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247节

刚刚那些贵族可是都直接被砍头了,连小孩子都没有放过,虽然那是国王范焚志下的命令,但是这些百姓们并不是傻子,被秦王殿下俘虏的国王还有说话的权利吗?

他们刚刚的沉默只是因为这些贵族的死活跟他们无关而已,相反不少的心里都有所快意,他们平时都被欺压的存在,这些贵族死了又怎么样?

而当秦王殿下宣布代表大唐皇室赦免所有士兵的时候,这些百姓终于喜极而泣,这意味着他们的担心,忐忑都将化为乌有,当这些消失的时候,剩下的就只有喜悦了。

因为他们也是百姓的一部分,他们也将会拥有自己的土地,天下还有比这更好的事情吗?

相对于这部分百姓,另外一部分战死士兵的家属心情却更为复杂,他们的家人战死了,但是他们恨的对象却没有了,范焚志已经被赶下了国王的位置,要去大唐长安请罪,而明明导致这一切的大唐秦王殿下,他们却恨不起来。

因为对方也是受害者,对方也是被攻击的人,但对方在遭到攻击之后非但没有牵连任何人,反而还将土地赐给他们所有人,还给这些士兵按照正常战死给与抚恤金。

他们什么时候见过这么仁慈的皇子,林邑国的贵族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换个位置想一下,恐怕林邑国的国王会将所有的士兵都处死,连同他们这些家人都一样。

“今天阵亡的人太多,这场悲剧本不应该发生,但逝者已逝,活着的人还需要继续生活下去,一会儿我会集体为所有战死的士兵举行葬礼,这些阵亡士兵的家属可以过来认领尸体,用陶罐装回骨灰,好生安葬!”

“而对于昨日反抗之起义军,他们只是为了不被欺压,为了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能够活下去,他们才勇敢的站起来反抗暴政,反抗不公,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今日林邑百姓所有的生活!他们不求自己富贵,不求自己荣耀,他们是为了林邑所有的百姓争取那一份活下去的路。”

“他们是林邑百姓的英雄!”

“而现在既然他们选择归附大唐,选择成为大唐的百姓,那么他们同样是大唐的英雄!我宣布,刚刚所有被抄家斩杀的贵族财富,我不会收取一分一毫,这些贵族所有的财富都将用来建设大唐国家烈士陵园。”

“而他们这些为了所有林邑百姓谋求福利而战死的烈士,他们都将会被埋入大唐国家烈士陵园,因为我知道他们的精神将会在这里永存,他们的子孙后代将会代代谨记他们的先祖是如何的荣耀。”

“为众人抱薪者,虽冻毙于风雪,但他们的精神将在人们的心目中永存!”

“在这里,我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李恪面色严肃的开口道。

说完,李恪直接向着摆放那些烈士遗体的方向弯腰行礼。

“敬礼!”站在李恪身后的刘义龙同时大声吼道。

“唰”的一声,所有的大唐士兵几乎同时向这些战死的士兵行最高的军礼。

同样列队站在那里的施浪等起义军,几乎所有的起义军在大唐军队行礼的那一刹那,都觉得自己的内心仿佛有一股热流涌动,每个人都是激动的泪流满面。

只是他们不会行礼,只能是尽量让自己站的更加笔直,胸膛挺的更高!

从这一刻起,他们不管将来是成为大唐的百姓,还是大唐的士兵,他们将生是大唐人,死是大唐魂!

周围所有的百姓,不知道是谁的起的头,他们都默默的向着那些牺牲的起义军士兵,如同李恪一样,弯腰行李。

一圈圈的人群在不断的扩散,沉默,是今晚的主题,但同样一种精神却在所有人的内心当中涌动。

焚烧的烈火在傍晚的城外燃起,随着烈火,终于有哽咽和痛哭声隐约传来,那是这些战死之人的家属。

李恪注视着那夕阳照耀下的火光,它们会为大唐煅烧出一个难以陷落的象林邑!

