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434节

现在官方有了清洗羊毛兑换的业务,他们只需要将这些羊毛兑换回来,然后自己逐步的压制成为毛毡就可以了。

有了毛毡,他们这里的保暖效果自然是更加的出众,其实剩下的东西就是千篇一律了,各个村庄的情况都是差不多的,毕竟整个青海都算是全新的牧民改制社会,不管是种田的还是现在新式牧民都是如此。

他们的房屋,生活方式等等都是由李恪给他们教导的,所以这些东西各个村庄都是大同小异,但从这些村庄里面依然还是能看出来许多不同的地方。

他们自己做出来的改变,更适应他们生活的改变。

对于这些改变李恪自然不会去纠正。

铁锤的村里面就有一户烈士,看完村口这一家之后,李恪就表示要直接去烈士的家里。

铁锤先是沉默了一下,然后就带着李恪走向了村里面的烈士一家,当他们走到这里的时候,能看到这户人家的门口格外的不一样,有一个类似于祭祀用的东西。

“殿下,这就是扎林的家里了。”铁锤认真的开口道,说到这个的时候,他的情绪多少有些低沉。

想当初,扎林跟着慕容顺离开这里的时候,他还看对方有些不顺眼,语气嘲讽过对方,但当对方跟随慕容顺作战,真的牺牲的时候,铁锤却很难受。

尤其慕容顺也并不是叛军,而是为了殿下,为了大唐而战的时候,扎林的牺牲就让铁锤更加难受了。

早知道这样,他当初离开的时候,铁锤就不嘲讽他了。

“人在家吗?”李恪开口问道。

“在家,扎林的儿子扎多今日轮到了村里放羊,不过已经有人去替换他了,他应该快回来了。”铁锤回答了一声,然后就大声开口道:“扎林婆娘,殿下来看你了。”

“别喊了,我们进去,我应该进去。”李恪认真的开口道。

铁锤村里的人大部分都出来迎接李恪了,但有一些家里面实在是走不开人的,就还留在家里,比如说扎林的婆娘,正在给扎多看孩子,扎多的妻子刚生了孩子没多久,他们家孩子才不到三个月,这会儿也离不开人。

铁锤的吼声,让屋里很快传来了动静,一个看起来五十来岁的女人从房间里面走了出来,她的身边还跟着一个三四岁的孩子。

李恪直接迎了上去,不过还没等李恪这边迎上去,外面传来了马蹄声,接着一个男人的声音就从外面传了过来:“让让,让让,我回来了,殿下我回来了。”

人群很快让开,骑马的人在人群外面的时候就“吁”的一声勒住了马缰,直接翻身下马,向家里面跑了过来。

在进入院子之后,看到李恪,扎多直接就跑了过来,在李恪的面前站定大声开口道:“启禀殿下,治安军预备成员林多,向您报到。”

说完他还给李恪敬了个军礼。

“免礼,你叫林多?”李恪有些意外。

“是,殿下,我父亲叫扎林,但现在我们都是大唐人了,所以除了以前的名字之外,都有唐姓。我父亲的遗书里留下的,希望我们家以林为姓,我就叫林多。”林多大声答道。

“好。林多,快带我去认识一下你的母亲。”李恪开口道。

“殿下,请跟我来,这就是我的母亲。”林多走到了前面,将李恪带到了那个老妇人的面前。

看着这个看起来五十多岁的妇女,她的脸上还有一些局促,激动,感激,什么情绪都可以从她的脸上看到。

“嫂子,我代表大唐朝廷来看你了,请允许我称呼您一声嫂子,因为在军队里面多以兄弟袍泽相称,而我也曾经是大唐军队的一员。”

“我……我……我见过殿下。”林多的母亲有些局促,她显然也不会说话。

“不用客气,扎林烈士是为了大唐牺牲的,而他的贡献大唐会一直都记得,我今年回到青海来,一来司为了当初答应你们的事情,过几年要回来看你们,二来就是为了看看这些为了大唐牺牲的烈士家属。”

