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317节

后世很多人都可能觉得这是扯淡,但实际上,这是事实,就拿松赞干布来说,他为什么疯狂想要娶大唐公主,真的只是因为他想要个大唐的女人?或者说想尚个公主名头?并不是,其实松赞干布这个人内心也是很崇拜李世民的。

第794章 你是吐蕃大大的忠臣

站在后世的人纵览李世民一生,觉得他很有很多毛病,但站在这个时代的人角度和眼光来说,李世民其实是极有人格魅力的,华夏文化对整个东亚文化圈有着巨大的影响,华夏周围的所有属国几乎都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字,他们的史书等都是用汉语来记载。

同样他们的皇族、贵族所能读的书也都是华夏的书籍,而华夏的历史也是他们所必须要读的。

纵观华夏历史到大唐为止,有李世民经历的,有几个能够容忍前太子的心腹活着而且重用?非但如此,他还在上位之后没有杀任何功臣!并且李世民十六岁就开始带兵打仗,十七岁解雁门关之围,救出了他未来老丈人。

随后十八岁开始在马背上跟随李渊打天下,二十岁横扫大唐将前朝的所有疆域基本都打下来,纵观历朝历代能有这种实力的,也就是一个冠军侯。

但冠军候英年早逝,去世的太早了,而李世民可是成为了皇帝。

可以说文功武治,李世民在周围所有的属国里面都有着巨大的威望,这种威望后世人很难看的出来,但是从一点可以一窥全貌。

历朝历代,归附汉王朝的少数民族有很多,但实际上,只有归附于大唐的少数民族才显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忠诚!这一点在其他王朝上几乎看不到。

很多人说是因为李世民的鲜卑血统,其实都是扯淡的,突厥人自己内部都相互攻伐,突厥人自己都没什么血统,突厥皇室阿史那氏,不知道被多少突厥部落首领给干掉过,他们在意个毛的血统。

这些少数民族在意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强者为尊。

李世民就是他们心目当中的强者,以及他强大的心胸可以重用少数民族的将领,不管契何力、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等等,这可都是李世民的死忠。

松赞干布对大唐公主的执着有相当一部分是源自于对李世民的崇拜,当然这种崇拜更多的是崇拜于李世民一生的事迹。

而现在,松赞干布觉得自己有机会能够成为一个跟李世民一样伟大的帝王!他当然有了无比的雄心壮志。

李世民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会用人,敢用人,所以松赞干布也没什么不敢的。

更何况,这个人还是他一点点的提拔起来的,对方的忠心指日可见。

“来人!”松赞干布开口道。

一个侍卫立刻走了进来。

“去,将刚刚离开的单厝请来。”松赞干布开口道。

“是!”

李峰很快就回来了,他也有些意外,松赞干布为什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不过等他进来之后,松赞干布的问题让低着头的李峰也是愣了一下,这个问题……这是试探还是说考验?

不过很快,李峰就下定了决心,不管是什么,但他根本就没有想要过背叛松赞干布,或者准确的说,在松赞干布没有完成殿下的任务,还没达到殿下期待之前,他就是松赞干布最忠实的狗腿子。

而现在,松赞干布既然问他,那就要展现一下自己的能力了。

“陛下,臣觉得以下这些人不足为虑……”李峰的嘴里很快就说出了一部分名字,这些人里面除了他自己的兄弟之外,还有就是一些是他特殊分析的。

“陛下,这几个人虽然同样不满于陛下,但他们生性胆小怕事,这次如果不是因为他们胆小怕事他们也不可能逃出来,所以留下他们,不足为虑,最重要的是,遭遇匪徒,也不可能都遭遇匪徒,毕竟陛下带过来的不少军队里面的中层将领有一些出自这些部落。”

“而其他的那些,他们之前的部落都是属于非常强大的部落,而陛下您抽调的军队里面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出自这些部落,我们无法保证他们跟这些部落里面出来的士兵有多少联系。”

“重要的是这些人……其实相对很有才华,他们不愿意跟随陛下,还又有才华,如果贸然让他们管理一地,很容易出现叛乱。”

“我吐蕃既然准备在天竺立足,那么周围的环境就相当重要,吐蕃领土丢失的事情估计很快会在天竺传播开来,我们周围的敌人很有可能这个时候想要攻打我们,他们认为我们损失巨大。”

“如果这个时候,这些人想要某图不轨的话,有可能会让我们的内部造成巨大的混乱。”

“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我们想要在天竺真正的立足,一个稳定的后方是必须的!所以这些有野心,有能力,而且还有可能发起叛乱的人,一个都不留!至于其他那些胆小怕事的,留一部分下来反而没什么,他们胆小,所以他们不敢未必陛下您的命令。”

“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可以帮陛下您管理一些不那么重要的地方,我们前期的官员和人手肯定是不足的。”李峰快速开口道。

随着李峰的话,松赞干布脸上浮现了一丝喜色,这可太意外了,单厝的出色……超出他的想象!