只要这片精神还在,只要这篇精神能够不断传承,那这里,将永不会陷落!

所有战死的起义军战士,都将由他们的同僚帮收敛骨灰,而那些原本属于林邑的战死士兵,他们则是由自己的家人各自收敛骨灰,然后埋葬。

第612章 进来容易走可就难了

李恪睁开自己的眼睛,揉了揉额头,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独特的味道,哎,早知道就不睡到这所谓的王宫里面了,你告诉我这是王宫?

这还不如长安随便一户人家住的好呢。

只是这好歹也是属于大唐的境内了,无论如何李恪第一天都是要住在这里的。

吃过了早饭,李恪这才将该召见的人召见了过来。

李恪见的第一个人不是施浪,而是施浪的爷爷,施家老爷子,他本来是在前往大唐的,但是听闻这里已经彻底解决之后,他就返回了象林城。

而驻守边境的将军丘林正在率领八千驻军向这里赶来,他们这个时候应该也得到了消息。

“臣施纪见过殿下。”施老爷子行礼道。

“免礼,赐座。”李恪点点头道。

这个老人家倒是也放松,李恪赐座他就直接坐了下来。

“施老我有几个问题想咨询一下,关于这林邑国。”李恪开口道。

“殿下称呼我名字就好,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施纪赶忙开口道。

“是这样的,在来林邑之前,我跟岭南道的一些人交流过,但是我来了这里之后,我发现实际的情况跟他们所说的并不太一样,不知道施老能不能给我解惑一下,比如说,这林邑的百姓成分构成。有多少是中原遗民?有多少是本地人?”李恪开口问道。

这是昨天李恪发现的问题,林邑跟之前丘和,冯盎他们所说的有很大的差异,倒不是说他们说的是错的,而是显然他们对情况的了解也是相当的片面。

“回殿下的话,林邑的几十万百姓而言,几乎可以说都是中原遗民,当然也有部分本地人,这些本地人有很多本是山里的一些土著部落,但是当他们逐步的跟我们接触之后,慢慢的也开始逐步的学习我们的语言,习俗等等,在漫长的时间里面逐渐的也有一些移民跟他们通婚,形成了今天的局面。”

“但就大部分而言,几乎都是中原移民。”施纪开口道。

李恪点点头,这一点比李恪想象当中的要强的多,原本李恪以为这里有相当一部分是土著,但是现在看来,是他将后世的一些观点带入了进来。

在汉朝,甚至更早的时间,这里就已经被中原王朝所统治,而那个时期岭南道等地方有不少汉人迁徙至此,然后逐步形成了这里的主要文化人群。

因为那个时候,当地的人显然都是土著,或者说他们当地人还是处于部落时代,根本连国家和文明都没有形成,所以移民的汉人自然就是主体人种。

到现在大唐已经过去了数百年,这数百年的时间里面,肯定是有许多的当地部落受到汉人的影响,逐步摆脱愚昧的状态,然后混合进入了居民当中,逐渐的跟在这里生活的汉人通婚。

那些贵族汉人未必会跟他们通婚,但是普通的百姓肯定逐渐的会接受的,毕竟这些百姓有相当一部分也是岭南道的汉人,他们本就差距不大。

这么说的话,后世东南亚这些国家的人,几乎都可以说是汉人和当地居民的后代了。

好像连那些所谓的马来人都有中原汉人的血统。

想通了这一点,李恪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好像大唐在这里执行统治的话,统治基础不知道比西域要高了多少倍!这里的百姓几乎可以无缝融入大唐!因为这里的文字,语言等等几乎都可以说跟大唐没什么区别。

“那施老,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之前跟岭南道的人打听,说是林邑等国的百姓都比较懒惰,种田都是随便放火烧山,随便种植,因为这里一年可以三熟,所以他们即便是这种随便种植都饿不死。为什么是这样呢?”李恪又问道。

施纪立刻苦笑了一声:“殿下,这么说,对也不对。之所以说对,是因为现在的情况,或者说之前的情况确实是这样的情况。”

“但说不对,是因为,并不是百姓们真的懒惰不想种田,当然我不排除肯定是有这样的人,但是绝大部分人并不懒惰,但他们之所以懒惰是因为……勤快要缴纳更多的税啊!”