“因为我知道,你们才是最艰难的。”李恪认真的开口道。

“不……殿……殿下。孩……孩子他爹虽然战死了,但是他……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荣誉……他一辈子恐怕都得不到这些,以前……以前为那些贵族打仗……就算是战死了……最后也就是一个通知什么都没有。”

“现在朝廷给了补贴……给了抚恤金,还有许多优待,他……他死的很开心了。”林多的母亲虽然脸上很难过,但同时又带着一些高兴。

这种情绪在旁人看来很难理解,但是李恪却知道,她为什么是高兴,因为她经历过为吐谷浑普通牧民时期那个黑暗的年代,因为经历过,所以她才懂得……即便是这样战死了,也总比以前那种死了之后连块骨头都见不到的强。

大唐将战死的扎林捧在了天上,这样的待遇,虽死无憾了。

整个青海,有多少曾经的牧民愿意提起钢刀为殿下而战?如果现在有人来破坏他们的生活,不要说那些男人,就算是她们这些女人,也是可以骑马拔刀,拉弓射箭的。

这也是她为什么开心的原因。

第1081章 思想永存

李恪看着她,李恪的心情反而有些难过,他毕竟是一个穿越者,他不是这个时代的人,所以有些东西他是无法感同身受的。

在李恪的思想当中,人的生命理应是最高的,其他的一切都要靠后。

但同样,在后世还是有无数的人用自己的生命奉献出了一个强大、富强,甚至多生出来一些喷子,让他们在键盘上可以轻易敲下,也许没有那场战争,他们会过得更好,也许不用还房贷的话来。

或许在他们的认知里面,可能他们那些精神祖国里面一切都是免费的,一切都是天堂,没有房贷,没有其他的吧。

他们更没有想过,没有那些为了这个国家奉献出自己生命的人,他们的父母甚至爷爷辈就早就死了,他们根本生都不会生出来。

所以,李恪的感触是这些人里面最奇怪的,他从无数的影视节目当中曾经见到过,从无数的历史资料中曾经了解过那些伟大的平凡人。

但他却又没经历过那个悲壮、热血、惨痛的年代,所以他觉得一切都应该是人命至上,而现在看到扎林的妻子因为丈夫的牺牲而得到了朝廷以及周围人认可而感到高兴的时候,他很难过。

因为他清楚,这些百姓之所以活的如此小心翼翼,是因为他们经历过那个你甚至连命豁出去什么都不要的情况下,都依然连个屁都算不上的时代,所以他们才明白,眼前的一切弥足珍贵。

“嫂子,诸位乡亲!扎林牺牲了,他得到了荣誉,得到了朝廷的补偿,或许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牺牲,这样的补偿是值得的。”

“但在我看来,我宁可付出十倍,百倍这样的物资去换回一个扎林这样的烈士,这样为大唐捐躯的勇士。”

“因为有些东西,是无法用金钱能衡量的。但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是和平的,不管是你们的过去,还是未来,和平、美好的生活永远都是争取出来的。”

“当我们过上美好日子的时候,其实在无数个领域,无数个方方面面有许许多多的人,在默默的为我们付出着。”

“或许他们也许有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但那是因为他们也是普通人,扪心自问,当我们处于他们的位置上,我们能够做的更好,做的更加如同一个圣人完美吗?不能!”

“所以,这些牺牲的烈士,这些勇于为了国家而奉献的烈士,我们要记住他们的存在。虽然我很悲伤,但是我知道,这样的牺牲依然会存在,而且未来同样会存在,永远不会消失。”

“和平安宁的不是这个世界,而是我们的祖国,是我们这个国家!所以,我希望你们永远能够记住他们这些人的奉献,而不是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而不是在我们出事的时候,总是希望他们第一个来拯救我们,优先拯救我们。而和平的时候,却又指责他们拥有的权力。”

“毕竟大唐的军队为所有人敞开,如果愿意以身报国,大唐随时欢迎所有人。”

