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333节

“朕一诺千金!这件事就这么决定了。”李世民气冲冲的走了。

李恪只能是“委屈”的弯腰行礼。

禄东赞差点从地上跳起来,一万套?真的是一万套?这可太好了!这意味着吐蕃在天竺将会拿到绝对的优势。

“禄东赞使臣,如果有空的话,明天我跟你一起商量一下关于书籍的事情,今日就恕不远送了!”李恪直接哼了一声然后就转身走了。

秦王殿下都走了,其他人自然也是都纷纷行礼跟着走了,对他们来说,今天的事情也就是讨论一下,根本不放在心上,如果是以前,一万套明光铠魏征都不可能让李世民送出去,但是现在嘛,无所谓了。

让陛下送吧,而且他们也都知道李世民不是那种无的放矢的人。

离开太极殿,李恪自然是直接去了后面的两仪殿找李世民去了。

等李恪过来,李世民就开口道:“这个禄东赞还挺聪明的,知道我们大唐是不可能放弃吐蕃现在的领土的。”

“当然聪明了,毕竟是吐蕃几个大臣之一了,整个吐蕃有文化的人也没几个。”李恪点点头道。

说起来,大唐周围这些属国、尤其是没有自己文字的属国,但凡他们的读书人都是会大唐话,并且也会写大唐字,因为他们的文化就是学习大唐的文化学习来的。

他们自己的文化根本没有文字承载,他们想要学习自然是只能学习大唐的文化了。

这也是为什么后世在明朝时期会有国外的传教士想办法给汉字注音,并且在国外广泛流传,但是大明却没有怎么流传的原因。

因为不需要!都是外人学我华夏的汉话,怎么可能轮到我们去学习他们的语言。

“你为什么要给他们一万套明光铠?虽然说这明光铠对我们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李世民看着李恪问到。

“他们现在的压力很大,而我们在天竺需要这么一个搅屎棍,戒日王朝估计很快就不行了,但是等戒日王朝灭亡之后,天竺岛屿上面的其他国家到时候必然会兔死狐悲,估计很快就要联合在一起,高达国也有可能参与进来,我们需要他们双方消耗力量。”李恪开口道。

怎么说呢,这也就是天竺这块神奇的大陆,要是换个其他的地方,李恪都不看好吐蕃,很简单,像是这种独特地形流传下来的文明,他们自己会分裂成几个国家,而且历史上也曾经统一过。

但凡这个时候有外来文明入侵的话,估计立马就会团结。

但天竺这里嘛,太神奇了,任何人过来都能统治他们,所以种姓制度能够绵延道一千多年后,也是有原因的。

一万套明光铠看似很多,但其实这也是放血战术,天竺的作战实力不能说强,但是也不能说太弱,这个国家还是有技术的,所以他们也能练出铠甲,只能说,这个国家因为天气气候等问题,打仗的时候不喜欢用。

当然了,给他们一万套,就是为了让他们打赢,打赢肯定也是会消耗吐蕃的实力。

吐蕃想要彻底统治这里也需要漫长的时间。

而这个时间是大唐的机会,反正对大唐来说,现在的明光铠他们手里面的弓箭,弩箭都可以解决,不是那么无敌。

而吐蕃到时候可以帮助大唐先扫一波天竺的人,先让吐蕃给培养起来,到时候大唐接手就要简单的多了。

第836章 太子殿下你还知道回来?