“最早之前的林邑并不是这个样子的,但是因为林邑王室和贵族穷奢极欲,他们想要有更奢侈的生活,就要跟百姓征收更多的税收,但林邑的土地很多都被这些贵族给纳入了自己的财产当中。有很大一部分的林邑百姓都是只能给这些贵族充当佃户。”

“而另外一部分还有自己田地的就是林邑王室主要的征税对象,但是可以征税的百姓越来越少,征税的比例就只能增加。”

“然后有一部分百姓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反正种的田再多,都被收税收走了,不如种在一些野地里面就好了。于是不少人直接在荒野里面撒一把种子……这些也不算是田产。”

“至于那些给贵族种田的佃户,反正不管他们怎么种,只能拿到固定的粮食,他们当然不会用心去种了。”

施纪说完之后苦笑了一声。

李恪:“……”

还有这种操作?只是他也有些无语,好像这些小国出现再离谱的操作都是可以理解的,所以这就是公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区别是吧?大概是这个意思。

只能说这些小国的操作……让人看不懂,你说他们不懂这样百姓活不下去要造反吗?

肯定是懂得,但是懂还这么干,李恪也想不通。

算了,不仅仅是这些小国,中原王朝离谱的操作也不少。

这不是正便宜了自己吗?

“原来如此,多谢解惑,那这么说来,等我给这些百姓分配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田产,他们会尽力种植是吗?”李恪笑着问道。

“当然!因为这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田地,谁也不想过好日子呢?当然,也许也有那种懒汉,但是臣保证大部分的百姓都是想过上好日子的!”施纪认真的开口道。

“我明白了,那这么说来,隔壁的真蜡跟林邑的情况应该是差不多?”李恪又问了一个问题。

“差别不大,但有所区别,真蜡曾经有这边的古文明文化传承,虽然数百年来受到我们华夏的影响,他们也大部分都说唐话,写唐字,但是在一些习俗和文化方面是有他们自己的东西。”

第613章 这辈子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李恪默默点了点头,施纪给李恪解惑了不少,林邑的情况跟真蜡不同,真蜡虽然不如四大文明古国,但是真蜡也在公元前就有了独属于这边的文明,虽然也受到了大汉的影响,但是并没有完全抛弃自己文化传承,比如说四百多年后建造的吴哥窟。

“麻烦施老了。”李恪冲施纪微微拱了拱手道。

“殿下客气了,殿下有事尽管吩咐,老朽身已老,儿孙满堂,没什么后顾之忧,殿下的事老朽必尽心尽力。”施纪认真的开口道。

李恪笑了笑,然后点点头,这才让人将施纪送走。

“裴行俭。”等施纪离开之后,李恪将裴行俭叫了过来。

“殿下。”

“去将刘义龙,霍刚,等所有海军主要将领都叫过来。”李恪开口道。

“是!”裴行俭立刻转身去叫人,虽然霍刚是李恪的贴身侍卫,不过目前将领不多,所以他也在辅助刘义龙处理其他的事情。

很快,一共十几个人都赶到了这里。

“坐。”李恪指了指大厅里面的椅子,然后才开口道。

“昨天的一战,你们都有什么想法?”李恪看着他们问道,“刘义龙你这个师长先说。”

