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234节

多余的话李恪没有多说,渊盖苏文岂止是想对高句丽那些跟他敌对的大臣动手?胆大一些,他是想对高句丽的荣留王动手,然后他自己当摄政大臣!不过高句丽不敢跟大唐动手,所以李恪倒是不担心。

他们影响不了大唐的局势,而现在的大唐只需要不断的建立自己的海军船队就可以了。

南北两个大型船坞建成后,大唐恐怕一年就可以建设出至少一百多艘大型海洋船只,当然也未必是战舰,也有可能是货船。

收到李恪消息的所有商人很快就聚集到了有间商城,有了过完年之后关于大唐不夜城的事情,现在长安城靠近皇城的几个坊市的房价又上涨了一波,主要是不少的商人都在这里购置了房产。

这些商人的家主或许不在,但是他们都在长安城留下了足够的嫡系,而且还是那种做主非常大的嫡系,他们临走的时候也给了这些嫡系很大的授权,那就是凡是跟秦王殿下有关,或者说秦王殿下提出来的事情,一定要第一个参与,不怕贵!

而这一次大唐海运商行,李恪主要针对的就是悦来商行的会员,当然,非会员也是可以参与的,不过要等会员参与结束之后才行。

而一些距离长安不是很远的家主更是干脆长期居住在了长安,反正对他们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依然是老地方,依然是老样子,这一次的人虽然没有上一次多,但是也相差无几了。

“诸位,时隔一个多月,我们再一次汇聚在了这里,今天,我主要是宣布两件事。”李恪也懒得卖什么关子,而是直奔主题。

等大家都注意力集中过来之后,李恪的身后,那熟悉的纸质PPT再一次升了起来。

“首先,我宣布一件事,大唐海运商行正式成立,大唐海运商行,由大唐皇家信托组建成立的一支以海贸,拓展海外生存空间为主的船队,大唐海运商行,是大唐商会名下注册成立的第一家股份制商行。”

随着李恪的话,他身后的PPT也掀开了第一页,后面露出了股份制的意思。

接着股份制商行就将什么是股份制给所有人都解释了一遍,股份制跟后世的股份制企业很相似,里面的相关规定也是李恪根据现代的商业法律来修改的更贴合大唐的实际情况。

比如说一些惩罚,后世无非就是罚款之类的,但是在大唐就不可能,这些刑罚在大唐太轻了,所以刑罚方面像是贪污啊等起步就是三年坐牢起步,而且都是劳改,罚款更是严重。

至于说一些严重的犯罪,比如说卖国之类的,起步就是死刑,严重的九族都有。

这些刑罚更符合大唐的实际情况,因为重罚才能够让这些商人害怕,仅仅是罚款?在古代这个消息,断案,调查等都非常落后和麻烦的时代,罚款这种惩罚不够威慑,足以让很多人铤而走险。

千万不要用利益去考验人心,只有动不动全家问斩之类的处罚才能够震慑人心。

像是心照不宣的,敢于谋害皇子这些罪行,动辄都是全家问斩,九族消消乐。你要是整一个,杀了皇子就只惩罚当事人,你信不信皇帝的皇子不知道能死多少个。

股份制虽然名词新了一些,但是模式并不新,古代也有份子一说,所以李恪一说这个,大家就听懂了。

只不过是李恪这些写的更加详细而已,整个大唐海运商行的股份一共分成了一万份!目前由大唐皇家信托出资500万贯购买五成份额,剩下的五成份额将会对外出售。

而皇家信托暂时还没有信托这个能力,时机不成熟,暂时它就是个名字,等到了后面相关法律制定完整之后,再彻底建立就行了。

目前就当它是一个单独的投资商行就行,皇家信托目前李恪只要了一成,除此之外,李世民出自二百万贯占据六成收入、李承乾一成,而李世民的六成里面,给了其他的皇子公主二成,据说都是平分的,嫡亲和庶出都是如此。

