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167节

就这么一会儿的时间,李世民已经想到了无数种用法,而且他琢磨出来,这东西在夜晚,如果在军队里面用来传信也是极好的。

以这样的高度,在漆黑的夜里,数里,甚至十里都能看的到,如果是山头上的话,恐怕十几里都能看的到。

它的用处可是非常多的。

这就是人的思维定式的限制了,如果不是李恪的提醒这东西能够用到军事上的话,李世民估计这会儿也就是跟自己的女儿会心一笑,觉得这东西挺好看,日后但凡一些重大的节日都在皇宫里面来一场,根本不会想到这些用处。

但是有了李恪的提醒之后,李世民联系上战场上的一些情况,立刻就想到了许多在战场上面的用处。

李承乾自然也是如此,虽然李承乾想的没李世民那么多,毕竟他没带兵打过仗,跟李世民还是很有差距的,但是李恪点明了之后,这里面的一些东西还是可以想通的。

“阿耶,我觉得这东西,三郎说的对,如果处理好了,在面对高句丽的时候,确实是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李承乾低声道。

李世民看了看下面跟晋阳,城阳等几个小家伙玩耍的李恪,点了点头道:“哎,你说的对,就是这性子惫怠了一些。还有,你最近怎么回事?我怎么感觉你最近对国事也不上心了?”

李世民奇怪的转过头看着李承乾道。

“有吗?没有吧,之前是青雀,年后是三郎,暂时也不用儿臣上心啊,他们处理政事其实没什么太大的问题,如果三郎愿意,儿臣倒是想将这个太子之位给让出来。”李承乾和李世民周围也没其他人,所以李承乾倒是很放心的笑着道。

李世民:“……”

他看了一眼李承乾,然后才认真的开口道:“我跟你说,你别没事学李恪,他就是个混账性子,你好端端的哪来这想法。”

“阿耶,我没开玩笑。”李承乾有些哭笑不得的开口道,“其实我突然觉得我并不太适合当这个皇帝,您想想,其实我当一个守成之君是可以的,但以三郎目前的理想和志愿,在您的支持下,估计用不了多久大唐的疆土都会扩张到一个很强大的地步。”

“到时候,能不能守住这个成,我都没有信心,当然爹,我肯定是会尽力的,但是这东西人的天赋是有差别的,不是说努力了就有结果,就像是三郎说的那一句俗一点的话,人的努力就跟你拉屎一样,有时候努力了许久,结果就是个屁。”

李世民:“……”

这个混账,每天不知道哪来那么多怪话,但是你又别说,还有一股子歪理在里面,让人有些哭笑不得。

“行了,你就别胡思乱想了,你也不看看你这几个兄弟,有几个能继承这个位置的,也就是你了,你的好兄弟早就替你将前路给摆平了。”李世民没好气的开口道。

李承乾:“……”

说实话,李承乾有时候想想,老三是真的离谱,李泰的心思他就抓的那么准,就确定李泰会放弃,现在看来……李泰放弃的比什么都狠。

真不知道他到底是怎么做到识人如此之准的。

难不成跟李淳风道长学过看相?还是跟贞观八年父皇招进宫的袁天纲学过?问题也没听说老三跟这两个人有什么关系啊。

摇摇头,李承乾也懒得想这些,他开口道:“父皇您放心,我肯定不会荒废课业,耽误政事的。”

“嗯,做的不错,你这些兄弟,一个个的最后都得靠你照看,等我百年后,这大唐就靠你们了。”李世民满意的点点头道。

“父皇您也该休息的时候就要多多休息,政事是处理不完的,一个国家如此之多的事情,无穷无尽,您要调养好自己的身体才行。”李承乾开口道。

“我知道了,这不是我年后让李恪帮我吗?他那西洲今年一整年做的不错,年后西洲那边肯定还有一连串的事情要处理,而且今年他要推广曲辕犁,还有要将大唐周报扩充到天下十道的大部分大城市当中去。”

“光是这些事情年后他就跟大臣们有的争论,我这才给他这个监国的位置,不然的话,这事让李泰来,那必然会延误大唐发展之机会,我也懒得再经受一次,直接让他处理就可以了,到时候,重大决定的到时候我帮他决定一把,剩下的小事,他自己就能处理,效率也更高。”李世民点点头道。

