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棣:爹,你咋没死啊? 第58节

“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泰宁侯陈赢,驸马都督井源,兵部尚书邝,户部尚书王佐,吏部左侍郎曹鼐,刑部右侍郎丁铉,工部右侍郎主永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邓栗等五十二位勋贵重臣,皆死于乱军之中。”

“大明天子朱祁镇,于中军被俘。”

“这便是,大明战神。”

话音落下,整个醉仙楼主堂都是寂静如墨,连初生找妈妈的蚊虫飞过嗡嗡之音,都能清晰入耳。

季伯鹰一口气说完之后,没有继续说话,而是坐回了太师椅上。

接过惜玉呈上来的热茶,拿起茶盖,吹了吹白气,轻抿上一口。

他知道,残酷的事实,往往需要一定时间来消化,尤其是事先还存在错误的期待。

“咱,咱…”

短暂的沉默之后,老朱的胸腔开始极度起伏,张了几次口,硬是没把这句话说完。

数十年积攒下来的二十万精锐丧尽,五十多位重臣勋贵死于乱军之中,以大明天子之身沦为区区瓦剌的俘虏……!

其中任何一件,都能把老朱给气吐血,更别说三件一起发生。

再一想到自己袖中那一副于昨夜亲手写下,准备送给朱祁镇的「大明战神,战无不胜」八个字,老朱顿感脸火辣辣的疼,真想抽自己几个耳刮子。

“咱一定要砍了这厮!”

这一句话,老朱说的可谓是咬牙切齿。

‘啪’!

老朱棣更是猛的一拍桌子站了起来,眼中凶光毕露。

“如此废物,不配为我永乐儿孙!”

小朱四、朱老四、老朱棣,这三个朱棣之中,唯有老朱棣的永乐时期,是经历了真正的北征漠北,而且是天子亲征。

以永乐大帝之威,硬生生把蒙古打成了三瓣,将大明的控制疆域往北直达库页岛,设立努尔干都司,控制了整个东北区域。

蒙古分裂出来的瓦剌和鞑靼、兀良哈,在老朱棣帝威之下,草都没得吃,只能吃屁。

老朱棣之所以这么拼命干,不惜拼着一身病体,也要强行发动北征,就是为了让儿孙能够不再受草原部落侵害之苦,要让这帮草原鞑子跪在大明面前唱征服。

而老朱棣也的确做到了,永乐帝的时代,不论是鞑靼还是瓦剌,在大明面前都只能乖乖当孙子,吭都不敢多吭一声。

可这才过多少年,从永乐二十二年到正统十四年,满打满算不过二十几年,永乐之威荡散无存,攻守完全异位,大明天子跑到人家营帐去唱征服了。

越想越气,老朱棣又是一拳捶下去,这桌子都快裂了。

‘也先。’

老朱棣注意到了季伯鹰话中所说的瓦剌也先,他想起前天商议北征的时候,自家老二提起过这位有着鹰顾狼视之像的脱欢儿子。

没想到竟然一语成谶!

老朱棣心中打定主意,等到征倭结束之后,第一时间发动北伐,亲征漠北。

而这一场北伐目的也简单,摁着瓦剌往死里捶,尤其是要把脱欢的儿子也先锤死,扼杀于萌芽之中。

“爷爷,气大伤身…”

永乐朱瞻基刚开口。

老朱棣刀子般的凶光望来,把这位永乐小朱吓得脖子一缩。

永乐小朱和洪熙小朱,这两人虽然有点尴尬,但多少心里都有些委屈,毕竟在他们所在的时空,还没生出朱祁镇。

可宣德帝,此时低着头,根本不敢抬起。

因为,他生了。

在他的宣德朝,朱祁镇不仅已经九岁,并且已经被立为了太子,还差一点就登基了。

他感觉这些异时空的老爹们和爷爷们,以及太爷的目光都落在了自己的身上。

仿佛就在说:你小子乱开什么炮?当年就应该把他甩墙上!

“土木堡之变,有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在我们正式出发之前,我要用一点时间把间接原因给你们讲清楚,这也是土木堡之变的背景。”

季伯鹰眼眸扫过这些尚沉浸于愤怒之中的天子储君,继续开口。

他提起土木堡,不仅仅是为了引起他们的愤怒,而为的是让这些天子储君们透过土木堡之变看本质,看到制度的糜烂,然后去改制,防范于未来,以此延长国祚。

“直接原因,是朱祁镇。”

“而间接原因。”

季伯鹰的目光,扫了眼两个略显尴尬的永乐小朱和洪熙小朱,最后落在了低着脑袋的宣德帝身上。

“则是朱瞻基。”

第77章 土木堡与北境战略(求月票!)

突然被点名的三个朱瞻基,都是瞬间猛的抬起头。

那错愕的眼神仿佛在说:我当年造他的时候,也没想到他这么废啊,这也能全怪我?

而且孙氏模样长那般水灵,功夫又那么好,是个带把的都忍不住啊!

