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207节

胡挚的手顿了一下,然后才深吸了一口气道:“殿下,果然慧眼如炬,臣的些许微小动作都瞒不过殿下。”

“人之有德于我,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不可不忘也。”李恪笑了笑。

“多谢殿下记挂,臣其实就是一来敬仰殿下之心,二来,臣的生意主要是出海船于大食之间,与沿途各国做生意,侥幸赚了些许家产,但臣出身卑微,家里也无有名之人,所以常有人想要臣孝敬一二,他们要臣跪下,说是求臣给他们办件事,让臣给他们提供点资金。”

“臣也本无力反抗,只是昔日大唐周报在广州城发售,读殿下之文章,臣觉得振聋发聩,故而写信给了臣在长安的掌柜,如果有机会能求见殿下,臣必亲自前来。”

“后得知殿下您要修建大唐国家烈士陵园,以及殿下您所讲述的话,臣深感惭愧,殿下所言极是,臣是商人,在商贸行为当中也曾偷奸耍滑,但臣同样也是爱国之人,这些钱财,臣不如捐给陛下,来修建这大唐国家烈士陵园。”胡挚语气陈恳的开口道。

李恪默默的打量了一下,这胡挚,说话间多有技巧,李恪倒是可以理解,能生意做这么大,而且还是海外生意,说话没技巧才不可能。

比如说,话里话外没提到门阀世家,但又句句在说门阀世家,虽然看似给李恪表忠心,但却只字不提到底是哪家威胁他,让他上供。

而提到他的海商身份,是想试探一下李恪对海商的看法?或者说试探一下李恪的眼光之类的?

这些都算是在试探李恪的态度,不过对于这样的试探,李恪倒是觉得有些好玩,挺好的,没什么不对。

至于他这个海商,倒是凑巧了,他肯定不可能知道李恪下一步的贸易计划。

而他话里面所说的这些东西,相查出来也很容易,他应该也不至于骗李恪。

“能将你逼至于此的门阀世家想必也不是什么小门小户,你这个身份倒是对我也有些用处,我且先问你几个问题。”李恪停顿了一下问道。

胡挚顿了一下,他又深吸了一口气,秦王殿下的反应跟他说想的都完全不同,而且今年不过十八的秦王殿下,让胡挚有一种面对一些商场老狐狸的感觉,殿下那目光太清澈了。

而自己话里话外的吹捧,对秦王殿下就犹如清风佛面,完全没有任何反应。

殿下真的是做到了“不传无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这可太厉害了。

第509章 给你个机会捐个学校吧

“殿下请讲。”胡挚快速调整了自己的情绪。

“广州做海贸生意的多吗?这些人到底是什么成分?像是你这样的商人多吗?还是大部分都是来自于门阀世家控制的商队?”李恪开口问道。

“多,广州府几乎都是做生意的,来自于周围番邦小国的人也很多,当地的居民数量反而不多,还有许多历朝历代流放至此,或者躲避战争逃难至此的人都有不少。这些人都多多少少的做一些跟海贸相关的生意。”

“像是臣这等单走的商人也有不少,不过多多少少都结交一些门阀世家,因为做大的几乎都被门阀世家给盯上了。”

“臣是因为不愿给这些门阀世家上供,所以之前臣捐助了不少粮食给当地的驻军,得到了当地都尉的赏识,这些年来倒是也相安无事,只是去年,之前的都尉调离广州,新来的都尉乃来自于吴郡朱氏,臣无力抗衡。”

“在广州像是臣这样单走的海商大约有三分之一,不过大部分都实力较小,他们也无力前往波斯等地,更多的是跟占婆、真蜡等国进行贸易,哦,占婆就是林邑国。”

“剩下的海商基本都是来自于门阀世家的商队居多,他们就算不是来自于门阀世家,也是依靠于一些门阀世家来做事。”胡挚快速将李恪的问题回答了一遍。

李恪微微点了点头,吴郡就是后世的江南地区,隶属于淮南道。吴郡朱氏,就是吴郡望族之一,就是当年三国时期的东吴四姓。

吴郡、陆、顾、张、朱四大家族都算是当地望族,也是比较大的门阀世家了,像是吴郡陆氏在整个大唐时间也出了六位宰相。

“你觉得林邑,真蜡的实力如何?”李恪想了想问道。

“殿下指的是?”胡挚愣了一下,您这个问题,我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当然是军事方面。”

