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173节

李世民接纳了他,其他的那些跟随李建成的大臣武将就可以放心,李世民不会杀他们,那自然天下也就太平了。

所以魏征愿意做这个棋子,他也不想天下大乱,也不想那么多人都被李世民杀了,那动摇的大唐的根基,他见识了隋末唐初的惨状,所以他知道天下大乱的害处。

但跟随了李世民之后,魏征原本的一些行为就需要改变,他需要做一个孤臣,而他之前的那些门阀世家支持不支持他已经无所谓了,魏征也不在乎了。

所以现在来说,魏征的背后还真没什么人。

因为那些门阀世家也都能理解魏征做出的选择,而且他们也知道,就算是他们让魏征帮他们说话,魏征也不会的。

“那郑国公你要没什么事的话,后天朝会记得支持我啊。”李恪摆了摆手道。

魏征:“……”

算了算了,溜了溜了,眼不见为净。

临走的时候,魏征还是瞄了一眼,看着那堆放在桌子上的奏章,以及一边扔在地上的奏章,还有李恪的动作。

算了,这该是陛下生气的部分,关我什么事。

魏征走的那叫一个干脆,旁边的常林则是极度无语,郑国公,终究是错付了,要是陛下和越王殿下,太子殿下知道这事,不知道要有多伤心。

魏征走了,李恪继续看奏章,他看的速度非常快,在常林看来,李恪就是胡乱翻一下就扔到了一边,也不知道这样看有什么用,这不是走马观花吗?有什么意义?

不过这些事不是他可以确定的,倒是以秦王殿下这个看奏章的速度,桌面上本来堆放的很厚的奏章,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快速消失。

“对了,常林,你去三省那里,将往年,额,往上五年吧,各个道上报的关于春耕,灾害防护,徭役分配,河道疏浚,还有各种刑事案件都拿过来,包括往年的各个小国上供和边疆的奏章等信息也都拿过来。”李恪开口道。

“殿下……这可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常林都惊了。

“我知道,你拿过来吧。”李恪摆了摆手。

“是。”常林有些疑惑,不知道殿下要干什么,不过常林还是快速带着人去搬奏章了。

于是今日值班的御林军,小太监,以及三省值班的官员都看到了一幕奇景,常林带着人将一筐一筐的陈年奏章都搬到了两仪殿去。

很快李恪不仅仅是桌子,连他桌子前面的地上都堆满了奏章,然后他又进入了之前那样看奏章的模式。

今日李恪甚至都没有离开皇宫,而是直接睡在了两仪殿,因为他看奏章一直看到巳时。第二天上元节,李恪也没有去做其他的,一白天都在看奏章,上元节主要晚上比较热闹,白天虽然也有各种活动,但李恪暂时不感兴趣,他这里堆着一大堆的奏章呢。

李恪这个行为,搞得李世民都特意跑过来看了一下,看看他是不是发烧了。

“你没事吧?我听常林说你要了贞观五年到现在的所有相关奏章,你看的完吗?你这是中邪了?”李世民有些懵逼。

“去去去,爹你没事别捣乱,你赶紧陪我母后我娘他们去看歌舞去,晚上一起吃饭还有逛逛长安城,我还忙着呢,乖。”李恪头都没抬,整个人还沉寂在看奏章当中,不过现在他已经不是之前那种看法了,当然看的速度还是那么快,主要是旁边已经拿了一根笔在记录。

李世民:“……”

他有心想揍这个混球,后来看他这个样子,罕见的勤勉,李世民最后还是走了。

李恪一直忙碌到傍晚才伸了个懒腰,离开两仪殿去跟李世民他们吃了个饭,这才跟换了便装的李世民等人离开了皇宫。

上元节,正月十五,后称之为元宵节,元夕,灯节。

今夜的长安城同样不宵禁,而且家家户户,各个商户都挂出了自己制作的各式灯笼,长安的东西两市更是百灯斗艳,今日长安城各大青楼的女子们都被请到了东西两市的各个商户进行弹唱。

