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284节

而且殿下说的好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唐这两年确实是处于最安静的时候,但是薛延陀、高句丽、西突厥、西域三十六国等小国不安分的有很多,这么一想,军队改革似乎现在还真的是最好的时候?

李恪这么一说,大家相互看了看,好像……这事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这个……殿下能借贷多少?”房玄龄犹豫了一下问道。

“这样吧,咱们也不要定一个固定的数字,我提供大唐军队改革除了战马之外的所有铠甲、弓箭、武器、衣物、被褥、粮食,这些物资按照市场价的八折来计算就可以了,除此之外大唐军队的所有月钱也由我来提供,这样每年有多少算多少,直到大唐朝廷财政有盈余的时候可以给我折算一部分,否则,我直接兜底。”李恪很干脆的开口道。

具体的数字当然不能说,没法说,还不如这样直接记账好了。

第708章 第一步改制

对于李恪的说法,房玄龄想了想,这样也很合适,他也就没有反对。

“诸位爱卿意下如何?”李世民在上面发出了自己的询问,表达了一下自己的存在感,“尤其是诸位将军?”

李靖他们都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直接低声讨论了起来,其实大唐的众臣都是可以低声讨论的,现在的朝堂跟后世的还不太一样。

“陛下,殿下,臣有个问题。”李靖站了出来开口道。

“代国公请讲。”李恪开口道。

“军队改制臣等没有问题,但是这样改制的话,如果是特殊时期,需要紧急招募士兵的话,士兵的训练岂不是不足?”李靖问出了关键的问题。

因为现在大唐的府兵制,理论上大唐所有的适龄男子几乎都是接受过军事训练的,虽然这个时间不长,但是每年甚至每隔几年都是要训练一次的,这意味着大唐如果对外作战需要大量兵员的时候,拉出来的士兵稍微进行适应性训练就可以作战。

“这个简单,义务兵役制配合预备役制度就可以了,所谓预备役就是三年的义务兵役制完成之后退伍的士兵都算是预备役部队,目前大唐的府兵都是接受过军事训练的,而这个时候我们开始改革的话,大概几批士兵过后,我们就有了大量的可用预备役。”

“甚至还可以搭配民兵制度,民兵就是预备役士兵在农闲时期对各个村庄百姓的适龄男子进行军事训练而形成的民间军事组织,可以增加百姓在面对灾难、盗匪等各个方面的抵抗能力。”

李恪给李靖解释了一下。

“臣没有问题了。”李靖很干脆的开口道,剩下的细节问题其实不需要问。

“殿下,既然军队改制的话,臣这几天观看殿下给臣的规划案,臣觉得六部改革也不如同步进行吧,跟军队的改制,后续跟军队对接的方面肯定是有很多的。”旁边的房玄龄直接开口道。

“我没有意见。”李恪想了想,也可以,六部拆分是迟早的事情,一起改制也可以,有什么阵痛一次性完成就可以了。

今天的朝会注定很慢,整个朝会一直持续到中午11点多,最后李世民这里给所有人都安排了午餐。

等到中午结束的时候,整个讨论也基本结束了。

六部的拆分和职能变更也没有一次到位。

首先改制的就是兵部,准确的说是在兵部之外单独成立一个军部,军部是大唐军队的最高统帅机构,由皇帝担任军部最高领导,而兵部则是改为大唐军队的最高行政机构,由军部讨论任命兵部尚书,兵部负责的是所有军方对外的行政管理方面的内容。

军部的成立自然是为了日后的军权独立而做准备的,军部理论上不属于三省六部的任何一方,是只属于皇帝领导的部门。

兵部的改变是最少的,只是职能进行了更换。

接下来就是刑部,刑部将职能进行拆分为两个部门,一个是公共安全部,一个是国家中央情报安全部,则是将部分职能跟原本的大理寺合二为一,重组为全新的大理寺,而全新的大理寺不再归尚书省管,而是归于门下省直属领导。