“父皇英明。”李承乾笑嘻嘻的开口道。

“行啦,你又不是没看到,让他监国,跟要杀了他一样,这一整天就在这里给我挑事,我跟你说,你私下里帮我警告他,他要不好好干,我就让他监国一年。”李世民低声道,他瞄了那边一眼,烟花似乎放的已经差不多了。

“儿臣明白。”李承乾听到监国一年,表情一肃,一年?每天跟郑国公,齐国公,魏国公,夔国公等那帮人斗智斗勇?

呓~~~~~~~~~~~~~~可怕。

第406章 醉春风

当烟花彻底结束之后,这皇宫里面也弥漫了硝烟的味道,这里的事情自然有人处理,李恪他们则是重新回到了宫里。

时间还早,大家自然是支起了麻将桌,杨妃他们四个妃子一桌,李恪、李承乾、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一桌。

至于长乐她们则是狼人杀去了,她们最近喜欢上了这个游戏,连李、李治他们几个皇子也都被拉过去一起了,人多了更热闹。

大约玩到晚上接近亥时过半,才散场,昨天大家都没休息好,今天必然是早点休息的。

李恪也离开了皇宫,回到了自己的府上,不是城外的秦王庄,也不是有间商城,而是长安城的秦王府,之前的蜀王府,就在宫城。

这里李恪已经大半年没有回来了,这里的改造也已经彻底完成,整个房子的格局没有太大的变动,唯一的变化就是所有的窗户都换成了双层窗户,然后更换成了玻璃,采光更好,保暖效果更好。

除此之外,屋里也进行了改进,没有安装暖气,李恪住的次数也不多,而且改造暖气的工程也很大,很多房子几乎都得拆了重新弄,所以只是改进,刻意烧铸铁煤炭炉子了。

有这个,外加铁皮卷成的烟筒,屋里面也不会冷。

之所以回到这里,自然是因为自己府上的一些人都在这里呢,杨安宁她们这些贴身侍女都是在这里,包括田蒙他们也都在。

到了秦王府门口的时候,李恪对跟在自己身边的裴行俭开口道:“你回去吧,上元节之前你回来就可以了,不用跟在我身边了。你这也已经辛苦了大半年了。我的那些侍卫也已经轮换着休假了。”

“是,殿下。”裴行俭默默的弯腰行礼,他一直都跟在李恪的身边,包括今日在皇宫里面,李世民大宴群臣,都有裴行俭的一个位置,只是他一直都是默默的跟着李恪而已。

至于大宴群臣结束,他自然就是在御林军那边的衙门里休息,后面的地方他自然去不了。

跟着李恪大半年,裴行俭很清楚殿下是个什么样的人,跟着殿下,多做就可以了,不需要多说,殿下的决定往往都是深思熟虑做出来的,没有必要反对,乖乖听话就行。

不得不说,李恪身边的悦来商行的一些行为风格也是影响了裴行俭许多。

等李恪进了秦王府大门,裴行俭这才转身骑马离开,他有李恪贴身侍卫的腰牌,自然也是可以晚上在长安城走动的。

看着裴行俭远去的背影,李恪微微点了点头,不得不说,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号的人,必有过人之处。

历史上的裴行俭可谓是大唐的中流砥柱,中年时期同时兼任文武职务,还当过西域都护,善于提拔人才,说的上一句文武全才一点都不为过。

在西洲的时候,裴行俭参与政事管理的不多,更多的时候是作为李恪的助手,但实际上李恪让他自主处理过不少的事情,他都处理的非常完美,而且他的思想转变的速度极快,能跟的上李恪的速度,这一点可是非常的重要。

