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300节

  “这少年谈吐不凡,想必在临济城亦有名气。”

  荀攸一副果然如此的模样,徐徐道:“那‘临济城刘亮’身边,是不是还有一个自称‘临济城郑逊’的少年?”

  荀谌惊愕:“公达怎会知晓?”

  荀攸将酒樽的仙人酿一饮而尽,轻叹一声:“那‘临济城刘亮’,本名诸葛亮,其兄长诸葛瑾是郑显谋的结义兄弟。”

  “而那‘临济城郑逊’,则是诸葛亮的结义兄弟陆逊,乃是庐江太守陆康的从孙。”

  “诸葛亮少年丧父,因为一些缘故对刘青州颇为崇拜钦慕,刘青州对待诸葛亮亦如子侄一般,因此诸葛亮时常会在不方便表明身份的时候,自称‘刘亮’。”

  “有时候是临淄城刘亮,有时候是东平陵刘亮,这临济城刘亮估计是因为我在临济城,所以才诈称的。”

  “陆逊同样少年丧父,因为郑显谋的缘故来到了临淄城,对郑显谋更加崇拜钦佩,常言要学尽郑显谋的兵道,于是在用假名的时候吗,也会以‘郑逊’自称。”

  “此二人虽然只是少年,却颇为机敏聪慧,如今有心欺诈叔父,必然是受了郑显谋的指使。”

  荀攸语气多了一丝复杂:“叔父你虽然乔装易容骗过了关卡驿站的军兵,却不知这青州境内,早已布置了大量的明哨暗探。”

  “若非郑显谋需要叔父来见攸,叔父你根本就见不到攸!”

  荀谌心中的傲气,顿时在这一瞬间被击溃:“怪不得,自见到公达开始,公达对我的到来,就没有半点儿叔侄久别重逢的喜悦。”

  “郑显谋故意引我来寻公达,有什么目的?”

  荀谌抬眼盯着荀攸。

  从一开始就被郑平玩弄于股掌之间自己却不知晓,这让荀谌感到很憋屈。

  若不是还有袁绍的任务没有完成,荀谌都想拂袖离开了。

  “叔父,刚才攸就说了。刘青州的目的很简单,他只是想救公孙瓒罢了。”荀攸再次道。

  荀谌微微蹙眉:“倘若大将军不放公孙瓒,刘备真要跟大将军决战?”

  荀攸的表情依旧是古波不惊:“叔父,你既然阻止了文丑统兵南下,必然已经猜到了郑显谋的意图。”

  “六营立旗,虚张声势,这是故意给袁大将军看的。”

  “若文丑真的举兵南下,关中及六州之兵,皆会北上,郑显谋只需遣人游说,就能促成关中及六州之兵同袍对敌。”

  “于袁大将军而言,此时决战,并非良机。”

  “昔日强秦出关东,尚且不敢正面硬碰六国合纵之兵,也只能以连横之策,将六国合纵之兵分而划之,各个击破。”

  “袁大将军今日亦是如此,虽然占了三州,但也不具备鲸吞天下的力量。”

  “要定鼎天下,袁大将军最佳的策略,亦是要拉拢分化,令关中及六州互斗,坐收渔翁之利。”

  “袁大将军,没有选择!”

  荀谌的眉头蹙得更深了:“公达,这是你的想法,还是郑显谋的想法?”

  荀攸摇头而笑:“攸跟郑显谋对弈,以南北之势论辩,连输三局。”

  荀谌双眸瞪大,愕然的看向荀攸:“连输三局?公达你不会是谦让了那郑显谋吧?”

  荀攸语气微微一抬:“刘青州昔日,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高唐令。”

  “自郑显谋入高唐后,至今也不过四年时间。而这四年时间,刘备不仅当了青州牧,还是天子赐封的镇北将军、临淄侯,更有假节之权。”

  “刘青州的义弟关羽,当了徐州牧、受封汉寿亭侯;郑显谋的义弟太史慈,当了扬州牧。”

  “连袁术都被刘青州击败,青徐扬三州皆入刘青州掌控。”

  “虽然刘青州麾下贤士众多,但替刘青州谋全局的却只有郑显谋一人!”

