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432节

“物部阁下,我能知道原因吗?您难道并不想称王吗?”中臣德立见到物部村下的时候,眼神里面都是绝望。

“你就是问这个的话,我觉得你还不如不问。”物部村下淡淡的开口道。

“物部阁下,您要是想进攻秋津岛的话,您还是需要我们的啊。”中臣德立疯狂的开口道。

“并不需要,用大唐话来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夏虫不可语冰,井底之蛙永远都是井底之蛙,这样一个小岛,就算是称王又能怎么样?我也不怕告诉你,我从头至尾就没想放过你们,因为这个倭国不需要任何一个贵族活着。”物部村下淡淡的开口道。

“难道你自己不是贵族吗?”中臣德立有些绝望,他大声质问道。

“嗯,我算,所以也包含我自己在内。”物部村下淡淡的开口道,我早就放弃了自己的倭国贵族身份了啊,我最先放弃的就是我自己。

“带下去吧。”物部村下说完就摆了摆手,他有些失望,他还以为这些人有什么隐藏的财富,想要说出来保自己一命呢。

“物部村下,你言而无信,我诅咒你永远都会被钉在我国历史的耻辱柱上!”中臣德立大声开口道。

“哈哈哈,一个没有自己文字和语言的历史吗?”物部村下忍不住想笑。

说完之后,他没有再让中臣德立废任何话,直接让人带了出去。

然后四个城池的所有贵族,在他们对物部村下的各种咒骂下,所有人都被果断砍头,没有一个人被饶命,哦,也是有的,只有不满一周岁的婴儿可以活下来,而且都没有人知道这个婴儿在什么地方。

这些贵族咒骂物部村下不讲道义,不守诚信,是小人等等话语,但是围观的所有人却维持了沉默,没有人为他们说话,包括他们的不少家臣和士兵都是如此。

因为当这些贵族被砍头之后,剩下的事情就是一如既往的那一套,所有的土地开始平均分配给每一个愿意种地的农户,这些贵族仓库里面的粮食也直接拿出来直接平均分给这些百姓。

还分了一些钱财。

分完之后,要求他们按照村庄聚集在一起,然后分配一个村长来暂时管理他们,等待后续的管理。

处理完毕这里的事情,物部村下直接找来了真仓,然后认真的开口道:“立刻向大唐太平洋战区战区司令李道宗将军汇报相关信息,通知外海的大唐舰队负责冯盎将军。”

“就说物部村下幸不辱命,现在整个筑紫岛可以让冯盎将军派遣人来过来管理了。等他们的管理人员到位之后,我们就会向秋津岛进军。”

“另外恳请冯盎将军派人告诉秦王殿下,咱大唐国土面积又增加了。”

整个筑紫岛已经是大局已定,物部村下并不担心自己的决定出问题。或者说他忽悠来的那些军队,以及那些原本隶属于各个世家的军队,他们很多的家里面人都是普通的百姓。

他们都不傻,他们都知道物部村下的命令对他们的家里面有多好!就像是物部村下现在那一批杀人不眨眼,在无数人眼里的恶魔军队,他们并不想回去自己的家乡。

但是他们却愿意给家里寄钱,将他们的不少月钱都寄给了家里,只是他们自己并不想回去,他们只是想死在外面而已。

所以这样的命令没有人会反对,这也是为什么物部村下拿下了整个筑紫岛,他不让这些士兵骚扰普通人,他们就没有骚扰任何一个普通人的原因。

“是!”真仓立刻转身离开前去传令去了,整个倭国的外海一直都有他们自己的舰队和大唐的舰队在周围游弋。

他们自然知道怎么寻找对方。

物部村下的消息用最快的速度进入了码头上面的几艘快速帆船,这些帆船跟后世的快速帆船非常的相似,虽然因为帆布等达不到后世的特种帆布的结果,但也就是寿命的使用问题而已。

