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124节

  “奋武将军这是何意?”刘备询问时,关羽则是已经将手按在了剑柄上。

  曹操有些愣,回头看了一眼曹洪,笑道:“刘刺史误会了,他们想必是来请示军令的。”

  “使君,走吧,奋武将军没有恶意的。”郑平轻摇羽扇,已经看穿了一切。

  待得刘备三人离去,曹操的眼神顿时沉了下来:“你们几个,怎么回事?”

  夏侯、夏侯渊和曹仁不敢说话,纷纷举目曹洪。

  曹洪也没退缩,直言道:“明公,那刘备身边的虎士,令我有些畏惧,担心那虎士趁机发难,所以我遣人召元让他们来了。”

  曹操吃了一惊:“竟能令子廉有畏惧之心?”

  曹洪一向胆大无惧,荥阳之战更是将战马让给曹操,然后徒步护卫,曹操因此也让曹洪担任亲卫。

  如今曹洪只见了关羽一面就心有畏惧,曹操如何能不吃惊?

  顿了顿,曹操微微呵斥:“子廉,自去领军法,下次再犯,决不轻饶。元让、妙才、子孝,罚你们抄录军法一遍。”

  众将心头一凛,但没有说什么,纷纷抱拳应诺退下。

  即便是亲族,曹操亦会恩威并济,该敲打的时候不会心慈手软。

  “孟德,你打算怎么做?”

  在曹操跟刘备谈论期间,张邈除了基本的问礼外,全程静看。

  曹操目光复杂:“支持与不支持,都是难题啊!刘备身边有高人谋划,本初这次想要夺取冀州,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张邈心无多少波澜,对这个结果似乎很满意:“那孟德是准备去讨伐董卓了?”

  曹操摇了摇头:“卢尚书这人,用兵过于方正,也太仁慈。对付黄巾尚可,但对付奸诈险恶的西凉兵,却是少了皇甫义真的狠辣果断。”

  “即便要讨董,我也不会跟着卢尚书一起受其节制的。”

  “待我见了本初之后,再决定吧。”

  张邈不想去见袁绍,独自回了营,曹操则是带上亲随前往袁绍营寨。

  而在另一边。

  正返回营寨的刘备却是询问郑平:“显谋。你刚才观察许久,曹操会响应卢师讨董吗?”

  郑平轻摇羽扇,摇头道:“曹操谨慎而奸诈,一直都未明确表态参与讨董,反而更关注袁绍能不能得冀州。”

  “显然,他并不想跟着叔父一起。”

  “让曹操跟叔父去讨董,我本就没抱什么希望。”

  “毕竟叔父用兵,有儒家仁德之风,跟曹操用兵的理念是不同的。”

  刘备遗憾道:“若曹操不参与,那卢师在征讨董卓时,又少了一处助力了。”

  郑平轻笑:“尽人事,听天命。使君别忘了,常山国的赵中尉也有许诺。若这次冀州安稳了,黑山贼也跟常山国达成约定,赵中尉或许也会出兵洛阳。”

  刘备猛然想起那个来自常山真定的俊猛之士,不由喜道:“若有赵中尉加入,卢师的胜算就更多了。”

  “待退了袁绍,还得劝韩馥多关照下常山国,如此也能让赵中尉没有后顾之忧。”

  关羽冷哼:“大哥,那曹操一看就是奸诈深沉的,愚弟不喜欢!大哥也不用过于担心,有愚弟在,足可保卢师无恙!”

  刘备见关羽不忿,不由大笑:“云长有万人敌之姿,区区西凉军,何以言勇?”

  “只是曹操不肯明确答复,如今又得了我们的真实意图,会不会去寻袁绍?”

  郑平摇扇轻笑:“去肯定是会去的。但曹操不是张邈,即便去寻袁绍也不会如实告知,多疑奸诈的人,是很难跟人袒露心扉的。”

  “最多会提及使君的拜访,然后探探袁绍的口风。”

  ......

  另一边。

  曹操来到袁绍营寨中,向袁绍提及刘备拜访一事。

  袁绍顿时疑惑了:“孟德,你会不会对玄德有什么误会?玄德是为了讨董大义,无心我跟韩馥之间的争斗的。”

  曹操有些懵。

  什么情况?

  刘备给袁绍灌了什么迷糊汤?

  袁绍这个回答,直接让曹操剩下的话都吞回了肚子。

  曹操看向许攸,许攸却是举目示意。

  顿了顿,曹操终究还是没将话说明白:“或许是曹某多心了。”

第127章 巧魁,刘备再遇良将

  别营。

  曹操跟许攸同席而坐,一边温酒一边询问:“子远,本初用此拙计,你为何不劝劝?”

  许攸不在意的一笑:“拙计也好,良策也罢,又不是我许子远的计策,何必介怀?”

  这个回答,让曹操都有些无语了。

  就因为不是自己的计策,所以不闻不问吗?

  曹操握着酒樽,凝声道:“子远,本初若是败了,想要再谋冀州就困难了。逢元图这计,若是经过子远你的完善,也不失为一良策。”

  许攸哂笑:“孟德你也知道得经过我许子远的完善,才能是良策!可逢元图,他不给机会啊。”

  曹操微微蹙眉:“可我记得,逢元图是你同郡乡人,也是你举荐给本初的。”

  许攸将温酒一饮而尽,轻叹:“所以才说,这世间忘恩负义之辈,比比皆是。逢元图贪功,不肯听劝,本初又轻信逢元图,我又何必去苦谏让本初不快呢?”

