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人在诏狱,满朝皆是我徒孙 第116节

朱更是笑着,难得解释道:“面对烈马,想要控制住,关键是理解并利用马的天性。”

“若是你四肢紧张,缰绳也收紧,就会让马匹感到紧张,你也会因为马匹的暴动而越发紧张。”

所以说陈楚当时就是陷入了恶性循环啊。

“当马紧张执拗时,挠一挠它的肩胛,让它尽量放松。”朱淡声说道,摸了摸马匹身子,然后拉起一边缰绳,“照着这个动作,让马身体保持弯曲走圈。”

“直到它完全放松下来,再把缰绳松掉;如果马重新变紧张,我会拉另一边的缰绳,直到马放松下来并把注意力集中在人身上。”

朱称得上是骑马好手,只是平时不显,在他的操作下,那马果然温顺了不少,但鼻息还是喘着气,似乎一有什么不对它就要发飙一般。

张知贵走过去,害怕地接过马匹,然后照猫画虎地学着朱的模样,成功把马牵进了马厩。

只不过耗时有点多,这马确实桀骜不驯,走几步就停在原地。

马进了马厩后还不算老实,陈楚就让张知贵从地上抓一把杂草亲自喂它,看着越发失去斗志的马,陈楚这才继续讲解他的理论指南。

“你刚刚那是突发情况,一般也有时间长了还出事的情况。”

马的视觉可是信息感知能力很差的器官,马眼位于头部两侧,全景视面宽绰,但也因此,马眼侧看的东西都很模糊。

“你日后在接近和运用马匹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不要突然接近马,更不要在这么做之后认为它已经看清楚你是谁了。”

张知贵不解:“都尉大人,这日后,马不就应该认识草民了吗?”

“马是认识主人的,但突然接近马时,它分辨不清你是谁。因此,跟马沟通,声音是最重要的,需要以声音向马打招呼。”

“马匹身子壮实,但其实很容易受到惊吓,就是因为它的那双眼不好使,而刚刚马就是受到了惊吓了。”

马对静态物的视觉感受不如动态物。

“马对周边静态的动物如蛇、兔等常常发现不了,当这些小动物突然出现时,就会经常引起马的惊吓感。”

陈楚顿了一下,“你这匹是公的母的?”

“回都尉大人,是公马。”新1

“噢……特别是公马,有时出现突然应激行为。”

朱挑眉,问道:“妹夫,什么是应激行为?”

“嗯……怎么说呢?”陈楚毕竟不是专业的,“就是受到了某种刺激,然后做出了出乎意料的反应吧。”

“就比如公马,它是最容易做出应激行为的,刚刚它也很好地向我们展示了,小躲、惊慌,有时会造成人员伤害。”

“马因视觉不良,有时会形成较强的恐怖感,因此才有了应激反应这一说,同样的,马的距离感比较弱。”

“马后退时,对距离是毫无判断能力的,所以使役和控制马时,对后肢应当特别警惕。”

第191章 保证喝不呛

“妹夫啊,你这长篇大论确实蛮有道理,我听着,就感觉你可以试试骑马了啊!”朱笑着说道,他对于陈楚那些话没有任何不耐烦,反而饶有兴趣。

“可别了,皇兄,饶了我吧!”陈楚无语地摇摇头,“为了能让百姓们更好的养马,不做足了准备怎么行,但让我骑马是万万不可能的。”

被朱岔开了一下注意,陈楚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这个马啊,他虽然视觉差,但是在夜晚可比人们看的还要清楚。”

“都尉大人,这是为何?”张知贵好奇地问道。

陈楚倒是想解释给他听,但问题是咋解释呢。

他记得好像是因为,马眼底的视网膜外层有一层人没有的膜,在弱光情况下经过反射,就更能让物体清晰度提高。

因此,马在夜间能清楚地辨别夜路和夜出的动物。

“就是马有我们人身上没有的东西,这不是重点。”陈楚说道,同时又转头看向记录的官吏们,再次重复,“这个可以不记。”