“乡亲们,我李恪能做的不多,今日,我不仅仅是带来了朝廷的慰问,还有给他们的特殊称号。”李恪认真的开口道。

随着李恪的话音落下,跟随李恪一起过来的人员,将两块牌匾搬了过来。

一块牌匾上面写着:光荣烈士之家,另外一块牌匾上写着:一等功臣之家。

在他的下角有大唐朝廷负责签发的尚书省名单、隶属大唐皇帝直属的军部名字,以及李世民的亲笔签字。

包括这几个字也是李世民亲笔写的,然后雕刻出来的。

当然全国的所有烈士,功臣都是一样的。

负责送过来的牌匾是李恪的护卫,他们亲自将这两个牌匾挂到了林多家的大门口。

“殿殿下……这个要不然挂到屋里面,挂到这里……这风吹日晒的……”牌匾是由木头雕刻而成的,时间长了,如果放在户外的话肯定会变形,而这个牌匾……他们都有种手足无措的感觉。

“放心!到时候会有人专门替你们维修更换!保证这个牌匾一直都存在不会出问题。”李恪认真的开口道。

“可是……可是殿下,我们就想要这个。”林多的母亲有些结巴的开口道。

“那……就放家里。这样,到时候让人重新雕刻两块石头的备份,就立在他们的门口。”李恪想了想,没有强求,他很清楚,这两块牌匾对这些烈士家属的意义跟对外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见李恪答应了,林多一家人赶忙道谢。

两块牌匾被他们恭恭敬敬的请到了屋里面,在屋里还有扎林的牌位,而这两块牌匾就放到了他的牌位后面。

除此之外,这一次李恪过来,还给他们携带了一些慰问品,其实东西不多,只有一些比较罕见的东西,比如说一包二斤装的白糖。

盐对大唐的大部分百姓来说,现在都可以吃的起了,但是糖依然是稀罕的物品。 而现在大唐的本土熬制糖的产业也没有扩大多少规模,主要是大唐的田地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面都要先保证粮食之后才会逐步的开始种植甘蔗等这些产糖作物。

铁锤所在的村慰问结束了,但李恪的慰问行程并没有结束,不仅仅是李恪,李嫣都是一路随行,只是跟之前不同的是,李恪的慰问这一次不同特意弄的很辛苦,可以保暖的马车等都是安排上。

其实,慰问还是很苦的,上辈子李恪跟人出去自驾旅游,一天开的车时间长了,都觉得累,而这辈子有时候前往一个目的地,可能路程就要两三天的时间。

但他却并没有觉得有多累,虽然马车很颠簸,而且就算是保暖的马车也不能跟后世汽车比,人要穿的很厚,但依然总感觉身上并不是很热。

只是看着青海的这些百姓,尤其是跟他息息相关的这些百姓相较于几年前,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他内心就有一种莫名的满足感,不管怎么说,他还是改变了太多人的命运。

有这些,就足够了。

第1082章 我看看谁在背刺我

李恪直到元正的时候才歇下来,元正这一天的青海也是很热闹的,虽然比不上长安,比不上大唐不夜城,但在这个偏远的省份却别有一番风味,这里的百姓这一天大部分都是会从赤海城的周围赶到赤海城。

他们会自己挑着自己制作的灯笼,这些灯笼千奇百怪,其中最多的就是有一些用动物的头骨制作出来的灯笼。

里面放上蜡烛,也没有其他的遮挡物,就这么拎着。

虽然天气寒冷,元正这一天的天气倒是也算是不错,风是肯定会刮的,不过这大西北的风往往在入夜之后很快安静下来,快到半夜的时候会很平静,直到第二天的中午到下午的时候会再次起风。

大部分时间是这样,不刮风的时间很少。

基本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

不过周围有城墙包裹,城里面的风没有那么大,所以这些各式各样的灯笼都点的起来,而相较于没有长安那么丰富的灯笼,这里更加热闹的是篝火晚会。

没有灯笼,就点起火堆,甚至火堆还可以点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大家围绕着火堆载歌载舞,欢声笑语也是响彻了整个天空。