禄东赞他们三个人也是有些意外!没想到这个看起来很年轻的,曾经出身卑微的落魄贵族居然有不少的学识。

“很好!很好!单厝,你的优秀出乎我的预料,这样,跟随你们一起逃难的八千士兵我都交给你统领,你有没有信心控制他们!”松赞干布沉声问道。

“有!”

“不错!你还有没有其他的想法,针对我们的局势,有的话,你说出来。”松赞干布深吸了一口气道。

效仿大唐,是松赞干布这两天才有的想法,所以他也不可能考虑的那么周全。

李峰深吸了一口气,然后他才叹了口气道:“虽然很不情愿,但是我想说的是……如果想要展现陛下的野望,那我们还得跟大唐打好关系。”

李峰这句话,真的是让在座的几个人都惊艳了一把。

能够在这个时候看清楚这一点……那可真是有眼光。

看似好像很简单就能看透,但是抛开自己的所有情绪看到这一点,这是一个优秀大臣或者说将领所必须的品质。

松赞干布也满意的点了点头,他转向了禄东赞道:“禄东赞,我需要你出使一趟大唐了。不是前往长安,要先前往拉萨!”

第795章 怎么选择道路

“陛下请吩咐。”禄东赞深吸了一口气。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大唐的将军应该已经在拉萨附近了。”松赞干布想了想然后开口道,“虽然我们不指望将吐蕃收回,但是该做的态度要做出来!要求大唐归还的吐蕃给我们,你是一个使臣,他们想必不会为难于你。”

“如果大唐不会归还的话,要求他们归还我们在拉萨修炼的佛寺的部分东西,还有金银等物品,不过你记住一点,这些东西不重要,但我们要的是一个态度,另外在跟对方的将军会面结束之后,你用最快的速度前往长安,要面见陛下,要多委屈有多委屈将这件事给说出来。尽最大的可能拿到对我们有利的利益。”

“陛下,我们的诉求是什么?”禄东赞认真的开口道。

“要东西,不管是粮食、钢铁、还是其他的物资,所有东西都跟大唐要,甚至书籍也可以。”松赞干布深吸了一口气道,“既然我们要学习大唐对吐蕃进行改制,那我们吐蕃没有足够的文字,虽然我们抓到了天竺不少这方面的学者,我曾经想过用天竺的文字。”

“但时不待我,通过天竺文字梵文改为我吐蕃文字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我们如果想要加强管理,学习大唐三省六部制的话,都必须要用唐文,唐字,所以日后我们得全都都学习唐文和唐字。”

“陛下,这是不是有所不妥?”轮科尔犹豫了一下问道。

“为什么不妥?”松赞干布问道。

“这……如果都学习大唐的话,那我吐蕃岂不是都要深受大唐的影响?”轮科尔开口道。

“你们的意见呢?”松赞干布看向了禄东赞和尚襄(今天又发现了错误,这个人其实叫尚囊是nang字,但我当初查资料看成了襄……全名:娘芒布杰尚囊,算了就这样吧。)以及李峰。

“臣无意见,用唐文学习唐话都可以,创造我们自己的文字也可以,但陛下所言是对的,我们如果创造自己的文字,需要时间。”禄东赞沉思了一下开口道。

“我们需要培养一定的官员,大量贵族的死亡让我们识字的人数量都在减少,如果我们想要培养官员,那么传承的知识是最重要的,但我们吐蕃本身没有书籍,要么翻译梵文,要么翻译唐文,但实际上……中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更大,而唐文所能承载的知识也更多。即便是改编文字,臣觉得也要用唐文来改编文字。”尚襄犹豫了一下开口道。