看起来老李也是想一碗水端平了,不过李承乾和李恪特殊,其他人也不会有多什么多余的想法。

没看老李喜欢的青雀和稚奴都是跟他们一样的。

不过出嫁的三个女儿没有,这三个女儿则是由李恪单独从大唐海运商行里面准备一部分股份单独给她们,毕竟她们已经出嫁了,反正价值差不多就行。

在皇家信托里面有股份的公主们,在出嫁之后,这些股份会直接折算成钱给予公主们成为嫁妆的一部分,皇家信托里面的股份将来都会收回,皇子们的也是如此。

而皇家信托剩下的两成,则是由诸多宗室各自出钱购买,里面的分成比例李恪没操心,是李世民去准备的,每个人多少这些宗室他们自己出钱。

这基本就是全部了,后续大唐皇家信托不会有新的股东了,反正现有的股份后面也逐渐都会转变的。

皇家信托一共凑了五百万,像是一些没钱的妹妹弟弟都是李恪直接借给他们的,这些妹妹们李恪都直接给了,当她们的嫁妆,那些弟弟们算是李恪借给他们的。

像是襄城她们三个出嫁的妹妹,李恪直接给了她们皇家海运的股份。

“大唐海运商行,其中半成的股份将会作为大唐海运商行用来雇佣高级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等方面的月钱,他们享有这部分股份的分成权利,半成是我的,剩下的四成当中,其中一成由众商商会集中购买,剩下的三成则是在今天公开发售。”李恪给所有人介绍了一下今天出售的股份数量。

第577章 结束

三成股份,悦来商行的黄金会员可以购买1%的股份,而黄金会员想要购买更多的话,就只有同等价格下的优先购买权了。

除此之外,就是白银会员也享有同等价格下的优先购买权,但是要低于黄金会员,其实没购买的白银会员不多了,白岭他们成立的那个众商商会,以众商路名字命名的商会,里面几乎大部分都是白银会员,少部分黄铜会员。

给了他们一成的份额,如果他们单独购买的话,肯定是买不到一成份额的。

今天李恪已经尽可能的分散股份了,而且来之前,他其实让田蒙偷偷的跟一些商人提前打好了招呼,就告诉他们,今天的股份购买是靠钱的,这些商人们单独一家肯定是购买不成的,让他们自己私下里面去商量商讨,先联合起来,最好干脆以商会的名义来购买。

因为悦来商行的黄金会员,五姓七望一家一个,哦,荥阳郑氏没有,是长安郑氏有。这就是七个名额,还有李世绩有一个,八个名额,这就要占据8%的股份,剩下24%的股份,他们的实力最雄厚,如果出手的话,恐怕也是买的最多的。

“大唐海运商行,一共拆分一万股,1股价格为1000贯,这次是竞拍的方式,大家公开叫价。”

“现在给大家说一下大唐海运商行主要是做什么生意,生意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以船运的方式跟西域去贸易,不过因为初期由我直接负责,具体贸易暂不公布给你们。”

“现在诸位可以出价了。”李恪微笑着开口道。

所有人:“……”

殿下你这说了相当于没说,但是他们又无奈,李恪不愿意说,他们也没办法,而且这一次李恪也同样没有任何限制,还是那个样子,你情我愿,你可以不买,参不参与完全看你自己。

很快后续的拍卖就直接开始了,黄金会员1%的股份,这些家族们根本不在乎这点钱,肯定是直接购买的,而剩下拍卖按照0.1%的股份拍卖一次,直接对外拍卖。

刚开始这些世家们是想看一看的,但是等拍卖开始之后,这些商人们的热情就让所有的世家们坐不住了。这出价也太猛了。

更让这些门阀世家们震惊的是,这一次拍卖的商人们不是单独购买的,而是以商会的名义购买的。

而让李恪有些惊叹的是,这些商会的名字跟他记忆里面的一些都对上了,商会的名字很简单。

晋商、徽商、越商、鲁商、扬商、赣商、洞庭商会。

这些商人们就好像是商量好了一样,都用了自己所在地区春秋战国时期的主体诸侯国为名,晋商这些不用多说,像是徽州商会其实在东晋时期就有了雏形,虽然没有商会,但是他们当地商人其实早就联合了起来。

这一次刚好直接借着这个机会成立了。

而越商就是广州附近的所有商人们集体成立的,因为这里曾经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各种扬越,闽越、南越等等,这就是后来粤的由来。

