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人在诏狱,满朝皆是我徒孙 第66节

聚在一处的士兵们,一个个交头接耳,气氛极度沉重,他们经过第一次的为期三个月特训后,进了新军营帐后,又面临三日一小训,五日一大训的高强度训练课业。

虽然吃食确实比以前的卫所时期强了许多,但这大热的天气,军营的豆汤,早已告急。

“听说甲字营有豆汤,大家快点,咱们去抢他丫的,凭什么他们有豆汤喝,我们只能干晒着!”

这时,不知人群中谁喊了一声,老弱兵油子本就被剔除大多,聚集在一起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听到别的营有豆汤喝,而自己这边只能干晒着。

任谁也是不能忍下这口恶气。

……

大都督府。

“兵变,兵变,兵变!”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些事情一旦出现苗头,瞬间便会席卷,从一锅锅小小的豆汤,演变出新的问题,演变出更大的问题。

直至一发不可收拾,这才报到大都督府来。

李文忠昨夜刚刚入宫,从内帑得了价值三十万两的各项物资,及五万两宝钞,正苦思冥想,下一步计划如何展开时,门外的喊声,让李文忠心中一沉。

猛地站起身,京营的士兵闹兵变,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情,只感觉万分头大的李文忠,快步走出屋子,从传信校尉官手中接过文书。

“怎么会这样?”

“户部没有如期拨付绿豆吗?”

李文忠看着因为绿豆汤引发的兵变,双手抓头,这事虽然和他关系不大,但毕竟是他一手操持直隶兵脱产训练。

现在闹出这种事情来,他这个全权操盘的大都督,自然是难辞其咎,最不济也要被定个失察的罪名。

“大都督,户部把绿豆拨到兵部,兵部再送到军营,绿豆虽然送了,但是…”

校尉官就在军中训练,对于军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可谓是心知肚明,绿豆自从进了军营后,引起无数人的追捧,毕竟那微甜的东西,还有着解暑的效果。

需要高强度训练的士兵们,在酷暑下站了一天,喝上绿豆汤解暑,多么美妙的一件事。

原本的军营中,是没有绿豆汤这个东西的,但面对如此高强度的训练,士兵中暑的情况屡见不鲜。

李文忠问过太医院后,才把这东西送到军营内。

听到校尉言说,绿豆交付了军营,揉了揉眼睛,李文忠向前走去,开口对校尉说道:“你回去让周德兴把闹事的人都给关禁闭。”

……

皇宫。

御花园。

放下锄头的朱元璋,正喝着甜水解暑,看见李文忠匆忙的模样,沉声询问道:“保儿,不是刚给你了三十五万两吗,你又进宫干什么?”

“咱的库房可没多少钱了!”

李文忠搞这一场改制,朱元璋是倾尽全力支持的,但毕竟内帑的钱也是有限,朱元璋又做了许多其他事情。

当然,影响朝廷财力的,还是平土司改流官的战事,战争一日不结束,朝廷的财政一日得不到恢复。

那可是十几万士兵,近二十万民夫,人吃马嚼的,每天的消耗都让人抓狂。

“舅父,保儿对不起您!”

李文忠走到朱元璋身边,摘下头上的乌纱帽,躬身跪在泥泞的甬道上。

眉头一紧,朱元璋狐疑道:“对不起咱?来,让咱听听,你是怎么对不起咱的?”

李文忠会逼宫造反?朱元璋是不会相信的,更何况,李文忠还真没这个能力,而这个自己看着长大,带在身边谆谆教诲的大外甥,又会有什么事对不起他?

就在李文忠要说话时,又见毛骧没有通禀的冲进御花园,神情慌张,似乎真的有什么大事发生。

给毛骧使了个眼色,朱元璋伸手扶起李文忠道:“保儿,天塌不下来,有什么事情,;和舅父说,舅父给你做主。”

“兵变…”

李文忠吞了吞口水,此言一出,扶着李文忠的那双手掌,渐渐停住,目光深邃的朱元璋,只是望着李文忠。

便见李文忠低着头,噗通一声又跪了回去道:“陛下,臣,死罪!”

这一次,朱元璋并没有去扶李文忠,看了眼毛骧,只见毛骧微微点头,表示自己要说的和李文忠要说的大同小异,都是一件事。

招了招手,毛骧见状,心中顿时会意,上前两步,凑到朱元璋耳旁,轻声呢喃着。

“这帮人怎么就杀不完呢,为什么就杀不完呢,闹出兵变,砍他奶奶的腿。”原本还一脸和蔼模样的朱元璋,听到毛骧的话,瞬间翻脸暴怒万分。

抬腿踢翻了一旁的木椅,朱元璋咬牙切齿道:“查案去吧,不管这件事涉及到什么人,什么品级,什么爵位。”

“全家老小,全都给咱拉到京营校场行刑,让所有士兵去观礼!筑京官,就放在京营的入营门口!”

甩了甩袖子,已经处于暴怒边缘的朱元璋,哪里能忍得了,哪怕是其他的贪腐案件,也不见得让朱元璋如此暴怒。

但军改的军队贪腐,让朱元璋感到深深的恐惧,如果军队上下一体,都在贪腐,那朝廷还要不要养军队?

不养军队,朝廷还是哪个朝廷吗?

“保儿,别跪着了,你修书一封,快马加鞭送到中都,问问那陈楚,这种事情如何。他说的军改,结果变成这个样子!”