所以说,历史上这些但凡能留下名号的,你别管他是好还是坏,在头脑方面,就没有一个差的。

这位可也是经历了二朝的,当然,在贞观朝他的功绩不显,主要是贞观朝的猛人太多。

回了自己府上,田蒙他们都在等着李恪呢,进了正厅,同样穿着新衣的杨安宁,李长歌,杨丽,柳青蝉,杨月等着李恪回来呢。

“我饿了,今天的晚宴吃的不多,来来来,大家一起吃点东西,你们肯定也没吃呢。”李恪笑着开口道。

“是!”杨安宁等人都是面露喜色,她们晚上确实是没吃,李恪说他要回来,大家自然都等着李恪呢。

这一桌子的人不多,该休假的已经休假了,这里算是跟着李恪的亲近之人了。

田蒙自然不多说,这是秦王府的大管家,他一直都负责不少的事情,除了田蒙之外,就是杨安宁她们几个人也都留在这里,再就是一个刘红。

从刘红去了秦王庄开始,就算是也踏进了李恪这核心圈子,刘红虽然今年已经四十有二,但因为没有生过孩子,而且年轻时候也是花魁出身,这也不缺少钱财,所以这保养的不错。

看起来也就是三十多岁的样子,颇有徐娘半老的风采。

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人了,像是他的侍卫统领霍刚,今年轮到他休假,已经回去休假去了。

“来,我敬大家一杯酒,祝大家新年快乐,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李恪笑着端起了自己面前的酒杯。

“祝殿下新年快乐,万寿无疆,身体康健,安乐如意。”杨安宁等人也是表情认真,语气堪称虔诚的开口道。

他们都了解李恪,所以自然也没有什么客气的,大家一起共饮了这杯酒之后,这饭吃的也就轻松了许多。

李恪没怎么多吃,大家自然也没有多让,其实大家都清楚,殿下之所以这么说,是怕他们不吃饭,其实殿下肯定是吃过了。

快到子时夜半的时候,酒席才散了,李恪回到了自己的房间,而杨安宁这边则是过来服侍李恪休息。

李恪早已经习惯了,倒是也没觉得什么尴尬的地方,直到杨安宁将帮李恪将身上衣服脱去,又帮他披上睡衣,然后一个轻柔的声音在李恪的耳边响了起来:“殿下……您在大殿之上,写了压扁知节郎,您已经十八了,妾也想压扁殿下呢。”

杨安宁的声音有些颤抖,她的身子贴着李恪的后背,一股独特的香味不断的传来。

李恪的身子都僵了一下,你这……,还有……“这词你,你怎么知道的。”

李恪的声音都罕见的有些干涩,他又不是准备当个柳下惠,只是他之前给自己订的目标而已,想要后半辈子玩的嗨,那前面就得坚持己身,这过年,他十八了呀。

“殿下,您不知道您那些词传的有多快,这大半天估计大半个长安城都知道了”杨安宁的脸红的如同一个苹果,但是那软糯的声音里面充满了颤抖。

李恪僵硬的身子回过了头,这会儿的杨安宁浑身都充满了诱惑。

停顿了一下,李恪也没有强忍,本殿下今年十八了,怎么了?我守这十八年我容易吗?

直至

云收雨歇,茅塞顿开。

第407章 小楼一夜听春雨

第二日,李恪睁开眼的时候,杨安宁已经不在了。

回味了一下昨日之情形,正印了两首诗。

一曰“携手揽腕入罗维……”

再曰“浅酒人前共,软玉灯边拥,回眸入抱总怀情。……”

起床,李恪这边还没等出门,柳青蝉已经端着洗漱的水走了进来,看见柳青蝉,李恪忍不住老脸一红,柳青蝉则是嘻嘻掩嘴笑了两声,“殿下真是好体力呢。”

“赶紧洗漱了。安宁呢?”李恪直接在她的额头上敲了一下,无视了柳青蝉的痛呼声,开口问道。

“殿下真是体贴呢,刚起床就找安宁。”柳青蝉话语里多少有些酸味。

“怎么?你现在就想啊?我不介意。”李恪似笑非笑的看了她一眼。

“啊……”柳青蝉脸上立刻燃起了一丝红晕,“殿下,您洗漱吧。”她也不敢多说什么,主要是,殿下的性格真敢,但是她不想呀,这大白天的。

洗漱完毕,李恪更换了一身衣服,杨安宁到隔壁屋休息去了,李恪也没去看她,知道她有些害羞。

李恪也就是刚起床的时候,多少自我批评了一下,当然不是批评自己昨日之行径,而是批评自己,人这么多年干嘛呢。

果然还是好玩的呀。

他这脸皮已经极厚了,自然不在乎这个,今日他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做,该拜年的还是要拜年的,比如说孙思邈孙真人。