  “郑显谋,可称刘青州的谋主!”

  “反观袁大将军麾下,可有人能敢称谋主?”

  “郑显谋以聚合对离散,又如何会输给我?”

  “就以袁大将军欲征辟攸为尚书而论,叔父可曾想过,攸当尚书,许攸、郭图、逢纪、审配、辛评、辛毗等人,可会心服?”

  “倘若他们心中不服,叔父此行又不能功成,回去之后又该如何自辩?”

  荀谌的脸色,顿时变得惨白。

第260章 郑平论势,荀攸欲投刘备

  对于许攸、郭图等人,荀谌再清楚不过了。

  辛评、辛毗相对忠厚,或许还能记挂颍川同郡之情,许攸、郭图、逢纪和审配就未必会念及旧日共举袁绍之情了。

  许攸性贪、郭图性嫉、逢纪性直、审配性专,这可是荀谌给与四人的评价。

  平日里,荀谌就跟这几人不怎么和气。

  倘若真如荀攸说的一样,此行不能功成,回去之后又该如何自辩?

  邀荀攸入涿城本就引起了许攸、郭图等人的嫉恨,结果袁绍将尚书一职虚位以待、荀谌亲自去请却没能将荀攸请回。

  不仅袁绍会对荀谌失望,许攸、郭图等人更会对荀谌落井下石。

  如文丑等被荀谌断了立功机会的武将,亦会对荀谌冷嘲热讽。

  荀谌这走一趟青州回去,直接就里外不是人了。

  “公达,你真不愿意去涿城吗?”荀谌脸色极度难看,喃喃询问。

  见荀攸轻轻摇了摇头,荀谌的心顿时如沉谷底,双眸也多了死灰之色。

  乘兴而来,即将败兴而归。

  而这次游说失败,也会让荀谌今后在袁绍麾下的地位十不存一,泯然众人了。

  “叔父,其实你也不必如此沮丧。”在荀谌心灰意冷时,荀攸再次开口。

  荀谌不由苦笑:“公达不必如此安慰,此行是我顾虑不周,小觑了郑显谋。”

  荀攸却是静静的给荀谌斟酒,一边斟酒一边道:“叔父,你是身在局中,自陷迷茫之中了。”

  “攸不去涿城当尚书,于叔父而言,反而是好事。”

  “庙堂之争,往往风起云涌,杀机弥漫,稍有不慎就会一步踏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之地。”

  “然,攸不愿叔父受此磨难,故而有一计相赠。”

  荀谌的双眸中顿时多了喜色,身体也不由前驱凑近:“公达有何良计,可助我脱离此难?”

  荀攸将斟好的仙人酿递给荀谌。

  荀谌虽然无心饮酒,但闻着就酒香、看着这清澈如泉的美酒,也忍不住酒瘾大动。

  一樽清酒入肚,沁人心脾,让人不由暗道爽快。

  “果然是好酒!此酒可有名?”

  “仙人酿。”

  “仙人酿,好名字,可惜不能长饮。”

  仙人酿下肚,荀谌的心绪也平静了不少。

  荀攸的语气依旧不疾不徐:“叔父来青州,一为邀请攸去涿城当尚书,二为打探刘青州在平原六营立旗的真正目的。”

  “攸虽然不能去涿城,但叔父却已经打探到了六营立旗的目的。”

  “倘若叔父有意,攸可助叔父拿下易京城,让叔父在袁大将军麾下立下大功。”

  荀攸一提点,荀谌顿时理解了荀攸的用意,寻思道:“刘备要救公孙瓒,而大将军要破易京城。若能劝得公孙瓒离开易京城,如刘虞一般抵达青州。”

  “就可不费一兵一卒,兵不血刃的拿下易京城。”