都是理论性知识,记了也没什么用。

“夜间的马常常打‘响鼻’,你以后若是听到了,就表示它发现了夜游的动物或异物,正在用‘响鼻’预以警示。”

正是因为马匹复杂的视觉构造,当人们蹲下清理马蹄,马往往辨认不出人的形象而发生踢人、咬人事故。

不过古代嘛,就算是职业养马的人,除非真走不了道路了,应该就没有这么亲力亲为,还会有闲工夫替马清理马蹄的。

马正专心地吃着杂草,陈楚趁其不备,小心翼翼又快准狠地摸了一下马脸。

他可是克服了巨大的心理阴影,佩服自己。

陈楚又细细地看了看搭建差不多的简陋马厩,手托下巴思索一会儿。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马厩好像也需要管理。

他说道:“你日后不要忘记清理马厩,马厩也需要精心呵护。”

“都尉大人,您说。”张知贵一脸认真。

“每天清晨清厩一次。马厩需要干燥的环境,为了保持厩内干燥,应以清扫为主,减少用水冲洗,不要用水直接泼。”

“尤其是在马匹采食和休息时间,要记得严禁闲杂人员在马厩内嬉戏、喧哗,否则就不是清理马厩,而是马厩里的马来清理你了。”

马厩的注意事项说完了,就该说照理马的注意事项了。

首当其冲的便是饮水问题。

陈楚怕百姓们骨子里的性格,导致把马圈在马厩进行散养于是也对此做过不少规划。

就拿马饮水说吧。

水对马匹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马匹缺水,会严重影响马的健康。

陈楚搓了一下词,开口说:“马厩内要常备清洁、新鲜饮水,保证马匹可以随时饮用。马匹饮水后,不能立即作剧烈运动,也就是说不要把马拉出来到处溜。同样的,剧烈运动后的马也不要再立即饮水。”

一匹马每天要饮水3040升,夏季更是增加到5060升,马饮水量大,除因为在使役中要消耗大量的水分外,马每天要分泌大量的消化液,这看就需要补充大量的水分。

“你们可能没听过这句俗话,‘草膘、料力、水精神’。”

“我还真没听过。”朱此时开口说道,“妹夫不如细讲一番。”

陈楚愿称朱为最佳捧哏王,虽然知道朱如此偏向自己的原因,但他到目前为止十分满意。

“这句俗话,说明水对马生活的重要作用,所以要给予足够的饮水。”()

“不过,饮水也要讲究规律,同时讲究清洁,要保证到某个时间点就要换水,水呢,就要你辛苦一下,最好是清澈的河边水。”

“马匹饮水通常一日三次,你就按照规律分早中晚,让它各饮一次水,到时候最好整个大水桶。”

“明白我的意思吗?”陈楚对表情变得有些瞠目结舌的张知贵问道。

“妹夫,你就接着往下说,他又不是蠢货,怎么可能听不明白。”

张知贵惊叹只要是因为这个马,要是按照陈楚的说法每天都这么做,这简直是活的比人都好了。

“不要慌,我也是看你有能力,才讲这么细致。”陈楚浅浅安慰了一下。

不过他这确实是实话,要是稍微穷点的百姓,做不到也就做不到了。

不过做不到,也就意味着养不了好马,那就没有奖励拿,也是一种亏损。

“都尉大人,草民铭记于心,这饮水事项草民已经记住了。”

接下来就是马进食了。

马一般要遵循先饮后喂的规则,因为马的口腔比较干燥,不饮而食很不利于咀嚼消化。

“你喂马,要记住在喂之前先给马足够多的水分,现在这样喂呢,其实也不叫喂,顶多是赏赐一些,勉强解解馋,还可以增加你和马之间的关系,所以这样的行为平常可以适当的来一次。”

“如果马匹出汗了,那喂食的时候就要注意了,不能随便喂,更不能随意让马饮水。”