这些快速帆船的速度比后世略慢,在风速和海况极好的情况下,它可以达到接近三十节的速度。

就算是大部分时间也可以跑出二十节出头的速度,在这个时代来说,这速度已经算是超级快了。

冯盎现在已经不在自己的高州了,他已经被任命了全新的职位,大唐东海舰队海军司令,隶属于太平洋战区。

而南洋战区和中华战区等地方自然有其他人去负责。

而冯盎现在的主要目的就是随同物部村下拿下整个倭国,然后掌控面前这片大洋距离大陆一千里范围内的所有岛屿。

不管大的岛屿还是小的岛屿,能刻字的刻字,能埋石碑的埋石碑,另外就是夏天的时候顺着海岸线向最北的方向开始探测。

但也不允许离开太远,避免惊动大洋对面的“强大国家”。

因为现在大唐在高速发展期,如果让对方发现的话,很有可能跟大唐发生战争,两个大国发生战争是非常可怕的。

最主要的是现在的大唐没有做好完全的准备,周围的所有小国还没有彻底清理干净呢。

所以冯盎这边自然是遵守命令了,而倭国这些岛屿的位置还是很重要的,拿下这些岛屿的时候,将来按照殿下的说法,预防大唐对面的进攻,这些岛屿就是大唐的第一岛链。

是大唐的第一道防线。

所以在拿到物部村下传递过来的命令的时候,冯盎也是有些感慨的,物部村下这个人是够狠的。

这些倭国人的骨子里面确实是有一股狠劲,而且也豁得出去。确实是一个合适的好的打手。

适合干一些脏活,不过等他拿下倭国之后,他自己恐怕也会成为大唐的侯爷,到时候这支军队到底是由谁来领导,还是说按照原本的那样估计,直接让他们在海上遭遇特大的风暴。

第1076章 秦王殿下也收礼了

不过这些都不是冯盎可以决定,无论做出哪个决定,他肯定是支持的,甚至让他执行,他也会执行的。

杀人而已,并不是这些倭国人会,大唐人,中原人同样会。

当年的冠军侯霍去病,你以为他杀的人少了吗?如果不是他将匈奴杀怕了,你以为匈奴会投降,会迁徙?

“按照原定计划,派出一个五艘船只的小舰队前往去接人,第一批人员需要的人并不多,大约有二十人就可以了。另外将我们挑选出来的两千士兵也一起送上岛屿。”冯盎直接开口道。

“是!”

这些人员都是提前选拔出来的,按照殿下的命令,第一批人都是来自于沿海的各个家族,能够接受新事物年轻人,选人不是冯盎选的,那是吏部的事情。

这些人都是殿下的人给他的名单,一直都在训练和实习,最主要的是他们都懂倭国话,说不说那是另外一回事,但会不会是一回事。

虽然说倭国的大部分话其实很像是大唐话。

抛开去接人之外,这里的相关事情也是要送一份情报送到长安去的,会用最快的速度送往长安。

不过按照现在的速度来看,等送到长安的时候,估计已经是春节了。哎,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更快的消息传递速度,或者说这船只的速度能不能更快,更稳定。

主要是逆流而上的时候速度如果能维持顺流而下,或者是顺风时候的帆船速度,那速度就不慢了。

冯盎的脑海里面冒出了一个想法,不过他也只是想想而已,对于这方面的事情他是完全不懂的。

在物部村下拿下筑紫岛的时候,远在青海的李恪自然是不可能收到消息的,随着正月的临近,李恪正在赤海城准备规划这一次的路线。

但谁知道除了李恪路上经过的那些村庄之外,其他地方的牧民也终于知道了李恪来到了赤海城,不少的牧民都不远千里骑马前来赤海城。

他们也不打扰,而只是默默的来送一份东西,就是他们的特产。有一些是当地草原上的野蘑菇,有一些是山里的野味,还有一些是他们自己种植的小麦、土豆、以及数量最多的牛羊肉。

这些牛羊肉的数量并不多,他们似乎都知道东西太多了李恪并不会收下一样。他们只是将这些东西默默的放在总督府的门口然后就离开。

随着来的百姓数量增多,李恪不得不后来专门设置了一个东西接受这些东西,他本来是想拒绝的,但是来的百姓来多了,拒绝也不可能拒绝的过来。

最重要的是,这些百姓都非常的聪明,他们知道带的东西李恪不会收下,所以他们只是带一点点东西。

而这些一点点东西就让李恪没有办法拒绝,只能是收下。

所以他干脆在赤海城的总督府旁边让自己的护卫设立了一个接收点,除此之外,李恪不得不找到赤海城的卢海,让他找印刷厂印刷了大量的纸条。

上面是一句祝福的话,还有李恪的签名。

当然是要印刷了,不然的话,他手得断了都写不完这么多。

礼已经收了,但是东西送别的估计这些牧民也不会要,自己留下的字他们应该会要的吧。

大概在腊月二十这一天来的牧民最多,几乎都是从早上排队到了晚上。过了腊月二十之后百姓就很少了,或许他们简单的想法里面,是想让李恪过一个好年。

虽然也有远道而来的百姓,但人数已经很少了。

李恪的慰问行动是从腊月二十五开始的,第一个目标自然是青海湖旁边的那些村落,这里也是最支持李恪的牧民聚集点,更重要的是,这里已经有十几名牺牲的烈士之家了。

这些烈士都是牺牲在慕容顺以及西进的其他骑兵队伍里面,也就是目前跟随阿史那史律所在的队伍里面。

他们的遗体也集体火化并且安葬在了赤海城附近的烈士陵园里面。

所以李恪这一次的目的地,第一个就是这里。

当李恪来到这里的时候,铁锤他们村都已经在面露激动的瞪着了,他们当年都是见过殿下的,没想到时隔几年他们再次看到殿下了。

而上一次殿下来的时候他们住的还是毡房,而现在他们住的则是石头土坯等盖起来的结实的新房了。

而他们的村庄也是全新建设起来的新村庄,都是整齐的排列着,周围的牧场在大部分能种植土地的地方都种植了苜蓿草,一些不能种植的地方,因为合理的放牧,牧草生长的也越来越好了。

