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458节

大唐军队除了少数侦察部队骑乘的是运送过来的战马之外,其他的都是全副武装的步兵。

加上也不是急行军,所以行进的速度也并不快,不过今天是阴天,天气并不炎热,等他们赶到金城的时候,已经是到了傍晚。

“李将军,女王有请,另外我们已经为贵方的军队准备好了休息的地方。”前来跟李道宗进行交流的依然是新罗的金将军。

“抱歉,我可以去见一下女王,不过军队方面就不需要了,还是那句话,大唐军队有大唐军队的纪律,这种纪律不会因为这里是新罗就会有所改变。”

“另外金将军也不用担心,大唐军队不会扰民,也不会骚扰任何新罗百姓。”李道宗微笑着开口道。

金将军有些无语,鬼才担心这个,我们欢迎你们扰民好吗?我们在乎的是这个吗?不是!我们在乎的是,你们什么时候才需要我们新罗。

但这个话他当然不可能说出来,只能是按照之前商量好的策略,全力配合就行了,其他的说什么都是多余。

金城的新罗百姓对于进城的大唐军队充满了好奇,他们都已经知道了大唐军队的到来,关于在码头的事情,很多消息早就在金城流传开来了。

不过这些消息虽然说大唐的士兵都非常的和蔼,但这些全身铠甲的士兵,还是有一种令人惊惧的威慑感,所以也没有人搭话。

这些新罗的百姓也只是好奇的看着,看着他们在金城的街道上停歇下来,然后随着带队军官的命令,直接就开始就地靠墙休息。

接着道了宵禁时间,这些百姓们也无法离开自己的房屋,但是从院门院墙上面看出去,依然能看到,这些大唐的士兵就那么井然有序的坐在那里,吃着手里面的干粮,喝着身上水袋里面所携带的水。

直到半夜的时候,不少睡着的新罗百姓突然被雷声所惊醒,然后很快外面传来了哗啦啦的雨声。

本来下雨也没什么,但是不少百姓都突然想起来了那些就在自己家门前休息的大唐士兵。

他们好像并没有离开,至少在他们睡着前是没有听到这些士兵离开的。

现在下雨了,如果他们没离开的话……他们会进来吗?

不少新罗百姓都有这样的担心。

就这样,在各式各样复杂的心情下,一个晚上的时间很快就过去,外面的天色已经开始放亮。

外面的雨似乎还没有停,不过变成了蒙蒙细雨。

不少百姓都起了床,但是当他们打开自己家院门的时候,这些金城的新罗百姓,都惊呆了。

第1137章 有些东西见过了就难以忘记

街道上,一个个身着铠甲的士兵依然待在昨天他们看到的位置,最多了,有一些士兵能够靠墙找到一些略微避雨的地方。

但这些地方也不可能遮挡住所有人,甚至,昨天那种大雨,几乎无法遮挡住任何东西。

但这些士兵就在后半夜的雨中过了一夜,没有喧哗,没有吵闹,没有抱怨,没有骚扰。

他们就如同一个个无声的机器,就那么待在原地,静静地等待着天亮。

此刻天色已经亮了,但是这些士兵却依然保留在原地休息的状态。

直到,他们同样淋雨度过一晚的军官站了起来,下达了前进的命令。

这些士兵才快速从原地站起来,然后以他们难以想象的速度迅速结合,排列成为整齐的队伍,接着在一声声的口号声中迅速开始向金城外走去。

所有的新罗百姓有一种难以言明的震撼和莫名的感动,他们也不知道这种情绪怎么来的,这些军人也并不是新罗的军人,但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更加震撼。

这里不是大唐啊,如果他们是大唐的百姓,这些军人如此对待他们也就算了,但他们并不是大唐的百姓啊。

他们却依然言行一致,就仿佛整个人都是钢铁之身一样。

……

新罗王宫,知道这个消息的金德曼同样是一脸的震撼,“你是说……大唐的士兵就在雨中淋了一夜,都未骚扰移动过半步去避雨或者是进入旁边的居民家中?”