“他要是拿不出个三六九来…”

军改十数个卫所,朱元璋一口气花了数十万两,眼看内帑都要被搬空了,若非吕宋挖的矿已经开始反哺内帑,只怕内帑根本经不住这般消耗。

第114章 你比我们短?

中都府。

府衙门。新1

“都尉真是神了,只是这修路,要的钱未免太多了些…中都商会各家刚刚扩建,远远做不到,拿出这么多钱来…”

“您看,这如何是好?”

江文一脸笑容的看着陈楚,他哪里知道,借用商人的力量来修路,是陈楚给朱标出的馊主意。

“这个简单,城西那边不是有一片山地嘛,等作坊建起来,你多招些工人,按照这个步骤,生产出来的东西,成本很低,用做修桥铺路,最好不过。”

陈楚早在将事情报给上边之前,就已经准备水泥烧制的事情,毕竟不管朱家皇帝同不同意用压榨商人的办法修路。

陈楚想要让中都发展起来,必不可少的需要修路,而水泥路也是唯一的选择了,那东西选材便宜,做起来也简单许多。

“这个…石灰石,水,铁矿石…如果有火山灰更好…”

“都尉大人,这作坊?”

江文心中迷茫,他也见过成砖烧制,也见过道路铺修,眼前的这个配方,如果真的能达到陈楚说的那个程度。

只怕这家作坊…

“想什么,作坊不是我的,也不是你的,安排人干活吧,我下午还有课。”

陈楚自是看穿了江文的那点小心思,毕竟既然是生产,那肯定是要盈利的,而赚钱的买卖,没人不想干。

尤其是这种,可以和朝廷搭线的赚钱买卖。

“是是是,都尉说的在理,只是这生产,消耗,定价,钱,又要怎么算?总要有人管理吧。”

江文不肯罢休,经过陈楚三人入股的生意,都在变得火爆异常,而那些还没火爆的买卖,也比以前强得多了。

自从给矿工发工钱,给作坊的工人提升福利待遇工钱后,整个中都府的经济,已经逐渐苏醒。

当然,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关闭赌坊,不允许赌坊开设经营…至于私下开的赌坊,锦衣卫和地方巡捕房也一直在查。

巡捕房或许还有贪墨的事情,但锦衣卫嘛…锦衣卫都是从京城调过来的,开私下赌坊的,要给多少钱,能买的通蒋?

“让毕云涛代管吧,我会让锦衣卫的人盯着,你也可以让巡捕房的人盯着,所有盈利,全部用于扩大生产。”

……

刚刚走出府衙门,朱略显慌张的拦住了陈楚道:“妹夫,出大事了。”

“大事?怎么了?”

陈楚迟疑的目光,他哪里能知道,数百里外的应天,正在发生什么。

“你看看这个。”

朱将李文忠的亲笔信交给陈楚,面色沉重道:“父皇要你三天之内回信,务必要给一个彻底杜绝的办法。”

“要不然,父皇就要派人抓你回京…注意,是派人来抓…”

朱小心翼翼的提醒着,抓人回京,被抓回去的人,哪能有好日子过。

自从来了中都后,陈楚整个人都放飞自我了,头上没有朱元璋这把刀,随时可能斩下来。

但谁能想到,来了中都,还是要面对朱元璋的屠刀,躲是躲不过去了。

取出已经被朱撕了蜡封的信件,陈楚打量一眼信件上的内容,摇了摇头道:“缺乏监管啊。”

“白帽子!政委!”

“白帽子?政委?那是什么东西?”

朱迷茫的目光,看着陈楚询问道。

“嗨,简单来说,就是负责监督和思想工作的,等等,我还要好好研究一下,三天回信,时间还来得及。”

陈楚心中嘻嘻思索着,政委和白帽子要怎么搞,这里边也是大有名堂,可不是脑袋一拍就决定了。

白帽子倒还容易解决,设立专门的军队巡查队伍,锦衣卫也可以参与其中,反正管的人越多,贪污的风险越大,收益越低。

至于政委嘛…必须是要忠心的,但这个忠心是对谁的?

很难说哪。

“对了,老二说今晚去御风楼,你去不?老二请客!”

朱见陈楚抓耳挠腮,苦思冥想的模样,开口询问道。

瞟了一眼朱,陈楚扭过头去道:“如果只是吃酒的话还可以,做别的就算了,我和你们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你是比我们短吗?”朱反讽一声。

一脸黑线的陈楚,懒得理他,越过朱,沉声讥讽道:“小心花柳病!”

……

一望无际的大海上,没有后世来往频繁的轮船,货运,五十余艘海船,搭乘着五千余人,船上可谓是挤的满满当当。

“千户,咱们这次可谓是满载而归啊,给应天送去了三万斤的生铜,八千斤的生金。回来还带了四千多俘虏。”

赵璞一脸笑容道。

“这次回去,又能开个矿,挖的就更多了,不过内宫监的人和我说,要我每个月都回去一趟。”

“川南那边,一直有俘虏,内宫监让我把这些人都带来吕宋挖矿。”

张摸了摸被海风吹的已经开始沧桑的面庞,这是长期海上航行,造成的痕迹。

“那咱们可得快些挖矿了。千户,你看那边的海岛,这海岛好像不小啊…”指着远处的海岛,赵璞一脸迷茫道。

“这个海岛…上次走的时候还没注意,你这么一说,还真不小,它毗邻妈祖,澎湖,往东去是琉球群岛。”

张望着渐行渐近的大型海岛,心中迟疑,左右眺望着,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千户,千户,前边的旗语说,他们在海里救了个人。”

首节上一节66/1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