“跟我大唐自然没的比,不过林邑,真蜡当地丛林茂密,不少丛林当中还有野人,甚至一些深山老林里面还有毒瘴,想要彻底剿灭的难度很大,而且如果是我大唐内地府兵前往当地的话,应该在岭南道紫城周围进行适应性的训练。”胡挚快速道。

紫城,李恪知道,是大唐交州总管府所在的宋平县城,当地人称之为紫城,就是后世的越南河内。

李恪看了一眼胡挚,这人的态度转变的倒是挺快,似乎是看出来了李恪的性格,他说话也开始变得干脆利落,而且也不遮掩直接有什么说什么,知道的都说出来。

“嗯,不错,你觉得当地跟我大唐之间,贸易往来的东西多吗?”李恪问道。

“多。他们当地有不少的中药材,而且粮食等方面如果精心耕种的话,一年并不缺粮。如果真蜡和林邑人要是有我大唐百姓的勤劳,臣觉得他们一年的粮食产量至少在数千万石以上。”胡挚认真的开口道。

李恪默默的点了点头,虽然他手里面的资料显示是这样,但是听到这个数字,李恪还是觉得有些莫名,这些东西不拿回来,总感觉缺少点什么。

以当地的人口,数千万石粮食根本吃不完,也就是说如果愿意,李恪甚至能买回来一两千万石粮食,这是什么概念?

不要说现在的贞观年,到了李隆基那个时代,大唐一年主要的岁入粮食总计也不过2000万石左右。

“也就是说,他们当地不缺粮,但是如果我们去买的话,可能也买不到大量的粮食?”李恪看着他问道。

“目前来说是的,因为他们当地人,不少都非常的懒,因为他们的种子扔到地里就能长出粮食,所以饿不死,而且一年四季炎热,也不缺少衣物,因为就算是光着身子也冻不死,那边非城里有不少地方,甚至连妇女也都不穿上衣的。”胡挚苦笑了一声。

得天独厚的条件硬是给过成这个样子,胡挚也是有些无语。

哎,李恪有些无奈,这玩意跟隔壁三哥差不多啊,三哥别说是这个时期了,就算是大明那个时期,三哥不少人都是地里弄点洞,撒点种子,什么耕种之类的,不知道。

虽然不是说全部人都那样,但是那样的人不少。

“我明白了,不过对我们来说,这依然是一个巨大的粮食来源地,他们不缺少粮食,但是大唐缺少粮食,而这两个国家的贵族和统治阶级,对大唐的物资需求还是很高的对吧?”李恪问道。

“是的,大唐的瓷器、茶叶、丝绸等等在当地的贵族当中都可以卖出很高的价格。”胡挚很干脆的开口道。

“成本也不低。”李恪点点头。

“是!”胡挚也没多说什么,他发现秦王殿下虽然没去过广州,但是却对他们的海贸非常的了解,至少比他认为的要了解的多的多。

“我明白了,这样,如果你愿意的话,我这里倒是有一份差事,你现在手里面还有多少现金?”李恪看着他问道。

“回殿下,除了用来购买土地的钱,臣还有不到十万贯了。”胡挚赶忙行礼道。

李恪点了点头,怪不得这人直接将大部分的钱拿出来梭哈了,如果他只是正常购买的话,估计他确实也不可能引起李恪的主意。

“你回去广州之后,就当地捐钱建造的学校吧,学校不用建造的太豪华,我会让人在当地请一些老师,然后呢免费教授周围愿意送进学校的小孩子进行读书识字,学校名字是大唐皇家福利小学和中学、中学可以设立在广州,而小学就在周围的县城各自盖一座好了。”

“这些学校都是免费教授孩子读书识字,我会给他们提供免费的纸币和书籍,这个学校我之前就承诺过,你既然看了大唐周报,那你应该明白。”