而六部之首的吏部则是将监察职能拆分出去,组成全新的纪律监察委员会,归门下省直属领导,吏部的权利得到了缩减。

民部的改变是最大的,民部主要拆分为了财政部、商务部、审计部、国资部暂时四个部门,后续可能还会增加。

工部则是暂时拆分为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工业部三个部门。

至于最后的礼部……没动,但是将礼部的一些职能给拆分了出去,比如说关于货币等方面的职能都拆分给了财政部管理,而关于立法相关的职能拆分给了中书省,正在由长孙无忌组建的全新全国性官员会议。

还有就是将礼部关于学校方面的职能跟国子监全新重组成为一个全新的部门教育部。

讨论结束之后的三省和各个部门也有了全新的框架结构。

三省之上自然是皇帝,皇帝直属领导的只有军部。

而三省各自的职能权限也多出了不少。

门下省直属:大唐纪律监察委员会、审判职能的大理寺。

中书省直属:正在成立的全国性官员会议。

尚书省直属:兵部、公共安全部、国家中央情报安全部、吏部、财政部、商务部、审计部、国资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工部、礼部,总计十二个部门。

讨论结束之后,剩下的事情就跟李恪没关系了,这些官员如何任命,哪些官员该担任什么事情那是李世民的事情,跟李恪没关系。

估计老师也是交给长孙无忌、房玄龄等这几个大佬相互管理的。

但这里面问题也是有的,首先就是情报部的问题,这方面在大唐几乎是没有任何经验的,但是关于李恪之前被刺杀的事情,不仅仅是李世民知道,现在朝中的几个主要大臣都是知道的。

其他的大臣虽然不知道,但这个部门李世民直接扔给了李恪,让李恪来负责。

李恪有些纠结,悦来商行的运行一直都是单独的,但是现在情报部的框架李世民让他给填充起来,主要是负责这方面的人没有任何经验,总不能用军中将领吧?

说实话,李恪是不想接这个活的,因为这不是将自己辛辛苦苦努力的人都交给大唐了吗?只是后来想了想,这些人一直都跟着自己,他们无怨无悔,而现在他们的工作也没有一个正统的名义,但是他们都愿意潜伏起来。

李恪觉得自己要给他们一个前途,给他们一个“名义”,而成为大唐的国家情报人员,这无疑是对他们付出的一种承认。

至于情报部的人员,犹豫了再三,李恪决定让霍刚来担任。

虽然他一直都是李恪的侍卫统领,但是因为事关李恪的安全,而悦来商行下面又是为李恪提供情报支持的,霍刚对这些自然是极为了解的,因为悦来商行就是为了李恪的安全而成立的。

他对这一整套的运营等等都可以说是了如指掌,由他来担任这个部门尚书也再合适不过了。

第709章 殿下的心意我懂了

下了决定,李恪就先离开了皇宫,霍刚他们在外面等着呢。

将霍刚叫过来,李恪就在皇城的城门外跟他来了一场谈话。

“今天的朝会结束,大唐的制度将会进行改制。”李恪开口道。

霍刚有些疑惑的看着殿下,他不知道殿下跟他说这个干什么。

“主要是将一些部门等进行了拆分,将六部的职能进行细化,专业的人交给专业的事情去做,这样的话可以加大的增加大唐朝廷的效率。”李恪开口道,就像是今天这些部门的出现,这意味着原本很多侍郎后续肯定会变成尚书,各个部门的职位自然也会添加很多。

“隶属尚书省的全新十二个部门当中有一个情报部,全称:大唐国家中央情报安全部,这个部门执行的任务你应该知道,而父皇将这个部门交给了我,因为大唐在之前完全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这个部门我准备交给你,由你担任情报部的尚书。”李恪认真的开口道。

霍刚愣了,他一直都跟在李恪的身边,但说起来他比李恪也就是大了八岁而已,作为李恪的侍卫统领,霍刚自然是对李恪的一切都非常了解的。

他停顿了片刻,立刻就想到了这个部门的重要性,情报部,顾名思义是统管全国的情报工作,而这些年悦来商行从全大唐各地给殿下带来的情报作用有多大,他当然清楚,不说全国,单单是长安城的那些,几乎都逃不过殿下的耳目。

