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棣:爹,你咋没死啊? 第24节

在老朱看来,一个宦官竟然拥有随意缉拿百官的权力,这还不反了天?!

娘的,一群把儿都没有的狗玩意,竟敢嚯嚯咱的大明江山!

“父皇,儿…”

‘啪’的一声,老朱拍案而起。

“咱立在宫门前的铁碑,你小子是瞎了吗?!”

洪武帝曾于宫门立下一块铁碑,上书‘内臣不得干预政事’,希望以此碑警醒后世之君,不可任用阉宦,祸国乱政。

面对老朱的怒火,老朱棣垂下眸子,一句话也不敢吭。

这事,的确是自己干的不地道,他怎么说都没用,只能默默承受来自于老朱的怒火。

反正在老朱棣看来,自个老爹显灵也就这么一会,挨过去就完事,等老爹走了,该咋滴还是咋滴,这永乐朝的大明还是咱老四最大。

“哦,对喔,你还有块碑。”

季伯鹰似是想起了什么,笑了笑。

“可惜,那块铁碑,被太监砸了。”

这话一出,老朱愣了,低着头不说话的老朱棣也是愣了,自个老爹立的碑也有人敢砸?!

要知道,就算老朱棣迁都,那都得把自个爹的这块碑给里里外外擦干净带上,等到了新皇宫之后,第一时间老老实实的让人在宫门口挂了上去。

“怎会如此?!”

“仙师莫不是卜算错了,我虽然用了宦官,但并非重用,亦是对宦官之权做了极大限制,怎么可能会有这等事情发生?!”

老朱棣这话也的确没错,他虽然用宦官,但是并不是没有考虑到阉党成祸的问题。

永乐年间,初设东厂,永乐帝威服四海,并且他也并不是完全放权于宦官,而是做了诸多限制,再加上这帮宦官也没什么文化,大字不识几个,想乱政也没法子,自然翻不起什么浪。

反而一个个极为感恩永乐帝给的一条出路,干活一个比一个卖力,让老朱棣极为满意。

只是。

人算不如天算。

永乐朝的这帮太监的确很老实,怎么看都不像会祸国乱政。

可是永乐之后,尤其是宣宗当政时期,为了牵制越发壮大的文官集团,宣宗朱瞻基开始大力重用宦官,甚至在宫内专门开设教宦官读书的内学堂。

这么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操作,直接导致了宦官权限越来越膨胀。

直至那一位王先生的出现,大明第一位权倾朝野的权宦。

正统七年,唯一令王振惧怕的太皇太后张氏病逝,王振大权在握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将太祖高皇帝立于宫门前的铁碑废了。

“这事,就得牵扯到明朝另外一位皇帝了。”

“世人称其为大明战神,或者,叫门天子。”

“瓦剌留学生也行。”

朱祁镇:爹,我要去留学,麻烦给我教下学费(月票)。

第33章 充满期待的老朱父子(求追读!)

‘大明战神?’

‘叫门天子?’

‘留学生是什么?’

老朱和老朱棣都是被这几个名词搞的一头雾水,完全听不懂季伯鹰话里的意思。

但是很显然,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了第一个称呼。

“仙师可否细说这大明战神?”

老朱棣那双斑白眉宇皱的很紧。

毕竟用阉宦这件事,源头回溯是他永乐一朝,他朱棣得负责。

“还请兄长细说。”

老朱也迫切想知道其中内容。

“大明战神朱祁镇,也就是太祖四世孙,太宗曾孙,仁宗长孙,宣宗长子,于正统十四年亲征北伐,帝京三大营二十万精锐全数出征。”

老朱和老朱棣听闻到此,两父子眼睛都是不由一亮。

‘果然是咱老朱家的子孙!有血性!’

‘兄长竟然以战神相称!能被兄长这等仙人称之为战神,想来咱这位四世孙必然是横扫漠北,远超汉武的一代雄主!’

这是老朱心里所想。

‘朕迁都至北,临近晚暮之年,越发担心后世子孙雄心丧尽,再无抵御漠北之力,现在看来,完全是朕多余担心了,我朱棣的子孙,我朱家的子孙,我大明皇族子孙,岂能是碌碌平庸之辈?!’

‘大明战神,这是何等的荣耀!’

‘上一位可誉为战神的君主,乃是唐太宗李世民。’

老朱棣心中感慨,一想到自己的后辈子孙有媲美大唐李二的君主,顿时舒心了不少。

自从年初正式迁都北平之后,他屡屡做一个梦,那就是草原骑兵包围北平城的场景,每梦至此,醒来后都是满背冷汗。

他倒是不担心朱高炽和朱瞻基,对于自己那位大儿子,他深知秉性,虽未有开疆之能,但极受朝中文臣拥戴,守成足矣。

至于朱瞻基,这好圣孙是他一手从小调教到大的,二次北征的时候还亲自带在身边,让朱瞻基早早领略了战场之风,就是为了锤炼朱瞻基的胆魄。

故而,朱棣一直担心的是朱瞻基之后的后世之君,毕竟再往后,他朱棣已经魂归九幽,无法亲身教授了。

季伯鹰瞥了眼这两父子,皱起了眉头,他发现事情不太对劲。

‘这两货,莫不是会错了意?’