“是的,女王阁下,包括李道宗将军也淋雨了,因为是急行军,他们准备在十天的时间前进六百里,每天前进六十里,所以他们只是携带了干粮、武器,后勤物资将会由码头的士兵组织雇佣我们的百姓进行运送前往目的,估计要晚两天抵达。”

汇报的金将军表情多少有些羡慕,如此精锐、几乎是令行禁止,没任何抱怨的军队,是任何一个将军都梦寐以求的士兵。

而这些士兵,出现在大唐的身上。

也幸好是大唐的身上。

“这……令人难以置信。”金德曼目瞪口呆的开口道,她是无法想象这样的军队的。

“也幸好,这样的军队是属于大唐的。”金将军说了一句。

“确实,他们的意志令人惊叹,大唐的军纪严明也让人印象深刻,路上不用再想办法让他们用到我们了,这种套路不管用,从来到这里开始,大唐显然就想的很清楚。”

“他们是打着稳定局势的旗号来的,他们不会使用我们任何东西的,不过你可以跟李道宗将军商量,如果情况允许的话,可以让大唐的士兵吃一口热乎饭。”

“可以从我们沿途的县城借调粮食给他们,就李将军说算是暂时借给他们的,等后续大唐的后勤送过来的时候,可以还给我们。”金德曼沉思了一下然后开口道。

她也看出来了很多东西,既然大唐不想欠他们人情,因为大唐想要做一个公平公正的宗主国,既然如此,那么临时借粮应该没问题吧?

又不是免费提供的,而是需要他们还的。

“是!”

李道宗率领五千士兵离开了金城,在出了金城之后,雨停了之后,找到一处周围人烟不多的地方,李道宗就命令原地休息,生火,先将身上的衣服烤干。

铠甲在白天的时候,或许会让人觉得闷热,但是在下雨的时候,它基本也起不到任何保暖的效果。

所以一个晚上如果不及时的将这些士兵的衣服烤干,继续下去很容易生病,扛一个晚上,都有可能让他们生病。

也幸亏是夏季,现在气候炎热,即便是下雨也冷不到什么地方去,哪怕是春秋,昨天那种情况也要想办法避雨了。

火堆很快就燃烧了起来,他们携带的一些中药包迅速开始熬煮,然后让这些士兵喝一些姜汤驱寒,等衣服烤干之后,就再次出发。

昨天晚上的行为给金城的新罗百姓有多大的震撼李道宗不知道,但他知道的是,大唐军队的名声在新罗很快就会流传开的。

毕竟这个国家本身就不大,还不如长安周围的陕西州面积大呢。

人口也跟关中平原没得比,所以这个消息传递的速度是很快的,李道宗对这些心里有数。

后续的路程,李道宗他们坚决的执行了既定的战略,其实也称不上特殊的战略,反正将这里当成是大唐的国土就行了。

反正现在不是,将来估计很快就有可能是了,就当时提前预演了。

九天后,李道宗他们就赶到了目标城市,这座城市是新罗、百济面对高句丽联合防线的突出部。

如果这座城市无法拿下的话,高句丽的军队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深入到新罗去。

但目前来说,这座城市并不是最前线,在它的前面,还有一座县城,是按照既定计划的,是要放弃的。

但因为高句丽还没有进攻,所以暂时来说,这座城市肯定不可能主动放弃,只是做好了放弃的准备。

来到这座城市之后,李道宗迅速接管了整个城市的最高防御,城市里面的一千新罗守军也迅速归李道宗指挥。

在李道宗来到这里之后,位于百济的程咬金也差不多在同等时间帅军赶到了百济唯一的一座城市。

毕竟他们的策略都是差不多的,而这座半岛的面积又不大,如果是大范围的雨水天气,那想必都是差不多的。

其实这些城市早在李道宗他们还没有来到新罗和百济的时候就已经选定完毕了,这些城市的位置也都是精挑细选过的。

他们的防线长度大约为200公里,但东部是山脉,里面的地形极其难走,很多重要的地形山路崎岖,单独走人都非常难以过去。

所以李道宗他们需要防御的正面防线大约宽度只有100公里左右。

因为东部的山区地形就算是高句丽的大军绕过去了,但没有足够的补给,他们想要大规模的进军几乎不可能。

携带大量的辎重等也更加不可能,如果单纯的只是士兵过来的话,威胁太小了。

这可是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士兵非常重要,同样辎重也非常的重要。

所以东部的山区等地形,只要三四个重要的城市交给新罗自己的几千守军负责,剩下的几乎可以不管。

而西部的这部分地势平坦的地区,李道宗他们决定控制的城市为三座,成一个大约的品字形排列,相互之间的距离约为30到40里。

第1138章 万事俱备只等你来

三座城市,其中目前李道宗所在的这座城市位于中间的前突出部分,也是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一座城市。

