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402节

  小仆摇头:“小人不知,只知那小将姓孙。”

  “孙?”司马朗蹙眉:“河内郡有姓孙的将军吗?”

  司马懿斩钉截铁道:“兄长,来的不是河内郡的将军。二十万石粮虽然多,司马氏也不是给不起。就应他的要求吧。”

  司马朗吃惊道:“二弟,那可是二十万石!不是二万石!”

  司马懿轻笑:“那又如何呢?对方摆明了是来找司马氏麻烦的,若不给粮,必然给对方动武的借口。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今日给出去的,来日能十倍拿回来。”

  “淮阴侯尚且能受胯下之辱,司马氏传承多年,难道还不如淮阴侯看得明白?”

  司马朗阴沉着脸,最终同意了司马懿的提议,对小仆道:“那就给他二十万石粮,让运粮的盯紧点了,本公子要知道,是谁敢来寻司马氏的不快。”

  然而小仆去后不久,又返回来了:“大公子,那姓孙的改主意了,说司马氏连待客之礼都没有,让,让,让诸位公子都去作陪。”

  “还说,若是少了一位,就灭了司马氏全族。”

  司马朗握紧了拳头:“竟敢如此嚣狂!”

  见司马朗动怒,司马懿再次拦住司马朗,语气多了疑惑:“奇怪,司马氏不曾与人结大仇,这姓孙的武将,怎会如此咄咄逼人?”

  “兄长,我等还是先见了这位姓孙的武将再议。”

  司马朗想了想,也觉得奇怪。

  毕竟司马氏最近几年都在韬光养晦,很少将手伸到河内郡外。

  两兄弟来到府外,却见一身材魁梧如狮虎一般的小将,持枪策马而立,正是孙策。

  还未等司马朗和司马懿开口问礼,小将就已经喝道:“都说司马防有八个儿子,号称司马八达,怎么就两个?瞧不起本将吗?”

  司马朗强忍怒气,拱手道:“将军,朗弟年幼,还在学礼的年龄,若是冒然出来,恐怕丢了礼数。”

  孙策冷哼:“谁家的稚童没玩过泥?本将岂会跟稚童一般计较?不肯出来,便是最大的无礼!”

  这下,连司马懿都有些忍不住怒火了。

  玩泥?

  司马防的儿子,竟然被人跟泥腿子的儿子相提并论?

  这是在打司马氏的脸!

  “来者不善啊!”司马懿拉住司马防的衣袖:“兄长,且忍片刻。”

  不多时。

  司马防的其余六个儿子也跟着出来了。

  “跟本将小时候,也没什么区别。”孙策扫了一眼,故意问道:“谁是司马懿?”

  司马懿努力平复内心的情绪,上前拱手:“在下便是,不知将军有何吩咐?”

  孙策眯着眼:“二十万石粮草,司马氏真愿意给?”

  司马懿不假思索:“既已应诺,自然会给。”

  孙策抚掌而笑:“不愧是军师称赞的人物,面对本将的羞辱,竟然还能沉稳如此。”

  “司马懿,你来好运了。本将奉军师之令,征辟你随军听候,给你半个时辰交代家事,半个时辰后,随本将去见军师。”

  司马懿面色大变:“不知将军口中的军师,如何称呼?”

  孙策冷笑:“军师赞你颇有才略,你却连军师是谁都猜不出来,本将瞧你也不怎么厉害。”

  猛然间,孙策脸上一变,喝道:“再敢打探机密事,哪怕军师器重你,本将也会将你斩杀此地!”

  铮亮的枪尖,让司马懿内心有些发毛:“孙将军,容懿去交代家事。”

  返回内院。

  司马朗的怒火再也忍不住了:“二弟,你真的要去随军听候?司马氏可以忍,但也不是谁都能羞辱的。”

  司马懿却是无比的冷静:“兄长勿急。懿已经猜到那个孙将军口中的军师是谁了。”

  “谁?”司马朗双眸一寒:“敢对司马氏无礼,便是司马氏的敌人。”

  司马懿语气凝重:“左将军麾下,军师将军郑平!”

  司马朗瞳孔紧缩:“康成公之子郑平?这怎么可能?这里是河内!”

  司马懿轻轻摇头:“兄长可还记得,高干前阵子挥军南下,然后又急匆匆的返回并州?”

  司马朗点头:“听说是黑山军寇略并州,高干不得不返回。”

  司马懿看穿了端倪:“黑山军可没这个能耐,能击破高干留守在并州的兵马。”

  司马朗吃惊道:“二弟的意思,黑山军寇略并州,跟郑平有关?”

  司马懿点头:“若非如此,这姓孙的将军又岂会来温县?这些骑兵全都白袍银铠,极有可能是刘备麾下的骑兵营白袍营,懿若料得不差,此人应该是孙坚的长子孙策!”

