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44节

所有士子们都傻了,这都是什么鬼标题。但是……你别说,他们的内心多少有一些好奇,这陛下到底是做了什么事。

正文:就在去年入冬,大唐皇帝陛下正式做出了对吐谷浑用兵的决定!很多人并不知道吐谷浑是什么地方,它位于大唐最重要的,联系西域玉门关的河西走廊南部……

之所以做出如此决定,是因为吐谷浑的首领慕容伏允是个卑鄙无耻的小人,三番两次出尔反尔,当大唐兵峰将至,他们就求饶苟合,谋求陛下赏赐,而大唐的兵力退却,他们又对大唐边境烧伤抢掠!

接下来就是一大段对慕容伏允的污蔑,将他描绘成了一个十恶不赦,出尔反尔的小人,食人的魔鬼。

“这……殿下,这是否有些不符实情?”一个士子实在是没忍住,那堪称大白话的行文他忍了,也许书写之人的学问不够,但是这里面很多内容都明显是编造的,这就是为了挑起人们的愤怒。

“不符实情?前些年吐谷浑纵兵劫掠边境,加上正遇灾年,导致大唐西域边境出现大批难民,因为粮食被劫掠,而大唐调兵不急,外加灾年,大唐西域边境出现易子相食的人间惨状,你告诉我,这不符实情?!”

“易子相食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李恪冷笑了一声,没等这个士子回答,他就继续用冷冰冰的语气道:“易子相食,就是你心里视若珍宝的宝贝,不过是别人碗里的一碗肉!”

残酷冰冷的话仿佛一股凉气从所有人的头顶直灌而下。

身为一个后世人,看到这个词汇,李恪都不敢想象那样的场景,两对父母相互更换孩子,然后将他们……他们到底忍了多大的悲痛,但是能怪他们吗?没有忍受过饥饿和那样环境的人,永远无法想象那样的惨状,很多时候甚至不是父母的主观决定的。

站在后世,有无数人会喷这些父母,但你知道,那些孩子……活不下去吗?连大人都没的吃,孩子会死。

更可怕的是……留着孩子的父母,会被一些同行的没有孩子,但是强壮的灾民盯上,抢走这些孩子,然后……。

孩子饿死了,他们会摆脱这样的事情吗?不会。

“殿下,臣觉得这些言辞不够犀利!”沉默许久,一个士子大声开口道。

第101章 兰陵笑笑生

这个士子的话,立刻就有一大帮人附和!因为李恪的话戳中了他们的痛处,在场的大部分士子可都是结婚有孩子的。

“我知道你们看不上这些文章,但是做文章,要看受众群体!”李恪摆摆手打断了这个士子的话。

“你们想想,这些大唐周报我们的目的是什么?广大的百姓,是长安城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他们很多人都识字,但是他们读过书吗?没有!你们引经据典写出来的文章是够犀利,但是他们……看不懂!”

“而这样的白话文,你们觉得普通人能不能看懂?”李恪看了看大家问道。

“当然了,这不就是给那些没文化的人看的吗?只要识字,就可以看懂。”一个士子立刻点头道。

“这就对了!我们需要的是民意!当天下滔滔民意汇聚成一股力量的时候,大唐将战无不胜!”李恪认真的点头道。

“我懂了。”这些士子们瞬间明白了,这些文章不是给这些读书人看的,或者说,主要的受众群体不是给这些读书人的,而是给广大百姓的。

这些百姓其实识字的不少,毕竟虽然识字有门槛在,但是活在长安城里面,只要自己努力,多少也能认识几个字。

但认识字和读过书,这是两码事。

古代更是如此。

而这样的白话文章,跟百姓日常说话用语都相差无几,他们一看,当然就能明白其中的意思。完全不用别人翻译。

“你们先将文章看完。”李恪摆摆手,这篇文章当然不是简单的贬低吐谷浑的首领慕容伏允的,而是有不少道理的。

很多士子立刻低头看了起来。

当他们看到后面的时候,都是面露惊异,因为文章的后面,从吐谷浑的作恶多端,分析到了大唐对吐谷浑作战的必要之处,比如说战略要地!

比如说拿下吐谷浑之后,在吐谷浑的北面和河西走廊中间的祁连山中,大唐就有了不受骚扰的优质军马场!那里曾经有大汉冠军候骠骑将军霍去病设立的军马场,一直到大唐还在沿用。

甚至那个军马场一直到一千多年后都依然存在!

