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343节

“谢殿下。”禄东赞给李恪行了个礼。

“殿下,关于大唐的书籍。”禄东赞犹豫了一下开口道。

“书籍方面你想要什么?你先说一说,我看能不能给?”李恪看着他开口问到,在阅兵之前李恪跟他谈过一次,当时也只是谈了一下关于蒙学方面的书籍。

“这是我准备的书单。”禄东赞赶忙从自己的怀里掏出了一本册子。

在李恪身后伺候的杨安宁伸手接过来,然后递给了李恪。

李恪拿过来看了看,表面上看不出来什么,但李恪心里面却忍不住称赞了一句,这禄东赞能够历史留名多少也是有些能力的,这些书籍里面,基本都是最关键的,虽然儒家的那些书籍是有的,但一些重要的书籍,比如说算学九经这里也都有。

而他求的很多书籍,或者说这些所有书籍,李恪都不在乎。

原因很简单,所以书籍给了他,他们培养出来足够的人才至少要二三十年时间。

二三十年之后的吐蕃是什么样子,那还说不准呢。

“说实话,这些书籍给你多少,给你什么样子,其实我都不在乎。”李恪看着禄东赞开口道。

“是,殿下说的是。”禄东赞低头道。

“来点实在的吧,你吐蕃能给我什么?你能给我什么?取决于我能给你多少东西。”李恪不想讲禄东赞逼得太紧因为这些东西短时间来说,其实对吐蕃没什么太大的用处,短时间来说不影响吐蕃的政策。

“黄金?”禄东赞试探着开口道。

很好,本殿下喜欢黄金的样子看起来天下人尽皆知啊!

“还有呢?”李恪看着他问到。

“我听说殿下想要天竺的一些文献之类的,这些东西到时候我吐蕃都可以差人送来。”禄东赞又开口道。

“那些东西我就是顺手而已,要不要都不重要。”李恪摆了摆手,文化这东西吧,放到后世也许是大家最重要的,但在这个时代,对一些国家来说,真的没什么用。

否则那什么亚历山大图书馆就不可能被烧毁了。

对于吐蕃这样的国家也是如此,既然吐蕃做出了决定要学习汉语,学习中原文化,那么短时间内他们没有精力去搞其他的文化,而且也不可能去搞。

所以吐蕃得那些文献对他们来说根本没什么卵用。

其实对李恪来说也没什么用,但是有些东西吧,对一个传承良久的文明来说,是有用的。

这些书籍既然他原本的文明不想要了,那大唐勉为其难收下也是可以的。

“那不如殿下您直言?”禄东赞看着李恪问到。

“黄金可以,那些书的话送过来也行,另外有一条,当我大唐在当地有敌人的时候,吐蕃必须无条件配合我大唐出兵!”李恪面色平静的开口道。

禄东赞没有反驳,而是低着头开始沉思,无条件配合大唐出兵,这个其实本身就是属国应该做的事情,之前向大唐称臣的各个属国都有这个义务,但李恪再次强调这件事,这就说明大唐对他们不信任。

或者说,大唐也是在变相警告他们。

“我们可以答应,不过价格的话……不能太贵。”禄东赞犹豫了一下开口道。

“这些书籍我可以卖给你们,当然,我甚至可以帮你们印刷。”李恪淡淡的开口道,“价格方面我比大唐的市场价贵三倍左右,直接在豫章港交货。”

李恪将价格之类的说的清清楚楚的。

禄东赞愣了一下,然后果断开口道:“没问题!”

“另外一个条件,我们之间要签署一个商贸合约,大唐商人在吐蕃做生意,二十年之内,吐蕃官方不得收取任何税收。”李恪又开口补充了一句。

唐朝这个时期就是有关税的,目前的关税基本都是商品进出口的税收,但实际上大唐刚开始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关卡税。

等后面大唐的关卡税甚至会延续到各个道州之间有人设卡收税,但现在这一点就不会了。

有了全国统一性质的商税制度,而且有安全部等部门的存在,这些未来都会降低减少许多。

第860章 秦王殿下也有失算的时候

“没问题!”禄东赞答应了。

因为他知道这一条是没有办法拒绝的,不过他也不害怕有什么问题,原因很简单,吐蕃现在没实力,没条件,没精力研发商业贸易,吐蕃国内的所有商业贸易还极为原始,而一些更为先进的东西,他们本身需要从大唐购买。

