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53节

  “郑郡丞邀祢衡进县衙了,有昨日通过考核的没有,去县衙旁听下。”

  “......”

  众士人议论间。

  郑平已经邀祢衡来到了内堂,早有散吏将宴席准备。

  祢衡有些受宠若惊。

  自名声“臭”了后,这还是第一次有人正式设宴招待祢衡。

  毕竟祢衡的嘴,号称汉末第一喷子,这同县的士人大抵都被祢衡喷过,谁还会邀祢衡赴宴啊?

  “如今民生疾苦,粮食紧缺,自入高唐县之日起,这酒就已经戒掉了。白水无味,切勿嫌弃。”

  寒暄一阵,郑平端起水樽,向祢衡解释了一句。

  祢衡见白水清澈,不由心生感慨:“清廉如水,心若荷香。显谋先生心怀民生疾苦,晚生又岂敢嫌弃?”

  郑平又考校了祢衡三教九流、诸子百家,祢衡都对答如流。

  对答之间,祢衡对郑平的敬意也愈发的深了。

  郑平能问出的问题,几乎都是三教九流、诸子百家经典中的核心要义,这意味着郑平不仅博览群书,更是对这些经典书籍有过研究的。

  祢衡自负才智,瞧不起同县士人。

  但在郑平面前,先是被四首月下独酌的辞藻意境镇住,又被郑平今日对各家经典信手拈来的才学给惊叹到。

  “显谋先生,晚生有一事不解。”祢衡放低了姿态,拱手询问。

  得到郑平的示意,祢衡微微清了清嗓子,道:“显谋先生能治各家经典,为何不著书立说,亦或者与人辩论、点评时事,以此扬名于世间呢?”

  “若非亲眼所见,晚生对显谋先生的印象,依旧只是‘康成先生之子’六个字。”

  但凡有才的士人,都喜欢与人辩论。

  这辩论多了,自然就在士人圈扬名了。

  哪怕祢衡得罪的人不少,但祢衡的才智却是同县士人都心知肚明的。

  郑平哈哈一笑:“论著书立说,谁又能比得上家父?珠玉在前,瓦石难当啊。”

  “至于与人辩论、点评时事,这不过是士人求名的手段。可家父已经是海内名仕,有‘康成先生之子’六个字,足以让我知名于世,我又何必再浪费时间去与人辩论、求一虚名呢?”

  “我辈士人,学的是兴邦立业之术,自当以经世致用为基础,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

  祢衡凛然。

  这若是寻常有志士人,大抵想着要超越父辈的名气,不想被人称呼为“某某儿子”。

  郑平却反其道而行之。

  既然郑玄都是海内名儒了,又何必浪费时间去求虚名?

  利用父辈的名气,去经世致用,兴邦立业才是最紧要的事。

  祢衡凝声又道:“显谋先生这般言语,功利心过重,就不怕被人点评是非君子所为吗?”

  郑平笑道:“功过是非,自有后人点评。方今乱世,民不聊生,倘若有能力匡扶乱世的士人还只想着独善其身,而不尽其才能兼济天下,纵然有君子虚名,亦不过是一群自私自利之辈。”

  “燕雀,又安知鸿鹄之志?”

  郑平言语挥斥,格局又远胜于普通士子,听得祢衡心潮澎湃。

  祢衡虽然恃才傲物,但依旧只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

  性格使然,不愿同流合污,但又渴望得到认同,也想尽其才能兼济天下。

  祢衡念头通达,当即起身拜道:“晚生虽然尚未及冠,但自负才智不逊他人,愿求一县令之职,治这般县之民。”

  前来求仕的士子,大抵都是听郑平安排。

  但祢衡却是直接求县令一职,不仅胆大,目的性也极强。

  “般县县令,另有贤才委任。”微微摇晃手中的水樽,郑平的语气渐渐凝实:“乱世飘摇,文弱书生大抵都是贪生怕死之辈,既不识这兵事凶险,也不知何为兵者国家大事。”

  祢衡心有不服:“先生何故小觑晚生?晚生虽然主修文事,但也勤练骑射之术,并非贪生怕死的文弱书生。”

  “好!”郑平放下水樽,看向祢衡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狡黠:“我即将举兵乐陵,但军中尚缺一鼓吏,不知足下可敢随我从军?”

  祢衡有才,但因为还年少,其阅历大多来自于各家典籍。

  对先贤的道理是信手拈来,但却缺少对实践的认知。

  能读万卷书,却未行走万里路。

  有过人的才智,但书生气太重。

  郑平欣赏祢衡的才智,自然也希望祢衡这个少年,能在磨砺中有更多的感悟。

  鼓吏并非是羞辱。

  军中的鼓吏,涉及到了军中号令,也是需要聪慧机灵的人才能担任的。

  以祢衡的聪慧,学习起来并不难。

  难在于,祢衡是否有从军的胆气!