李恪吃过晚饭没有跟李世民他们一起出门,而是早早的赶回了长安城的秦王府,去接李嫣,杨安宁她们。

她从西域千里迢迢的赶回长安,连年都没有过,李恪得陪她过个上元节,跟孙思邈所说的话,半毛钱关系没有。

李恪赶到长安城的秦王府的时候,李嫣,杨安宁她们都已经做好了出行的准备。

看着今日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几位美女,尤其是李嫣,经过了一天多的休息,精神气也恢复了许多,虽然脸上的皮肤依然没恢复,不过那原本靓丽的样子已经可以看出来了。

“走了,出发!”李恪笑着一挥手道。

开玩笑,他身边的这五六个可都是顶尖美女,上辈子他李恪一个都别想找到,这辈子他可以同时带着五六个出游。

“殿下,您跟紫姑许愿了嘛。”李嫣有些小羞涩,毕竟是第一次跟着李恪游玩,尤其是这次回长安她的心态不一样了。

“许了许了。”李恪笑着道,紫姑,是厕神,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上元节这一天,每家每户百姓都要跟紫姑许愿。

带着李嫣他们出门的时候,李恪还注意到自己家秦王府的门口,放了一个供桌,上面有豆粥,还有其他的糕点等祭祀的,这是在祭蚕神,家有养蚕的都会这么祭祀,而门阀世家富户几乎都会祭祀。

出门上了马车,他们所在的宫城人数少一些,但每家每户的门口都挂满各式各样的灯笼。

等他们出了宫城,走上朱雀横街的时候,宽达一百多米的朱雀横街上面已经是人山人海!两侧各式各样的灯笼已经遍布长安城,在这个古代,生生造出了一个不下于一千多年后的灯火辉煌的不夜城。

第422章 灯火阑珊处

他们往前走了一截,朱雀横街的中央,突然传来了整齐的踢踏声还有整齐划一的民间歌声,这是上元节的习俗之一:踏歌而行,也叫投足而歌,从上古时期的祭祀歌舞一直流传下来,在春秋时期就形成了这种形式,到了大唐更是发展到了巅峰。

李恪他们走在街边,朱雀横街的中央,至少上千的百姓,他们不分商贾农民甚至还有部分寒门士子,小门阀之人加入其中,整齐划一的踏足而行。

歌唱的歌声来自于《诗经》以及当地等最为朴素的歌谣,他们脚下的节拍却相当的有节奏。

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喜悦的笑容,周围不断的有百姓汇入进去,又不断的有唱累的百姓退出整个队列。

这一刻的长安城,密密麻麻的行人里面,真的做到了,百姓与皇子并肩而行,虽然一些豪门贵族周围会带着家丁奴仆将他们与百姓隔开,但也仅仅就是隔个人墙而已,他们的家丁奴仆跟他们的主人也是紧挨在一起的。

因为人实在是太多了。

不少金吾卫都艰难的排列着队伍行走于人群当中,今日的人群也没有躲避他们,因为实在是躲避不开。

李嫣好奇的看着周围的一切,她来长安的次数屈指可数,但都不是上元节,而地方的上元节虽然也热闹,但跟长安根本没法比。

杨安宁她们倒是习以为常,毕竟往年她们都是主角。

李恪他们的目标是位于善和坊的有间商城,因为今日的有间商城将会有整个长安城最盛大的表演,不仅仅是烟花,更有李恪改良发明而来,在大宋才流传开的:打铁花!

