

第111章 今天我李恪就是大唐喷子

呦?这就吐血了?李恪有些惊奇,这承受力也太差了,我这还没开始骂呢?说实话,李恪骂的太过瘾了,指着这些人鼻子骂的机会可不多。

李恪太小瞧这个时代或者说古代文人士子对名声看重的程度了。尤其是这些年老的文人,更是如此,到了这个年纪已经别无所求,就求一个名,结果……

要知道后世明有方孝孺为了名声敢让朱棣诛自己十族,虽然说这是个谣言,朱棣也没有诛他十族,但是连同方孝孺在内总计874条人命,就为了名声,可想而知这玩意对这些文人有多重要。

这要是真十族,那就是至少四位数起步了。

“来人,传太医!”李世民也刚回过神来,赶忙大声开口道。

主要谁也没想到李恪上来就是一通喷,重点是喷的别人哑口无言,这跟以往的蜀王殿下可不是一个路数!

几个太监已经快速冲到了那个御史旁边,然后将他抬了出去。

“哎,老程,刚刚蜀王殿下的话是什么意思啊?只做到“孝悌忠信礼义廉”七样,这不挺好吗?哪有人十全十美的?”旁边尉迟大傻正在低声询问程咬金,问题是他那声音……说是低声,但是大部分人听得到。

“你真蠢,你想一想,做到了七样,无什么?”程咬金也低声道。

“无耻啊……啊哦……我明白了我明白了,蜀王殿下什么时候跟他们一样了,这骂人就骂人一点都不痛快。”尉迟大傻也不知道不是真的傻,一脸的恍然大悟,那声音却不小。

众臣:“……”你他妈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

直接骂无耻和这样骂无耻那能是一个伤害量吗?这玩意是被加过BUFF的啊!李世民虽然开明,并没有独尊儒术,但实际上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学的也基本都是儒。

读书人心目中孔子的地位是很高的,否则李世民也不会在贞观二年封孔子为“先圣”。

用读书人祖宗的话来骂他们,这不仅仅是一个无耻的问题,这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数典忘祖啊!这是对读书人最大的侮辱!

一时间朝堂沉默。

“臣,有事要奏!”沉默片刻,长孙无忌直接站了出来。

“讲。”李世民也不阻拦,反正你们说呗。

“蜀王殿下言之有理,但事分轻重缓急,大唐周报乃国家宣传之利器,如使用不妥容易造成巨大损害,昨日上午朱雀门前之情形就是最大证明,所以,为国着想,为朝廷着想,为陛下着想,如果提议将大唐周报收回朝廷专营就是无耻之徒,那臣愿意当这个无耻之徒。”

“臣恳请陛下将大唐周报收归朝廷专营。”长孙无忌对着李世民弯腰行礼。

“臣恳请陛下将大唐周报收归朝廷专营。”立刻有几个大臣跟着长孙无忌站了出来,还不断的有人跟着站起来,这些人平时很多跟长孙无忌也并不对付,很多时候甚至都政见不合,但是此刻却是站在一起的。

包括房玄龄和魏征都站了出来。

说实话,李恪此刻突然就感觉到了他爹的无奈和压力。

“李恪可还有话说?”李世民开口问道。

“有!”李恪面色平静的开口道,“齐国公讲,为了朝廷着想,既然为了朝廷着想,为什么不是由弘文馆出人,专门负责监督大唐周报之内容,而大唐周报依然归我管理。不怕告诉你们,得益于工匠们的努力,我的造纸技术确实是得到了进步,每张报纸制作的纸张成本约为2文钱,就是我店铺的售价,我没有收取一分利润。”

“而大唐周报5文钱一份,但是墨,印刷成本,人工成本,运输成本等加起来的成本就超过了10文钱,也就是说,每发行一份大唐周报,就要亏7文钱!5文一份,是我经过周密计算的,是大唐几乎稍微富裕一些百姓都能够承受的价格,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普及!”

“前日长安城总计发行五万份,也就是说,前日亏损约为350贯!这个数字不大,但为了维持大唐周报的效果,固每周也就是每七日发行一次是最低极限,一年大约为52周,总计亏损为18200贯!”

“一万八千多贯对朝廷而言看似不多,但却相当于十五万一千石糙米,是接近五万人一个月的口粮!而大唐去年因为遭灾而饿死的人数也不过一万七千多人!这还是及时赈灾的结果,那么今年亏损这18200贯!是不是意味着今年如果有灾,要多死五万人?!”

“我为了大唐江山,我可以补贴这份钱,但是收回朝廷,这钱谁出?!”

李恪的一连串数字让所有人都有些错愕,这个时期大家还不太习惯干什么都直接扔出去,但是李恪这么一说,所有人都有了直观的概念。

对于李恪嘴里一份报纸造价12文根本没有人怀疑,因为在他们看来,12文都是便宜的不能再便宜了。

“那如果蜀王殿下还愿意为大唐江山出力,大唐周报收归朝廷之后,蜀王殿下依然可以出这笔钱。”长孙无忌不咸不淡的开口道。

这话有些不要脸,但是对这些大臣来说,这根本不算什么。

首节上一节48/49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