最后还分析了,占据吐谷浑,大唐士兵将会整合在部分高原,高山,荒原作战的经验,对预防吐蕃有着极大的好处!并且控制了吐谷浑,还可以向南威慑吐蕃,向西威慑西域三十六国等。

整个局势分析丝丝入扣,全部都是白话文,但是百姓都看得懂!更关键的是,这些重要的国家局势,又跟百姓的日常生活联系到了一起,比如说控制了吐谷浑,意味着大唐西域可以和河西走廊成为犄角之势,则西域无忧,西域无忧,陇右道,关内道等腹地将不受侵害。

百姓自然也都是安居乐业。

这文章自然是李恪操刀的,这种文章对站在后世的角度来说,不要太简单。

主要是,李恪是从结果推导过程,自然是轻松无比。

“殿下,这文章果然高明,用最直白的话语,将整个局势分析的丝丝入扣,必然会得到许多百姓的支持。”一个士子忍不住陈攒道。

“这就对了。”李恪笑着点点头道。

“不过这些不是你们的主要战场!”李恪笑了笑,否定了他们的话道。

“什么意思?”大家都有些不明所以,叫他们来不就是写这个的吗?

“你们要写的是这个。”李恪从旁边拿出来了一叠纸递给了这些士子。

他们都有些好奇的接了过来,跟刚刚的报纸相比,这张纸就更加普通了,啥标题都没有,更像是手写的字体,上面的内容很简单。

就说长安城某某坊市,某个寡妇和隔壁男人在一起了,虽然字数不多,但是情节却跌宕起伏,连这些士子都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而在文章的最后有一个署名:兰陵笑笑生。

“啊这个……殿下这是干嘛?”这些士子们人都傻了。

“这些呢,是会如同之间的布告,张贴在长安城的各个角落里面的,而下面的兰陵笑笑生则是我给自己起的一个代号,你们也要起一个代号给自己,不能用真名。”李恪淡淡的开口道。

“这些会随同周报发售的时候,一起张贴。”

“这……”大家都听得懂,但是大家都不理解,这是什么意思。

“你们不需要懂,你们要明白,这是你们未来证明自己的最重要的道路就行了。你们将来能不能封爵,就靠这个!所以你们可以用各种手段,去长安城街坊邻居里面去打听,或者自己编写!但是不局限于这种故事,像是什么奇闻轶事都可以写。”李恪笑了笑道。

一听到封爵,大家的眼睛都亮了!这……所有人相互看了看,干了!反正用的是代号,又不是真名,怕什么!

交代完毕之后,李恪就不再废话,而是给这些士子各自安排了一个合适的环境,就在印刷厂的附近,以便于将来随时调整内容,不过这个印刷厂不是工业区的印刷厂,而是位于蜀王庄内的印刷厂。

贞观九年四月一日,这注定是一个令大唐所有读书人值得记忆的日子。

李恪特意选了个今日,主要是有一个恶搞的心,后世的四月一是愚人节。

不过真当这一天来临了,李恪却觉得索然无味,哎,没有人知道的恶趣味,太无聊了!不行了,他要解除禁足,没有长孙冲可以打的日子好特么无聊啊!

李小九今天意气风发,不仅仅因为他穿了一身崭新的衣服,而且他今天还有了重要的任务!或者说他们曾经一千多名乞儿,其中五岁以上的所有乞儿都有了一项重要的任务,那是帮蜀王殿下办事!

仅仅十来天的时间,蜀王殿下就俘获了这些乞儿的心,从来没有一个人对他们这么好过!每天吃得饱,穿得暖,睡得也好,还有专门的夫子教他们识字,却从不向他们要求什么。

所有的乞儿都仿佛做梦一样,他们深怕这样的梦醒了,不少乞儿每天都专门跑去问有没有什么活可以干。

当管事的告诉他们,什么都不需要做的时候,他们有种手足无措的感觉,总是不安心。

于是这些乞儿每天主动将营地里面的杂草都给弄干净,然后该打扫的地方都打扫了,并且谁要是敢偷懒,一帮人揍死他!可是地方就那么大,再主动找活儿,两天也就干完了。

这几天他们都是一直忐忑着过来的,只怕蜀王殿下有一天不让他们干了!

而昨天终于有了变化,可能是因为去询问的人太多了,蜀王殿下也发现他们似乎不太安心,终于给他们找了活儿干!