扬商是扬州商会,是扬州附近商人们联合起来的,这个很有可能就是后来的浙商、宁波商会等雏形。而洞庭商会就是洞庭湖周围的商人们联合。

只能说历史有必然有巧合,这些商会的名字都是这些商人们自己取的,李恪可是没有教过他们,但是他们自己却取了这些名字。

门阀世家们一共拿下了12%的股份,而剩下的18%则是由这七个商会直接竞拍拿下。

至于他们自己后续如何分配,那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了。

而李恪所要的半成,其实也是为了给一些人分配的,比如说他三个出嫁的妹妹就是从这半成股份里面出的,她们3个人,每人给了0.1%的股份。

众商商会购买的一成股份,按照皇室同等价格,也是一百万贯。

而剩下的三成股份总计拍卖溢价为132%左右,也就是拍卖了396万贯。

最终整个商行合计资金为:996万贯,李恪自己一分钱没出。

既然是一个官方运营的商行,所有的人员自然都是要发放薪水的,比如说水手、管家、财务等等,李恪自然是要给他们发钱的。

另外就是船只,宇文林他们打造的船只,大唐海运商行自然也是要出钱购买的。

目前这些船只的造价没法算,怎么说呢,如果只是1200吨的船只成本造价大约在1万贯,而按照宇文林现在打造的,也就是船底龙骨和吃水以下的部分贴一层铁皮,不用太厚,也就是几毫米的厚度,利用铆接技术,用来验证技术和加强船只龙骨强度。

成本其实也不过就2万贯,当然这个成本指的是李恪炼铁的成本,但是如果按照大唐炼铁的成本,估计瞬间要翻到20万贯。

但是这个价格太贵了,这么卖的话,到时候想要卖出去就不好卖了。

所以李恪将一艘1200吨船只的售价定在了10万贯一艘船,少赚点利润算了,这个价格或许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毕竟大唐的一些奢侈品卖的那么昂贵对吧?

其实在古代,这就是真实情况,富人、门阀世家所用的奢侈品昂贵程度和一些大型物件的造价让后世人对比都觉得不可思议。

放到后世人都觉得一艘船怎么能比不上几十匹就算是极其奢华的丝绸呢?但这就是奢侈品。

其实现代很多奢侈品也差不多,一辆汽车都有上亿的,国产一辆99式主战坦克基础班售价才1600万,一辆跑车能买好多辆坦克了。

大唐这种奢侈品价格的割裂感比现代都要更重,因为造船的主要人力、木材、包括工匠的成本在大唐太低了。一匹顶尖丝绸够雇佣数百个普通百姓干好几年的。

这还是李恪都是花钱雇佣工人的结果,如果是大唐官方建造,人力都是由徭役执行的话,成本会更低。

10万贯一艘排水量1200吨的海船,大唐海运商行直接下了定金,先购买20艘!这不过才200万贯,后续还要继续买!

除此之外,李恪以80贯一副的价格跟大唐长安十六卫一共购买了3万套。而大唐朝廷则是这个价格跟悦来商行又订购了2万套新铠甲用来后续替换,等待后续运往广州,总计三万套铠甲,花费240万贯。

第578章 出发

剩下的钱自然是以市场价购买了大量的麻布、丝绸,产业,香料,瓷器等等,这些总计花费了二百万贯。

倒不是说李恪不想买更多,主要是装不下了。按照宇文林现在的建造速度,李恪觉得等到了七月份出发的时候,估计也就是十五艘海船最多了。

这些东西在大唐的价格真的不贵,而像是麻布、丝绸绢帛这些,李恪优先将国库里面收上来的那些货色都给清空了,国库就给他们钱好了。

至于说明光铠的价格,李恪已经是按照明光铠的官方造价给的价格了(我搜索了一下历史上的明光铠造价,史书中没有详细记载,只是记载一副明光铠打造需要190多天,而一些营销号更是张嘴就来,说一副明光铠8万两白银,我都无语了。8万两就是8万贯,大哥,李世民当初的三千玄甲骑岂不是就要2亿多贯?杀了李世民也拿不出来。我仔细参考了一下各方物价,我发现8万文反而是一个比较恰当的数字,也就是80贯,这个价格已经很昂贵了,想一想一万套就要80万贯,对大唐一千万的国库收入,已经很可怕了。)