“这么说,天竺这个地方你也是胸有成竹?”李世民看了看他问道。

“差不多八吧,反正我们已经从几个方面将整个天竺都给包裹起来了,到时候我们随便从什么地方进攻他们都扛不住。”李恪耸耸肩膀道。

“不过说实话,相较于这些,我倒是觉得松赞干布这个人还是有一些能耐的,他能看到吐蕃制度的不足之处,想要跟着大唐一直改革,这倒是一个聪明的手法,毕竟我大唐的制度已经将路子都给他们踏出来了。”

李世民摇摇头:“是个人都知道他们的制度不行,那不是周朝时期执行的制度嘛?农奴跟奴隶有什么区别?本国的国民还能称之为奴隶,而且那些奴隶过的说实话还不如我大唐的昆仑奴呢。要是不造反才是神奇。”

李恪很想说一句,爹你是没见过天竺那边,那边数量最多的底层,估计还不如奴隶呢,但是人家也不反抗,现在不反抗,将来不反抗,一千多年后也不反抗。

奇葩太多了。

只能说几千年的荼毒洗脑果然是有道理的,李恪觉得自己应该到时候给松赞干布他们来一点特殊的事情,就是告诉松赞干布,那些天竺当地黑皮肤的人种身上天生带有一种疾病,有可能传染,到时候估计松赞干布不介意下黑手。

“行了,那边的事情我也懒得管了,现在不是你那个中华战区的人在负责嘛,你自己看着办就行了。说起来,十月一日你到底要准备干什么?”李世民有些好奇的问道。

“当然是阅兵啊!作为祖父起兵反抗暴政的日子,这一天用来纪念那些为了大唐而奉献出自己生命的烈士再合适不过了,这个时候自然是要阅兵了,要让他们知道大唐的强大,要让他们知道,今天的大唐跟当年那个任人欺辱的大唐不一样了。”李恪说的斩钉截铁。

李世民:“……”

大唐什么时候让人欺辱过?

当然,渭水之盟确实算是侮辱,但也只能说是对李世民的侮辱,对整个大唐来说,谈不上。

“行吧,我听说礼部的鸿胪寺已经按照你的要求给各个国家的一些使节送了相关的请柬,另外就是向一些老兵,一些有功之臣都发送了请柬。”李世民看着李恪问道。

“对。他们那边有一些记录,尤其一些老兵,退役多年的,我都让请了,反正他们对大唐来说很重要。”李恪点了点头,老兵这个东西,大唐虽然建国可能只有二十多年,但实际上第一批跟随大唐起兵的那些三十多岁的府兵现在已经五十多岁了。

五十多岁对于这个时代的普通人来说,基本都已经算是长寿之人了。

“嗯,你的这个做法我很喜欢,对了你大哥可能过两天就到了,你到时候去接一下,我就不去了。”李世民开口道。

李承乾说是去考察的,但是李世民知道是怎么回事,估计众多的大臣能够猜出来的也是有不少的,所以他肯定不可能去接人的,只有李恪去接了。

“我知道了。”李恪精神一震,我的好大哥,你终于回来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你怎么能够在外面去考察那么久呢?

跟李世民商量好之后,李恪就离开了皇宫。

两天后,渭水码头。

作为大唐长安城现在最主要的码头之一,渭水码头已经经过了几次扩建,这里已经完全由钢筋混凝土等建立而成的码头可以停靠非常大型的船只了,而且不仅仅如此,码头还向外侧扩充挖掘拓宽了河道,这让渭水在这方面可以同时容纳许多大型船只在这里停靠。

李恪看着已经不断靠近码头的秦王号,脸上多少有些幽怨,我的好大哥,你还好意思回来是吗?而且你知道不知道你来回乘坐的都是我的船!

要知道这秦王号建成之后,李恪都没有乘坐几次呢。

当船只停靠码头之后,很快随着一声号角声响起,这代表着船只停靠,可以下人或者是卸货了。

而李恪已经看到了甲板上面的李承乾,看到李承乾的时候,李恪整个人都无语了,李承乾明显比上次李恪见他的时候黑了许多,显然是在岭南到那些地方晒黑的,而且这家伙不仅仅是去了岭南道,他最远的地方还去了丽质港呢。

至于更西侧的地方他本来是想去的,但是那边负责保护他安全的海军官员不干了,那边确实是比较危险,因为丽质港即便是在这个时代其实也算是相对较为重要的地方,简单的港口一直都有,而且也是最早被李恪卖给了岭南道的这些家族们。

