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人在诏狱,满朝皆是我徒孙 第99节

“让人把他们带到密林,把他们绑在那里。”徐妙云没有过多思考就直接给出几个农夫的结局。

她话音刚落,那几个农夫立刻大声哭喊求饶:

“王妃,不要啊!王妃息怒!!”

“王妃,我家上有老下有小都由我撑着啊!王妃!!”

得到指使的护卫们便拉着他们往附近了林子里走。

老叟瞬间如释重负,虽然刚刚就已经得到解救,但伤害他的人一直在身边,他还是很害怕。

“老人家,你去中都府告状是对的,我会派人送你去中都府,到了官府,你就将你的缘由一一道明,那里的府尹肯定会为你伸张正义,还你土地的。”

徐妙云并不清楚中都府的官员们如何,但她也有考虑,既然陈楚在那边,问题应该会迎刃而解的。

“徐叔,你再派个人送这位老人家去中都府,然后在都尉府会和。”徐妙云又对管家吩咐道。

徐妙云再看了看那老叟,担心他什么也不懂到了或许会手欺负,于是三申五令般告诫道:

“记住,一定要让负责送老人家的人告诉官府,必须秉公办事。”

说完,她就要上马车。

只听“噗通”一声,徐妙云回头看去,才看到老叟流着泪跪下了。

“快起来吧。”管家试图拉他一把,但是那老叟没有起来,只是磕了几个头。

“贱民这把老骨头无以为报,给王妃跪下了!”老叟走了这么久的日子,第一次被如此对待。

对于这位身份尊贵的王妃的救命之恩,他已经是感激涕零了。

“贱民来世定为王妃当牛做马!”

“徐叔,把老人家扶起来吧。”

这次老叟没坚持,在管家的搀扶下艰难起身。

徐妙云没说什么,在老鳏夫感恩戴德的注视下上了马车。

马车内,朱一声不吭,对徐妙云不理不睬。

朱无奈,只得开口询问:“皇嫂,事情处理完了吗?”

“嗯。”徐妙云撇了眼生闷气的朱,回答道。

对于朱的思想,徐妙云可以理解但却不会接受。

一个自身已经放弃,自愿深陷泥潭的人,她再怎么救也是没用的,到时候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11.CoM

能约束住他管住那点坏毛病,她就已经算是竭尽仁义之道了。

朱闻言立即掀开帘子,外面已经没了老鳏夫的身影,估计是已经启程了。

他便招呼着驾车的护卫道:“起驾吧!”

于是一行车队再次行动,向着中都府进发。

车上的气氛有些沉闷,和刚来时可是截然不同,朱乐呵呵地打破安静氛围:

“皇嫂,陈妹夫的事,你还听点儿不……”

………

中都府。

都尉府。

“阿嚏!”正跟朱棣以及江文交谈的陈楚突然打了个喷嚏,他揉了揉鼻子。

“妹夫,这都第几回了?”朱棣无奈,今日陈楚不知怎么回事,一聊到关键时刻就突然来这么一下给打断。

陈楚也纳闷。

现在还能有谁惦记他啊?

江文殷勤地关切问道:“都尉大人,莫不是感染了风寒?”

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朱棣于是也问陈楚:“妹夫,是不是感上风寒了?最近确实容易得病。”

陈楚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看他俩关怀的小眼神,他立刻摇了摇头,给自己澄清道:“没事没死,好着呢,我自己的身体还不了解吗?”

“对了,皇兄,二哥三哥是不是快成婚了?”陈楚除了授课,平常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消息自然有些闭塞。

朱棣回道:“皇兄说,二哥三哥早就完婚,现在已经在回中都的路上了。”

陈楚立马就明白了,肯定是朱朱那两个人半路上念叨他来着。

第163章 不祥之兆

结完婚就马不停蹄地把人送回来种地,这是一点儿都不像想自家儿子过舒坦日子。

够迅速,真不愧是朱元璋能干出来的事儿。

陈楚在心里感叹道。

也好,人来的越快他这心就越踏实,当初只有一个四皇子在,那帮人还敢搞搞小动作。

如今三个皇子齐聚给他阵场,到时候他怎么搞事都不怕了。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背靠大树好乘凉,有底气就是干啥啥好,吃啥啥香。

“回来好,回来好。”陈楚点了点头,总之没人比他更想那俩二世祖回来了。

在陈楚和朱棣交谈时沉默了一下的江文看了下眼色,继续说道:

“燕王殿下,都尉大人,修路事宜目前顺利进行着,中都商会的会长廖成告诉下官,说中都并无参与走私的人员。”

“殿下和大人一切都可放心地交给下官做。”

