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407节

众人都有些无语,今日的谈话肯定是隐藏不了的,这里人太多了,用不了多久大家就会传出去,咱这么光明正大的讨论如何骗人家门阀世家手里面的钱,合适吗?

这话他们不会说出来,不过也就是李恪不知道,李恪要是知道了,估计会嗤之以鼻。你以为有钱人不愿意?他们比你们更积极。

人生最可悲的事情不就是人死了钱没花完吗?你以为那些世家有钱人不想花,不想享受吗?

不,他们只是没有花钱的地方罢了,因为在李恪出现之前,整个社会的技术顶端也在他们自己手里面,说起玩,他们可比普通人都积极多了。

“有句话你们一定要记住。”李恪看着他们。

等所有大臣的目光都集中过来之后,李恪才继续道:“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陷入停滞,当掌控国家经济发展的你们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投资的时候,记住,搞基建绝对没错。”

“所谓基建就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建设,基本建设。是为了发展经济而进行固定资产扩大在生产,即国民经济各部门为增加固定资产而进行的建筑、购置和安装工作的总称,投资大、见效慢。”

“包括但不限于铁路、矿井、桥梁、工厂、港口、医院、学校以及各种民生基础建设,比如说未来大唐要发展的发电厂、电网等。”

众臣沉思了一下,都纷纷点了点头,表示记住了,而周围的褚遂良等自然也将这些概念,以及方案都在了史书当中。

“而且,嘿嘿,没钱不要紧,大家信不信隔壁车厢里面,那些世家、商贾都已经准备好怎么花钱了呢。”李恪突然又嘿嘿笑了两声开口道。

众人:“……”就知道殿下您邀请他们来的寓意没那么普通!

第1015章 顺我者昌,学我者死

李恪到底叫这些世家来干什么,他们之前也有所猜测,说实话,天下门阀世家的力量多了去了,但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没说能够将这些门阀世家给绝对的控制住。

或者说给绝对的拿捏住。

就拿李世民来说,李世民之前已经够强势了吧?但登基之后的李世民对于门阀世家也没有太多的办法,虽然他想要削减门阀世家的力量,但却很难做到。

没办法,大唐皇室出自陇西李氏,也算是门阀世家出身,自己造自己的反倒不是不可能,问题是,如果大唐皇室李家只是出自普通的百姓,那造反还轻松一些。

但他们不是,他们本身乃是门阀出身,所以在造前隋的反时就已经得到了大量的门阀世家的支持,而这种支持几乎已经跟大唐皇室融入到了一起。

你针对一家,在规则内针对一家这没问题,但你想同时削减天下门阀世家的力量,那就不可能,他们是要集体反对的。

而这个时代,或者说不管任何一个时代造反的,刚开始的组织者就没有任何一个是纯粹的白身出身的,即便是大名鼎鼎的陈胜吴广也不是。

这些人没有任何一个人是纯粹的百姓出身,或者说,自古以来不管他的成就如何,你只要看他发家是否识字,是否读过书就知道他的出身了。

只要是识字读过书,没有一个人是纯粹的普通的百姓。

能最后成为领袖的出身百姓的人或许有,但刚开始的组织者绝对不可能是百姓。

所以可见这些门阀世家的力量有多么的强大,而唯有殿下,以一己之力,甚至刚开始连陛下都不支持的情况下生生做到了让天下门阀世家无可奈何。

而这种手段,恐怕他们没有从历史上任何一个人的身上见到过。

或者说,殿下从根本上看清楚了世家的本质,看清楚了世家的本质,他就有了足够的办法和方法对付他们。

他们可以成为阻碍大唐进步的最大障碍,同样也可以成为大唐快速发展进步的最大臂膀。

而这些就要看你如何利用了,从某个角度来说,现在的殿下手段可同样是非常高明的。

显然殿下看的很清楚,他们世家不是为了追求发展,追求世家传承千年吗?我给你这个机会。同时我在扔出这个机会的时候,还要告诉你,你只能上我这条船,这叫什么?

顺我者昌,学我者死。

门阀世家的力量确实是很强大,但是如果你能有办法让他们没得选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支持你的力度也是最大的。

反而,一些光脚的人利用起来反而要远远比门阀世家更加的难以控制。

他们在千年的时光当中,随波逐流早已经深入骨髓和教育,虽然他们也有赌性,但他们的赌性永远都是留一条后路的赌性。

但玩过牌的都知道,赌,有时候反而要只置之死地而后生,留有后手,永远都不可能的。

“殿下,您不是说铁路无法盈利,不准备坑他们了吗?”房玄龄问的大方,也不怕李恪有什么其他的想法,殿下这人,突出的就是一个坦荡。

“是啊,我不准备让他们投资铁路,但是我没说不让他们投资建设啊,光是国有建设商行是无法满足所有的建设任务的。”

