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193节

“您觉得大唐稳得住吗?”李恪笑嘻嘻的开口道。

旁边的起居郎默默的放下了手里面的笔,这事……没法记。放下笔之后,他就径自跪在了一边。

常林也默默的走过去跟这个起居郎一起跪着去了,常某草率了,自诩为见过秦王殿下胆大,但是还是草率了。

李恪和李世民都没有理会他俩,李世民而是愣愣的开始沉思。

稳得住吗?里面脑海里面开始设想各种各样的状态,最简单直接的一点自然就是,如果这些当官的门阀世家之类的想要更换皇室怎么办?

很快,他脑海里面就模拟了一番,觉得……不可能。

首先,军权在皇室手里面,而且按照李恪这种培养方式,所有的基层,中层,部分高层将领出自百姓,而皇室在百姓当中有巨大的威望……军队就乱不了。

其次,这些门阀世家在区域地方制造混乱,想要吸引百姓反皇室,也不可能。

最关键的一点,没有基础。

自古以来,能够造反等成功的,都是吸引了众多百姓的跟随,就拿隋末唐初来说,虽然看似是天下门阀世家造反,但门阀世家凭啥造反?不还是手里面有资源,百姓活不下去,跟随你造反。

而门阀世家的资源其实根本不还是来自百姓?

如果百姓没有人跟你造反,你光有钱没人有个屁用?

甚至李世民想的更深了一些,李恪之前的计划,取消了非编户,也就是说……那个时候李恪就在挖坑,如果全大唐取消了非编户,合同制的合约意味着门阀世家为他们服务的人里面,就几乎都是百姓。

这些人或许有一部分会忠于他们,但谁敢保证百分百都忠于他们?尤其是皇室有如此之大声望的情况下,你想造反?

呵……

在想通了这些之后,再返回来看,皇室不要的那些权利……李世民突然想到了之前因为《大唐周报》而爆发的李恪和大臣之间的朝堂冲突,这有异曲同工之妙啊,也就是说,活是你们干的,但是名声嘛……是皇室的。

再往深了想,这样的制度,意味着这个首相和总理,将会成为自古以来前所未有的第一人,你别管这个职位是五年还是十年,但

这个期限内,他就是大唐的最高领导人。这意味着,各家……会为这个位置打破头!

而皇家有最大影响力的情况下,平时至少稍微透露一下,某某某对民政策比较好。

那么他在百姓间就会有巨大的声望。然后这个官员想要得到皇室支持,就必然要跟皇室利益一致,那就是要为百姓谋利。

他为百姓谋利嘛,那大唐自然就越发繁荣,大唐繁荣嘛,皇室在百姓间威望就更高。

第474章 进击的长乐公主殿下

“嘶”李世民想的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他抬起头面色古怪的看着李恪,他有时候很想知道,自己家老三这个脑子到底是怎么想的?这也太……太妖孽了一些。

果然是英果类我,英果类我啊!

“你不会是,不想处理政务才想出来的吧?”李世民不知道为啥,就鬼使神差的问了一句。

“懒惰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李恪没有反驳,只是笑嘻嘻的说了一句。

李世民:“……”

常林:“……”

起居郎:“……”

“你们二人起来吧。”李世民的眼睛看向了旁边的二人,面色平静的开口道。

“是。”二人都从地上起来了。

“今天这话,不记录的话,没问题吧?”李世民淡淡的问道。

“没问题。”起居郎面色平静。

听到这话,李世民多少是有些膈应的,这些人平时一个个老子要看一看,他们都梗着脖子说不能看,不能改。

但这个时候,他们又面色平静的告诉你,我可以不写。

至于原因,李世民能不知道吗?他们都不傻,平时李世民不可能因为一些破事杀人,但是今天这事要是有人敢犟,大唐前秦王殿下,现皇帝陛下可从来不是心软的人。

所以李世民才膈应,你们要是真头铁,真不怕死也就算了,平时表现的不怕死,现在又这个样子,真叫人……

“算了,让他记下来吧,记下来之后封存就好了,另外今天的事情保密,不要传出去。不然上次郑氏一百多口人我跑牢里带了两个婴儿出来,这次我可就未必会去了哦。”李恪笑嘻嘻的开口道。

起居郎沉默。

“记吧。”李世民想了想,确实有道理,现在需要保密,但是如果真的能达到那一步的话,再拿出来反而也是一段佳话。

“是。”起居郎立刻重新坐在了自己的案几前,他先是深吸了一口气,然后才拿起了毛笔快速记录了起来。能够担任起居郎和史官的,基本都是强闻博记的高手,这个位置上也是要经过精挑细选的,所以不用担心他记不住。

“这件事可不容易。”李世民看着李恪道。

“是不容易,它有许多前置条件、先决条件的,如果一样达不成,儿臣就不会让父皇推行它的。”李恪点了点头,这东西任何一个后世人都能看的出来是什么制度,但是西方那套什么完整的君主立宪制在大唐就不具备执行的可能性。