  “孟德你也应该能感受到,本初比以前更骄傲专横了,若不捡好听的说,本初可是会发怒的。”

  “我还想在本初麾下混富贵,可不会学张孟卓那般直言进谏,还扯上国家大义。”

  “这该奉承的时候就要奉承,该说漂亮话的时候就要说漂亮话。”

  “待逢元图计策彻底失败,本初自然就会想到来向我询问良策了。”

  许攸看得很透彻。

  虽然一口一个本初,但许攸对袁绍一直都很尊敬,至少当着袁绍面很尊敬。

  时不时的奉承两句,见势不妙就点到为止、放弃进谏,只要无错就是有功。

  “唉”曹操长叹一声。

  对于袁绍性格上的变化,曹操亦是很清楚。

  自袁绍当了盟主后,行事就更胆大了。

  尤其是袁隗等人死后,袁绍就如同放飞了自我一般,变得更加专横、我行我素了。

  暗中唆使韩馥劝刘虞称帝,见刘虞坚决不称帝后又将篡逆的罪名扣在韩馥身上,更是聚集冀州士人要罢黜韩馥这个冀州牧。

  又以“盟主”身份各种表奏亲信,得志而猖狂。

  “孟德又何故叹气?”许攸轻笑一声:“虽然本初变得专横骄傲,但至少你和我都是受益者。”

  曹操凝声道:“子远也知道本初当了冀州牧,我们都能受益。那为何刚才又举目示意,让我不要多说?”

  “现在反制,也不是没有机会。”

  许攸摇头:“孟德,你说的那一点机会,是根本不存在的!即便本初相信了刘备要支持韩馥又能如何?”

  “难道本初还能跟刘备真刀真枪的斗上一阵吗?”

  “本初是来问罪的,不是来武力夺权的!”

  “一旦付诸于武力,不仅引起韩馥部下的激烈反抗,再有幽州和青州的介入,原本响应本初的诸郡国也会在权衡利弊后放弃本初。”

  “你虽然让兖州的张邈、袁遗和袁叙都来了,但张邈本就跟本初有间隙,袁遗和袁叙也仅仅只是看同族人的情面。真要涉及到关键利益的时候,他们不可能帮本初的。”

  “在韩馥送出那十万石粮草的时候,本初就已经败了!”

  “明日的宴会,不过是走走过场,然后给本初和韩馥一个台阶罢了。”

  曹操沉默。

  许攸的道理很明白,袁绍不敢真的动武,在青州和幽州的介入下,只用震慑是难以让韩馥让出冀州牧的。

  “倒是孟德你,我挺好奇刘备是如何游说你的。”许攸饶有兴趣儿的看着曹操。

  曹操没有隐瞒,坦言道:“刘备问我是否还有讨贼之心,想让我跟着卢植讨伐董卓。”

  许攸抚掌大笑:“刘备倒是深知孟德啊,是帮本初夺冀州被诟病、还是帮卢植讨贼得美名,足以让孟德你对本初的事迟疑。”

  曹操无奈一叹:“毕竟我跟本初不一样。本初振臂一呼,就有袁氏的门生故吏蜂拥而来。”

  “可我振臂一呼,只有夏侯氏和曹氏的亲族肯来。”

  “若不能抢得大义,这天下人谁会正眼瞧我这个宦官之后?”

  “我只能抓住勤王讨贼这个大义,才能聚贤才良将为我所用。”

  许攸再次斟了一樽酒,直言核心:“可惜,卢植的用兵方法太正统了,简而言之是妇人之仁。战场上不够狠、不够杀伐果断,又如何能打赢!”

  “我料孟德即便有讨贼之心,也不会受卢植的节制。”

  曹操轻笑:“子远深知我心啊!我的确是这般想,因此并未明确答复刘备勤王讨贼一事。”

  顿了顿,曹操看向许攸的眼神多了丝热忱:“子远,你可曾想过,换个人共谋大业?”

  许攸眼皮一抬:“孟德,你我之间就别耍心机了。你想让我跟你共谋大业是不可能的。”

  “你也知道,你振臂一呼只有夏侯氏和曹氏响应;本初振臂一呼,袁氏门生故吏蜂拥而至。”

  “别怪我打击你,跟着你共谋大业太慢了!”

  “你还不如跟着我,一起效力本初,也省得你到处挖人。”

  “若不是你将河内太守王匡的从事韩浩给诳走,王匡至于对你心存怨恨吗?”

  曹操面色有些尴尬:“我也没想到王公节还会回来。”

  去年,王匡派遣从事韩浩率领兵马,在孟津驻守,又派遣泰山兵驻守河阳津。

  但因为董卓虚张声势,让王匡误以为西凉兵会走平阴县渡河,于是王匡选择了死守河岸。

  结果董卓却以精锐部队偷渡小平津绕到了王匡的后方,王匡几乎全军覆没,逃到了陈留依附张邈。

  韩浩也留驻陈留。

  在这之前,韩浩的舅父杜阳是河阴县令,被董卓抓获。

  董卓要胁韩浩投靠,韩浩不从,韩浩的壮烈之名,也因此传开。

  袁术听韩浩在陈留,以骑都尉一职延请,曹操得知消息,跟夏侯亲自去陈留招揽韩浩。

  这曹操礼贤下士的水平并不比刘备差多少,韩浩哪里受得了曹操的一通“礼遇”,又觉得王匡确实没什么前途、还时常动酷刑,于是转投了曹操。

  待得王匡募兵回来,发现曹操趁自己不在将韩浩给诳跑了,当即就火了!

  若不是张邈拦着,王匡当场就跟曹操干架了。

首节上一节124/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