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454节

到时候接管这两个国家之后,那么只要高句丽动手,大唐就可以直接顺势推进。

李道宗心里瞬间开始想到了未来战争的重要后勤保障,有些东西,总是要未雨绸缪的。

这么说来,顺便将后续的战略给更改一下吧,想必这个殿下应该不会拒绝。

李道宗决定自己一会儿就给殿下写一份奏章让人送回长安,至于新罗和百济这里,稳住局面没有任何问题。

李道宗在这里沉思,金德曼和新罗的将军自然不敢打断,房间里面一时间有些沉寂。

当然,金德曼和这位金将军估计无论如何都想不到,李道宗考虑的问题早已经不是如何帮他们守住边境了,而是已经考虑到了如何灭掉高句丽了。

第1128章 我们要扩大规模

“我们要守住这几个城市。”李道宗回过神,然后伸出手在地图上点了几个点,和高句丽接壤的城市,之前都是新罗的。

哪怕现在归属百济的那两座城市之前也是新罗的。

而大唐其实对新罗的了解远远超过新罗自己,毕竟新罗婢在大唐也是非常著名的,而为了购买足够多的新罗婢,悦来商行进入新罗挑选做生意也就很合理了。

既然悦来商行进来做生意,顺便记录一下这些城市的人口,位置,交通,周围是否地势险要等信息,也就很合理了。

毕竟为了做生意,搞清楚这些都是好事,避免遇上山匪等,要避开一些险要的位置。

所以李道宗对这些城市也就有了足够的了解。

随着李道宗的手势,他们在边境一共放弃了三座县城,然后将主要的兵力集中在了五座城市上。

看到这五座城市,金德曼多少有些茫然,说实话,她是真的对这里的了解还不如李道宗,但金将军却有些愕然,因为……这就是大唐名将吗?

这还不是大唐最著名的将军李靖呢,但对方点出来的这五座城市包含有百济的一座,新罗的四座。

五座城市都是处于那种地势险要,依山或者是依水而建,很难彻底完整的封锁整个城市,除非能够数万大军进入。

但高句丽无法调集如此之多的军队。

并且五座城市的面积都不算小,城墙都还可以,如果驻守这些城市的话,只要囤积足够多的物资,那么敌人想要攻克,可一点都不容易。

但如果敌人想要越过这五座城市也不可能,因为一旦越过这五座城市,这里的位置很关键,掐断道路之后,越过城市的军队就是瓮中之鳖。

这样一道防线,如果有足够的精锐士兵,高句丽想要攻打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一切都听李将军的。”金将军直接越俎代庖开口了,他知道女王不懂,这个时候他直接答应就可以了。

“嗯,但是这两座城市的百姓大约有多少?”李道宗指了指准备放弃的三座县城问道。

“加起来大约十到十五万人左右。”金将军给出了一个大概的数字。

“能够将他们都撤出来吗?”李道宗看了一眼金将军。

“这……”金将军人都傻了,如果说他们不管,战争来临,这些百姓自然而然都会逃跑,逃跑到腹地肯定是会的。

但逃跑和主动撤离最大的区别就是,朝廷组织撤离的话,是需要想办法养活这些人的。

十万到十五万人啊,如此恐怖的人口,该如何养活?

如果无法养活的话,这就是一个巨大的隐患,而他们自己逃难的话,朝廷只需要维持最基本的稀饭,不让他们饿死就行。

这二者之间的区别是难民的心态不同,主动撤离你给吃粥的话,估计这些百姓不少人都宁愿留在原地,因为就算是高句丽占领了,但实际上这些百姓的东西没什么可抢的。

而他们也需要人种粮之类的,对大部分百姓来说,区别不是特别大。

“可是这么多百姓的话……我们一时间无法抽调出足够多的粮食来。”金将军犹豫了一下道。

“好吧,这个到时候不行我们想办法吧,如果想要稳住局势,我们就需要大量的运送物资的人口。”李道宗想了想道。

“嗯,看起来这里的码头是需要扩建一番了,到时候估计我们还得雇佣一些当地的百姓帮忙干活,因为如果不扩建的话,我们船只运送物资的速度就会跟不上。”