如果大唐的商人主动来吐蕃做生意,对他们是好事。

“还有一点,结算的主要货币要以大唐的货币来结算,不仅仅如此,将来如果吐蕃有粮食贸易的话,所有的粮食贸易必须要用大唐元来结算。”李恪开口补充了一句。

“可以。”禄东赞也答应了。

不答应也不行,不答应吐蕃就别想发展了,重点不仅仅是别想发展,他们连立足都立足不了,所以现在什么条件都能够答应。

见对方答应了,李恪也就无所谓了,“这个到时候大唐商务部会和你们签署相关合约,记住,千万不要违约不然的话,后果会很严重。”

禄东赞点点头。

“那我想现在很快离开大唐,带着这些东西,可以嘛?”禄东赞看着李恪问道。

“可以,你直接从长安城坐船,走海路吧,如果你一路赶路的话,最多也就是一个半月就回到天竺了,如果是陆地的话,现在已经是十月,等你进入大唐青藏道的话,到时候大雪封山,你有可能几个月都回不去。”李恪看着他道。

“多谢殿下好意,那我走海路回去。”禄东赞道了一声谢谢。

“我会让人将相关信息传递给朝廷的商务部,明日你去签署和国书之后就可以离开了。”李恪看了他一眼。

“明白。”

……

送走了禄东赞,李恪想了想开口道:“田蒙。”

“殿下。”

“西域那边他们的最新进度过来之后,你告诉我一声,鞠智盛等人是不是已经快到长安了?”李恪问道。

“是的。高昌的几乎所有贵族,国王的船队已经快到长安了。”田蒙立刻开口道。

“嗯,长安城几个坊市里面的房子,我们盖的一些房子,记住以低于市场价卖给他们一些,比市场价略低就行。”李恪开口道。

“是。”

“另外传消息到西域,告诉杜荷,在高昌附近的所有土地,明年我要见到他们至少百分之八十的土地都种棉花,棉花的种子我已经差人送到了西域。另外耕种的方法,以及几年轮作一次的方法都有写。”李恪表情认真,后世新疆棉的种子李恪已经让人送过去了,上一次开出来的棉花种子就是新疆棉的。

高昌最早开始就有棉花种植,李恪更是让人用低价粮,高价棉花在那里玩过提前市场收购,经过这两年的培养,后续改为种植棉花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一旦高昌大规模开始种植棉花的时候,那么大唐的棉衣就不会短缺了。

其实现在也不缺,毕竟李恪手里面有了充足的羊毛,不过棉花的种植还关系到货币纸张等特殊的纸张制作,以及重要的工业用的衣物等等,所以还是很重要的。

“是。”田蒙安排了一声,就转身离开了。

等田蒙走了,李恪又重新躺下开始钓鱼,不过钓着钓着,远处一处扶摇直上的黑烟打断了李恪的思绪。

看到那处黑烟,李恪就有些头疼。

特么的失算了呀!

果然我不是万能的。

我当初到底是怎么想的,要将大唐的工业区设立在长安城附近,然后我又自己在附近盖了一个秦王庄?!李恪揉了揉自己的脑袋,说实话,当初他确实是没想到过大唐的科技发展的这么快。

但现在……既然已经发展起来了,那大烟囱会越来越多的,这还是发电站没有大规模建设的原因。

当发电站大规模建设之后,这里的黑烟肯定是越来越多的。

就比如十九世纪的伦敦一样。

不行,他记得宝鸡有铁矿来着,霍霍宝鸡人民去把,哦,不对,是陈仓人民。

反正李恪是不允许他的秦王庄周围有破坏环境的存在!哼!

我李恪为国为民办了这么多事,自私一回,是应该的吧?

没有人反对,这就说明大家都同意了。

就这么办!

