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人在诏狱,满朝皆是我徒孙 第113节

水中的水草碧绿碧绿的,像一块块翡翠,水面平滑的像一面镜子,映着陈楚以及朱等人的面庞。

“这淮河看上去可比以前好多了啊!”朱不由赞叹,“怪不得这水利工程重要。”

“待到水库完全建成,只会更好。”

而稻田蟹的养殖发展,大大提高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十分有利于稳定粮食生产。

毕竟在养殖稻田蟹的时候,不会影响稻田粮食的产量。

而养殖稻田蟹,现在既起到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稳定粮食产量的积极作用,等规模大了就一定能保证农民口粮和国库粮仓的双重供应。11.c0m

“妹夫,这是什么蟹?”朱棣指了指农民手中乱动的螃蟹。

“稻田蟹,顾名思义,就是在稻田里放养的螃蟹,我也没想到淮河这边有,总之用处多多。”

朱看了看稻田里忙碌啥农民,“那他们现在就不是在插稻喽?”

“嗯。”陈楚点了点头。

“我还是头一次见到养殖螃蟹的。”朱说道,“这儿的农民养的明白吗?”

陈楚还没说话,李郭就先开口了:“秦王殿下大可放心。百姓们虽然也是第一次养殖螃蟹,但都尉大人已经告知了详细的养殖方法,都尉大人深知下官等人没有经验,因此可谓是事无巨细。”

“这都是我的分内之事。”陈楚摆了摆手,示意这些并不需要拿出来夸赞。

然后他看了看三位皇子,笑着说道:“说不定到时候几个皇兄就不止种地一个任务了。”

朱闻言,耸了耸肩,没有太在意地说:“反正依旧都被父皇派来了,虽然当初来这儿除了种地就没想过干其他的,但那是在没见识到妹夫的手段以前的想法。”

现在可不一样,陈楚要是有什么不让他参与的,他还不乐意呢,而他皇兄应该是第一个不愿意的。

全是吹牛逼用的知识,动动嘴就都有了,我能有什么手段……

陈楚无奈地笑了笑。

水库建造与稻田蟹的养殖都视察的差不多了,朱棣环视了一下周围问道:“妹夫,淮河这里看的差不多了,还有什么地方能去视察一番的?”

陈楚看向李郭:“不知李通判对此地视察的是否满意。”

李郭当然是满意地不得了,“有都尉大人的关注,这两个工程的情况进展如此顺畅,下官自然是心满意足。”

他也问陈楚:“不知都尉大人接下来想去何地?”

陈楚想了想,回问他:“正式启用马制度是今日吧?”

李郭点了点头表示确定,他说:“下官在去都尉的府上之前就在官府告知官员们,在今日未时开始向百姓们分配马和羊。”

朱听着,想去凑凑热闹,建议道:“妹夫,出都出来了,不如去官府门口看看如何?”

“既然皇兄想去,那妹夫岂有不去之理。”陈楚说道。

他们当即向中都官府进发。

“妹夫,听说这马也是按着你的标准来挑的?”朱棣问道。

闻言,朱朱都哈哈大笑,李郭一头雾水。

陈楚自然知道他们为什么笑,连带着朱棣不就是嘲笑当初狩猎的时候发现他连马都不会骑吗。

他撇了撇嘴说道:“几位皇兄当真是好记性啊?”

朱笑着说:“那是自然,毕竟妹夫的缺点也就那么几个了,还都是一等一的特点鲜明。”

第186章 选马

而朱棣虽有调笑的意思,但更多的还是好奇,毕竟陈楚那么怕马,但看上去却对如何挑选马匹有着丰富的了解。

“妹夫,不如给我们讲讲挑马的标准,如何?”

说到挑马的标准,陈楚可是搜刮了一大堆记忆,加上大明专业的养马人的建议才选定下来的。

无外乎就是按外貌、体尺类型、血统来源、生产能力、系谱和后代的品质来选择马。

养马的师傅们还告诉他关于选马标准,其实在民间也是流传着一个顺口溜,即:

远看一张皮,近看四肢蹄。

前看胸膛宽,后看屁股齐。

当腰掐一把,鼻子捋和挤。

眼前晃三晃,开口看仔细。

赶起走一走,最好骑一骑。

陈楚把这个顺口溜告诉朱他们,后者点了点头,朱更是说道:“儿时学习骑马要术的时候,确实有听马师讲过,印象倒是深刻,但是具体的解释已然忘得差不多了。”

陈楚于是就想着当时在马棚里,那几个养马人的解释,“这选马啊,首先看马的全貌,包括毛色、营养、体格大小、体型结构、全身匀称与否等等。”

俗话说,好人出在嘴上,好马出在腿上。

“各位皇兄应该知道,一匹马跑得快不快,四肢与马蹄是必须重视的,因此必须近看、细看。要看肢势是否端正,管骨骨棒的粗细,筋腱的多少和坚强程度,不仅如此,还需要多摸多感受。”

“对蹄的大小、蹄质的好坏、护蹄毛长短等等都要仔细观察。”陈楚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马胸不可太宽、不可太窄,容纳一蹄者为佳。”

“皇兄们可知马的甲和尻分别叫做什么?”

朱回答道:“若是我没记错,应当是前山和后山,这应该也要算入选马标准吧?”