而现在,这个部门既然成立了,那意味着大唐官方也是要开始执行情报探测了,到时候悦来商行的情报部门肯定是隐瞒不住了,而如果自己进去的话,那意味着这些东西依然可以被隐藏起来。

霍刚瞬间就明白了自己的重要性!自己对殿下的重要性!虽然他并不想离开殿下的身边,因为跟着殿下可以学习的东西太多了。

但现在殿下需要他!需要他去担任这份职位。

“是!臣明白殿下的苦心,臣必竭尽全力,不负殿下的期待。”霍刚直接弯腰行礼道。

李恪愣了一下,什么苦心?不过他倒是没多想,本来还准备了一番劝说的话,现在看起来,不愧是自己身边的侍卫统领,这觉悟就是高。

倒是省了自己一番口舌。

“对了,情报部肯定是一穷二白,你直接从悦来商行抽调你认为的骨干填充到这个部门,尤其是一些刺探邻国国外情报的,给他们一个大唐情报部情报人员的身份,这样即便是他们牺牲了,他们也是为国做贡献。”李恪想了想道。

霍刚眼睛一亮,他明白了殿下的想法,他立刻开口道:“是,那我们整个部门很快就可以运转起来,而且也不耽误悦来商行的工作,悦来商行有不少后备的补充力量。”

“耽误不耽误都不要紧,他们现在的职位也不用进行太大的变动,作为情报人员,有一些伪装身份也是很正常的。”李恪点点头道。

“我明白了。”霍刚心里佩服不已,不愧是殿下,这样的话,悦来商行不就是相当于大唐朝廷的情报部门吗?这样的话,悦来商行日后的一些行事自然更加方便。

“是!”

“另外,这些人员都归为情报部门的人员之后,他们的月钱不减,但是这些月钱暂时单独列账,不对外公布。”李恪想了想,一个新成立的部门瞬间就能多出几万人员……有点离谱。

容易让这些门阀世家和大臣们警觉起来,先单独列个账,将这些东西记录下来,将来大哥继位之后,朝廷门阀世家等方面也肯定都处理好了,到时候将账单扔给大哥好了。

反正现在国库有没钱,军队改制还需要自己掏钱呢,这几万人而已,直接计算进去,也根本没人发现,到时候还是单独记一本账好了。

“是!”霍刚表情认真,他一切都明白了。

“走吧,我现在带你去见见我父皇。”李恪开口道。

“是!”

带着霍刚,李恪重新进了皇宫里面,对于大唐的情报部门,李恪如果没记错的话,历史上有一支这样的部队叫不良人,而不良人的统帅叫不良帅。

但是在大唐这么多年了,尤其是李恪现在的实力,他很确切的知道,大唐没有这个部门,也没有不良人的称呼,如果有的话,李世民早就告诉他了,但是老李没说,那肯定是没有的。不过李恪倒是大概能够估算出来了一些,后世的记载都是大唐有这么一支情报部门或者说办案等方面的衙役。

只是没有确切的记载,大唐绵延接近三百年,很多部门都不是贞观朝成立的,李恪觉得不良人是后面李治成立的可能性很大,这跟府兵制也是有关系的。

贞观年连年对外战争,受伤退役的府兵数量极多,而这些府兵在历史上有很大的一部分都成为了各个地方的吏员,等到了李治时期,这些获取过无数战功的府兵可以说遍布了大唐,通过这些府兵搭建一支不良人很简单,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而府兵里面,离开军队之后,家里没有土地,或者变成单身汉的同样很多,而混迹成为城市最底层的人也不少,这些人是不良帅天生的招募对象。

带着霍刚进了两仪殿,让李恪有些意外的是,房玄龄、魏征、长孙无忌都在这里。

“儿臣见过父皇。”李恪给李世民行了礼。

“臣霍刚见过陛下,见过诸位国公。”霍刚也给所有人都行礼了。

“这位是?”李世民看着李恪身后的霍刚问道。

“他之前是儿臣的侍卫统领……”李恪开口介绍道,他刚准备详细的说一说霍刚非常擅长这方面,然后李世民就直接打断了李恪的话。

“哦,这就是你挑选出来的情报部门尚书是吧?年轻是年轻了一些,不过跟着你这么多年,对于这方面肯定是学习到了不少的知识,而且他和你也很熟,你没事也能给他指导一下,行了,我准了,下次朝会就直接任命他为情报部尚书,由他搭建情报部。”李世民直接开口道。