这些岭南道的门阀世家们也是最先建设的,李恪在岭南道的商行已经建设了大量的相关工厂,让他们去购买这些物资运送到丽质港口,然后建设。

所以丽质港建设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也是建设最好的,而且因为这里的重要性,驻军自然也是最多的。

李承乾在这里可以得到安全的保障,但是在其他的地方就不可能了。

从船上走下来,李恪一脸幽怨的迎上去:“哎呦喂,这不是我们的太子殿下嘛?太子殿下你还知道回来呢?你知道我在这长安的日子是怎么过的嘛?”

李承乾有些哭笑不得,怎么过的,虽然我不在长安城,但是我也知道,你在长安城的日子过的是无比的潇洒。

“你能不能好好说话?”李承乾哭笑不得的伸出手跟李恪拥抱了一下,说起来一年多没见李恪,李承乾还挺想他的。

“怎么就你来了?”拥抱完之后,李承乾看了看李恪的身后问到。

“不然你还准备让谁来接你?谁让你自己跑出去玩的。”李恪没好气的开口道。

“我怎么就去玩了,我是去考察岭南道的,也是为了去视察岭南道的商税改革情况。”李承乾当然不可能承认自己出去是干什么去了,“对了,青雀呢?”

回答了李恪的问题之后,李承乾就直接转移了话题。

“啊?”李恪眨了眨眼睛,对哦,李泰呢?

“你不知道?”李承乾人都傻了,你不是在长安嘛?你能不知道李泰在干什么?

“说实话,我还真不知道,说起来,我好像也好几个月没见到他了。”李恪沉思了一下,李泰在哪呢?他好久没关注李泰呢,这家伙去了军队都不懂得回来了?翅膀硬了是吧?都不懂得回来给他父皇和三哥请安,欠揍了。

第837章 行万里路

李承乾是有些无语,好几个月没见了?

“你这几个月到底过的有多潇洒?居然连李泰都没见,那岂不是你每天都在城外潇洒嘛?”李承乾看着李恪问道。

李恪:“……”

他一脸幽怨的看着李承乾:“大哥,你还好意思说?你知道不知道我大半年是怎么过的?我没见李泰是因为李泰去部队里面训练去了,我以为他坚持不了多久就自己跑回来了,没想到他倒是坚持的还挺久的。”

李承乾:“……”

你信不信四郎肯定是在背后骂你呢。

“大哥你要干的事情,我都帮你干了,你回来好了,回来之后,我就不用管了。”李恪认真的开口道。

“那恐怕不行。”李承乾很干脆的摇摇头道。

“什么意思?”李恪一脸警觉的看着李承乾。

“你先跟你嫂子他们打声招呼,让她们先回去,我再跟你说。”李承乾开口道。

李恪点点头,先是跟后面的太子妃以及王氏打了招呼,二人见到李恪多少有些不好意思,毕竟他们这大半年潇洒的时间里面花的可都是李恪的钱。

而且不仅仅是花费李恪的钱,住的也是都是秦王庄不说了,而且照顾他们的人都是李恪的人,照顾的那叫一个妥帖,反正这是她们这辈子以来最开心的一段时间了。

而且她们跟李承乾之间的关系也不仅仅像是之前一样,只是夫妻关系,而且还是表面的夫妻关系,现在他们真正的变成了爱人。

双方之间都足够的了解。

等苏氏和王氏离开之后,李承乾才拉着李恪一起往外面走,很是认真的开口道:“三郎,你自己也知道,你的改革幅度有多么巨大,你应该比我清楚。”

“嗯我知道。”李恪点了点头,他不知道李承乾要说什么。

“我知道你的想法,你想让我顺利继位,这样我们大唐也会更加强大,但是说实话,三郎你自己觉得,我能跟的上你的节奏嘛?这么多的改革,到时候我继位之后如果跟不上,不是耽误了大唐的发展嘛?”