哦不对,我这话说的有问题,这是为了发展陈仓经济,为陈仓的百姓带来更大的发展,以及更多的机遇,增加陈仓百姓的就业机会,为陈仓百姓增加福利。

不过既然提到工业区重新设置问题了,工业区远离大唐不夜城是必然的,首先有大气污染的工业企业应该置于城市的下风区,按照目前的长安城的地理位置来说,每年的主体风向是以东偏南的风向为主,也就是说,像是有可能将来要建设的火力发电厂、炼焦厂,炼钢厂等等,都应该在长安的西北方向最好。

炼钢厂的话,倒是可以设立在陈仓,但火力发电厂肯定是不行的。

除此之外,有可能会诞生污水的企业,要放到河流的下游区域,这就是只能是在长安的北部,最好设立在泾河、灞河汇聚渭河的地方,虽然距离长安有些远,不过这个距离可以接受。

另外像是将来用到蒸汽机的企业,到时候都设立在西北方向吧,秦王庄和大唐不夜城都是靠近长安城偏西南的方向,这样的话,离开二三十里的距离,问题不大。

这个时代你想造成大污染都难。

“殿下,李嫣小娘子来了。”李恪正在这里思考的时候,田蒙又再次赶来道。

“她跑什么,哎,我又没什么大事,这里离长安那么远,她休沐的时间不多。”李恪有些无奈的唠叨了一句,不过还是赶紧让田蒙将人带过来。

远远的,一身长衫的李嫣走了过来,现在的李嫣跟几个月前的李嫣可是完全不同。

她更自信了,套用后世的话来说,霸道女总裁的范儿已经有了。

至少比一些霸道女总裁可谓是更有范儿,因为这位目前是全世界最大的帝国,大唐的正三品实权官员!掌控着整个大唐的经济命脉!

虽然这会儿已经更换了一身女儿服,但身上的气质有时候是遮掩不住的。

第861章 李尚书

“来了,来坐。”李恪冲李嫣招了招手。

“啊。我坐哪?”李嫣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李恪也刚是刚回过神,主要是平时都是杨安宁她们在旁边,李恪调戏惯了,自然是直接让坐腿上的,这会儿李嫣跟她们可是不一样。

不过话都说出去了,哪里有收回来的道理,于是李恪很不要脸的继续道:“当然是坐这里了。”

李恪拍了拍自己的躺椅旁边的,那里基本就是李恪的怀里了。

“殿下。”李嫣有些害羞的喊了一声,这……哪有刚来就这么说的,更何况,这也不是当初在她小院儿里面的时候了啊。

“殿下,哪有您这样的,就算是要拉近感情,也得给个缓冲呀。”不远处的杨安宁看到这一幕,偷笑了一声,飞快的开口道,然后将自己的椅子给搬了过来。

“你们懂个屁,我们之间的感情水到渠成,哪里还需要缓冲。”李恪笑嘻嘻的开口道,自然也没有强求,因为他知道李嫣是不可能在这么多人的面前直接坐在他的怀里的。

坐在杨安宁拿过来的椅子上,李嫣道了声谢,轻声道:“殿下你没事了吧。”

“没事,小伤,回来的时候我不是跟你说过了嘛。”李恪笑了笑。

“我还是不放心。”李嫣咬了咬嘴唇,她这会儿哪有一个三品大员的气质。

“怎么样?工作累不累?”李恪笑着开口问道。

“还好,忙过了初期,就不累了。”李嫣笑着道。

看到李嫣的笑容,李恪也忍不住笑了笑,其实她知道原因。

当初李嫣刚刚担任这个位置的时候,受到的质疑肯定是有的,不说别的,当初有想法给她找麻烦的人肯定是不少,后来虽然因为李恪的原因,可能一些人没有明面上找麻烦,但是暗地里面找麻烦的不少。

只是这种找麻烦你很难分辨的出来到底是不是故意的,就比如说一些工作,对方可以精简了拿给你,也可以非常复杂的拿给你,这种拿过来你根本没有办法分辨。

因为官员能力的不同,这些资料复杂和精准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更何况,随便找个借口,比如说你是第一次接手这些资料,以为你需要更为详细的资料,这都说的过去。

而且以这些官场老油子的想法,你都不知道人家到底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

基本的为难也就是这些了,其实这也不能算是为难吧,充其量只能说是考验的一种了。

不过这些问题对李嫣来说……其实问题不大,无非就是当初在青海做的事情的加强版而已,但跟青海不同的是,当初在青海李嫣没有太多的人可以帮忙,而在中央钱庄这里,李嫣有十几个助手,都是李恪的悦来商行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

而这些人也是学过统筹学,金融学方面信息的,作为李嫣的助手可以极大的减少李嫣的工作强度,而李嫣只需要做出决断就好了。

所以李嫣处理的事情其实比在青海的时候要少的多,毕竟那个时候青海的方方面面都是需要李嫣来负责的。

首节上一节343/49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