“另外就是,我们的军队不能直接前往边境,我们需要放缓速度,给高句丽一个错觉。”李道宗开口道。

“是。”对于这方面,金德曼根本就没有任何意见,大唐人已经在这里了,什么时候出发都行,不出发都行。

反正大唐的军队就在金城附近,就算是高句丽占领了其他的城市,无法占领金城,那么问题就不大。

所以金德曼不在乎这个。

“关于码头的建设等方面,如果有需要的话,我可以让当地的官员以及这边的工部全力配合。”金德曼开口道。

“这方面就不用了,只要女王阁下允许我们在当地雇佣百姓干活就行,我们自己来设计和雇佣百姓干活。”李道宗微笑着开口道。

“啊,这当然没问题,不行我签署命令,动用徭役也可以。”金德曼赶忙开口道。

“不用,我说了,大唐有大唐的纪律,女王阁下放心就好,大唐来了,高句丽的阴谋就不会得逞的。”李道宗微笑着开口道。

“多谢李将军。”

跟新罗女王金德曼之间的谈话很快就结束了,结束之后,金德曼在这里待了一天,然后就返回了金城王宫。

她不得不返回,这里没有她住的地方,昨天住的也是非常不舒服,但是李道宗无所谓,他要跟大唐的士兵住在一起。

而跟新罗女王金德曼谈完的第一天晚上,李道宗将薛仁贵叫了过来。

“薛礼。”

“末将在。”薛仁贵行礼道。

“你白天做的非常不错,不愧是从军校以优异成绩毕业的都尉。”李道宗夸奖了一句。

“多谢将军夸奖。”

“我这不是夸奖,而是要给你增加重担。”李道宗表情严肃的开口道。

“将军请讲。”薛仁贵表情认真。

“我们这次的主要战略目标你搞清楚了是吧?”李道宗开口道。

“是的。展现大唐的富裕,强大,纪律等等。”薛仁贵认真的开口道。

“嗯,我知道军队的纪律,但这一次因为任务特殊,所以该‘浪费’的时候一定得‘浪费’,浪费的这点东西虽然花费的价格不菲,但实际上也没多少,而它为我们换来的东西,却数以千百倍的利益,你能理解吧?”李道宗认真的开口道。

“当然,我能理解。”

“那就好,你给下面的人交代下去,任何人都不准说漏嘴,谁要是违反命令,就是泄露国家机密,泄露军事机密,严惩不贷!”

“另外你交代下面所属所有政委,一定要做好士兵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加以保密。”

“是!”

“嗯,那整个码头这里的基地就交给你了,前期都会交给你来负责。目前,我准备在这里扩大码头建设,稳步扩大当前的这个码头之外,再建设扩充三个能让我们船只停靠的大型码头。”李道宗认真的开口道。

第1129章 战略性浪费

对于李道宗交代的额外任务,薛仁贵倒是没有什么其他的想法,而是略一思考之后就直接问道:“敢问将军,在达到这样目的的情况下,末将可以雇佣多少当地民工,使用多少资源。”

“不限数量。”李道宗直接就开口说了四个字,因为李道宗很清楚,这附近就算是所有能做工的百姓都给雇佣了,也没多少。

更何况,这些新罗百姓也是有农活的,他们没有那么闲,所以想要雇佣的话,都可以,不限数量,自然就意味着不限制资源。

而大唐目前拿出来的资源只有两种粮食、食盐!

运送到这里的食盐不是目前大唐境内贩卖的主要来自于茶卡盐湖的高品质食盐,而是采用晾晒法再经过初步过滤之后的海盐。

而大唐目前的海盐厂建立在后世同样是重要的产盐基地的寿光!这里建立了大唐一个大规模的工业化国有盐业商行。

但目前也只是刚刚建立,开始产盐,目前对食盐的过滤还不够细致,所以这些食盐的品质比不上茶卡盐湖出产的食盐。

但其实相较于大唐原本的那些粗盐可是提升了许多,而对于新罗等这些国家来说,那食盐品质就不提了,都碾压态势的。

还有就是主要是成本,成本太便宜了,大规模的晾晒法制作海盐,就算是有过滤装置,最后的成本,比茶卡盐湖都低。

所以,这些海盐即便是渤海附近运送到新罗当地,成本甚至比粮食都要低不少。

而这些资源将会是大唐用来在新罗和百济两地扩充影响力的“资金”。

“保证完成任务!”薛仁贵直接就答应了下来,不限制数量,那不是很简单?!