“我不可能坐视你和父皇努力了这么多年的大唐在我的手上还出现退步的情况,所以无论如何我需要精进我自己。”

“我之前看到过一句话,如果你身为一个君主你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你就去民间看一看,隐藏你的身份到普通的民间看看,听一听他们的声音,只要你走的地方够多,你就能够明白你应该做什么。”

“说实话,你的很多改革我是不知道它具体效果的,虽然你可以跟我说,但是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如果我不亲眼看看,我根本不知道它具体实施之后是什么样的,只有我看过了我才知道。”

“将来我能接手这些工作的时候,自然也是能处理的时候。”

“否则的话,即便是我坐上了那个位置,你还得隔三差五的帮我,这有什么意义?”李承乾认真的看着李恪开口道。

李恪沉思了一下,好像自己大哥说的是挺有道理的。

“那你的意思是,这次回来之后,还会出去?”李恪看着李承乾问道。

“是的,冬天的时候我想去幽州那边看看。”李承乾点了点头,“冬天和夏天不同,冬天更能发现一些情况,当地有什么问题也更容易发现。”

“冬天的环境可是一点都不好,可是非常恶劣的。”李恪摇摇头,无奈的开口道,现在的幽州跟后世可不一样。

大唐虽然不像是明朝进入小冰河时期,但其实相较于后世来说,也没有后世那么热,大唐这种炎热也是相对而言的。估计跟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差不多,北方的冬天还是很冷的。

不至于像是明朝时期,太湖、鄱阳湖、汉水、淮河等都结冰,但古代也不像是现代屋里面有暖气,各个公共交通的位置有暖气,后世的无数保障系统保障了人们在零下五六十度冬天的区域也可以正常的生活。

但大唐这个时期恐怕不行。

倒不是说无法生活,而是会过得非常辛苦,北方区域的冬天会非常的漫长,取暖,食物等等都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虽然这些对解决了目前科技的大唐来说不是问题,按照李恪现在的进度,再发展二百年的大唐能变成什么样子,李恪真的不好说。

人类的大范围活动,温室气体的排放,元至清的小冰河时期到底还会不会到来就是一个未知数了。

“没关系,身为太子,吃苦是应该的,了解人民疾苦,才能够真正的制定符合人民的战略,这不是你告诉我的嘛?”李承乾笑着道。

“唉,大哥你辛苦了。”李恪无奈的开口道,他也没有阻拦,他知道李承乾所说的话是真的,因为如果李承乾只是待在长安的话,将来能当皇帝,但是想要了解大部分的话,就真的很难了。

现在的李承乾如果真的能够去了解民间疾苦,那就意味着等李承乾在后面继位之后,将会成为一个优秀的皇帝。

因为他脑海的概念里面是有底层的概念,而不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太子。

“不辛苦,应该的,身为大哥,我当然要保护好你们这些弟弟妹妹了,不过长安这里,这两年改革的时候,也就是你帮忙多盯着了,其实我在不在对你来说也不影响啊,毕竟现在你做的事情,很多其实我都理解不了。”李承乾微笑着道。

“嗯,不过大哥你说的这个很对,我觉得这日后能够成为我大唐太子继位的前置条件,身为太子,就应该在继位之前,去民间多走几年,走遍大唐的大好河山,秘密行走于大唐,多多了解大唐的山川河流,百姓生活,这才是应该的。”李恪想到了一个办法。

李承乾这一套行万里路的做法,其实挺好的。

后世的大佬们走上最终的位置之前,不都是从最基础行政单位开始执政的嘛?这是有好处的。

身为皇子不需要了解这些,具体执政有人去做,但是他需要知道大唐需要什么。

李承乾的身子顿了一下,然后猛然点点头:“对,这是个好办法!你跟父皇提出来好了。”

第838章 邀请你前往观礼

首节上一节333/49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