都说游牧民族仿佛都有舞蹈歌唱的天赋,后世大部分的汉族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五个都是能歌善舞。

但李恪觉得这更像是一种天生的表达,在草原上,大部分的孩子显然胆子比较大,而他们活动的节日更少,在古代像是很多大部分节日的时候,只能是这样来表达自己。

而他们也没有中原的传统文化,有什么就表达出来,同样,一些游牧民族的孩子大部分在游牧的时候,可以玩乐的东西很少,自娱自乐的时候就只能载歌载舞了。

不管好听与否,反正草原上也没有人,放声大胆的歌唱也就是了,大部分时间里面,能听到你歌声的也就是牛群,羊群,马匹,以及牧羊犬还有那草原上的野生动物。

时间长了之后,载歌载舞自然也就会了,不说唱的多好听,但至少练得多了,肯定就熟练了。

而中原文化里面,更多的是以含蓄、礼貌等不同的礼节在内,像是这样外放的时候很少,缺少练习,那自然是会的就少了。

而能让这座城市变得歌舞升平的,也只有李恪了。

乔师望今天是没有时间去跳舞唱歌的,他找了个借口离开,他正站在城墙最高的城楼之上,城中的景色可以一览无余,此刻城中最大的广场之上,这里原本是日常的集市,而现在很大的篝火在那里燃烧。

秦王和秦王妃和无数的百姓一起围绕着篝火,正在那里跳舞,他们相互牵着手,欢声笑语隔着这么远的城墙都可以听的到,这一刻恐怕很多人都忽视了他们之间的身份。

这不就是曾经秦王殿下所说过的那些话吗?

乔师望很是感慨,吐谷浑这个地方,历朝历代其实也都拿下过,但是这些地方就像是广袤的北疆,现在被称之为瀚海州的草原一样,拿下和长期管理统治是个两难的问题。

现在,只有李恪将这个问题给解决了。

而且不仅仅是解决了,而是彻底的归心,这一点才是最难的。

恐怕这也是为什么秦王殿下如此难能可贵的原因吧,他彻底解决了千百年来无数强悍的伟人都无法解决的问题。

李恪明天就要启程返回长安了,这个季节回去的路程也很远,而且很多山区会有大量的积雪,所以路途是非常难走的,恐怕回去长安至少要一个多月的时间。

而听说今天殿下要举办一次考试,虽然不是科举,但想必所有人都非常的重视,重点是这种考试是遍布全国的,这一点才是最难的。

殿下肯定是要早点回去开始执行。

这青海乔师望觉得他呆的时间也不会太长了,因为这地方的治理难度太低了,只要按部就班的处理一些事务就可以了,现在大量部门细化,安全部接手了很多琐碎的事情之后,其实即便是一个州的公务也并不算是很多了。

乔师望他自己待在这个地方肯定是没有太大的作用了,让后续的其他官员来接手就可以了。

倒不是说乔师望觉得自己有多厉害,而是他知道现在大唐缺少官员,尤其是缺少新型管理经验的官员,那么他这样的人肯定是要去管理新的地方。

李恪没有玩到太晚,快到晚上十二点的时候,李恪回来休息了。

先让李嫣回房间去休息,李恪则是去了一楼的书房见了徐菘。

“回来了?调查结果呢?”李恪看着徐菘问道。

“在这里。”徐菘将一叠文件直接递了过来。

李恪让徐菘调查的事情很简单,就是关于安全部给他在民间宣传什么大道理,这不是变相给他刷声望吗?这要是让他大哥知道不就误会了吗?

李恪可不想自己辛辛苦苦折腾出来的完美局面被人给破坏了!谁要破坏这个局面,谁就是历史的罪人!哼!

虽然这个过年期间他一直都在忙碌,但他也没忘记让徐菘调查一下,好家伙,他倒是要看看是谁敢这么玩?

首节上一节434/49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