只能是采取它的变种。

天下没有完美的制度,西方那些也并不完美,大唐要走具备大唐特色的国家主义制度道路。

不完美,李恪为什么要说出来呢?当然是要先给老李洗……灌输一下思想了。

很多思想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也不是单纯的嘴炮能解决的,要让他看到实际的。

就比如说放弃权利,不让老李感受过放弃权利的好处,老李能放弃无关紧要的权利?所有人恨不得自己有天下所有的权利,但是那真的很累。

老李这段时间都咸鱼的那叫一个悠闲,可能李世民自己都不觉得什么,他也没觉得自己有多大的改变,或许他还认为自己是那个勤勉勤政的大唐皇帝。

但实际上,他的思想其实潜移默化的发生了改变,比如说不处理朝政这种事情,这要是一年前的李世民听到这个话,不当场给李恪二十军棍都算是够宠他了。

而现在的李世民,听到之后却没多大的反应,可想而知这种潜移默化的转变到底有多吓人。

可惜了,大唐不夜城不是一朝一夕能建起来的,它要是跟我的世界那样,肝个几天几夜就能弄出来,让李世民进去玩一个月,估计转变的更快。

这种转变不是说,他变得不爱民,不想国家强大了。而是他认识到了,很多东西其实是没必要都亲力亲为的,只需要抓重点就行。

李恪说完,想了想,干脆走到了起居郎的身边,开口道:“对了,反正这份记录要封存,你顺便帮我记笔记,划重点。”

“是……殿下请讲。”起居郎赶忙道。

“身为皇室成员,要学会抓住重点,其他的边角料让其他人去争,他们争的时候会漏出更多的破绽,这些破绽你抓到手里,不用的时候,它不重要,等你用到的时候,这就是拿捏的极好东西。”

“笑看风云起,坐看观虎斗,跳出这个圈子,站在另外一个高度看他们斗,不好吗?”

“反正皇室的地位已经不可能再高了,何必自己下场每天跟他们斗智斗勇,让他们自己玩,你当个裁判,这不挺爽?还有一大批工具人可以用。”

“要学会凌空跃起,跳出棋盘,从更高的角度看待局面,维持自己思想的独立性,不要轻易被人影响自己的思想。”

李恪淡淡的开口道,起居郎默默的将这些东西都记录了下来。

这话……其实古籍当中有很多类似的道理,但说的很隐晦,而像是殿下如此直白的总结出来,还从未有过。

“好了,就这些吧。以后想起来,你再总结,保不准以后这里记录的东西,能总结一本书叫《李恪语录》。”李恪笑眯眯的开口道。

起居郎:“……”您这想成为第二个《论语》啊。

李恪笑嘻嘻的走了回来,有些话他没说,主要这个世界的人不懂。

传销,你不让前面的人看到利益,他怎么可能会拼命往里拉人?网络刷单电信诈骗,你不先让他赚个几百块,他怎么会越套越多?做局赌博,你不让他先赢个几万块,让他感受快速赢钱的爽快,他怎么可能身陷泥潭?

套路亘古未变,变得只是形式而已。

“阿耶,三哥,你们都在呀。”李世民刚想说什么,旁边一个清脆的女音传了过来,抬起头一看,是长乐从远处走了过来。

李恪冲长乐招了招手,李世民好奇的问道:“丽质,怎么了?”

李世民很了解自己女儿,没事的话,她不会贸然跑过来。

“是这样的,我之前跟李嫣小娘子交流过,她做的一些事情,女儿觉得很有意义,所以下个月清明节前,女儿想代替父皇,代替皇家去慰问一下十六卫里面很多有兄弟,甚至父亲,儿子牺牲的府兵们。”长乐轻声道。

李恪和李世民相互对视了一眼,两个人突然之间就笑了出来,“哈哈哈。”两个人越笑越畅快,倒是长乐被笑懵了。

第475章 这个东西也要改

长乐显然不明白自己父皇和三哥笑什么,她被两个人笑的有些羞恼,忍不住有些娇嗔道:“父皇,三哥你们在笑什么嘛!是不是觉得我太天真了!”