“而实际上人手也不足够,组织这样的大型工程都需要大量的人手,而这些人手组织起来可不容易,我们不可能为了建设而连续不断,无止境的招募人才,这样的市场是不健康的。”

“大唐朝廷并不在乎利润,所以我们可以适当的拿出部分利润,朝廷不怕亏钱,朝廷要的是钱流通,所以这些钱不管是通过世家门阀也好,还是通过国有商行也罢,只要能够流通进入普通百姓的手里面,这就是好事。”

“所以,这些建筑工程可以交给他们,这样大唐的建设队伍可以抽调出大量的监理以及建设方面的人才对这些建筑队伍进行指挥,而这些队伍的组织者让这些世家门阀自己去找。”李恪开口道。

“臣等明白。”

“到时候可以组织一个招标会,看看谁的条件更好,就让谁来负责,当然前期可选择余地不多的话,也可以直接由他们自己拿下。”

“相信第一批私人的建设商行他们对于建筑的质量、速度、以及要求要远远比我们更高。”李恪笑着道。

“这是为何?”阎立德有些疑惑的问了一句。

阎立德是个工匠,他对这方面就不是很懂了,没看其他的大臣都根本没问。

“因为诚信啊。”李恪说到这两个字的时候还有一些感慨。

不得不说,有些东西随着时代的发展是在进步,而有些东西随着时代的发展是在退步的。就拿这商人的诚信来说。

在大唐,那些小商贩姑且不说,因为这些小商贩不能说是真正的商人,他们很多都是做一两次生意就不做了,一杆子买卖。

而那些真正的商人,则是以诚信为本,在这个时代,他们是真正的将诚信当成经商的命脉。

因为这个时代,信息交流极慢,百姓等所有购买东西的人,都习惯于购买自己已知的。而品牌,是需要诚信来维持的。

另外就是,如果么有诚信,在这个时代,真的做不了生意,因为很多时候对方拿着你的钱也许一去就是一两个月杳无音信,这就是诚信才能做。

所以,目前对这些世家的商行来说,他们当然会维持这样的习惯。

“确实,没有诚信,他们下一次也就拿不到工程了。”阎立德点了点头。

在李恪跟众人聊天的过程中,时间很快接近了中午,而这个时候,旁边有人给他们拿出来了一套套的单兵口粮。

当然,这些大臣们是看不到的,因为他们吃的时候已经用特殊的盘子热好了才端上来的。

没法,这些东西……李恪的仓库里面太多了,留着也没用啊,不如拿出来给他们尝尝,嘿嘿,想一想这些大唐最顶尖的人,居然吃单兵干粮,有种莫名的恶趣味。

虽然对他们来说,其实这单兵口粮的味道,并不差。

第1016章 陈仓一日游

这个大臣们倒是没有在意这个,在他们看来,这火车上条件有限,没有准备吃的也是正常的,更何况这饭菜的味道也不算是太差。

“未来这火车上面会有餐车,大家可以在餐车用餐,当然了,如果自己携带干粮也是可以的,对普通的百姓来说,这火车上的食物肯定要相对较贵,他们未必舍得吃。”

“你心里有数就行,你觉得让这些百姓和物资流通比盈利重要的话,那就如此操作就可以了。”

“但是这样也会有一个问题暴露出来,那就是大量的人口流动,会不会造成当地百姓的土地无法完成耕种?这个选择有些难啊,如果大量的推广建设,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必然是极高的。”

“固然这样的推广,百姓可以赚取更多的钱,但你不也是说过吗?大唐的耕地红线和粮食红线不能动摇,这就同样需要大量的百姓投入到种田当中。”

“这二者恐怕不能兼顾,至少以大唐目前的人口恐怕做不到。”李世民看着李恪问道。

李恪挠了挠头,不得不说,李世民提出的问题也是切实会发生的,李恪一直以来没有为人口发愁过,是因为他习惯了后世的祖国那庞大的人口资源。

但现在的大唐,还达不到那个地步。

得益于现在大唐的土地政策以及户籍政策,百姓给孩子上户口的积极性不断的提高,因为只要上户口,部分补贴以及土地分配就会优先进行。

所以百姓几乎有孩子都去上了户口。

这让大唐在去年完成了一次人口的普查,目前大唐的人口增长率大约2.3%左右。

这个增长率可一点都不低了,去年大唐的人口增长大约在接近60万左右,按照2.3%的人口增长率,加上薛延陀和室韦融入大唐,这让大唐的人口总数也达到了三千万人出头。

“我并不想停下这个脚步,虽然说维持粮食红线和耕地是一个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法解决。”李恪想了想,然后才认真的开口道。