  顿了顿,荀谌又有疑虑:“可公孙瓒又岂会轻易放弃易京城?即便公孙瓒有意,大将军也未必会遵守诺言。”

  “如今大将军跟刘备,分属两国,兵不厌诈,即便大将军反悔了,刘备也奈何不得。”

  荀攸继续斟酒:“以公孙瓒的傲气,即便放弃了易京城,也不会来青州的。刘青州想救公孙瓒,注定是救不了的。”

  “袁大将军想兵不血刃拿下易京城,亦是不可能的。”

  荀谌疑惑道:“既然大将军不能兵不血刃的拿下易京城,刘备又救不了公孙瓒,我去劝降又有什么意义?”

  荀攸目光变得炯炯有神:“救不了公孙瓒,却能救公孙瓒的妻儿。”

  “若袁大将军同意,青州六营的白袍营,会亲往易京城护送公孙瓒妻儿离开。”

  “当公孙瓒的妻儿抵达青州之日,便是公孙瓒弃守易京城的死战之日。”

  “届时,如何布局擒杀公孙瓒,便要看叔父你的本事了。”

  易京城难以攻克,就因为公孙瓒在易京楼当缩头王八。

  若公孙瓒弃守易京城,想要败公孙瓒,那就容易多了。

  荀谌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这也是郑显谋的谋划吗?他就不怕大将军反悔灭了这支青州的兵马?”

  荀攸目光复杂似有疑惑:“攸亦如此询问过,但郑显谋却言,倘若袁绍有胆,可以试试。”

  荀谌凛然:“敢说这话,必然有后手。连公达也看不透郑显谋的谋划吗?”

  荀攸摇头:“郑显谋向来善诡计,能让你看到的,往往只是郑显谋想让你看到的。”

  “此人诡术,变化莫测,常人很难猜中他的真正心思。”

  “就比如曹操奉孝杀戮,兴兵讨伐陶谦。”

  “这本是曹操跟陶谦的私仇,结果,先是演变成刘备以假节号令关羽和曹操一同征讨袁术,之后又演变成太史慈入扬州,兵不血刃定扬州四郡。”

  “郑显谋仿佛早就料到陶谦会死于曹操之手一般,不仅趁此机会定鼎徐扬,还借孙坚之手将豫州牧曹操打了个半残。”

  “而孙坚,如今却又是青州六营中的破军营主将!”

  “曹操忙前忙后,除了杀了陶谦、损兵折将外,几乎没得到什么好处,反倒全让刘青州得了利。”

  “这样的结局,谁又能猜得到?”

  “叔父,攸善意奉劝你一句:千万别去打白袍营的主意,公孙瓒家眷到青州,袁大将军破易京城,各取所需就可以了。”

  “即便有人要献策攻杀白袍营,叔父你也决不可附议。一定要以信义二字反驳,记住,只论信义,不论其他,否则会引祸上身!”

  荀谌愕然:“公达,你就如此断定,攻杀了白袍营,大将军就会吃大亏?”

  荀攸轻叹:“叔父,攸只是不想你被引祸上身,郑显谋行事,向来诡异莫测,不可不防。”

  荀谌细思一阵,但没有将荀攸的忠告当回事。

  此时的荀谌,只想回去破了公孙瓒的易京城,立下让许攸、郭图、逢纪、审配等人不得不仰视的定幽大功!

  荀攸暗暗摇头,没有继续劝谏,而是将一封书信递给荀谌:“这是刘青州的亲笔书信,本想寻个信使送往易京城。”

  “既然叔父来了,就劳烦叔父送一程了。”

  “书信没有封口,叔父或袁大将军若想看书信内容,可任意观之。”

  荀谌更是吃惊,当着荀攸的面,取出了刘备写给公孙瓒的书信。

  书信的内容很简单。

  刘备追忆往事,述说跟公孙瓒昔日一同拜入卢植麾下等种种。

首节上一节300/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