  “白袍营来到了河内,而刘备也在许都,郑平率军南下,也是合乎懿的猜测。”

  “只是懿不解,郑平为何要让懿随军。”

  司马朗道:“不管那军师是不是郑平,二弟都不可去随军。”

  司马懿摇头:“避不开的!懿若随军,兄长在温县,可要多约束司马氏的族人,切勿被人杀鸡儆猴。”

  司马朗面色再变。

  而在另一边。

  郑平同样在思考,如何将司马氏给连根拔起。

  若郑平效力的是曹操,直接就让孙策将司马氏给平了,反正曹操的恶名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但郑平辅佐刘备,行事就不能太明显,否则有损刘备的名望。

  “明的不行,就只能来阴的了。”

  “虽说对尚未犯事的人归责有些不妥,但没奈何,这私心,让我容不下温县司马氏的存在啊。”

  郑平起身,眼中已经多了冷冽。

  不论如何,司马氏都要被铲除的。

  不过现在不是铲除司马氏的时机,郑平需要布计,才能避免司马氏的覆灭影响了刘备的名望。

  “军师,策幸不辱命!”孙策兴致勃勃的返回军营,然后汇报任务的结果:“二十万石粮草会陆续送达,司马懿也随军听候了。”

  二十万石,司马氏还真舍得啊!

  郑平嘴角微微泛起笑意,赞道:“伯符辛苦了,你亲自负责押运,将二十万石粮草运到许都。记住,若有人问起,就说是河内郡的士民,赠给左将军的!”

  “将司马懿也带上,这些话由他这个司马家的二公子来说,更有信服力。”

  “若司马懿有疑问,就给他透露点消息,就言司马家有人曾羞辱过本军师,然而冤家宜解不宜结,让其好自为之!”

  孙策忿忿道:“军师,到底是谁羞辱了你啊,不如让末将去砍了他!什么冤家宜解不宜结,末将不信这个!”

  郑平胡诌道:“那人自称司马昭,跟司马懿关系匪浅,但极有可能是假名。伯符,我的个人恩怨,不能坏了左将军大事,你也权且忍耐吧。”

  见郑平不愿杀人,孙策也只能怒哼一声,自去寻司马懿。

  “司马昭?将军明鉴,懿以性命担保,司马氏绝对没有司马昭这个人!”饶是司马懿奸诈多智,也难以猜到,居然是一个自称跟自己关系匪浅又自称司马昭的司马氏子弟,曾经羞辱了郑平,故而引来祸事。

  孙策冷哼:“军师说了,那个司马昭极有可能是假名,否则本将早就将你们司马氏全砍了。想证明清白,这次去许都就老老实实的办事。”

  “军师是想要冤家宜解不宜结,但本将却不想军师受辱。”

  “若让本将知道,那个自称司马昭的,就是你们兄弟中一人,别怪本将不客气!”

  “司马懿,你要好自为之!”

  司马懿冷汗直冒,连连表示会按照孙策的指示行事,但内心已经将自称司马昭的人给恨死了:

  “该死的司马昭,若让懿知道你的真实身份,必将你祖辈三代,挫骨扬灰!”

第336章 郑平回归,刘备决意称帝

  许都城下。

  白袍疾行。

  “许都重地,来者何人!”

  城头的守将,见数千白袍骑兵疾驰而来,连忙聚兵城楼,严阵以待。

  “白袍营副将孙策,护送左将军麾下军师将军来许都议事,速开城门。”孙策自持旗手手中接过将旗,策马向前,大声应道。

  刘备的白袍营?

  军师将军郑平?

  守将不敢怠慢,连忙喝令城卒放下吊桥,随后亲自出城迎接。

  “郑军师可在?”

  “你是何人?”

  “长水校尉种辑!”

  种辑在配合卢植诛董后,本以为可以升迁。

  结果因为卢植病亡,种辑在朝中一直处于边缘地带。

  后因护送刘协东归而被曹操任命为长水校尉,虽说是皇帝亲军,但实际上就是个闲职。

  曹操也不可能真的让刘协拥有亲军。

  逢纪乱许都后,死了不少人。

  以至于马腾韩遂逢纪等人离开后,种辑这个长水校尉闲职,也被临时充任城门令。

  刘备入许都后,种辑寻到机会见刘备,聊及跟卢植的交情,成了许都城的文武旧臣中,少数支持刘备的朝官。

  “长水校尉种辑,见过郑军师。”种辑恭敬的向郑平施礼。

  不论身份地位,还是名望家世,郑平如今都是种辑需要仰望的存在,如今又初投刘备,种辑的姿态自然是很低。

  郑平回了一礼,询问道:“种校尉昔日为义讨贼,有诛董之功,为何会在城门处驻守?”

  种辑想起这几年在朝中被边缘化的种种,轻叹道:“曹贼专权,忠臣义士难有作为。辑前几日曾与左将军会面,左将军待辑颇厚,辑深感左将军仁德。”

  一阵寒暄,郑平已对种辑有了近一步的了解。

  郑平邀种辑在城楼附近坐下,又令人准备了仙人酿等上等美酒款待种辑,种辑受宠若惊。

  “种校尉可知,这许都城中,还有多少人愿意支持左将军的。”郑平徐徐而问,这酒,自然不是让种辑白喝的。

  种辑敛容而道:“能支持左将军的,多是地位不高的小官,以及如辑一般虽然地位尚可却无实权的。那些身居高位亦或者实权的公卿,皆不愿支持左将军。”

  虽说郑平没有明说支持左将军称帝,但种辑毕竟也是宦海多年的人,心思亦是玲珑。

  如今刘协已死,许都城中对谁继任大统的事都吵了一个多月了还没吵出个结果来,种辑自然能明白郑平的想法。

  郑平淡淡而道:“人性如此,高位者不愿放弃手中的权力和利益,低位者希望能有从龙之功。”

  种辑面有尴尬,毕竟种辑也属于郑平手中的低位者。

  郑平并未在意种辑的心态,继续道:“种校尉,想拿从龙之功,可不是口头上支持左将军就可以的。”

首节上一节402/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