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第891节

  韩成声音继续响起:“仔细想想这一次的事儿,这些读书人为什么前后之间,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之大?

  就是因为这些读书人,在此之前被那些别有用心之人,用错误的消息去引导,去鼓动。

  到了这边后,发现了事情的真相。

  并且也知道了鞑子南下,山河将要沦陷。

  然后又听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话,所以才会觉醒。

  才会做出这种选择来。

  从这里就能看得出来,宣传和舆论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若是使用的好,能够改变很多人的想法。

  能够让更多,如同这些读书人一样的人觉醒。

  能够让大家在这等危难的时刻里,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众志成城,对付那些鞑子。

  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

  我华夏不再遭受灭顶之灾!

  宣传舆论是一把利器,若是能用得好,今后必然能够产生无穷的力量!

  只要我大明还在,只要华夏还在,只要人死不绝,就永远有敢战,死战之人!

  就不会被打垮!

  就算是遭遇一次,两次,乃至于十次,上百次的失败,也绝对不会溃散!

  只会一次又一次的重新站起来!

  变得越发的团结,力量变得更大!”

  听了韩成所说的这些话后,朱元璋和朱标等人,皆是面露思索之色。

  想一想韩成所描述的情形,朱元璋非常认同。

  若是众多力量能够拧成一股绳,别说是把打进来的建奴给打走了,那就是直接把建奴的老巢都给掀了。

  把大明境内的那些流寇,全部都给平掉。

  再把大明给重新建设起来,让大明再度兴盛,都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我大明并非没有忠贞之士,我华夏也从来都不缺少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拼命,令我华夏延续,发扬光大之人!

  有许许多多的人,都有这样的历史使命感。

  他们很多人所缺乏的,只是一个引子。

  缺乏别人告诉他,到底该怎么做,怎么做才是对的。

  人心不齐,历来都是大忌。

  到了这个时候,宣传舆论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这些读书的人,在这上面天生就有话语权。

  他们很多人,影响力本就不小。

  更为重要的是,在各自的家乡等地方,因为他们读书人身份的原因,容易被许多人信服。

  而这些读书人,这一次从他们的表现上来看,已经是挺可以了。

  再把他们集中起来进行相应的学习。

  然后把他们派往各地做事。

  宣传救亡图存,宣传我大明此时遇到了什么样的困境。

  今后若是不反击,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如此以来,必然能够让朝廷的局势,有着极大的不同。

  民心所向,向来关系着天下时局。

  而真正的力量,也从来都是在民间!

  若是能把宣传舆论做好,今后相应的政策,能够跟得上。

  大明必然会焕然一新!

  变得大为不同!

  而大明也能够在如今这种危难之时,迅速的凝聚出,可以使用的强大力量。

  那蝇营狗苟之辈,那些趴在大明身上吸血,妄图颠覆大明的人,必然在这股力量面前,变得粉碎!

  在这样做的同时,有些事情也需要做。

  就比如,那些读书人里出现的叛徒,接受了那些居心不良之人,馈赠的钱财等东西。

  纠集,鼓动这么多读书人,进行闹事的人。

  必须把他们都给斩首!

  处以极刑!

  同时,也把他们的所作所为,都给宣扬出去。

  把他们背后所站着的那些人做的事儿,一同宣扬出去!

  最好弄的举国皆知!

  让他们遗臭万年!

  通过这个实际的例子,来告诉天下之人,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情不可以做。

  什么事情做了能受外人敬仰,什么事情做了遗臭万年!”

  “好!二妹夫,你的这个办法好!

  这事儿,就该这么做!

  这些人就该如此用!

  你说的很对,让那里面的很多人上战场去杀敌,确确实实是太可惜。

  没有把他们真正的长处给发挥出来。”

  韩成的声音落下之后,朱标立刻出声表示赞同。

  没有因为韩成说的话,等于是完全否决了他所提出来的办法,而有任何的隔阂和不悦。

  有的只是发自内心的欣喜,还有对自己二妹夫的敬佩。

  有了这样的一个办法,若是能够将这些人给用的好,今后是真的能产生极大的作用。

  许许多多方面,都会变得不同。

  “韩成,这办法确实不错。

  你这个主意好,这些人就该如此用。

  今后别说能够达到你所说的那些效果,只有一两成,那就足够了!

  咱这边,许许多多的事做起来都好办。

  咱非将狗鞑子的老巢,给掀了不可!

  行!

  这事儿就按照你所说的来!

  具体怎么做,咱们这边再多商量商量,弄出一个章程来。

  这事儿,主要由你和标儿两个人来负责做。

  咱不过多问。”

  朱元璋一锤定音,同意了韩成的提议,并给韩成安排了一个不小的任务。

  同样,随着朱元璋话的落音,等于说是直接就有四五千人,因为韩成的话,而改变了命运。

  并且今后,将会有更多的人,因为这事而变的大为不同。

  韩成原本是不太想要做这些事的。

  毕竟在很多时候,他都觉得自己动动嘴还行,真的进行实操了,很多事能力是真的不行。

  也不愿意自己太累。

  可现在来到了明末,说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又吼出了从军歌。

  在这样的环境里,受到影响的人,又岂只是那些读书人?

  他这个从几百年后前去的人,也同样是心中有着极大的触动,

  也一样是想要出一份力,做出一些什么,来争取让这大明,让华夏变得更好!

  能够改写了原本的命运!

  没有什么犹豫,就将之应下,表示自己会好好做这事儿。

  又在这里商量了一些事后,朱标和韩成两人,便从武英殿这边离开。来到了文华殿,继续商量如此做的种种步骤。

  以及相应的措施。

  这东西,必须要弄出一个章程来。

  不然的话,接下来进行做的时候,则会容易混乱。

  韩成是第一次亲自上手做这些事,好在有着后世的不少见闻在,可以依葫芦画瓢。

  再加上身边,还有着朱标这个大舅哥坐镇。

  很多事情他处置不好,实操经验不够。

  可是不要忘了朱标这个大舅哥,那可是老早的时候,就已经被朱元璋下令跟着处理政务了。

  尤其是在中书省,连同丞相制度,一同被废除后。

  朱标这个大舅哥,那是个正儿八经的,大明的常务副皇帝。

  每天处理的政务,那叫一个多。

  在这种情况之下,有他在,韩成倒也不至于手忙脚乱。

  一番的商议之后,倒是弄出了一些章程。

  随后朱标这里,就让人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以及另外二十多人给找了过来。

  这些人,都是听到朱元璋说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后,忍不住站出来,大声疾呼,表示愿意投笔从戎的人。

  既然他们在当时,第一批站起来说这话,做这些事。

  那自然而然,韩成这里就要先将他们给招过来。

  顾炎武,黄宗羲等人,被人带着进入皇城,来到文华殿这里。

  不少人的心情,依旧是极为激荡。

首节上一节891/10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