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第270节

  说罢之后,又摇了摇头,觉得自己想的可能有些多。

  并不是每个人,都如同老四这样雄才大略,再加上安南那里地处偏远,时间久了,肯定会出乱子。

  韩成也跟着摇头道:“丢掉了,很快就丢掉了。

  宣德二年的时候就丢掉了。

  因为诸多原因,主要是永乐帝的一些统治,严重损害的安南那些土豪家族的利益,所以这些人站出来进行反抗。

  拿下安南之后,后面可以说这里一直在打仗。

  又因为安南太远,大明在这里收上来的税收不够多。

  兵马所需粮秣等东西,需要从大明运送,消耗很大。

  一直让大明在这里,持续不断的投入。

  这令的朝中文官体系,为之不满。

  再加上北面还和鞑子作战,所以放弃这里的念头,越来越强烈。

  当然,永乐帝在的时候,是没有人敢开这个口的。

  但永乐帝一去世,许多人都迫不及待的跳了出来。

  呼吁放弃安南。

  到了宣德二年的时候,一直犹豫不觉的宣德帝朱瞻基,终于下定决定,放弃安南。

  当时的背景是,安南那里的叛军越来越强大。

  宣德二年的时候,明军驻守安南的主力,又败了一场……

  从那之后,华夏算是彻底的失去了安南。

  也彻底的失去了,将地盘扩充到中南半岛,直面印度洋的机会……”

  说到这里,韩成也忍不住的满心遗憾。

  若是朱瞻基死挺着不撤退,后面能经略好安南,那对于后世的影响,将会是不可估量的!!

  可惜啊!

  他这一退,使得华夏再也没有机会进入这里。

  失去了很多,具有战略意义的地方!

  朱元璋听到朱瞻基撤退,一样是觉得心有不甘。

  真的太遗憾了!

  至于为什么会是朱瞻基放弃安南,而不是他的老子朱高炽放弃安南,朱元璋倒也能理解。

  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是一步步发展的。

  老四经略安南多年,总不能他刚去世,这些政策就被废除吧?

  中间经历一个皇帝,经历几年,甚至于是十几年,到朱瞻基这里再放弃,也能说的过去。

  “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朱元璋显得有些气闷的说道。

  “陛下,快别这样说,这宣德皇帝,可是号称大明六边形战神的存在。”

  韩成连忙纠正朱元璋话中的错误。

  听到韩成这话,朱元璋的面皮忍不住的为之抽搐。

  自从在韩成这里,听了卧龙凤雏,以及大明战神李景隆的事情之后,他发现,自己已经没有办法直视这两个词了。

  尤其是战神这两个字。

  韩成这家伙,又在这里说反话消遣自己!

  “韩成,咱有话就好好说,别总把话反着说。”

  朱元璋望着韩成提意见。

  韩成闻言一愣,反应过来他这是李景隆的后遗症,当下就道:“陛下,你误会了,这是真的战神,不是反着用的。”

  “真的?”朱元璋将信将疑。

  “真的!”韩成用力点头:“我给你说说他的英勇事迹,你就明白了……”

第183章 奇葩皇帝?你大明最盛产的就是奇葩皇帝!

  “六边形战神,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个很正经的夸赞。

  在我所生活的那个年代,说某个人六边形什么的,其实就是在夸赞这人是一个全能。”

  韩成在这里给朱元璋解释,六边形的意思。

  “说宣德皇帝为六边形战神,是因为此人掌握的东西很全面。

  军事上面,他很小就被永乐帝悉心教导,后面更是多次将其带在身边打仗。

  言传身教,学了一身的本领。

  有统帅之能。

  宣德三年八月,宣德皇帝亲自率军,巡视北边。

  九月,到达右门驿,适逢兀良哈侵掠会州。

  得知这一情况之后,明宣宗亲自率领精骑三千人前去战贼人。

  出喜峰口,于宽河大破兀良哈部。

  此战,明宣宗亲自射其前锋,射杀三人,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勇武。

  两翼军并发,大破兀良哈。

  杀的贼人胆寒

  兀良哈望见黄龙,下马请降,明军斩杀其首领。

  扬大明之国威……

  文化上面,他自幼就被永乐帝请了高明的老师进行教授,不仅仅学习文学,还让他学习政务……”

