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91节

  “徐和在此,谁敢与我一战!”

  见突围没了希望,徐和的心中亦是悲愤。

  自以为能在青州嚣狂,没想到还是跟司马惧和张饶一样的结果。

  若是还有选择的机会,徐和宁肯北上打冀州,也不来撩拨刘备的胡须。

  “燕人张翼德,哎,二哥你别抢啊!”

  张飞刚策马大喊,却骤然见到关羽已经策马出阵,如迅疾流星一般,一刀劈了徐和,随即在残余黄巾贼兵惊愕的眼神中,割了徐和的首级返回。

  “翼德,你赠兵书,还你一功。”关羽将徐和的首级扔给张飞,一脸的肃穆。

  张飞提着徐和的首级,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哎,二哥你可真的是......”

  将残余的黄巾贼兵尽数歼灭,待得内院火尽,关羽四将这才将战场打扫,然后留下田豫暂驻博昌。

  随后返回临淄城。

  得知盘踞在博昌的徐和以及顽抗的黄巾贼兵都已经被剿灭,刘备不由长长的松了口气。

  司马惧、张饶和徐和相继被灭,剩下的黄巾就只有在东莱郡的管承了。

  “使君,管承在东莱郡劫掠士民百姓,慈为东莱郡人,不能任由管承作恶。”

  “请使君许我一支兵马,定斩管承首级!”

  太史慈慨然请命。

  刘备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看向郑平。

  这出征大事,一向都是由郑平负责谋划。

  郑平轻轻摇头:“管承麾下皆是凶恶之徒,子义虽然勇武,但未必能速胜。”

  “东莱郡受贼匪祸害严重,当务之急是助各县士民百姓囤积过冬的物资。”

  “使君可令翼德出任东莱郡太守,子义出任东莱郡都尉,翼德抚民,子义御贼。”

  “先撑过这个冬天,待明年开春之后,再出兵征讨管承。”

  郑平静静的拿出方案。

  管承跟司马惧、张饶和徐和不一样的是,管承不裹挟百姓、也不收容流民,只是一股势力比较庞大的贼寇。

  因此,郑平在战术布置上,更侧重于先抚民。

  张飞一听要当太守抚民,顿时脸一垮:“先生啊,俺是武将啊,俺要上阵杀敌啊!你让俺当太守,这,这,这”

  张飞性子一急,绕着郑平来回踱步。

  郑平轻摇羽扇,言语之中多了几分褒赞之意:“翼德,使君虽然暂时除掉了黄巾之祸,但麾下能用的人极少。”

  “你素来敬重贤士,又是卢尚书门生,若是担任东莱郡太守,必然能让东莱郡的贤士依附。”

  “自古道:打虎还得亲兄弟,上阵须教父子兵。翼德有文韬武略之能,难道忍心让使君日夜烦忧,寻不得贤才治民吗?”

  刘备闻弦歌而知雅意,瞬间领会了郑平的用意,看向张飞眼神中多了期待:“翼德,东莱郡的内忧外患,非大才不能胜任,愚兄颇为烦忧。”

  “若你能收敛性子,替愚兄管好这东莱郡,愚兄也能心安了。”

  郑平和刘备一唱一和,早让张飞心花怒放了。

  “哎呀!”张飞一跺脚:“兄长的烦忧,就是俺张飞的烦忧,俺可是卢师门生,治理东莱郡绰绰有余。”

  “子义,你跟俺齐心协力,不要让兄长小觑了我等。”

  太史慈见刘备和郑平都如此重视东莱郡,心中不由松了一口气。

  身为东莱郡人,太史慈自然是希望东莱郡的士民百姓能安居乐业,不受贼匪侵扰的。

  “愿助翼德一臂之力!”

  当即。

  刘备就给了张飞和太史慈任命。

  虽然卢植从涿郡带来了一批文士,郑玄也举荐了不少门生,但相对于整个青州六郡国而言,这能用的贤才还是太少了。

  如今东莱六郡国,东莱郡有张飞和太史慈管文武,北海国依旧是孔融原部。

  剩下的平原国、济南国、齐国和乐安国,都还缺乏能独当一面的太守。

  郑平看出了刘备的烦忧,建议道:“使君,可暂令云长领平原国国相,有胡昭、华缉、刘子平、刘骏、邓旭等文武辅佐,可保平原国无恙。”

  “由孙乾领乐安国国相、简雍领济南国国相,使君则留在齐国,兼管乐安国、济南国和齐国三国军政,同时向境内发布求贤令。”

  “徐和已死,也是时候执行下一步的计划了。”

  “待得主公名扬四州,自有贤才到来。”

  刘备点了点头。

  郑平对各郡国的安排,已经是基于刘备目前能用的贤才的最佳配置了。

  平原国是刘备最先立足的地方。

  关羽虽然不似张飞一般能去求访贤士,但有胡昭、华缉、刘子平、刘骏、邓旭等原有的班底辅助,倒也不会误了平原国的政务。

  就在此时,关羽忽然出列,向刘备和卢植都行了一礼:“兄长,愚弟想拜入卢尚书门下!”