李恪顿了一下,虽然不知道李世民为什么阻拦,不过既然老爹不让说,他也就不说了。

第710章 大唐百姓的门神

“多谢陛下。”霍刚面色沉稳的弯腰行礼道。

“免礼。”李世民摆了摆手,然后就直接开口了:“情报部这边的人选有了,公共安全部这边你怎么想的?”

“公共安全部的责任就是保护百姓的日常,其实他们就是大唐刑部之前侦破相关刑事案件、以及维护地方日常治安的衙役,所以儿臣以为直接招募那些有战功,有部分残疾的退役府兵,还有就是这次军事改制之后,一些因为家庭情况无法参军的退役士兵都可以安排成为公共安全部的衙役。”

“除此之外,可以让各个地方向名下的百姓招募,以府兵为优先,这样的话,公共安全部可以迅速形成战斗力,无缝连接之前的所有任务。”李恪开口道。

“嗯,可以,尚书人选你有合适的吗?”李世民看着李恪问道。

“刑部尚书刘德威呢?”李恪有些疑惑,情报部这边要用新人,那原本的刑部尚书刘德威干什么呢?

“他调任新的大理寺卿。”李世民开口道,“现在大理寺的地位提升,原本的大理寺卿能力不行,由他来担任新的大理寺卿,需要一个新的公共安全部的尚书。”

“新的话……”李恪沉思了一下,然后开口问道:“爹,你觉得翼国公秦琼怎么样?”

李世民愣了一下,他怎么都没想到李恪能想到秦琼,“他的身体能行吗?这些年他经常生病。”李世民有些担心。

“应该没问题,我听孙真人说过,翼国公的疾病主要是气血亏空太多,孙真人来了之后开了许多食补的药方,这一年多的调理,他的身体已经比之前好了许多,而且翼国公的年龄并不算很大。”李恪开口道。

秦琼的病在孙思邈来之前,李恪是没有太好的办法的,他年轻时候流血过多,身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李恪无法确定,但是失血过多这可不是简单补充就能补上来的。

什么李恪上辈子看过的一些给秦琼输血疗法……李恪只能表示无语,哪怕是血型相同,从其他人身体里面抽出来的血也不能直接输血的,所有血浆都要经过特殊处理才能够输给病人。

后世一些电视剧里面演得,什么病人血不足了,让人献血……这玩意纯粹是扯淡的,现场抽血直接输血,这跟杀人有什么区别?尤其是手术当中的病人,本身身体各个指标一个小波动都有可能导致手术失败,而新鲜的血液输入进去……

还有就是,后世输的血浆可是根据病人不同情况进行分类的,全血、浓缩红细胞、少白红细胞、洗涤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血小板等等。

所以秦琼的问题就算是贫血导致的,你也不知道他是血红蛋白少,还是血液整体偏少,再说了,没有外伤的情况下,血液整体偏少这种说法就不存在……

这也是为什么李恪根本就没有动手给秦琼治疗的原因,哪怕他有赤脚医生手册也没有,这就不是一个简单的病例,秦琼的那个身体,浑身大大小小伤势那么多,你都不知道他有什么综合病症,这只有孙思邈这种人才有可能完整治疗。

所以等孙思邈来了之后,李恪就让老孙帮秦琼也看了,这经过一年多的调理,秦琼的身体恢复的不错,至少肯定不会像是历史上那样,在明年就直接去世了。

“常林,去派人请翼国公前来。”李世民开口道。

“是!”

秦琼因为身体原因,这几年经常生病,所以他大部分时间都不上朝的,也没有具体的职务,只有挂名的职位。

常林这边派人走了,那边的房玄龄则是开口道:“陛下,臣这里有个不情之请。”

“嗯,你说。”李世民开口道。

首节上一节284/49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