“其他的方法?什么方法?”李世民等人有些疑惑。

“让一户百姓可以种植几百亩,甚至上千亩,上万亩的土地。”李恪认真的开口道。

“这怎么可能做到?”所有人都惊呆了,要知道大唐现在的一百亩田地,如果全部种粮的话难度都不低,这其中有部分耕地需要种植其他的经济作物,比如说麻、桑等。

之前大唐的朝廷对这方面就是有规定的。

像是关中平原,以及现在的河南州等地,如果小麦成熟之后,在几天之内不抓紧时间收割,小麦甚至会直接在麦穗上发芽,那小麦可就相当于毁了。

虽然不至于不能吃,无非就是难吃点,但这对百姓来说不是问题,毕竟之前连难吃都没得吃,但想要留种就不可能了。

一千亩,一万亩?想一想都不可能。

“没什么不可能的,这蒸汽机可以带动如此庞大的铁路,如果给它的下面安装轮胎,然后后面带动犁铧,会怎么样?”李恪提出了一个问题。

所有人都愣了。

这是他们从未设想的道路。

“在关中平原、河南州、长江中下游等广袤的平原地区,如果这样的机器制作出来,一天可以耕地数十亩甚至上百亩都是有可能的。而收割的话,是不是也可以发明收割用的机器,直接由机器代替人力呢?”李恪笑着问道。

旁边的段纶二话不说直接从自己的怀里掏出了纸笔开始记录了起来,他作为工业部的尚书,这些东西将来肯定是他负责的,当然是要记载下来了。

这是他们从未设想的道路,但却是大唐未来前进的方向,而这个可能性极高。

毕竟这庞大的蒸汽机连如此恐怖的火车都可以带动,如果它的体积造的小一些,安装上车轮,带动犁铧不是不可能吧?

“我们的人力紧缺至少也要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有可能出现,但我们经过十几年,几十年发展,未必不能够发展出这样的耕种机械,所以未来的事情我们将来再调整就可以了。”李恪微笑着开口道。

李世民的话提醒了李恪,现在的大唐也有可能走上后世老美的大农场道路,后世中国没有那样的道路可以走,是因为大量的百姓需要自耕农,需要田地。

土地不可能集中到少部分的手里面,但实际上在李恪穿越前夕,大量的人口集中在城市,而农村几乎都已经只有四十岁以上的人了。

当这一批人去世之后,下一批大量的土地集体耕种肯定是趋势。

至少李恪穿越前,他的几个小学同学已经在他们自己的村里合股成立了集体合作社,开始租用整个村庄所有的土地开始重新回去机械化种田了。

而现在的大唐,可不缺少耕地。

而未来,大唐的耕地会越来越多,以大唐的人口数量增长,即便是达到后世的人口数量,那占领的国土也不知道有多少了。

发展机械化种田也不是不可能。

经历不一样,最后所走的道路自然也没必要完全一样。

要不然,李恪琢磨琢磨,再坑一匹世家先花巨资购买一匹农业机械,让他们先试试大规模机械化农场?毕竟到时候有实力购买和租用大量农场土地的,也就是这些世家了。

李恪相信,对土地情有独钟的世家也肯定是有的,可以让他们试试嘛。赚了,证明这条路可行,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大量的经验。

亏了,反正亏的又不是朝廷,亏的是世家,这不是挺好?其实,亏估计是亏不了,最多就是赚的少,赚的慢,但也稳定啊。

“干得不错。有想法就行。”李世民满意的点了点头,很好,你继续这样下去,将来这皇位谁能接?姑且不说声望什么的,就这些事,谁能接?

时间就在众臣的聊天当中飞速的过去,当距离他们登上火车三个多小时之后,陈仓到了!

“现在大家即将到站的是陈仓站!也就是说,我们已经从长安抵达了陈仓,我们可以进行陈仓一日游。”当李恪微笑的话响起的时候,李世民他们所有人才有些恍惚……仅仅不到两个时辰,他们就跨越了三百多里的距离!

第1017章 这活父皇不擅长得你来

当他们从火车上面下来之后,看着周围那陌生的风景,看着这与众不同的站台,看着远处肉眼可见的山峰,以及那并不大的城池。

显然,这里已经是陈仓了。

陈仓县在武德年间罢郡设县,属岐州管辖。

当李恪他们下来的时候,陈仓县县令自然也已经在这里等了。

陈仓县在李恪在这里发展大规模的铁矿等产业之前,并不是什么大县,所以县令是正七品上阶,放到后世,这就是实权正处级。

而像是一些大县的县令则是从六品上阶,更高的万年、长安、河南、洛阳、晋阳、奉先、会昌等县令都要到正五品了。

在见过李世民以及朝堂众臣之后,陈仓县令刘仁轨自然是默默的站在了旁边。

李世民想了想然后开口道:“既然陈仓现在有大唐最大的铁矿,以及钢铁厂,而且也是大唐第一条铁路建设而成的道路,未来这里也是前往西域的重要连接节点,那么再设置为县就不合适了。”

“房乔,长孙无忌,魏征。”

首节上一节407/49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