这座城市的人口差不多有十二万人左右,是新罗除了金城之外,人口最多的城市,因为周围有大量的平原可以种植农田。

但这些人口至少有一半是分布在城外的,战争时期倒是可以将这些百姓临时征召抽调进入城内。

城外的农田也只能是战略性的放弃。

不得不说的是,渊盖苏文这个人挑选的时机极为恰当,这个时期正好是整个半岛粮食丰收的时间,这个时间发动战争。

不管是百姓,还是各个城市里面都有着大量的粮食。

这意味着他们如果发动战争,后勤的补给就不会太过的困难。

半岛不同于其他的地方,这里粮食有限,日子都是过的紧巴巴的,不管是新罗还是百济,他们的存粮数量极少。

所以他们是绝对不敢执行坚壁清野的战略,即便是高句丽自己也不太敢这么干。

因为如果真的烧了粮草之类的,数量不多还好,如果数量太大,后果是很严重的。

当然,这只是常规情况下,如果逼急了,谁都不会考虑那么多。

位于李道宗这座城市的左侧,就是程咬金所在的百济的城市,而右侧则是另外一座李道宗控制的县城。

三座城市,驻扎军队最多的反而是程咬金所在的县城,驻扎有大唐五千士兵。

这是因为程咬金所在区域地势更加平坦,更加有利于进攻,这里驻扎更多的士兵也好。

但那边也有一个好处,因为程咬金所在的县城距离海岸线更近,可以更加容易获得补给。

大唐的大型运输船虽然无法靠岸,但是大唐也有许多小型运输船只的,这些船只只要数量够多,也能够提供非常不错的补给。

更何况这里只有五千士兵。

而李道宗这里的补给则是会全部都由金城运输而来,反正都抱着花钱的态度来了,那么距离远一些刚好,可以雇佣和影响更多的新罗百姓。

在李道宗抵达的第三天,薛仁贵组织的第一批后勤运输队抵达这里,由二百大唐士兵,一千新罗军队,外加大约一万的新罗百姓组成的车队运送着海量的物资抵达这座城市。

在这些物资抵达之后,李道宗也微微松了口气,这一批送过来的粮食就足够他们目前的大唐军队吃一个月的。

而通过运送的士兵李道宗知道,后续薛仁贵还在源源不断的派遣小型运送队伍前来。

后续的后勤补给队伍数量不会这么庞大,大约由几百人到一千人左右组成。

但胜在源源不断,根据薛仁贵传递来的消息,从港口每天都会出发一个千人队组成的补给车队,车队由马车、独轮车等方式前进。

也就是说,高句丽如果不袭击后勤线的话,他们每天都能够收到数量不菲的后勤补给。

而港口那边也不用担心物资被掏空,海量运送的物资从大唐正在源源不断的送到这里。

视察完整个城墙的李道宗大概心里就有数了,这座城市的城墙高度约为三米到四米左右不等,主要是地形有起伏。

城墙的高度不错,而且城墙的厚度也不错,各个方向上,需要驻守的士兵不用太多。

李道宗总计五千士兵,目前这座城市就驻扎了四千,而另外一座城市只有一千大唐士兵。

“装备物资补给送来了吗?”李道宗将牛进达叫进来问道。

“将军,装备物资没有完全抵达,目前送到的后勤补给为,备用弓箭一千张,箭矢总计数量为三十万只,中等两弓三箭床弩三十具,床弩箭一万只,其中主弩箭二千,副弩箭八千。”

“另外还有大型床弩十具,主弩箭五百,副弩箭一千。大型抛石机十架,备用零件一套。”

“另外就大型抛石机的石料末将已经着人开始开采了。”

“根据最新的运输队送过来的消息,在十天后,我们这里的箭矢等总量大概可以达到五十万,另外就是床弩的数量到时候也有可能增加,还会有一批小型床弩出现,单人可以操作。”

“不错,有了这些物资,我们守起城来也就信心十足了。”李道宗立刻满意的笑了笑。

这些物资可不是全部的物资,而是送到他这里的物资,其他的城市自然有其他城市的补给物资,配比数量跟他这里应该不会太差。

虽然他这里因为是前突部,配给更多一些,但也不会多到什么地方去。

不得不说,大唐的运输舰队现在太强大了,如此之多的物资还在连绵不断的运送而来,当然前提其大唐国内的建造速度也够快,或者说完全不缺。

“有新武器吗?”李道宗想了想问了一句。

首节上一节458/49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