“学校的名字虽然是大唐皇家福利小学,但是学校的校史和捐献者,制造者上面会写上你胡挚的名字。”李恪微笑着开口道。

胡挚愣了一下,接着整个人就一脸的狂喜,饶是他久经商场,都没遮掩住这股喜色。

第510章 让你们自己挖自己的根

他脸上的喜色李恪自然看到了,不过他并不在意,不然他们觉得兴奋的难以遏制,又凭什么让人家掏钱呢?普及天下教育的事情,李恪就压根没想过自己掏钱。

也没想过让朝廷掏钱。

套路方法不怕老,好用就行。

“当然,你作为大唐的优秀爱国商人,不仅仅捐献建造了大唐国家烈士陵园,还捐献了大唐皇家福利学校,你的子女自然是有权利上学的,而且也有权利参加福利学校内部的考试体系,从中考到高考,都可以参加,等过了高考之后,会由我招募或者雇佣他们做事,比如说进入工坊,向鲁大强等大师级工匠学习。”李恪一边说,一边注意胡挚的脸色。

听到要跟这些工匠学习,胡挚倒没表现出什么,他只是直接站了起来,二话不说,向李恪弯腰行了一个九十度鞠躬的大礼道:“多谢殿下给胡某这个捐献的机会!胡某必将让各个大唐皇家福利小学开办到广州下面的各个县城,倾家荡产在所不惜。”

看到胡挚并没有对工匠表现出什么不舒服,李恪就笑着问道:“你不觉得他们跟这些工匠学习,丢了他们的身份?”

“殿下可愿听臣肺腑之言?”胡挚神色一正。

“嗯,你说。”

“其一,殿下曾在大唐周报说过,这天下万物都离不开工匠之事,如若家里小子能够做到最优秀的工匠,未必就比一些名臣差了,更何况殿下还站在这天下工匠身后。”

“其二,殿下所言这中考、高考体系乃秦王殿下您推出的,将来就算是替代科举,臣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所以臣愿意。”胡挚可谓真的是说了实话。

李恪顿了一下,然后才满意的点点头,“果然像是你这样的爱国商人是很多的,这样吧,广州和广州下属的所有县就由你来负责,你可以联合当地的一些小商人,给他们一些捐献小学的机会。”

“我先说好,这些小学建设完毕之后,纸币、书籍由我来提供,但是老师的月钱薪水你们这些捐献者得持续提供才行,而小学的老师,我到时候会招募一部分,但是另外一部分需要你们这些商人从当地找一些寒门士子参与进来。”

“学校不限制任何人的身份,不管是编户还是非编户,只要是我大唐子民,不管是百姓,还是商人,还是匠人的孩子都可以来上学。能做到吗?”

“可以!”胡挚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这些老师的月钱根本花不了几个钱,建设学校校舍的钱也没多少。

至于找寒门士子的事情,也不难,或者说他们自己家会读书写字的先生也可以。

李恪没有强求什么义务教育,不现实,一千多年后不愿意让孩子读书都大有人在。

而这个时期的百姓希望孩子读书的渴望反而更高一些,李恪目前只能是先顾及这部分愿意送孩子读书的百姓,工匠,商人的孩子。先将盘子给做大了再说,等这一批读书人培养出来了,这意味着天下将来至少多了百万以上的读书人。

那个时候,不管如何执行策略,都要简单的多了!只要让百姓看到读书可以出人头地,李恪相信主动送孩子读书的百姓会越来越多。

目前大唐只有八百多个县,也不过就是八百多所小学而已。

中学的数量就没有必要建设那么多了,一个州府一个中学足够了,至于大学,李恪的预估是天下十道各有一所就足够,当然最厉害的肯定是要到长安来。

或者在李恪看来,天下十道的大学充其量相当于后世的高中,真正的大学还是要在长安的。

这个时代就算是有人愿意读书学习,能够最后考到长安来的人应该也不会太多。

但按照李恪的培养方式,能够到天下十道大学的学生,就已经能堪大用了。

“殿下,臣觉得,是不是可以多建一些小学?”胡挚犹豫了一下然后开口道。

“怎么?”李恪挑了挑眉毛。

“如果一些县的人口较少,一个小学就足够了,但是如果人口较多的县,可以在各个乡镇都盖小学,其实一个学校臣刚刚算了一下,一年花不了多少钱,如果愿意让这些商人留名,一个乡镇上的小商人都养活一个小学一点问题都没有。”胡挚轻声开口道。