都是殿下的服气。

当李恪从马上下来的时候,铁锤他们都忍住了自己的激动,没有直接扑上去,毕竟周围还是有不少护卫的,咱不能给殿下添麻烦,也不能给护卫添麻烦。

只是他们虽然忍住了自己的激动,但人群当中一个大约二三岁的小男孩,一个家长没拉住,直接胆大的冲向了李恪。

他的家长一脸着急的想要拉住,但是又没来得及,想追上去,又停下了自己的脚步。

不过他们都注意到,就算是小男孩冲了过来,站在李恪身边的这些护卫都根本没动,就仿佛都没看到一样。

“噔噔”小男孩跑的快,直接跑到了李恪的面前,抬起头看向了李恪。

李恪笑着蹲下了自己的身子,让自己跟小男孩维持在差不多的高度。

“殿下,您就是阿耶常说的秦王殿下吗?”小男孩用唐话开口问到。

而重点是,李恪一下子就听出来了,他所用的话,李恪是用拼音推广之后的标准读音,虽然多少还有一些笨拙和口音,但显然这里的牧民已经学了拼音。

“对啊,是我啊,你叫什么名字?”李恪身手将他直接抱了起来。

“我姓木,我叫木鹰,阿耶说我将来要能射下天上的雄鹰,要为殿下打仗。”小男孩认真的开口道。

看到这一幕的大部分牧民都松了口气,殿下没生气。也对,殿下怎么会生气呢,他们也太小瞧殿下了。

放松之后,所有人都有些羡慕的看着那个被殿下抱着的小家伙,包括那个小男孩的老爹,他已经笑的跟傻子一样了。

李恪笑了笑,然后伸出手捏了捏他因为高原环境以及被寒风吹拂变成通红的小脸蛋道:“你可说错了哦,你可不是为我打仗,你是为你的父母,你的兄弟姐妹打仗哦。”

第1077章 读书是普通人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

“再说了,将来也许我们大唐不会打仗了,但不管要不要打仗,我们大唐依然是需要军人的,你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军人!为了守护大唐,为了守护你的家人而奋斗,知道吗?”李恪看着他笑着道。

“我知道了。”木鹰似懂非懂,不过却很认真的点头说道,“殿下,阿耶说我能吃到的肉都是殿下你帮我们带来的,所以草原上的汉子要担得起责任,要尊重承诺,所以这是我给殿下你的承诺,我一定要当一个优秀的,合格的军人!”

“听殿下你的话,守护大唐,守护好自己的家人。”

“哈哈哈,说的好!”李恪有些惊讶,这个小家伙倒是够机灵啊!这证明他的父母是用心教他了!

能在三周岁左右说出这种有条理的话,李恪也是上辈子自己长大之后,那些新一代的小孩子身上看到过。

从小接受大量信息的他们,在同等年龄时期远远比李恪他们小时候要更加聪明和早熟,也更加的有逻辑性。

李恪记得他小时候,被说三岁,五六岁了很多时候都屁也不懂。

这就是教与不教的区别,千万不要觉得小孩子小就什么不懂,实际上,就算是一周岁多的孩子,当他开始说话的时候,只要你耐心下来跟他讲道理,都能慢慢的说通。

只要有耐心,几个月之后你就会惊讶的发现,小孩子什么都说得通,也听得懂。

人类的大脑发育就是这样的,接收的信息越多,接收的有逻辑表达能力的信息越多,发育的就越快。

这也是为什么在古代很多十二三岁的孩子就成熟的可怕,就是因为他们的家长从小就给他们普通百姓难以想象的教育,在五六岁的时候就开始接触的书籍放到后世至少要初中以后才会接触。

比如说类似于资治通鉴等书籍写出来之后,有一些七八岁的孩子就有开始学习的。

小孩子的接受能力要远远超过大人的想象。

“那你要记住你的承诺哦,我可是记住了。”李恪笑着道。

“嗯!我记住了。”小男孩认真的点头道。

李恪笑了笑:“期待你以后成为一个大英雄,不过要记住,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读书是必须的,所以以后要好好读书。”

“嗯。”小男孩点了点头。

李恪笑着抱着他走向了他的父母,走到那个面露局促但是却忍不住脸上的笑容,他身边的女人就是典型的草原女人,皮肤粗糙,脸上又高原红,可能因为营养好了,面色倒是圆润了不少。

这只是一对普通的夫妻,李恪笑着将孩子递给他说道:“好好培养,你们家的孩子我相信他将来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甚至是一名优秀的将军。”

“但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将军,读书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就看你们能不能坚持培养下去了。”

“殿下放心,我们一定好好培养,我们两个努力让全家的孩子都去上学。”这个男人认真的点头道。

首节上一节432/49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