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407节

  对于诸葛亮,刘备有足够的信任和宠爱。

  军议结束。

  刘备在濮阳外,黄河边,立下高台,正式拜陆逊为大都督、假节,除了号令濮阳本阵十万大军外,亦有调动洛阳、东平、济北、平原四营大军的权力。

  与此同时。

  刘备拜陆逊为大都督、假节的情报,以及各项军令也传至四营。

  平原国。

  关羽眉头紧蹙,让眼前的信使忍不住有寒意。

  “兄长为何如此大意,竟拜陆逊小儿为大都督,行军打仗岂是儿戏!”

  “替关某回禀兄长,先登营征战多年,不想因为一小儿而损兵折将。”

  信使顿时为难。

  关羽竟然直接抗命了!

  陈登则是拔剑喝道:“还不速回,难道想让君侯斩了你吗?”

  信使连忙退出。

  待得信使离开,陈登则是收剑回鞘:“君侯,何必吓唬一介信使呢。”

  关羽则是捋了捋美髯而笑:“大军相持已久,平原国内,必然也有袁绍探子,倘若信使被袁绍探子截助,亦或者信使路上有怨言被窃听,或可让袁绍知悉本侯对陆逊挂帅的怨意。”

  “兄长和丞相都有意培养诸葛亮和陆逊,本侯又岂能不配合?”

  刘备郑平对诸葛亮和陆逊的偏爱,关羽又岂会不知?

  这次替诸葛亮和陆逊兜底的,其实不仅仅是郑平暗中布置在濮阳的贾诩。

  关羽、孙坚、赵云、张飞四营,其实都是为了应付诸葛亮和陆逊在濮阳战略失败而准备的。

  否则,袁绍黎阳聚兵五十万,郑平完全可以让关羽四营都在濮阳,而不是分设五营了。

  再看郑平的部署,除了濮阳本阵外,关羽、孙坚、赵云、张飞,是刘备麾下目前在中原最能打的四个战将,先登、破军、白袍、锐士,同样是最能打的四支精兵。

  这最能打的不在濮阳本阵,却分别驻扎,其用意就很明显了。

  要培养诸葛亮和陆逊,自然不能将最能打的都放在濮阳,赢了都不能算诸葛亮和陆逊的本事。

  同时也能避免诸葛亮和陆逊战略失败而导致全军溃败。

  濮阳内有贾诩,濮阳外有四营,辽东还有太史慈西进辽西。

  郑平看似没直接参与决战,实际上早已经将棋盘上最重要的棋子布下。

  陈登亦是笑道:“陛下偏爱两人,也是希望大汉后继有人,毕竟我等都已经过了三十,若无后继之人,必然又会让野心之辈祸乱朝纲。”

  不论是关羽还是陈登,都是心知肚明。

  为了配合诸葛亮和陆逊行事,关羽还故意在军中表达了对诸葛亮和陆逊的不满。

  若只是先登营,自然不会让探子得到消息。

  然而在平原国内,除了先登营外,还有其余听命关羽号令的两万余各地征来的兵马。

  这些兵马中,最是容易出现袁绍的探子。

  除关羽外,孙坚、赵云、张飞,都表达了对陆逊挂帅的不满。

  只不过碍于刘备的命令,四将都执行了陆逊的军令,同时向袁绍的城池进兵,用以分袁绍的兵势。

  黎阳大营。

  刘备拜陆逊为大都督的情报,自然也传到了袁绍耳中。

  “刘备这是称帝了,变得骄狂了吗?竟然让一个十三岁小儿挂帅?”袁绍听得消息,不由冷笑连连。

  虽说古有甘罗十二岁挂相印,但挂相和挂帅,那有本质的不同。

  挂相,政策错了,隐患多在内部;挂帅,这战略战术错了,那等于是国家败亡。

  就如同孙子兵法中说的一样,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话语刚落,审配大声谏道:“明公,不可大意!这必然是刘备在故意示弱,欲要骄明公之心。”

  袁绍抬头而望:“正南为何这般说?本将素闻,刘备对诸葛亮和陆逊视如亲子一般,颇为器重,这次出兵,更是以诸葛亮和陆逊为军师。”

  “其中诸葛亮善文事,陆逊长于武事,刘备这是准备培养二人,以陆逊挂帅必然是想替陆逊捞名望。只是十三岁小儿,即便再优秀,又如何能挂帅印?”

  “刘备过于骄狂了,太急了。”

  说这话的同时,袁绍心中亦是有不服。

  毕竟身为四世三公袁氏一族,都未曾出现十三岁挂帅的子辈,一个吴郡陆氏小儿,凭什么有这本事?

  故而,对于审配的判断,袁绍是不太认可的,而是认为这是刘备太骄狂,太急于培养陆逊了、

  许攸仔细观察了袁绍的表情,冷笑一声:“审正南,你虽然会统兵,但对应两军对阵的大略,理解却是太浅薄了。”

  “刘备要故意示弱,只需要在战场上诈败几阵就足够了,何故掩耳盗铃一般,让一个十三岁小儿挂帅,这不是欺明公帐下无人吗?”

  “亦或者说,审监军认为,刘备的丞相郑平,会允许这等儿戏出现在两军决战?”

  “哼,不会分析敌情就不要妄自揣测,好好统兵,替明公监督诸将,才算你应当做的。”

  审配被许攸一阵嘲讽,顿时大怒:“许子远,你指挥过兵马吗?纸上谈兵,乃征战大忌!”