“哈哈哈,没有,没有,阿耶不是在笑你,阿耶是想到了高兴的事。”李世民又畅快的笑了几声,然后才开口道。

“真的吗?”长乐有些狐疑的看着李世民和李恪。

“是真的。”李恪也笑着道,“你想去就去,你这么做倒是也可以帮助三哥和阿耶,挺好的。”

“真的?”听到李恪这么说,长乐的眼睛就是一亮。

“是真的。”李恪倒是很认真,女性和男性有不同的能力,在大部分人的心目当中,女性代表着柔弱,母性等,跟更适合慰问等场景。

大唐嫡长公主,真要是去做什么,还真的挺合适的。

“那我就去。”长乐立刻开心的点头答应了下来。

“不过,你去看望这些府兵的话,也不太合适,这样吧,你怕吃苦吗?”李恪沉思了一下,然后开口道。

“不怕!”长乐立刻抬起了自己的头,她怕的是自己没什么机会帮到三哥和阿耶,只能是在宫里等着出嫁,至于吃苦什么的,她并不怕。

“相对于那些府兵,我想他们的家人更值得去慰问。”李恪想了想,然后才开口道,“这样,由皇室出一笔钱,然后用这笔钱去采购新式曲辕犁和新式耧车,去给长安周围的这些郡县,去慰问一些家里面有孩子,丈夫牺牲的百姓。”

“等等。”旁边的李世民皱了皱眉头,看着李恪道:“有你这么使唤你妹妹的吗?”

“那些人距离长安都很远,一旦出去,就不是一天半天可以回来的,她这折腾一趟,不就生病了吗?还是去慰问那些府兵吧,就在十六卫,集合起来挺好的。”李世民瞪了李恪一眼,你平时挺疼你妹妹的,这用到了的时候就一点都不心疼了是吧?

有你这么做的吗?她的身体能扛得住这个?

“父皇我一直都有锻炼的。”长乐有些急,她甚至要直接将自己的袖子卷起来给李世民看她的胳膊也是有肌肉的。

“丽质。”李恪笑着摆了摆手,然后才转向李世民道:“爹,有些事,要么就别做,要做就是不能惰了皇室的名声。既然要为了名声,那好歹也得做出一个要名声的样子来,如果又要名声,又还什么都不想做,百姓只是见识短,并不傻。”

“所以这件事,要么就不让丽质去,儿臣去即可,儿臣身份也符合,但是如果要让丽质去,那就不能虎头蛇尾。”李恪认真的开口道。

“说什么呢?会说话不?”李世民瞪了李恪一眼,“这个词少用。”

“额?”李恪愣了一下,然后猛地反应过来是虎头蛇尾这个词,顿了一下,李恪开口道:“爹,既然说起这个事了,我觉得这个东西也要改。”

李世民:“……”

“改什么?”李世民斜眼看了他一次。

“避讳。”李恪轻声开口道,“咱华夏文字常用字不过二三千,如果说咱仙去一个祖先,就避讳一个字,大唐不用太久,传承个几十位皇帝,民间就少用几十个字。久而久之,天下可还有文字用乎?”

“儿臣觉得人这一生,一共有三次死亡,第一次就是人的意识死亡,就是我们常规意义上的逝去,而第二次就是人的意识和身体都尘归尘,土归土,彻底离开这个世界。而第三次死亡,就是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知道你存在的人,所有人都忘记了你,不知道你。”

“第三次死亡就是一个人彻底的死亡,故为什么要延续这种避讳?还是那句话,尊敬永远都是发自内心,而不是一个明面上的避讳。如果一个君主是个暴君,他死了,无论如何避讳,民间该骂他的一样不少骂。”

“相反,如果一个人是个仁君,那即便不避讳,百姓也会将他放到心上。”

“像这种避讳,完全没有必要,长此以往,民间很多称呼,不都需要更改?老虎改成大虫,鲤鱼如果避讳我们李家,还得换个名字,祖父去世后,民间叫渊的人,还得改名。”

“长此以往,书同文,车同轨又有何意义?很多东西岂不是朝令夕改?很多称谓,文字百姓流通起来不断修改,何其困难?”

“什么是最大的尊敬呢?儿臣觉得,如果丽质体恤百姓,士兵,不断的去慰问他们,等丽质百年后,后人用“天生丽质”这个成语来形容貌美心善的圣洁女子,认为她们有丽质之长相和心胸,这才是最大的赞美和尊敬!”

长乐被李恪说的有些脸红,三哥这个夸赞是不是也太过了一点。

李世民:“……”

他有些无奈的看着李恪,“老子就说了一句,你能说十句。”

只是,李恪所言,又不是毫无道理,问题这种事情……想要做出这个决定,真是不容易,因为很容易被后人诟病不忠不孝。

“我想一想吧。”李世民有些头疼,你真是,说到哪都能给老子整出一大堆的难题,但这个跟国策还不一样,国策改也就改了,每个皇帝治国的理念都不一样,但是这种关系到孝道的东西,还真不好说。

“行吧。”李恪耸耸肩膀,“那丽质,你想去吗?”

李恪转向了长乐,虽然李恪知道这个行为比较苦,但是如果长乐真的愿意去做,李恪并不会阻止她,人总是要找到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否则的话,真的就成了结婚生孩子的工具了。

如果现在不去做,难不成结婚之后再去做吗?放到后世不少女性结婚之后都成为了全职妈妈,虽然公主不至于需要哄孩子照顾家庭,但是婚后出来更加容易招惹非议。

首节上一节193/49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