老朱、三个朱棣,三个朱高炽,以及阿标,还有五位旁听生,目光也都是顷刻落在了朱瞻基们的身上,尤其是这些朱瞻基的这些爹和爷爷们,那眼神中,透着凌锐的寒意。

因为朱祁镇大明战神的身份揭露,三个朱瞻基已经在天子储君中抬不起头了。

都说老子英雄儿好汉,虎父无犬子,可他朱瞻基偏偏是一个没凑上。

“姚广孝,你认真听,你所要追寻的答案,就在我接下来要讲的内容之中。”

季伯鹰扫了眼道衍,道衍深吸一口气,凝重的点了点头。

随后抬手,怜香则是乖巧呈笔。

龙飞凤舞,笔走银蛇。

「北境战略」

季伯鹰在这宣纸上写下这四个大字。

“大明对北方的战略变化,与土木堡之变有着密不可分的干系。”

“首先,让我们将目光放在洪武时期的北境战略。”

话音落,老朱下意识挺直着身躯,他这些年为了北边那摊事,可是没少费工夫。

“开国之初,老朱的登基祭天诏书中说的很清楚,一句‘天命真人于沙漠入主中原’,便是言明大明承认元朝得授天命,更是言明大明继承的是元朝法统,而并非是宋朝,其中原因很简单,因为只有承认继承的是元朝法统,大明才能继承元朝在东亚秩序中的霸主位置,以天命之名,名正言顺的收复草原,进而以汉人王朝的身份恢复昔日汉唐之荣耀。”

这一番话,老朱听的心情澎湃。

他所期望的大明,就是如强汉盛唐那般,受万国敬仰,为后世千古颂唱。

当年开国之初,的确有很多人建议老朱撇去元朝,直接继承宋之法统。

说实话,当时老朱也想过,毕竟元朝在老朱看来就是一帮异族,可心里又拿不定主意,就以这件事专门找当时的刘伯温问了问,刘伯温的解释与今日仙师所言一般无二,听完其中利弊之后,老朱当即拍板承元弃宋。

原因很简单,他不想做南宋。

“洪武三十余年,共计十三次北伐,蒙古直接被打散,随后大明在长城外建立大批军屯卫所,如尖刀一般直入草原腹地,接着又于北境防线上分封九大塞王戍边,以塞王加军屯卫所,有这两套边防系统守在大明北境,足以让大明边防稳如老狗。”

“甚至大明的势力反而可以越过长城,逐渐蚕食蒙古人的地盘,以此方略经营下去,长此几十年,足以达到既定目标,让大明取代元朝,重新成为东亚霸主,掌握东亚秩序。”

老朱听的频频点头,对自己的雄才伟略十分满意。

不管他之前是不是这样想的,但是从这一刻起,他就是这样想的。

“只是。”

季伯鹰话语一转,目光落在了朱老四和老朱棣身上。

“建文年间的一场靖难,为防其他手握兵权的藩王重现靖难之状,所有掌兵的藩王都被削去了兵权,调离了塞地,就此,打破洪武年定下的这套塞王戍边系统。”

“边境失去了统兵的藩王,散布于长城外的卫所得不到统一号令,自然是撑不住蒙古侵扰,于是长城以外的卫所开始陆续内迁到长城附近,甚至直接裁撤。”

“如此一来,卫所这把直入草原腹地的尖刀也收了回来,洪武年定下的这两套边防系统,彻底打破。”

话,说到这里。

朱老四和老朱棣,眼神都是躲闪了起来,根本不敢与老朱直视,毕竟他们属于直接责任人。

“哼。”

老朱冷哼了一声,这两位朱棣都是浑身打了个寒颤,倒是小朱四乐得自在,他反正现在连藩都还没就,这也不管他屁事。

“太祖苦心经营的两套边防系统,全部都废了。”

“可蒙古人依旧还在。”

“所以。”

季伯鹰目光凝落在老朱棣的身上。

“永乐帝撸起了袖子,决定亲自来组建一套全新的北境边防系统。”

“那便是,天子守国门。”

“原本就已经被打散的蒙古,在永乐帝的北征之下,直接从落魄贵族打成了乞丐,草原各部表示纷纷臣服于大明,开始向大明朝贡。”

“自此,草原部落正式纳入了大明朝贡体系。”

“北元蒙古分裂成鞑靼、瓦剌、兀良哈,这三家势力,谁若是有复起的苗头,那大明便揍谁,谁若有衰败的趋势,便伸手拉一把,如此离岸平衡战略,再加上草原临近的帖木儿帝国等都向大明靠拢,使蒙古更是孤立,始终保证大明处于凌驾在草原之上的地位。”

“永乐年间的北境战略,总结起来重在一句话:天子守国门,抑强扶弱,谁强揍谁。”

老朱棣深吸一口气,很是认可的点了点头。

在他的时代,经过两次北征之后,兀良哈基本已经成了大明的狗,而瓦剌与鞑靼,谁要是敢咋咋呼呼冒头,谁就得挨打,草原各部都得乖乖向大明朝贡,跪着向大明爸爸唱征服。

爸爸一高兴,就赏点吃的。

乖乖听话就有饭吃,不听话的不仅没饭吃,还得挨揍。

这就是永乐年间的草原现状,蒙古人过得极其苦逼,仰着大明鼻息过活。

“经过洪武、永乐两代,草原各部基本安定。”

“可是。”

“到了宣德朝,一切都变了。”

话音至此,宣德帝脖子一缩,活像是只犯了错的王八。

PS:【7.10号凌晨0点上架,也就是第80章上架,大中小朱们已经磨刀霍霍向战神了,因为这一趟是正统-景泰-天顺,三个年号一起走,持续时间比较久,求好哥哥们轻点喷,小弟这两天已经被喷的失眠了,季伯鹰给我的褪黑素都没用,看来得上安眠药了】

【今天把老板炒了,以后就靠各位好哥哥们接济了!】

【求月票!!!!】

第78章 本堂课第一站,土木堡!(求追读!)

“自洪熙、宣德始,大明国策彻底反转,停止对外战略,开始休养生息,以此来让国家财政得到缓解,这倒也没错。”

首节上一节58/11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