靠近朱雀门,两侧的灯笼越发的密集,多达十几个灯笼串联在一起挂在高高的木桩之上,形成了这个时代独有的路灯。

当李恪他们赶到有间商城的时候,有间商城靠近朱雀大街这一面已经由侍卫排列的人墙腾空了一大片地方,这里是朱雀大街和朱雀横街交汇的地方,北侧就是朱雀门。

这里的百姓数量至少已经聚集了数万人,因为大家都想知道这里今天有什么表演,不少人都等着呢,有间商城是秦王殿下的产业,而有间商城售卖的东西又是长安城最贵的。

这里不拒绝普通百姓进入参观,但是敢进去的百姓没几个,毕竟里面的东西碰坏了就赔不起。

但大家都有一个下意识的认为,那就是越有钱的商行,店铺,今日的灯就越好看,而节目也就越精彩。

不然的话,今日这有间商城门口的空地准备起来是干什么的?而且在那空地中央还搭建了一个一两丈高的木制高台。

李嫣看的周围已经是眼花缭乱,各式各样的灯笼,密密麻麻的人流,无数踏歌而行的百姓,每个商行今日都不关门,不少商行的门口都准备了小礼物还有各种猜灯谜的活动。

此刻的长安城,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都无法与其相比。

走到有间商城的正门,李世民他们都已经在这里了,今日的李世民他们都更换了常服,穿的就像是一个普通的权贵之人,而且他们也没有上去包厢里面,就在外面的街边站着。

这也是每年的传统,上元节,自然要与民同乐。

长孙皇后、杨妃、长乐她们今天都在这里,这是一个庞大的队伍。

当李恪赶到的时候,李世民他们都等着了。

“呦,秦王殿下来了,我们可都是在等你呢。”李世民看到李恪后,笑着开口道。

李恪:“……”

“恪儿你去接人去了?”长孙皇后面带微笑的问道。

“嗯。”李恪点了点头。

“人呢?叫过来,给母后看看。”长孙皇后微笑着开口道。

李恪顿了一下,还是回过头冲外围的李嫣她们招了招手。

李嫣愣了一下,还是赶忙取下自己的手套,走了过来,杨安宁她们肯定是不可能过来的。

“臣女李嫣见过陛下,见过皇后殿下……”李嫣走过来后,赶忙给李世民等人行礼,问候。

“免礼,今日人多,就不用一一见礼了。”李世民有些好奇的打量了一下李嫣,阻止了她继续问候的动作。

不得不说,这小子果然就像是老子所说,是个沾花惹草的主,看看这容貌果然不差。

“是。”李嫣再次回礼道。

“来,过来给我看看。”长孙皇后冲李嫣招了招手。

李嫣顿了一下,还是走上了前去,长孙皇后也不避讳,而是直接伸手抓住了李嫣的小手,有些心疼的道:“看看这手冻的,都有冻疮了,恪儿这人就不懂的心疼人,这还是个小娘子,你让她风里来雪里去的。妹妹你来看看。”

旁边的杨妃也走了过来,打量了一下李嫣,尤其是看到李嫣那脸蛋上的皮肤,和手上的冻疮,知道前因后果的杨妃也是有些心疼,现在哪家未出阁的姑娘能为夫家受这个苦呦,这孩子也太招人疼了。

“有手套吗?快带上,这冻疮就得保暖,是个好孩子。”杨妃宠人习惯了,她疼李恪,这下意识的连李嫣也疼上了,毕竟这姑娘做的事情,哪个听了不动容?好多男人都坚持不下来的事情啊。

看着那边的一幕,李恪看的目瞪口呆,他这会儿多少也琢磨过点味道来了,因为眼前这一幕太熟了,他上辈子一次偶然带个普通女同事回家吃了一顿饭,他爹妈差不多就是这个行径。

李恪有心想问,但这场合实在是不能问。

“秦王殿下,可以开始了吧,让她们聊着吧。”旁边的李世民笑眯眯的看了一眼李恪道。

李恪:“……”

他还能说什么,只能是看着旁边的护卫大声道:“快,没听咱皇帝陛下说了吗?赶紧开始。”

旁边的李承乾有些无语的看着自己的父皇和三弟,你们一个张口闭口秦王殿下,一个张口闭口皇帝陛下,这都什么毛病?