  “现在谈的不是征战,而是大略,你若不懂,可以闭口。”许攸头一昂,面有不屑:“不知是谁,跟袁尚公子统兵南下,却大败而归。”

  “论纸上谈兵,审监军犹胜许某啊。”

  “明公,攸以为,审监军应该回邺城负责钱粮督运,不适合军前议事。”

  许攸暗恨审配,走了个逢纪又来个审配,袁绍都不能对自己言听计从了。

  审配被许攸一怼,顿时有气不知道怎么发。

  毕竟上回跟袁尚南下,却遭遇惨败,这败绩怎么都抹不开。

  袁绍也对审配有不满了,一个是因为审配的败绩,一个是因为审配对袁绍杀逢纪讨好曹操的事曾公然指责袁绍。

  想到这里,袁绍便下令道:“正南,五十万大军,所需粮草颇多,你且回邺城督运粮草,不必再与子远争执。”

  审配握紧了拳头,对许攸更恨。

  然而,袁绍的命令,审配也不能不听,之能无奈领命,去邺城督运粮草。

  待审配离开,许攸整了整衣襟,语气也多了几分惬意:“明公,攸以为,不论是刘备还是郑平,都不是愚笨之人,让陆逊挂帅,并非是故意示弱,而是陆逊的确有其才能。”

  “至于陆逊有多少才能,攸还需静看陆逊如何调兵遣将。”

  “待攸观其调兵遣将之法,再制定破敌之策,以静制动,亦可后发先至。”

  袁绍点头,又看向一旁沉默不语的荀谌。

  荀谌微微沉思了一阵,道:“明公,谌跟子远想法一致,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先观陆逊用兵,再判断刘备拜陆逊为大都督,是故意示弱,还是真有其能。”

  袁绍见许攸和荀谌都是如此想,于是也不再多想,只是多派探子打探敌情。

  数日后,袁绍得到了关羽、张飞、赵云和孙坚,相继进兵的消息。

  “此必陆逊的分兵之计,看来刘备新拜的这个大都督,还是有些能耐。”许攸断定道:“明公可如其愿,分兵四处,抵挡关羽四人。”

  “若攸料算不差,陆逊很快就会针对黎阳大营用兵,可让各津口严加布防,提防刘备兵马渡河!”

  许攸斩钉截铁,向袁绍预判了陆逊的动作。

  十日后。

  刘备兵偷渡黄河,入黎阳西部的滑县,斩杀滑县守将张岐,同时击败了前去支援的袁绍大将蒋奇。

  袁绍又遣文丑进兵滑县,遭遇前来支援的吕布军,文丑不敌吕布,再次被击败!

  而关羽张飞孙坚赵云四路兵马,亦是占了优势。

  一时之间,刘备兵声威大震。

  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疑,袁绍的探子传来刘备军中,多有称赞陆逊“兵仙再世”。

  这让袁绍对陆逊的判断,产生了新的疑惑。

  “这陆逊,难道真的如此厉害?”

第340章 诸葛出手,另类的出师表

  陆逊的凶狠攻势,有些超出袁绍的预料。

  在袁绍看来,陆逊再聪慧,也只是个十三岁的小儿,如何能指挥刘备二十余万大军?

  而现在的陆逊,在调兵遣将、攻城略池上,已经有了古之名将的风采。

  先令关羽、张飞、孙坚、赵云四营并进分兵,然后遣濮阳之兵偷渡黄河,奇袭滑县,斩张岐、败蒋奇、败文丑,声势一时无二。

  连袁绍的一部分文武,都有了惊惧之意,士气逐渐低迷。

  毕竟。

  若是输在了成名大将手中,还能安慰胜负乃兵家常事,可现在对手是一个十三岁的小儿,这连战连败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兵仙再世”之名,都在袁绍的军中开始流传了。

  而当袁绍看向许攸和荀谌时,却发现两人的嘴角都泛着笑意。

  “子远,友若,为何发笑?”袁绍不太能理解两人的反应。

  如今连战连败,被陆逊一个十三岁小儿给欺负了,许攸和荀谌居然还能笑起来?

  许攸不答,而是微微一扬手,示意荀谌先说。

  荀谌起身,抖了抖衣袖,向袁绍拱手而道:“明公,我军虽败,但并未伤筋动骨;之所以发笑,是因为当前的胜败,皆在我等预料之中。”

  袁绍轻咦了一声:“友若之意,我军败了,反而是好事?”

  荀谌笑道:“陆逊表现出了指挥能力,意味着这看似年少的刘备军大都督,并非是纸上谈兵之辈,而是真正有将兵之能。”

  “既然不是刘备故意示弱,那么我等就可以针对陆逊而用计了。”

  “这便是兵法中常说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袁绍恍然:“原来如此!不知友若准备如何用计?”

  荀谌扫了一眼许攸,见许攸没有开口的意思,于是继续道:“陆逊以十三岁幼龄出任大都督,利在急战!因为陆逊需要用战绩来让刘备麾下那群虎将心服口服。”

  “故而之前滑县几战,陆逊打得十分的凶猛,连蒋奇和文丑都败阵了。”

  “然而,年少高位,又有胜绩,其心必骄,可用骄兵之计引陆逊深入魏郡,则陆逊必败。”

  袁绍听得直点头,又看向许攸:“子远也是这般看法吗?”

  许攸拱手应道:“明公,友若之言,与攸相似。陆逊年幼,心性未定,攻滑县是为了急于求功,如今功成必然心骄听不得忤逆之言。”

  “只要再让陆逊赢几阵,刘备军中的将领就会对陆逊心服,而这个时候,明公再给陆逊致命一击,斩陆逊之首,则刘备军心必然崩溃。”

  “届时,明公再令全军冲战,追刘备于许都,斩其首级,这天下皆是明公的了。”

  许攸是善于忽悠的。

首节上一节407/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