李恪看了一眼胡挚,这人不差啊。

“你的建议不错,那就先这么说定了,消息你先别传出去,我稍后会向外公布的,至于你自己,将来留五万贯吧,我会组一个大唐商业海运船队,到时候我会允许你买一些份子。”李恪微笑着开口道。

“多谢殿下。”胡挚整个人都差点跳起来,他知道自己作对了。

让人送胡挚离开,李恪微微笑了笑,他还是太小看了这个时代商人对名的追求,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倒是简单了,这些大商人几乎都能联系上一些小商人。

像是什么分销,在古代也是存在的,什么省代,市代,县代等等古代也有,只是不叫那个名字,一些大的商行有自己的店铺,但是很多时候他们的货物也会卖给一些当地的小商人,他们深入到下面的乡镇等去做生意。

虽然贞观年间的经济比较萎靡,能够做这些生意的多和盐、粮布匹有关,但总而言之也是有的。

所以,那二十多个商人,李恪只需要让他们来负责建设这个学校,他们能够帮李恪联系到天下的小商人,最后将事情办的妥妥帖帖的。

当然,李恪也会给他们赚钱的机会。

不能让爱国商人寒了心不是?

目前大唐除了最顶尖的门阀世家这一批阶级,其他的阶级都是可拉拢的阶级呀!

李恪很想知道,等这些学校建成了,那些门阀世家会不会掏钱建这个学校呢?建学校的后果他们都清楚,但现在是,他们不参与,李恪都能将这个学校建起来,而他们自己的名声、以及对新一代读书学生的影响他们也清楚。

为了这些他们也得建,但建起来,就相当于……挖了他们自己的根啊!

第511章 挠他们痒处

等胡挚离开之后,李恪又等了差不多快半个时辰,然后二十二位商人才被邀请到了会客室里面。

这一次会客室里面的人就比较多了一些,跟胡挚不同,这些人的身份就比较复杂了,他们几乎跟各个门阀世家都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臣等见过秦王殿下。”

“免礼,诸位都请坐。”李恪先让大家坐下之后,这才微笑着开口道:“其实就在刚刚,我见了算是诸位的一个同行,也是一个商人,一个广州的商人。”

李恪说到这里,在座的人几乎立刻就猜出来了这个人是谁,毕竟之前在暗标的拍卖会上,那个最高的价格所有人都印象深刻,这种事情最出挑的那个人,总是非常吸引人的。

虽然当时可能一部分人没有反应过来,但是事后的话,大部分人肯定都反应过来了,知道这个胡姓商人为什么出那么高的价格,而现在李恪见了对方,显然对方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诸位应该大概都猜到了是谁,其实我这次邀请诸位前来呢,是想跟诸位探讨一下,大唐商业的未来。”李恪微笑着开口道。

“秦王殿下请讲,臣等自然无不遵从。”人群中一个年岁最大的,看起来有六十岁左右的老人开口道。

“不用客气,既然说了是探讨,那就大家畅所欲言,其实从去年大唐19年开始,我一直就在想一个事情,那就是商业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它不仅仅可以促进商品的流通,而且还可以辅助大唐的物资进行流动,加强各个地区之间物资的流通,最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商业行为可以为大唐创造许多的工作岗位,这样有部分不太适合种田的地区,百姓可以用做工来代替种田,获取养家的收入。”

“除了这些之外呢,商业的流通也会让国家越来越富裕,当然了,这一切是有个前提,那就是商业行为要跟种田一样进行缴税。”李恪面色平静的开口道,对什么人要说什么话。

对于那些基本可以掌控的人而言,缴税的事情不用多说,他们不会犹豫,但是对于这些跟门阀世家纠葛较深的人,反而要提前说。

一来这个消息或许会透过他们的口,传递给一些想知道的人,二来呢,其实也就是告诉他们,自己这个秦王,对他们是有所求的。

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

古代能做到这个地步的商人,几乎都懂得这个道理。

有所求,才有所得。

首节上一节207/49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