马出汗多,出汗的时候体温还没有恢复正常,所以不能立即饮水。

否则大量冷水进入体内,常常引起胃肠痉挛或感冒,就跟现代的人们跑完八百米一千米做剧烈运动一样,运动完后第一时间是调整呼吸,而不是大口大口地饮水。

“若马匹出汗,这时候就要让它稍微休息,先给少量干草让它解解馋,多次咀嚼,少量多次,然后再让马饮水,这就叫做先歇槽再饮水,饮水之后就可以少量多次地喂饲料了。”陈楚说道。

“马饮水实在重要,你回头可一定要对饮水槽多加固定,能保证你外出马也有水喝是最好的。”

“骡马回来啃啃草,老牛回来喘喘气就是这个道理,在天热要防止暴饮,以防呛水“炸肺”。要做到‘饮马三提缰,保证喝不呛’,不让马一口气喝完。”

这个张知贵还是懂得的,毕竟他虽然以前是书生出身,但因为落榜已经当了好几年农民,所以关于“炸肺”的说法,他是能保证完全做好的。

第192章 马无夜草不肥

“你日后一定要注意啊,这喂马也是有学问的。定时定量,少喂勤添,少量多次。”

不仅如此,还要根据马每次采食量和采食速度的特点,要增加或减少饲喂次数,并给以足够的采食时间。

鉴于张知贵还没有如此系统地喂过马,于是陈楚说道:“你这几天先多观察观察这马每次进食时候的采食量。”

“若是进食慢了,你就每次缩短它进食的时间,没吃完也不允许它在吃,若是进食太少,你就适当地添加一些喂养次数。”

张知贵连连点头,陈楚又细细端量了一下张知贵领养的公马。

看他这体格,虽然未成年,但应该少吃不了啊。

而朱也说道:“妹夫,我看这马体格也算肥硕,应该是要多多进食的。”

陈楚点了点头,“总之你先观察几天吧,出不了错。”

饮水和喂养都不是简单事儿。

一匹200250公斤体重的马,每天能够采食大约56公斤,但是每次喂草时,它最多只能采食2公斤,所以每天至少饲喂4次。

同时,还要照顾马吃得慢的特点,毕竟一头进食再快的马,其实它也是慢的,说快也只是因为同向比较罢了。

“若是感觉慢了,那每次添草不宜过多。”

“一定要随时记得,如果喂量过多,马拱草的时间就会拖长,结果使槽内草温升高,草便会变质。”

马其实还挺挑食的,越变质越软的草,马就越吃越不爱吃。

而且马需要保持自身的旺盛食欲和稳定的消化机能活动。如果不定时就会造成马匹得胃病,现在可没有兽医,出了问题就只能报废着养,任其自生自灭。

这可不是陈楚想看见的,他出马制度,是希望有七八成都是能用能上战场的好马的。

“若是处理不当,就会造成草料浪费。马吃的草人不一定会吃,不吃就只有扔,那就会出病菌。”

说到滋生细菌,其他人就有些谈虎色变,毕竟天花的威力实在太猛了,因此但凡是跟瘟疫扯上边的,人们都会很害怕。

陈楚见张知贵一直点头,不由问道:“我问问你,关于饲马,你理解的如何?”

突击当堂测试,着实让张知贵吓了一跳,但好在他这次没有支支吾吾地了。

“回都尉大人,如您所说,喂马应当要定时定量,同时要注意草料剩余情况。”

“嗯。”张知贵虽然是将陈楚的话梗概以后重复了一遍,但那自信的模样确实让陈楚相信他是真正理解了的。

这张知贵结合种种特点,以前应当是个书生啊,要不然我说了这么多,他好能记得八九不离十。

陈楚猜测到,不禁感慨:这古代人的记忆力确实是好,随便一个不知名书生就能做到如此。

应该说环境造就人才,就古代这科考,,再加上没有什么电子科技娱乐活动,想记不住都不可能啊。

“你们记得如何了?”陈楚不忘关怀一下中都府派来的笔记官吏。

“都尉大人,记得很全面,有下臣盯着呢,你尽管放心地讲解。”李郭本来正盯着官吏的手录,听到陈楚的问话开口说道。

“好。”陈楚点了点头,继续自己的讲解。

首节上一节116/1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