随着李恪的话,两侧早已经准备好的打鼓手瞬间敲击起了鼓乐,沉闷的鼓声瞬间让周围的人群安静了下来,而中央木制高台上的打铁花手们也迅速开始行动了起来。

当第一勺铁水被木板撞击,瞬间如同漫天火树银花遮蔽天空,所有人都被眼前绚烂的一幕给惊呆了。

李恪下意识的回过头看了一眼身后,李嫣还有不知道什么时候被长孙皇后叫过来的杨安宁她们都站在李恪身后的不远处。

此刻璀璨的铁花照耀下,李恪突然想起了辛弃疾的那首《青玉案》: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第423章 监国就是任性

一勺勺被柳木勺盛出来的铁水,在空中化为了璀璨的铁花,那无比漂亮的铁花吸引了所有围观百姓的视线,连李世民,李承乾他们都被吸引了。

晋阳她们这些小家伙更是兴奋的惊呼不已,李嫣和长孙皇后她们也是看的目不转睛。

不知道什么时候,李嫣的视线偷偷的从那漫天的铁花之上转到了李恪的背上,这肯定又是殿下发明出来的。

你在看风景,而我在你看。

当长达两刻钟的铁花表演结束的时候,“嘭”“嘭”沉闷的响声瞬间又从附近几幢楼的楼顶响起,还没等周围的百姓找到声音是什么的时候,漫天的烟花已经在整个朱雀广场的周围几十栋楼上炸开。

实际上不仅仅是朱雀广场,包括此刻位于长安城各个位置的有间商城,隶属于李恪名下的铁匠铺等店铺,无数的烟花都腾空而起,瞬间将整个长安城百姓的视线都吸引了,

漫天炸响的烟花将整个长安城都照的灯火通明,无数百姓的惊呼声,欢呼声响彻了长安城,而李世民他们所有人的目光也都被漫天的烟花给吸引了。

李恪却鬼使神差的回过头向后看了一眼。

李嫣、杨安宁她们几个人都纷纷在抬起头看着天上的烟花,烟花那忽明忽暗的光芒照耀下,几女的脸上都是期待,尤其是李嫣,更是第一次看到烟花,看着那满心期待和虔诚的面孔,李恪也不知道此刻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就有一种异常的满足感。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李嫣似乎有所感,突然她的视线也向这个方向看了过来,两个人的视线在空中看到了一起。

李嫣的脸上闪过了一丝红晕,但是她却大胆的没有转移自己的视线,只是看着李恪这边。

而那边的杨安宁几个女孩更敏感一些,也注意到了李恪和李嫣的目光,她们也向这个方向看了过来。

看着几女望过来的视线,李恪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伸手给她们扮了个鬼脸。

几女也都有些忍俊不禁的笑了出来。

李恪重新回过了头,不仅仅是李嫣他们,周围那些距离虽然远,但是却同样一脸开心的抬起头看着烟花的百姓,他们的面孔上依然都是满足和欣喜。

今夜的烟花规模比元正之日都大,将李恪这段时间生产出来的烟花已经消耗一空,数万贯的消耗就这样飘散在了空气中,不过无所谓了,钱不是花掉了,只是换个方式留到了其他的工匠,工人的手里面而已。

其实有时候觉得数万贯不多,但有时候又觉得数万贯的购买力是很强的,比如这几乎整个长安城都能看到的烟花秀,同样整整放了两刻钟才消耗了几万贯而已。

但自己卖点水银镜就能收入这么多,哎,也不能怪自己利润高,毕竟自己也不针对普通人,这些门阀世家太有钱了,花一点吧,埋在地下干什么呢?

当烟花燃放结束之后,所有的百姓都有一种难以言明的感觉,几乎每个人都在跟身边的人讨论这样的事情。

在大唐其实上元节比元正日都要更加的热闹,因为这一日几乎所有的百姓都会出行来到街上,而元正日反而大部分百姓都是留在家里的。

首节上一节173/49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