  听着韩成的话,朱元璋心情放松下来,他已经能够确定,韩成确实不是在说反话,这六边形战神,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评价。

  能被后世嘴毒之人,给出这样的评价,看来这朱瞻基确实不错。

  听到老四对他这个孙子的爱护,以及培养,朱元璋不由的心升感慨。

  不可避免的,想起了自己的大孙子雄英。

  老四对待那朱瞻基,和自己对待雄英何其相像!

  自己的大孙子,多好的一个孩子!

  若是雄英别去世那样早,有自己精心的培养,再加上那孩子聪明伶俐的程度,今后的成就必然不低!

  绝对不会比这朱瞻基差!

  就算是标儿真的英年早逝了,有雄英在,一样是可以挑起大梁!

  不让大明纷乱,没落……

  想起这事情,朱元璋就觉得异常难受,心好疼。

  大孙子朱雄英,是他一生的痛!

  “宣德皇帝朱瞻基,还有着不低的文学素养。

  很能写诗,七言、六言、五言,歌行体诗,词令,这些都可以写。

  保守地统计,至少在千首以上。

  除了写诗之外,画画也非常可以。

  宣德皇帝雅尚翰墨,尤其擅长于画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草虫等。

  画了很多的画,有时自己观赏,有时则赏赐给臣子。

  比较出名的有《花下耄耋图》,《万年松图》,《鼠石图》,《武侯高卧图》,《松下读书图》等。”

  听到韩成的话,兴致勃勃的朱元璋,此时已经皱起了眉头。

  原本在从韩成这里得知,朱瞻基被称为六边形战神,是因为发展的很全面,各方面都很优秀的时候,朱元璋是真的高兴。

  为自己子孙后代里,出现这样的人物而欣喜。

  但听着听着,朱元璋就觉得不对了。

  这家伙,怎么还这样喜欢写诗?还画画?水平都还很高?

  朱元璋的眉头皱了起来。

  这不是扯淡吗?

  在他看来,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用在一个方面的精力多了,是势必会减少花费在其余事情上的时间。

  他这种英明神武,一天只睡两个时辰,其余大多数的时间,都用在了处理政务上的人,尚且经常觉得时间不够用。

  这家伙却花费了这些多的时间,用在写诗画画上面,这不是纯扯淡吗?

  朱元璋倒也不是说写诗,画画不好,这确实是好东西。

  但这事情,需要看谁去做。

  朱瞻基若是一个闲散王爷,那他这样做,绝对没有任何的错。

  朱元璋甚至于还会为自己家出了这样一个,有水平的人感到高兴。

  可朱瞻基他不是一个闲散王爷,他是一个帝王!

  作为一个帝王,他最需要做的,是处理政务,通过处理政务,管理全国。

  而不是将大量的时间,放在对于治理国家,毫无意义诗词歌赋绘画等事情上!

  这是本末倒置了!

  作为一个帝王,诗词歌赋这些,他稍微了解一些,能够看懂也就是了。

  不必精通,更不必在上面花费太多的时间。

  这样真不行!

  成为了帝王,获得了权柄的同时,也要担负起相应的责任。

  有些常人可以享受的事情,对帝王而言,是要杜绝的。

  别人可以做,帝王不可以做。

  别人做是闲情逸致,帝王去做,却会遗祸无穷!

  “内政上面,也做出了不少的成就,比如彻底按住藩王。

  虽然永乐帝时,就在不断的削弱藩王了,但真的彻底解决藩王会争夺皇位的,却是一直到朱瞻基这里才完成。

首节上一节270/10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