“船厂呢,参与的人多吗?商人与农民的比例是多少?”陈楚问道。

将来大明要开拓海外,那自然是参与的人越多越有利,要是几乎做到全民参与,大明那经济不得蹭蹭蹭地上涨。

“都尉大人,之前下官命官员们大力宣传过,参与的人员确实有所上涨,但如今还是商人占大多数。”

“嗯。”

陈楚点了点头,所以修路现在就是所有工程里重中之重的存在。

百姓获得的实惠越大,闲钱越多,才会有能力去搞别的东西,就比如这建造船只。

江文见陈楚又陷入思索,于是表情语气都很谦虚地,主动开口:“都尉大人,书院已经开始初步扩建了。”

陈楚再反应迟钝,他也能看出来江文这是在跟他隐晦的邀功呢。

相信若是朱棣让他这么做,江文就算是有一百个胆子都不敢这么开口。

而江文在陈楚后面听候差遣这么久时间,也对这位驸马都尉有了一定的了解。

陈楚翻身的事迹,是江文做梦都没敢梦到过的。

如今鱼跃龙门飞黄腾达的例子,就活生生的摆在江文面前。

所以江文时不时就会感慨,陈楚即使是登堂入室成新贵,身上也一点都没有骄奢跋扈的品性。???.11.coM

幸好陈楚听不到江文的心声,若是知道了,陈楚肯定要说:

那可是朱元璋,他要是敢把骄奢跋扈这四个字摆出来,别管他想法有多多,直接一朝给他打回解放前,到时候就是断头台上见了。

而陈楚认为,自己已经要江文前前后后干了这么多事儿,江文也是对此任劳任怨,甚至那次他让江文把谣言压下来,江文也是顶着压力干了。

陈楚也不是冷漠的人,就是按着后世的领导pua法则,他也应该赞赏几句。

反正不花钱就能让江文尽心尽力地完成他给的任务,动动嘴皮子的事,不能浪费。

于是陈楚笑了笑,夸赞道:“江府尹,这些天可辛苦了。”

“都尉大人哪里的话,能为中都献一份力,怎会有辛苦之说。”

“江府尹办事,我向来信任。”陈楚懒得客套了,又说道,“江府尹,现在皇兄也在,咱们互相保证。”

朱棣没想到自己突然成了个见证人,他饶有趣味地看了看陈楚跟江文。

“都尉大人请讲。”江文立刻神色郑重。

“不用那么郑重,嗯......还是郑重点儿吧。”

虽然是早就说过一遍的话,但场面还是重视着来好。

“我没什么新词,还是当初初来时的那句话。”陈楚说道,“你作为一州之官,就应当为百姓谋取利益,除此之外管好自己的一言一行,再认真照我说的做。”

“保你三年后升迁。”

再次听到这句承诺,中都和当初对比已经是两个变化,一手经营出来的江文,也从最开始的不信任,不自信转变为现在的胸有成竹。

一开始,升官他根本不敢想,面对突然改革出来的考核法,当初的他唯一的要求,或者说期望就是不革职就行。

然而此时的江文心中也生出了野心,因此他面对陈楚的保证,也是斩钉截铁地一口应了下来:

“下官谨记于心!”

………

洪武八年,十二月三日!

冬天的天气与夏天一样,瞬息万变,昨天白天还不觉寒冷,当天晚上就下了茫茫大雪。

陈楚站在屋外的廊亭下,不由感慨。

都是冬天,但昨日与今日却完全是两个极差温度,现在的环境,就算是有钱人家住的,也比不了后世。

因此昨天还说自己没生病的陈楚,还是不幸运地感染了风寒,俗称感冒,不过并不严重。

人一生病,就容易情绪低落,偶尔可能还会会患得患失。

蒋看陈楚表情莫名有些失落,于是开口:

“都尉,外面冷,您又染了风寒,哪怕不严重,还是先回屋歇息吧。”

听着蒋的劝诫,陈楚摇了摇头,有些随便地说道:

“人啊,不能一生病就一直待在封闭的地方闷着,总得透透气。”

“我再待会儿。”他示意蒋不要管他,蒋动了动嘴,还是放弃了。

陈楚发了一会儿呆,然后好似想起来什么一样地问蒋:“二哥跟三哥,得什么时候到?”

蒋想了想,回道:“都尉,应天府到中都府快些不过几日的路程,按理说应该今日就能到了。”

“但有昨晚的大雪阻扰,估计都尉还要再等等了。”

“等吧......”陈楚点点头,呼了口气。

他都等那么久了,也不差这一时半会儿了。

陈楚又问道:“今日怎么不见四哥?”

蒋并不知道,猜测说:“可能是燕王殿下,觉得天气不好,就没出来吧......”

他前脚话音刚落,朱棣后脚就迈过都尉府门槛走了进来。

首节上一节99/1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