刘义龙目前这个云麾将军担任海军第一师的师长,目前第一师的总士兵只有7000人,还不算是满编,不过这是目前训练出来的所有海军士兵了。

“回殿下,没有任何想法,双方的实力不在一个级别上,他们根本没有任何还手之力,另外就是这种中型床弩太好用了。”刘义龙双眼都在放光。

“我就是让你们说说这个,你们觉得,以这个床弩可以阻挡骑兵,尤其是重甲骑兵冲锋吗?”李恪看着他们问道。

“没问题!殿下,如果是骑兵,死得更惨!但是唯一的问题就是,消耗有些大。”刘义龙快速开口道,“另外就是,这样的战争,让我们这些人都感觉毫无用武之地了,我昨天一个人都没砍。”

说到这里刘义龙多少有些失望,他昨天一个人都没有杀,敌人就崩溃了。

“你知道个屁!怎么?不把士兵的命当命是吧?知道这叫什么吗?”李恪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道。

“嘿嘿,殿下请赐教。”刘义龙嘿嘿笑了两声说道。

“这叫穷则战术穿插,富则火力覆盖,我们这玩的就是火力覆盖!日后这样一具中等床弩配备一个标准的基数箭矢就是30支,多携带几个基数的箭矢,敌人有多少骑兵让他们死多少。你懂个屁!”李恪冷笑着开口道。

刘义龙深吸了一口气,这玩意殿下还真的没说错,其他人玩不起啊!这弩本身的强悍就不说了,就单说它的箭矢就不是普通人可以玩的,那三棱破甲箭头,谁能玩得起?目前大唐的军队主要箭矢都玩不起。

至少不可能像是殿下所说的这样,全部都采用三棱破甲箭头,铸造工艺,钢铁消耗等方面都消耗不起。

而且这个体积并不大的中型床弩居然比大唐目前的大型床弩威力都大!但是体型和重量差距可太大了,这中型床弩他们可以随便带着跑,两个人轮换扛着跑就行了,这机动性可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除此之外,它的一些缺点你们使用的过程当中有没有发现?”李恪又看着他们问道。

“这个,好像没有,它太完美了。”刘义龙摇摇头。

这个不能怪刘义龙,主要是这东西跟以前大唐的武器相比,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弓箭呢?”李恪又问了一下。

“反曲弓我们测试了,比大唐之前的弓强度要更高一些,箭矢如果采用破甲箭头的话,也就是我们身上的铠甲在一定距离上能抗住,其他的所有铠甲都不行,包括之前的大唐的明光铠,因为我们的是钢铠,而明光铠是铁铠。”刘义龙开口道。

“很好,以后不要怕弓箭损耗,我会给你们补充足够数量的弓箭,如果不行就直接弓箭覆盖。”李恪认真的点了点头,海军的战斗测试算是为大唐日后的冷兵器作战找到出路。

像是箭杆采用了机床制作之后,它的制作速度极大的提升,比大唐之前的手工制作至少要快十几倍,箭矢的制造速度已经远超出了这个时代的使用烈度。

当然,不要将这个时代的箭杆跟后世纯工业化体系下的碳纤维或者是玻璃钢的箭杆相比,什么箭杆的重心啊等,这个时代的箭杆只要笔直,能射出去就行了。

军队的大范围箭雨覆盖,你又不是玩狙杀呢,整那么精准没必要。

至于一些牛逼的用弓高手,那让他们用技术弥补去吧。

“是!”刘义龙弯腰行礼道。

“现在我命令。”李恪开口道。

“唰”的一声,所有将领都直接站了起来。

“刘义龙率领海军第一师赶往林邑和真蜡交界处,裴行俭为第一师政委,记住我的战略意图,能测试的话,就尽量测试一下我们的作战方法,尤其是火力覆盖的方法能不能行。”

“除此之外,在跟真蜡军队见面的时候,一定要让他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一个大亏!”

“是!”

“裴行俭,你主要负责谈判的任务,如果他们战败之后想谈,让他们来象林城跟我谈,记住!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在谈判桌上肯定拿不到,我可是想要很多的。”李恪面色平静的开口道。

首节上一节247/49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