  此言一出。

  在场众人纷纷惊讶的看向关羽。

  卢植看向关羽的眼神,更是多了一丝惊喜。

  在了解了关羽的过往和脾性后,卢植平生头一次主动想要收个学生。

  卢植刚毅有大节,不畏强权,即便身处洪流之中,也依旧不改初心,一腔热血都付诸于汉室。

  而在关羽身上,卢植看到了年轻的自己!

  同样是刚毅有大节,不畏强权!

  因此,即便关羽之前拒绝了拜入卢植门下,卢植也未对关羽有不满之心,反而对关羽的品性更欣赏,更是将《卢氏新书》赠给关羽。

  本以为跟关羽的缘分也就到此了,没想到关羽竟然会主动请求拜入卢植门下!

  见二弟开窍了,刘备心中欢喜的看向卢植:“卢师,你看这”

  卢植微微挥袖,打断了刘备的话,看向关羽的眼神微微一凛:“云长,老夫想知道,你为何会忽然转变心意?”

  关羽凝声道:“关某自幼诵习春秋大义,平生最恨哗众取宠、见利忘义之流,最敬实事求是、轻财贵义之人。”

  “祖父亦曾教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死,名可垂于竹帛也!”

  “卢尚书不以关某轻傲无礼,反赠《卢氏新书》,更以‘风霜以别草木之性,危乱而见贞良之节’相赠。”

  “卢尚书有大节,关某深感敬佩!”

第102章 谋夺青州,刘备被针对了

  “哈哈哈.....”

  卢植开怀大笑。

  这一生的仕途,跌宕起伏,但卢植淡泊名利,初心不改,更是有教无类,遍收门生。

  但卢植心中,一直都有一个遗憾。

  诸多门生中,没有一个能继承卢植的兵法。

  并非是没有善于征战的,而是在卢植的心中,这继承兵法的人首先得有大节!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倘若被心存歹念、又不忠汉室的学了去,那不仅仅是汉室的悲哀,也会将卢植一生坚持的大节毁掉。

  因此。

  卢植一直都没能寻到合适的门生传授,直到遇见了关羽!

  虽然以前也见过关羽,但那个时候的关羽还只是刘备身边的一个马弓手,入不得卢植的眼。

  而在南下的途中,听张飞聊起关羽的过往和品性后,卢植就对关羽产生了兴趣。

  来到临淄城后,又进一步了解了关羽的品性后,卢植就萌生了将关羽收入门下的想法。

  只不过卢植没想到,第一次主动要收个门生还被拒绝了。

  这若是换个人,估计卢植都拂袖而去了。

  但关羽,着实让卢植太爱了。

  有万人敌的勇武,又能秉持忠义大节,还时常诵读春秋大义、自学兵法。

  这样的才俊,让卢植如何不爱?

  “老夫已到知天命之年,遍收门生,但未有能继承老夫兵法的。”卢植微微捋了捋短髯,语气中也多了欣慰:“今遇云长,吾愿足矣!”

  关羽亦是感动不已。

  自研习郑平赠送的《犬韬》时,关羽其实一直都对卢植有好感。

  郑玄注释《犬韬》,只是让《犬韬》变得通俗易懂,但卢植复核《犬韬》时,却时常会留下一些感悟。

  掌兵之人,当存大节,以报恩主。

  这样的观念跟关羽几乎是一致的。

  “恭喜叔父,得偿所愿!”郑平出言恭贺。

  让关羽拜师卢植,郑平一致都在暗中推动。

  从郑平赠关羽《犬韬》的时候,就有了这样的想法。

  论大节,关羽跟卢植皆是忠义之人,即便身处困境也不忘报恩主之义。

  而相对于卢植,关羽虽然武勇更甚一筹,但文略却是缺乏不少。

  以文略弥补武略,才能尽可能的凸显关羽的优势。

  而有卢植门生这个身份,也能让关羽在处理跟士人的关系上,多一分优势。

  不当卢植的门生,关羽会被认为是轻慢士人。

  可当了卢植的门生,那就不一样了。

  因为卢植的大儒名头,关羽又是卢植倾力培养的继承人,即便关羽傲了些,也不一定会被认为是轻慢。

  气势和名头摆在那里,普通的士人想得到关羽的敬重,好歹得拿出真才实学啊!

  “二哥啊,现在俺三兄弟,可都是卢师门生了。”张飞笑着凑近关羽,压低了声音:“二哥,《卢氏新书》还俺。”

  关羽卧蚕眉一挑,佯作不知:“什么《卢氏新书》?”

  张飞一愣,跳脚道:“二哥,当然是卢师赠给俺的《卢氏新书》啊。”

  “哦。”关羽淡淡开口:“三弟,上回赠给你的美酒,你能还回来吗?”

首节上一节91/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