“嗯!记住,所有的工作都有条不紊的展开就行。”

李道宗跟薛仁贵交代完毕之后,这里的事情就意味着暂时是由薛仁贵负责。

而大唐的军队也会在这里暂时驻扎,至于为什么驻扎,自然也是为了寻找时机,来进行调整战略,至于时机是什么,自然是李道宗说了算。

跟薛仁贵敲定之后,第二天,薛仁贵大早上就起来就开始自己“一天的工作”了。

因为,整个军营从天色大亮,但是太阳还没有升起的时候,随着一声声起床号,整个营地就开始沸腾了起来。

所有的士兵随着起床号,很快“一二三四”的训练声响彻了整个营地。

临时的营地操场上,除了需要站岗执勤的所有士兵之外,其他士兵并未着甲,但即便是只是穿着短袖衣服,冲天的喊杀声让整个码头都沸腾了起来。

因为码头上有讨生活的渔民,这些渔民往往出海较早,甚至天蒙蒙亮出海的都有。

而这些士兵就吸引了几乎码头上面所有没有出海的人,这可是前所未有的靓丽风景线。

大唐士兵和他们之间仅仅只用麻绳暂时隔离出来的分界线。而这些分界线今天还会改为用木头,木棍捆扎出来。

毕竟营区的面积已经很大了,如果再用麻绳,数量也消耗太多。而木头在这个时代根本不是什么物资,再说了,木头不都随处可见的吗?

外面作训的士兵不断的吸引周围百姓的视线,而薛仁贵则是抬腿进入了炊事班所在的营房。

炊事班的班长等正在开始洗菜了,这里集中了目前五千多士兵的所有炊事班,都是在这片区域。

而他们洗菜以及其他的粮食等物资目前都是从船上运送下来的。因为新罗的当地蔬菜……真没有多少,也就是一个白菜以及一些青菜。

“都尉。”

“都尉。”薛仁贵进来,这些班长都纷纷开口道。

“都尉,这些都扔了吗?怪可惜的。”一个炊事班班长无奈的指着旁边那一盆白菜叶问道。

这些白菜叶是他们从一颗颗大白菜上面拔下来的外围的叶子,这些叶子只是有些蔫了。

还不算是坏,他们平时在大唐的时候,这些菜叶都是清洗干净直接做饭的,大唐才富裕几天啊?敢随便浪费?

但在这里……这些都是要被扔掉的。

“对,扔掉,这是命令!这关系到后续军队的长久计划和战略,所以必须要执行,这些东西看似扔掉了,但它们不会浪费的。”薛仁贵面色平静的开口道。

这些炊事班的班长等都是心疼不已,但既然是命令,他们就只能执行。

“对了,今天中午各个炊事班的饭菜不能重样,你们自己商量。香料之类的提前炒好,到时候也剩下一部分丢掉,露天吃啊,这样香味散发的更快。”薛仁贵叮嘱了一句。

“是。”这些炊事班班长都无奈的答应了一声,太奢侈了,太奢侈了啊。

他们平时哪里舍得这么吃啊,但现在这是命令,他们也只能是执行。

当然,吃谁也喜欢,但浪费……没人喜欢啊。

而这种奉命浪费,就更加难受了。一面是军令如山的命令,一面是刻在骨子里面节俭的习惯。

如果不是军令,如果不是都尉和政委都三番五次强调,这些东西不会浪费,这些东西也是大唐战略的一种,他们高低都得反抗一下。

因为作为炊事班的人,他们都见不得浪费,更不要说他们很多人都是从苦日子里面过来的。

但军令就是军令,所以该执行的还是要执行。

早上的早点很简单,白面馒头、大米粥外加咸菜,这些都是直接从船上腌制好,运送下来的。

说实话,听着很奢侈,但对现在的大唐来说,尤其是对现在的大唐海军来说,保障一万人吃这点食物,根本没有任何难度。

“你干什么,你给我剩下小半个,丢这个桶里面。”吃早饭的时候,一个个班长都接到了神秘的命令,开始教导自己的士兵故意剩下一些小半个馒头,丢进一个看起来不那么干净的木桶里面。

偶尔还有半个,甚至整个的馒头。

整个营地五千多人,就这样“剩下”了十几木桶馒头,还有一些“吃剩”的咸菜,还有两桶粥。

首节上一节454/49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