在秦王府吃了早饭,李恪就骑马直奔城外秦王庄,孙真人还在那边呢,大过年的肯定是要给对方拜个年,主要是老孙这也是够敬业的,凡事跟医学推广挂钩的,真的是不遗余力。

长安城周围卖出去的《赤脚医生手册》都是阉割版本,差不多连三分之一的内容都没有,而现在李恪让孙思邈所查看过后的《赤脚医生手册》则是保留中医和现代医学的基础医学知识情况下的完整版本。

关于现代医学的高深部分都已经去除,主要是一些名词之类的,如果没有一个系统的学习,这些名词这个时代的人是无法理解的,所以肯定是要去除的,先将基础的预防瘟疫的方法,消毒,卫生的概念,病从口入的概念等写进去。

这些概念的宣传其实是非常重要的,李恪很清楚,底层的百姓对这些很多是完全不了解的,甚至李恪上辈子小时候的不少村医都是不懂的。

而李恪现在将这部分加入了进来,为的就是普及这个概念,这也是他为什么借用孙思邈名头的原因,甚至李恪为了夸大这种宣传,李恪还在书籍的前面给孙思邈来了一个生平简介,将他的不少事迹都写了进去。

孙思邈在大唐,那不敢说人尽皆知,也可以说天下闻名了。

几乎都是百姓间流传出去的,这种传播了数十年的关于孙思邈,孙真人的传闻,在不少偏僻的地方早就神话了。

在古代,活人无数的人,在百姓心目当中的地位就是如此之高!

在大唐普及现代医学不现实,但在大唐普及现代医学的基础概念,然后辅以中医,这就完全没有任何问题了。

除了准备推广全大唐的赤脚医生手册之外,剩下的就是像《本草纲目》等后世现代的著名中医典籍,李恪都完全拿了出来,这些中医典籍都是经过现代整理的,因为历史上的很多医学著作也是有错误的。

就拿大唐目前典型的中药方来说,里面就有不少药方跟后世完全没得比,这也是为什么孙思邈执着于写《千金要方》的原因,因为大唐的不少药方还是太少了,而一些药方更是……胡乱来的。

总结一句话,不少方子就是……不懂就煎各种虫子动物的粑粑,没错,就是粑粑!

连李世民的太医署里面都有这类离谱的药方,更何况民间?

所以这一套《赤脚医生手册》甚至比后世的都要完整不少,主要是里面由孙思邈进行把控,还添加了许多孙思邈认为也频发的常见病症,但这本书却没有收录的症状进去。

对于这个李恪没有硬杠,很简单,孙思邈是以自己一生长达六七十年的游历行医经验告诉李恪,这些病症也在百姓间常发,李恪硬杠这个干什么?

要知道很多病症,经过上千年,也许消失在历史当中,也不是不可能。

从孙思邈来了这里之后,就基本没出过他的小院,一直都在研究这些书籍,搞得李恪还得时不时将老孙赶出去让他活动活动身体,免得人家老孙历史上活了141岁,结果被自己搞回来之后,仅仅只能活120了。

这不是不可能,积劳成疾在年轻人身上都非常的显著,更何况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

赶回秦王庄之后,到了孙思邈的小院,李恪人还没进去,就直接大声开口道:“孙真人,你今天有没有出去活动身体,锻炼身体啊。”

一边说,李恪一边进了小院里面,这一进去,李恪就愣了一下,院子里面居然有三个人,一个鹤发童颜的老头自然就是孙思邈,另外还有两个人也在这里,一个六十多岁,一个三十多岁,他们的穿着打扮很像是道士。

大唐的道士服跟后世的道士有很大的区别,大唐的道士服还是挺华丽的,有多种颜色,不像是后世一身蓝色,或者灰色的道袍为主。当然,这种华丽跟九叔电影里面的那种黄色的道袍也不一样,它是由多种颜色组合而成的,样式整体而言和大唐的常规服饰差别不大。

首节上一节167/49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