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400节

  毕竟,重病的刘虞,在清醒的短暂时间,推举刘备为帝,足见刘虞对刘备的认可。

  当即。

  二人走出刘虞的住处,向百官通知了刘虞推举刘备为帝的消息。

  消息一出,百官顿时炸开了锅一般,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

  “刘备?不行!刘备绝对不能继任帝位!”

  “刘备何德何能,如何敢染指帝位?老夫绝不同意。”

  “刘备非光武之后,于法于理,皆不可继任帝位。”

  “我等要见伯安公,请伯安公继任帝位!”

  “天下可无刘备,不可无伯安公。”

  “伯安公久在青州,是不是受了刘备的威胁?刘备人呢?”

  “我等去刘备军营,让刘备推举伯安公为帝!”

  “对,我等坚决不同意刘备称帝!”

  “......”

  刘艾看向刘表,表情颇为无奈。

  跟朝中文武待久了,刘艾自然知道这群人都是什么个性。

  “无妨,就按伯安公的计划,我等勿需多插手。”刘表显得十分平静。

  刘备的能力,刘表是认可的。

  毕竟,以一个小小的高唐县尉,到如今左将军、青州牧、皇叔、假节,督青兖徐扬四州事,不论是手腕还是名望,都具备了一个乱世武帝的资格。

  也唯有如此人物,才能压得住朝中旧臣,才能压得住曹操,挡得住袁绍!

  人群中。

  曹操握紧了拳头。

  “刘虞这老匹夫,竟然敢推举刘备为帝!”

  曹操的眼中布满了血丝,这些天曹操一直都因为刘协死亡的事而头疼,每晚都焦急失眠。

  本以为能推举刘虞为帝,却不曾想刘虞不仅拒绝称帝,还推举刘备为帝。

  刘备若当了皇帝,曹操如何自处?

  “刘备,没有曹某同意,你休想称帝!”

  “哼!”

  曹操甩袖离去,眼中闪过浓郁的杀意。

  而在刘备军营外,一个愤怒的公卿大臣,呼喊刘备出来。

  然而这种情况,刘备又如何敢出营?

  “诸位,如今群情激愤,备又该如何应对?”刘备一脸苦色,心中对刘虞的推举感到十分无奈。

  张飞却是忍不住了:“既然伯安公都推举兄长为帝,兄长不如就此称帝,以大义讨伐袁逆!”

  刘备轻斥道:“三弟,不可胡闹!为兄若称帝,群臣谁会服?”

  这时,回到营中一直默不作声的关羽,却是忽然开口:“兄长,陛下中箭时,曾有遗命。”

第334章 刘协遗命,郑平抵达温县

  陛下遗命?

  刘备惊讶的看向关羽,随即肃容道:“陛下有何遗命?”

  对于关羽,刘备是绝对能信任的。

  因此,除了一开始有些惊讶外,刘备并未怀疑关羽口中的遗命真假。

  “陛下的遗命,是‘诛袁者,天下共主’!”关羽一字一顿,道出了郑平信中早已给关羽准备的理由,就是为了应对今日局势。

  郑平懂刘备,关羽也懂刘备。

  刘备是不会因为有人推举,就放弃过往的名声而从容登基称帝的。

  匡扶汉室,不等于就要称帝。

  刘备是汉室宗亲,匡扶汉室就是匡扶刘氏,对于刘备而言,谁当皇帝都可以,只要是汉室宗亲就行。

  不过刘备如此想,其余人却未必会这般想。

  刘备显然还没有意识到,跟着匡扶汉室的人,最终的目的都是要振兴家族的。

  没有任何利益,只凭借一个匡扶汉室的口号就要跟着刘备去给别人当臣子、未来又因为刘备失去皇帝的宠信而让家族受到牵联波及,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郑平只相信一个永恒不变的道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不谈利益只谈理想,是不能长久的。

  唯有将理想和利益合理的融合在一起,才能真正的将理想贯彻到底。

  想要匡扶汉室,就不能要求追随的人无欲无求。

  刘备不愿意踏上称帝的这一步,郑平会推动刘备走向这一步。

  倘若让刘备错过这个机会,那么刘备今后几乎就不可能顺理成章的称帝了。

  难道还要再来一次,新帝禅位?

  那就等于是脱裤子放屁,还要让周围人嘲讽看笑话。

  而这个恶人,只能由郑平和关羽来当。

  一个是助刘备高唐起兵,打下了大部分基业的谋主;一个是跟随刘备多年,绝对不会害刘备的义弟。

  虽然这会损坏郑平和关羽的名声,但舍去这些名声,却能让刘备早日继承帝位!

  一旦刘备继承帝位,那么之后的任何战事,都会变得明正而言顺。

  光武帝刘秀为何能在短短十四年时间就结束了王莽乱世,并非是戏言中的天命魔法师,而是因为光武帝刘秀,起兵到称帝只用了三年!