在老朱和老朱棣炽热的目光中,季伯鹰有点纠结,要不要将大明战神这个残忍的事实讲出来。

“后面呢?”

“亲征结果如何?”

“我大明战神可是横扫了漠北?”

老朱和老朱棣,几乎是同时开口问道,眼神中充满着期待。

“话题又歪了。”

季伯鹰不打算现在讲,尤其是这位老朱棣,一看气色就不是很好,待会要是受不了打击,一口气上不来嘎了,那季伯鹰可就真是哔了狗了,哭都没地方哭去。

他还期望永乐时空在老朱棣的盛威下进行一系列改革,以此延长永乐时空国祚。

这个谜底,过段时间再揭晓吧,先让老朱和老朱棣憧憬一段时日。

“正统北征的过程太过复杂,往后我们有空再细聊。”

“或者哪天合适的时候,我带你们两个一起去领略战神风采。”

与其用嘴讲,不如到时候直接带这两父子去正统年间看。

反正那位英宗皇帝,自己迟早是要会一会的。

老朱和老朱棣都是有些失望,但也都没有说什么,至少对于他们来说,知晓后辈子孙中有这么一位战神存在,已然是心中慰藉了。

而且听说有机会去亲自领略这位被誉为战神的子孙,老朱和老朱棣想想就内心激动不已。

‘看来朕没有必要再继续纠结继位人选了,唯有让高炽继位,瞻基才能登基,也只有瞻基坐上皇位,朕的这片大明江山才能交到朱祁镇这位战神之手。’

‘至于这摘去父皇铁碑的阉宦,估计是朕这位曾孙一心忙于北伐,无意疏忽内廷,等他整治内吏时,必然可肃清朝野不正之风。’

老朱棣念及至此,心中决断,顿感一块大石落地,心情大好。

‘兄长所言的复杂,必定是咱的这位四世孙建立了大功业,故而一时难以言清。’

老朱点了点头,反正迟早都要去亲自见这位战神后代,倒也不急一时知道结果,他的思绪再次回到了铁碑上。

自己堂堂开国太祖,以祖制立下的铁碑竟是被一个宦官砸了,想到这里老朱的内心极其复杂,他没想到自己千防万防的宦官干政,竟然还是发生了。

这也让老朱深深意识到一点。

自个定的祖制,对后世之君来说,其实没什么卵用!

另外,也让老朱感觉到了极为逼迫的危机,那就是如何杜绝后世宦官乱政,毕竟宦官乱国,甚至废立皇帝,这汉末、唐末,宦官之权凌驾天子之上,都是有着先例。

正是因为看到这些血淋淋的案例,老朱才会竭力压制宦官这些不带把的玩意,不给这些阉人任何冒头的机会。

旁侧的老朱棣也是看出了老朱的不悦。

“父皇,任用内臣一事,是儿思虑欠妥,今有仙师之言在前,儿必定会制定相应措施,以限制内臣之权,绝不让后世出现宦官乱权之事。”

老朱棣已经下定决心,好好整肃内臣。

季伯鹰看了眼老朱棣。

“朱棣,你可听过一句话。”

老朱棣一怔。

“洪水决堤,只需一口。”

此话一出,老朱棣沉默了。

的确,宦官专权之后,连太祖定下的铁碑都能砸了,自己就算以制度为约,又能维持多久?

唯一的办法,只有将宦官的专权之路彻底断灭。

可是转而一想,口子已经开了,便是无法关闭,因为不管你怎么做,都无法抹去宦官曾经在大明朝参政的痕迹。

只要有着痕迹存在,后世便会以有例可循重开。

正如洪武末期之时,太祖皇帝撤裁锦衣卫,可朱棣登基之后还不是重设了锦衣卫。

思绪至此,老朱棣越发觉得内心烦躁。

深吸一口气,老朱棣站了起来,恭恭敬敬的看向季伯鹰,作揖施礼。

“请仙师教我!”

闻声老朱一愣。

‘这话咋听起来那么耳熟?’

抽个时间,领诸君会一会我大明战神。

朱祁镇:单挑or群殴,随意。今天我朱祁镇皱一皱眉头,我就不带把!

第34章 这天下分你一半!(求追读!)

同样的话,今天老朱自个已经说了两次了,不耳熟才奇怪。

“嗯,先坐下。”

季伯鹰看了眼老朱棣,这永乐大帝年纪摆在这,又做了近二十年的皇帝,早就习惯了唯我独尊,还能这般虚心求教,有这份心性,实属不易。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明之一朝,宦官之所以参政的缘由。”

首节上一节24/11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