  战场之上,刀剑无眼,连郑平自己都不敢保证会不会被流矢击中。

  不出郑平意料,祢衡迟疑了。

  上战场,不是儿戏。

  这不是喊个口号,就敢说自己能随军的。

  祢衡咬着牙,双手有些颤抖,内心也陷入了纠结争斗。

  虽然刚才跟郑平说,他祢衡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但那是受到了郑平的激将,气势不能丢。

  可若真的要上战场,祢衡要考虑的就不是口舌之争了。

  郑平也没有催促,只是静静的饮着白水。

  若祢衡只是为了一个面子,就违心的去说愿意从军,郑平反而是不会让祢衡跟随从军的。

  到时候若在战场上瑟瑟发抖、违反了军令、延误了军机,郑平就不得不以军法来惩处祢衡了。

  这并非郑平的本意!

  若是祢衡不敢跟随从军,那今后祢衡的位置,也就局限于文书了。

  良久。

  祢衡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双手的颤抖也消失了。

  起身、作揖,祢衡恭敬一拜:“先生教诲,令晚生茅舍顿开。蝼蚁尚且贪生,人自然也会畏惧死亡。”

  “没有受到死亡的威胁,又何谈不惧生死?”

  “晚生不才,愿当先生麾下一鼓吏,随先生出征!”

  郑平起身大笑:“既是男儿当自强,莫忘少年凌云志。我年长你两岁,你也不用自谦晚生、称呼我先生,以表字相称即可?”

  “不知祢贤弟家中可还有长辈在?”

  祢衡受到感染,心下激动,也改口道:“显谋兄,家父十年前因病去世,临终前替我取了个表字正平,教诲我行事要刚正不阿、平康正直,不为权贵折腰,不为金钱诱惑。”

  衡亦有平之意。

  平康正直出自出自《尚书.洪范》,寓意世事平安,公正不邪。

  郑平暗暗轻叹,祢衡这性格,竟然还是家传的。

  “既然有表字,那今后便唤你正平了。”郑平微微敛容:“你且回去收拾细软,祭拜令尊。再换一套利落的衣物,黄昏之时,在东城门外静候。”

  祢衡见郑平黄昏就要出城,知道军情紧急,也不再耽误郑平的时间。

  这黄昏之时就要离城,那意味着在黄昏之前,郑平就得将般县的官吏一一委任。

  郑平肯单独设宴,跟祢衡谈论半个时辰,已经是忙里抽闲了。

  祢衡也不是个不识趣的,当即起身告辞。

  “倒是个可塑之才!”

  郑平看向离去的祢衡,微微颔首。

  如今效力刘备的人才,还是太少了,大抵都只能听命行事,极少有能独当一面的。

  除了郑平外,政务最娴熟的反而还是高唐县的县丞胡昭。

  不论是孙乾还是华缉,亦或者是平原王的长子刘骏,都还很稚嫩。

  陈纪之子陈群,理政能力不错,但可惜陈群跟着陈纪去谯县了。

  显然,如今的陈群并不想效力刘备。

  “不知翼德在幽州,是否见到了卢尚书。”

  “卢尚书抵达平原,才是府君真正的崛起之时啊。”

  郑玄的门人虽然不少,但大抵缺乏历练,可以用但却不能重用,需要时间来让郑玄的门人成长。

  但卢植的故吏却是不同,那是能直接上手独当一面的。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郑平整肃心绪,让亲卫按名册召士人到来。

  这些士人,虽然都不是什么奇才能才,但勉强能用。

  而在县衙外。

  围观的士人已经得知祢衡要当郑平的军中鼓吏,一个个的眼神都变得复杂,嘲讽声也戛然而止了。

  军中鼓吏,不是谁都能当的!

  就如同郑平测试祢衡的胆量一样,普通的士子可不敢轻易随军。

  效仿班超投笔从戎的士子,这世间并不多!

  “没想到祢衡,竟然有胆子随军,倒是让我钦佩了。”

  “这的确出人意料,没想到这个只会写文章的狂生,也有胆子去当军中鼓吏。”

  “比起这个,我更在意的是:祢衡恃才傲物,却能对郑郡丞心服口服。郑郡丞之能,更令人惊叹啊!”

  “这对我们而言,难道不是好事吗?郑郡丞连祢衡这样的狂生都能让其心服口服,可见其德行器量,比之康成先生也不差了。”

  “郑郡丞如此大才,也情愿辅佐刘府君,刘府君的仁德信义,必然如传闻一般。这是我般县士子的幸事啊!”

  “妙极!妙极啊!上官仁德信义,我等才能尽展毕生所学啊。”

  “......”

  一时之间,赞誉郑平、赞誉刘备的声音,此起彼伏。

  汉末士人,大抵都有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只恨时局混乱、又有太多的权斗兵祸,这才让士人们行事如履薄冰。

  如今平原有刘备这样仁德信义的平原相,又有郑平这般雅量高致的大才相助,这平原士人间的风气,也渐渐有了变化。

第74章 运兵神势,彼之矛攻彼盾

首节上一节53/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