“承载的知识更多?大贡论何出此言?”松赞干布赶忙问道。

尚襄是从松赞干布年幼的时候就开始辅佐松赞干布,并且还曾一人前往苏毗部落劝降,让苏毗也成为吐蕃的一部分。如果按照正常的历史上来说,尚襄会在后面被另外一个吐蕃重臣诬陷,然后被松赞干布逼反然后被杀。

不过因为李恪的到来,吐蕃的战略出现了改变,尚襄的命运也发生了改变,而原本跟尚襄发生冲突的那个重臣留守拉萨,已经被农奴公审直接判处死刑。

作为吐蕃学问最高的人之一,尚襄对这方面显然是非常有发言权的。

“我曾经系统的研究过梵文、唐文、波斯文之间的差别,我发现,除了唐文之外,其他的文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的所有词汇都是由一定数量的基础字母组成的不同词汇。但这样会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每当出现一个新的词汇的时候,就必须要用这些字母造一个新的词,然后将这个新的词记录在字典或者词典上,然后教授学习下去。”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词汇会越来越多,而这些全新的词汇,所有人都需要重新学习。如果不接触学习这个词的人,你看到这个词汇,你哪怕认识字母,但是你不认识这个词汇,你连读音都不知道。”

“但传承于华夏中原的文字不同,他们的文字最常用的不过三四千,即便是全部文字加起来也最多一万,而将这些文字学会之后,即便是有新的词汇,但你不用去单独学习,你看到这个词汇的时候你就可以将它读出来,甚至因为你明白单个字的意思,这个词汇即便是新的词汇,你可以大概猜测它的意思。”

“也就是说,华夏文字的传播广度要远远高于其他文字。最简单的,假设吃饭这个词是新造的词,我学过汉字,虽然我不懂这个词的意思,但是我看得懂,也读得出来,当我给另外一个人传递的时候,我可以直接说这个读音,写这个词组。只要另外一个人知道这个词的意思,他就能明白。”

“但其他的所有文字都不行,中间作为传递的人必须要重新学习这个词汇,并且还要将它记下来,否则写错任何一个基础字母就会出错。”

“短期内学习起来,或者是创造一个新的文字,像是这种有字母的文字更简单,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如果过去几百年,这种文字所承载的词典,需要学习的词汇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多。这就导致很多人即便会说这种语言,学会这种文字,但却依然不能通读所有典籍!这就是关键所在。”尚襄认真的开口道。

这个就属于他自己研究的范围之内了。

听完尚襄的话,帐篷里面的几个人都听懂了,毕竟尚襄已经说的非常浅显了,这要听不懂的话,智力就有问题了。

如果李恪听到这番话,高低得给尚襄点个赞,不得不说,这个时代能留在历史上的人都是有东西的。

汉字的优势在后世几乎全世界都知道,为什么从古至今中国周围那么多的属国,小国想要创造文字,最后都选择了字母类,就是因为字母类的文字前期创造起来简单,词汇只需要不断的增加,组合就可以了。

但想要创造出汉字这样的文字……那可难度不是一星半点,或者说没有完整的历史传承,这种文字基本是不可能被创造出来的!

想一想,藏文、蒙古文、越南字、高棉文后世的柬埔寨文、老挝文等等都是音素文字!全世界唯一广泛使用的语素文字只有汉字!至于韩文和日文,怎么说呢……只能说想摆脱汉字的影响,但是发现摆脱之后又搞不了,于是又想两者结合,然后整出来的玩意。

第796章 马后炮

不过也是因为听懂了,大家就在等待松赞干布的选择了。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要创造一个类似于梵文一样的文字,其实不难?”松赞干布若有所思的问道。

“不难,只要找到在这方面的学者,仔细的学习然后研究他们的字母,通过他们的字母略微修改针对我们的吐蕃话设定我们的字母的读音,然后再根据字母组合成为我们日常用的词汇就可以,几十年的时间就会自然而然的形成我们的语言。”尚襄很干脆的点点头。

“但这就是问题所在了。”松赞干布看着他们道,“我们吐蕃有学识的人……基本就剩下我们这些了,能够有精力做出这种工作的人,至少得培养二十年的时间,而在这二十年内,却是我们吐蕃现在最艰难的时间,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要稳定我们现在的局面。”

“更重要的一点是,如果我们从大唐购买到部分曲辕犁、耧车、甚至部分技术书籍的话,我们必须要看得懂。”