“不错,老话常讲前山高不用挑,选马的时候也要比一比前后的高低,背腰是否宽而平直,和尻部结合自然与否。”

“《相马经》云:‘鼻大则肺大,肺大则能奔’。我当时在马棚,就看着那些师傅通过使马头向着阳光,用手在马眼前晃三晃,以检查马的视觉好坏,并观察眼球的形状。”

“同时还要观察走相,在土地上画出来一条直线,等马直线前进时就看蹄子印是否落在一条直线上,若是落上面了,那就是不瘸,是正常马。”

而这也是为了检查马在负重而且快速前进时,有无缺点。

说起来,当时陈楚还对那里的马厩好一顿细致的观察,养马人对此也是好一番讲解。

比如说,想要搭好马厩,就要了解了马的生理特性。

陈楚当时就想到一个非常搭配的例子。

这就好比是驾驶要把握住方向盘。

马厩是马匹生活的小环境,只不过大明此时对于马厩的设计技术没有多么高超。

不过好在陈楚也是了解一些,比如要以适合马匹生理需要为原则、以经济、实用、坚固为标准,马厩要干燥、通风好、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配备供水与排水设施。

想养好马就得精细些,一般就是单间饲养,似乎谈到“精细”,放在农村就是不大可能的,但因为是每家基本只养一只,所以也算变相的单间饲养。

封闭式的马厩有它存在的道理,比如在北方就可抵御寒冷,在南方就可防太阳辐射。新1

关于太阳辐射,古代没有这个词所以从不在意,但陈楚知道,所以这今后就得注意。

马厩的地面非常重要,本来就是普通的土地,但中都水泥灰出现后,有一小部分马厩已经采用上水泥地面,虽然有些奢侈,但坚固耐用效果出奇的好,那一小撮马匹几乎就没再出先过摔倒的情况。

当时养马人还暗戳戳地问陈楚怎样能把水泥灰普及来着,然而这东西好搞不好搞,中都这边还是冒着淮河水土流失的风险去挖河道的呢。

而马厩内的固定配置无外乎饲槽、喂草架、水槽这三类。

他观察过,养马场的马厩这些配置都是让饲槽位于门旁的夹角处,与水槽分开,水槽一般使用的是最普通的大水桶,将大水桶支架固定在墙壁一角,不仅可以喂养好几匹马,还能以防被马弄倒。

喂的饲料就是杂草,那些草跟诏狱里放的没什么两样,当时还让陈楚起了一阵鸡皮疙瘩,让他回想起刚穿越来那会儿,无依无靠,每天抱着杂草活在濒死的威胁下。

虽然朱对此不感兴趣,但陈楚毕竟也是讲了这么多,废了大多口舌的,于是说道:

“看来不光骑马要有手段,这相马养马也是大有学问的啊!”

但他对陈楚嘴上夸赞,可不代表对朱棣也是如此,他笑着对朱棣说:“老四,怎么对这些如此好奇,莫非,你往后也要走这条路?”

朱棣长袖下的手猛地缩成拳头,他拐弯抹角地回击道:“我看皇兄刚刚听得入迷,之后又对妹夫一顿夸赞,还以为皇兄是感兴趣的呢。”

“就算是感兴趣,那自然是比不上老四你博学好问的。”

“我”朱棣刚要开口,马车就一个趔趄停了下来,他差点砸在对面的朱身上。

朱皱着眉:“怎么回事?到官府了?”

陈楚听着朱的疑问,摇了摇头。

这些时日他总是在都尉府,淮河以及官府之间来回奔波,也时常坐马车,所以从淮河到官府所用的时间他基本了然。

这很明显是没接近官府呢,因为某个原因突然停了下来。

负责驾马的护卫掀开车帘子,面色复杂地瞧了瞧周围,然后恭敬地冲他们行了个礼,说道:“殿下,都尉,还未到官府。”

朱是个急性子,打断道:“那为何突然停下?找死啊!”

“~皇兄,莫要着急,让他说完。”朱拦了一下。

再不拦,他怕朱直接下去把那护卫暴揍一顿,平白拖延时间。

“谢燕王殿下,殿下,前面的人排成长队,将去往官府的道路堵上了,殿下和都尉只能徒步前行了。”

第187章 门前热闹

朱有些不耐烦地问护卫:“还有多久的路程?”

这护卫平时就跟在朱身边,这么问,属实是为难他。

于是朱就把目光投向这里理论上对中都最熟悉的通判李郭,“李通判,你说。”

“两位殿下......下官也不太知晓。”李郭已经尽力不去得罪这几位皇子了。

“少说也还有三分之一的路程吧。”

回答的人是陈楚,朱他们顿时感到有些诧异。

朱挑眉说道:“妹夫竟然了解。”

陈楚看着他们的神色没有感到意外,只是淡淡说道:“无他,唯走熟尔。”

走的多了,自然就有感觉。

陈楚说完就率先迈开步子,同时心里“啧啧啧”地感叹。

唉,他这人自穿越到大明那一刻起啊,不是装x,就是在装x的路上。

没办法,时也,命也。

李郭擦了擦额头不存在的汗水,也急忙跟上陈楚的脚步。

朱跟朱对视一眼,后者耸了耸肩,“终归是要走的,走多久不是走?”

于是一行人就不行前往官府,陈楚在前。

他们边走,边看着排起长队的百姓们,已经鲜少有百姓穿带补丁的衣服了。

李郭不禁感叹,说道:“没想到,我中都也能有这般壮观的一天。”

朱“哼”了一声,说:“有了我妹夫在,还需愁这些?以后天天都是如此。”

那语气骄傲自豪的,好像改变中都改善百姓生活的是他自己一样。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李郭连连点头称是。

队伍中,很多百姓都已经排了很久的队了。

有人时不时踮脚张望前面,然后抱怨说道:“这还要多久啊”

首节上一节113/1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