第102章 这个逆子

李小九有些兴奋,终于可帮的上殿下的忙了,他今天一定要努力干活!而这活儿相对于他们之前做的事情来说,不要太简单!

此刻的李小九身上是一身合身的小衣服,而在他的后背上面还写着四个字:大唐周报。

没错,他李小九或者说所有的乞儿今天都有一份属于他们的工作,报童!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报童,但知道将手里面的报纸卖掉就行!每卖20份,他们就能赚到1文钱!

一份报纸只卖5文钱。

长安城一百多个坊,不同的地方都有一处院子作为他们的据点,而李小九他们负责的就是他们曾经流浪的那几个坊市周围,因为他们对这里最熟悉。

基本所有的乞儿差不多都是这样。

早上城门刚刚打开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进了城,而这会儿李小九穿着新衣服已经走上了大街,看着大街上人来人往的人群,李小九深吸了一口气,终于大声开口了:“卖报了,卖报了!蜀王殿下创办大唐周报,万言文,只收5文钱!”

“卖报了!卖报了!”

一时间,长安所有繁华的地带,大大小小的地方,都响起了无数报童的声音。

长安城的人都被吸引了!

今天不是朝会,也是魏征休息的日子,所以他罕见的出来在大街上逛逛,看看长安的风土人情,顺便看看有没有什么最新的情况,谁知道刚出来就听到了这个事情。

听到这个报童喊得,魏征就是心里一惊,万言文只卖5文钱?!

“小孩,过来。”魏征立刻招手道。

“老丈。”李小九快速跑过来,先向魏征行了个礼,然后才开口道:“蜀王殿下创办的大唐周报,您要来一份吗?5文钱。”

“来一份,这什么是大唐周报?”魏征一边掏钱,一边问道。

“周报就是报纸,简而言之就是报道大唐一周之内发生的重大事情!哦,七天是一周!也就是每七天发行一次!”李小九将这些内容背的很熟的。

魏征立刻来了兴趣。

他接过了李小九递过来的卷起来的大唐周报,然后打了开来。一打开,魏征就忍不住“豁”的一声,因为这张纸很大,比他想象当中的要大的多!

而入眼看去,就是“大唐周报”四个字。

在这四个字的旁边还有今天的日期,大唐贞观九年四月一日。

然后,魏征就看到了下面的那个标题“震惊!大唐皇帝陛下竟做出此等事情!”

魏征:“……”好吧,这周报肯定是蜀王殿下办的。如果说刚开始魏征还在怀疑,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他就不怀疑了。

毕竟……其他人没这个胆子,除了蜀王殿下敢这么写李世民?

不过魏征也好奇啊!他立刻就向下看了下去。

这一看,魏征眉头瞬间就皱了起来,这文章……简直,不学无术!

魏征强忍着喝骂的冲动继续往下看,看着看着,魏征就挑了挑眉,这文章……有点东西啊。虽然遣词造句不堪入目,但是文章里面却是有内容的,很多分析丝丝入扣,对大唐的外部局势变化以及厉害关系,阐述的非常到位。

甚至对他魏征都有所启发,很多角度他都没有想到过。

整个文章从民生、军事,地理环境等各个因素考虑,将大唐对吐谷浑作战的必要性都说了出来!

遣词造句虽然直白,但是看的人却挺热血的。

就是这标题……

魏征又看向了下面,在这篇文章的旁边,有一个小板块,上面写着的是:长安城最近三日内米价,肉价,盐价等物价标志。

好东西!

然后又往下面看,魏征又看到了一个文章标题。

“潼关怀古。”

噢?这个标题倒是正常。

尤其是当内容入目之后,魏征也忍不住双眼放光。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好!”魏征读完忍不住大声叫好!为最后的八个字!好一个兴,百姓苦,好一个亡,百姓苦!

在这篇文章的下面还有说明。

此文章乃蜀王殿下于几日前和陛下春游,观长安城外百姓劳作,蜀王殿下心有感慨所作!

李恪做的?魏征猛地瞪大了自己的眼睛?

这……魏征仔细想了想,好像……蜀王殿下还真的学习成绩不错的,就是……大家忽略了而已。

然后魏征就看向了最后一篇文章。

“大唐欠这些人的!”这个标题更加耸人听闻。

魏征挑了挑眉毛。

他立刻看了下去。

“大唐贞观九年,国力蒸蒸日上,百姓逐步安居乐业……但是有这样一群特殊的人,大唐却欠他们的!那就是大唐的边防驻军!”

首节上一节44/49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