如果是李恪自己打造明光铠,那价格可就便宜了,而他新打造的铠甲反而比他打造明光铠都要更加便宜,主要是新铠甲防护更好,但是需要的甲片少了,制作缝合速度自然也就更快了。

大唐一副明光铠大约是35斤左右,李恪制作的全新铠甲为32斤,因为他采用了钢片,降低了厚度,也降低了部分重量。

这个防护力已经足够。

按照李恪的成本,他大概4贯就可以打造出一副铠甲了,这还是使用的钢片,如果是铁片的话,成本会更低,只能说现代工业体系对这些东西的提升实在是太大了。

不仅仅价格便宜,而且速度还更快!

本来置换防护面积更大的,全身钢铠,李恪应该收点费用,包括民部的官员也是这么想的,但李恪最后还是给了他们一些优惠,平等置换。

一套兑换一套,240万贯,李恪仅仅只赚了大唐海运商行228万贯,哎,这个利润真的也不高,要是换个人,既然提升了全身钢剀,翻个倍很合理吧?

他实在是太良心了。

因为尖底海船虽然可以在运河航行,但是无法装载货物,因为吃水深,所以大部分货物都将在长江的入海口附近的码头,跟海船会合之后再进行运转。

李恪所需要的货物都纷纷由一艘艘宇文林打造的大型内河平地船只进行运送,而李恪等人也都登上了一艘尖底海船,这艘船主要是用来运输李恪一些自己的东西。

比如说里面给李恪安装了更舒服的床,还有李恪吃的一些物资,穿的衣服等等。

当然,里面的一些船舱也多少进行了改装。

等做好准备之后,李恪就跟前来码头送行的李世民等人告别,正式出发!

这一次出发,没有什么宏大的仪式,毕竟李恪的借口是去广州府视察当地的学校建设情况,以及代替李世民去慰问当地官兵的,所以一些事情自然不可能摆放在明面上。

不过李世民等几乎所有的皇室成员都出来送行了,他们可是都知道,李恪出去是为了他们赚钱的,当然要送行了。

只是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在渭河两侧,密密麻麻的百姓恐怕来了至少有数万人,这些都是长安城附近的百姓,他们也都自发的来送李恪了。

“秦王殿下,一路顺风,一帆风顺!平安归来!”

两岸的河边,百姓们的吼声不断的从岸上传来,虽然他们的话很普通,但是却代表着他们最真切的希望。

一年前,李恪前往西域的时候,都没有这么多的百姓送行,而一年后他再次出发的时候,长安城周围已经汇聚了如此之多的百姓!这还是今日李恪雇佣的那些百姓没有放假。

否则,这些百姓的数量还会更多!

看着周围人山人海的百姓,李世民感慨不已,李恪硬是用他的一点一滴的举动赢得了长安城所有百姓们的信任。

看看这民心,怪不得那高句丽的刺客连长安城都没有进入,就直接被发现了。

这样的民心,那些刺客凭什么可以进入长安城。

“爹,我有事情想跟你聊聊。”站在岸边的李承乾,看着远去的船只,突然开口道。

“嗯?聊什么?你说呗,周围也没什么人?”李世民有些疑惑的看着李承乾。

“去秦王庄吧,爹你又很久没休沐了,正好今天既然出来了,这里距离秦王庄也不远,你去休息一天吧,反正三郎已经走了,不仅仅走了,还将他的贴身侍女和未婚妻都带走了,他庄子也没什么人,您过去住两天休息休息。”李承乾笑着道。

“对对对,阿耶,我也去。”李泰飞快的点头道。

“还有我,还有我。”旁边的李治他们都纷纷叫嚷了起来。

“那就都去吧,过去住一天。”李世民想了想,也干脆直接一挥手道。

尤其是看到自己的那些儿子们的短发和晒黑的皮肤,大方的给他们放了一天假。

瞬间,李治他们都直接欢呼了起来。

“呜呜呜!”突然间,李世民身边的兕子哭的更大声了,刚刚李恪走的时候,好不容易才将她哄好。

首节上一节234/49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