“那么,看似我们有选择,但实际上没有选择,按照唐话和唐字来普及吧。”松赞干布做出了最终的决定。

他知道如果文字和语言都用大唐话,会有一个后果,那就是大唐对他们吐蕃的影响力会不断的加剧,但他没得选。

吐蕃想要稳住阵脚,在失去了原本吐蕃这片最大的土地之后,他们就失去了矿物、铁匠等等诸多来源,所以他们想要稳定现在的局面,就必须要对现在的控制领土进行彻底的改革。

然后在现有土地上寻找新的铁矿、铜矿等各种矿场不说,还需要寻找新的铁匠等工人。

但这些都需要时间,前期他们只能从大唐买!否则他们很快就会被天竺大陆上周围的所有敌人给蚕食殆尽。

现在是吐蕃最危险的时候,如果度过了这个时期,那么吐蕃的未来才是一片光明。

“是!”在场的几个人都没有反对,不管刚开始提出异议的轮科尔还是对这方面有所研究的尚襄都是如此。因为他们很清楚,吐蕃没的选,现在稳定局面才是最关键的!

“禄东赞。”松赞干布重新转向他道。

“陛下。”

“你去了长安,切记一点,直接去大唐的朝堂上,向大唐的皇帝提出这些,你不用多说其他,就诉苦,一定要诉苦!多余的话不要说,怎么委屈怎么说!记住,不要去见秦王!”松赞干布看着禄东赞道。

“在大唐皇帝给出你准确的答复之前,不要去见秦王。”松赞干布重复了一遍。

“我知道了。”禄东赞深吸了一口气,“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不要回吐蕃,也根本要不回来,但是我们要得到大唐的支持,至少在这天竺大陆上要立稳脚跟。”

“没错,就是这么个道理,目前大唐通过船队向我们运送的物资有些太少了,我们需要更多,而这一次我们也丢失了更多。”松赞干布叹了口气。

如果有的选,谁愿意走上今天的这一步,但事情却已经成为了这个样子。

“好了,就这样吧,你们都去休息吧。”松赞干布叹了口气道。

“臣明天就出发。”禄东赞直接深吸了一口气道。

“可以。”松赞干布点了点头。

等所有人离开之后,松赞干布睡不着,自己离开了营帐,看着外面的夜空,这里的天空比吐蕃要更高,天上的星空也没有吐蕃那么清澈、明亮。

但松赞干布却知道,养育他的吐蕃也回不去了,就算是可以回去也许是以客人的身份?

吐蕃农奴的造反松赞干布是没想到的,但是有一点,松赞干布觉得李峰说的对,那就是这一切很有可能是那秦王殿下的阴谋。

从当初鼓动他进入天竺开始,就是对方的阴谋。

固然对吐蕃来说,这确实是一个诱饵,一个根本无法拒绝的诱饵,但他根本就无法猜到,仅仅是加大了和大唐贸易,大唐的商队不断的进入吐蕃,这些商队商人宣扬大唐的百姓生活,就会对吐蕃的农奴造成这么大的影响。

这一点……他忽略了啊。

良久,松赞干布又苦笑了一声,也不能说忽略吧,只能说秦王对人心的把控达到了相当高的地步,实际上,他们就根本没的选。

很简单的一点,对方有太多的办法达到这个目的了,吐蕃农奴造反肯定出乎了那秦王的预料,对方也许根本没想到,但对方布置这一手却很简单,因为是他们吐蕃主动的!

不管他们吐蕃会不会进入天竺大陆,拿到这里可以说是天赐的肥沃土地。他们吐蕃都会要加强跟大唐的交流,这是当初松赞干布跟众臣商量好的,因为他们都很清楚,吐蕃一切都落后,太落后了,所以他们想要加上跟大唐的贸易和交流,从而发展吐蕃。

而他当初只要有这个想法,那秦王的计策就可以成功,唯一的区别就是,如果他们不进入天竺,农奴的造反可能无法将整个吐蕃都攻陷,但是陷落大半是肯定的。

一旦陷落大半之后,这些农奴第一时间向大唐投降,其实局面跟如今差不多。

甚至还不如现在的局面,仔细想想他得到的情报,他们的军队里面,只有那些少量得到了贵族恩赐,脱离了农奴等级的军队才是死忠,而这样的军队,整个吐蕃加起来都不超过两万,还分散在各个部落。

但由那些农奴组成的造反军队有多少?超过十万!这还不算那些农奴!

首节上一节317/49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