  然后以大义征讨四方,这才能在短短的十四年就再次统一了天下。

  同样,这也是郑平要让刘备走的路。

  自初平元年夏高唐助刘备开始,到如今兴平三年春,刘备已经用了近六年的时间了。

  之所以会让匡扶汉室的大业变得艰难,其根本原因就是刘备的身份不如刘秀。

  以至于郑平要不断的去算计袁绍和曹操,不断的去合纵连横,不断的去拉拢分化,不断的去诳骗欺诈,才让刘备能在这个群雄并立的时代,成为仅次于袁绍的第二势力。

  然而,时间拖得越久,北方三州对袁绍的支持就越强。

  再拖个几年,当北方三州的士人都认为袁氏才是天命所归,那么战争就会升级到真正的国战。

  哪怕刘备是汉室宗亲,以大义征讨北方三州,对于北方三州的士人而言,都叫侵略!

  这战争,再打个三十年都未必能结束!

  若按历史的进程,哪怕曹操在官渡之战和仓亭之战连赢两场,袁绍又病逝,而且还有袁绍三子内斗的情况下,曹操统一北方四州也用了足足八年!

  由此可见,倘若袁绍未死,即便曹操赢了官渡和仓亭,也未必敢说稳赢袁绍。

  这便是袁氏的恐怖影响力!

  故而,郑平必须快刀斩乱麻,这才趁着忽悠逢纪去打许都的这次机会,弄死刘协,趁机让刘备上位。

  只有刘备上位了,才能趁着袁绍在北方三州的影响力还未达到巅峰的时候,迅速发动灭州之战,才能将北方三州袁氏的势力影响,降到最低!

  关羽虽然不如郑平看得长远,但关羽相信郑平不会加害刘备。

  而这些年,郑平的任何决定,都能让刘备更进一步,这也让关羽信任郑平的手段。

  “诛袁者,天下共主!”

  短短七个字,却让刘备陷入了沉思。

  如今天下,有实力诛杀袁绍且又是汉室宗亲的,就只有刘备一人有这资格了。

  关羽这谎称的刘协遗命,几乎就等于是在告诉刘备:兄长,别犹豫了,除了你,谁还有资格当天下共主?

  “云长,为何你不早说有陛下遗命?”刘备盯着关羽,徐徐开口。

  关羽面不改色,摇头道:“若早说有陛下遗命,恐怕众人会以为,陛下是因为兄长的阴谋而亡。”

  刘备勃然变色,很快就想明白了其中道理。

  刘协死于关羽怀中,然后关羽说刘协有遗命“诛袁者,天下共主”,那不等于告诉所有人,刘备要当皇帝了。

  曹操和众公卿必然会同仇敌忾的反对刘备,并制造各种流言蜚语来中伤刘备。

  如今,仅仅只是刘虞的推举,就让刘备陷入了流言之中,更遑论再来个刘协遗命了。

  许都众势力,在为谁称帝而争论不休。

  邺城的袁绍,也得到了刘协死亡的消息。

  “刘协小儿,竟被一个西凉无名之辈射杀,苍天已死,汉室将亡啊!”袁绍惊喜大笑:“子远,本将有意称帝,再聚三州之兵南下,彻底灭了汉室余孽。”

  虽说四路南下的兵马,都未能成功,但袁绍并不在意这小小的失败。

  胜败乃兵家常事,袁绍尚能卷土重来。

  许攸却是摇头道:“明公,暂缓称帝之心吧。虽说汉室将亡,但其底蕴尚在,明公也未能完全让北方的士民都尊崇袁氏。”

  “更何况,若此时称帝,等于让曹操刘备再次携手。”

  “虽说刘陔已死,但真正知道刘陔如何死的并不多,上回议和虽然出现了意外,但也因此被证实是明公的布计,故而明公只需要发布檄文,就可以让刘陔死而复生。”

  “攸料定,南州最终能称帝的,必然不会是孟德能控制的。”

  “明公不如遣人去招孟德,依旧许以司空之位,共同辅佐刘陔。”

  “待孟德到了河北,刘陔是生是死,就不重要了。”

  袁绍眼前一亮,仔细琢磨了一阵,道:“孟德麾下的兵马,亦是能征善战,若能来河北,他日对付刘备,就容易多了。”

  “只是一个司空之位,孟德未必肯来!”

  许攸冷笑:“许都的探子回报,逢纪杀了曹操的几个儿子。如今逢纪已经逃到了河内,不如擒了逢纪,以其人头来安抚曹操。”

  “曹操在许都待不下去,又记恨逢纪,必然会来河北!”

  “至于司空之位,曹操若不愿意当,可封其为征西将军,让其率兵去西凉,正好让曹操去收拾马腾韩遂这两个畏罪而逃的。”

  “不论如何,没了曹操的刘备,都会失去一大助力,明公再行南征之事,也能容易得多。”

  袁绍细思片刻,同意了许攸的提议:“既如此,就依子远之策,先遣人去许都招揽孟德!孟德若见本将诚意,想必也不会再留恋许都。”

  并州。

  因为高干和匈奴单于的回援,郑平放弃了抢夺并州城池的想法,而是以搬空并州城池钱粮为主,用于黑山军民的耗用。

  高干虽然很恼怒,但对郑平的游击战术却是无可奈何。

首节上一节400/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