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第267节

  只是不得不陪着老四演下去。

  或者说是,有朱高煦这个傻子在,他不得不演下去,按照老四设想的方向去做事。

  再仔细想象的话,或许只有一个半傻子。

  老三朱高燧,就算是没有彻底看明白,应该多少也知道不少事情。

  最起码知道,他是绝对和太子位置无缘的。

  真正的傻蛋,怕只有老二一个。

  一辈子都被他爹,挂在前面的萝卜给耍的团团转。

  只怕一直到他爹去世,他都没有反应过来到底是咋回事。”

  朱元璋抚摸着下巴上的胡须,一边思索,一边缓缓的说道。

  声音之中,所带出来的吃瓜味道,韩成已经闻到了。

  “啧啧,没有想到,真的没有想到!

  老四这浓眉大眼的家伙,竟然还会玩这一手。

  他才是咱老朱家,隐藏最深的人啊!”

  听到朱元璋这样说,韩成又一次对着朱元璋挑起了大拇指。

  不愧是老朱,坐在上位,常年操纵权力的人。

  只是听自己这样一说,立刻就透过了表面现象,看出了问题的本质之所在。

  永乐帝成为皇帝之后,其中的一个重大事情,就是在逗自己的三个儿子。

  将三个儿子,以及围绕在三个儿子身边的众多人,给耍的团团转,都按照他的心意行事。

  这份本事是真的了得。

  “韩成,咱忽然间想起来,咱好像并没有仔细询问过你,老四登基之后,具体都做过什么事。

  现在知道的有数次北伐,死磕北方蛮族,有斗儿子们玩,有派人下西洋,其余的方面,知道的倒是不多。

  你与咱说说,老四的其余一些事。”

  朱元璋的思维,此时跳脱的有些快。

  之前一直在说朱高炽的事,结果突然将又问起了永乐帝。

  转折太大,这让原本已经准备好了,接着说朱高炽事情的韩成,愣了一下之后,只好再一次的调动思绪,开始回想关于朱棣的事。

  思索一阵儿,韩成整理一下思路开口道:“永乐帝在位二十多年,当然不可能只做了这些事,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事。

  其中著名的有修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

  “嗯,就是永乐大典。

  永乐元年,永乐帝决心要修缮一部巨著,来彰显国威,造福万代。

  将古往今来的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理,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等,备辑一书。

  从永乐元年下定决心这样做,一直到永乐五年方才定稿,永乐六年,全书才终于是抄写完毕。

  全书有两万两千八百多卷,大约有三亿七千万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它的出现,极大保存了中华文化,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知识!

  是精神宝库!

  是我中华的百科全书!

  只可惜,后面因为书太多,制作起来耗费太大。

  只有永乐年间,抄录的那一部留存。

  有人提出过要对永乐大典进行刊印,但因为工程太大,而被搁置。

  后来一直到嘉靖年间,担心大典有损,又重新抄录了一份,被称为嘉靖副本。”

  在得知了这永乐大典是什么之后,朱元璋的眼睛亮了亮。

  这老四,还真的有想法!竟然做成了这等事!

  这真可以!

  心中震动的同时,也在心中升起了一个想法自己是不是可以提前把这事情给做出来?

  来一部洪武大典?

  这……要是真的修成了,那该有多好!

  只要一想,朱元璋就为之激动!

  别看朱元璋对很多文官看不顺眼,实际上,对于文化这些,他是真的很在意。

  非常的重视。

  知道这是真正的宝贝,真有用,这是无数千人智慧的结晶。

  不论是哪一种遗失了,对于华夏而言,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样的想法,在心中升起之后,朱元璋就有些抑制不住躁动的心了。

  “这永乐大典你看过没有?对后世的影响大不大?”

  朱元璋望着韩成问出这话,多少有些炫耀的意思在里面了。

  虽然永乐大典不是他弄出来的,但却是他儿子弄出来的。

  儿子的就是他的,他一样可以瑟,面上有光。

  韩成摇头道:“没有看过。”

  说起这事,他的心情有些沉重。

  “怎么了?是后世的技术,依旧刊印不出来?”

  朱元璋看着韩成显得有些意外。

  在他看来,韩成生活的时代,极其神奇,对于自己这个时代而言,显得浩大的工程,或许对后世而言,远没有那样浩大。

  怎么现在,却是这样一个结果?

  “不是印刷不出来,而是到了我们的国度建立之后,永乐大典已经遗失了很多。”

  朝代更迭,内忧外患之中,这文化瑰宝也遭受了灾难。

  正本消失不见,副本最终只留下了四百余册……”

  说起这事情,韩成就心疼不已。

  多好的一部书啊!

  从两万两千八百多册,最终只剩下了四百余册!

  留下来的,连个零头都没有!

  “啥?!”

  心中正隐隐有些大意的朱元璋,闻言为之愣住。

  只剩下了那么点?

  “到底都发生了何事?谁干的!”

  朱元璋问出这话的时候,声音之中,已经有杀意在弥漫!

  多好的书啊!

  多好的东西啊!

  就这样被糟蹋了?

  简直是丧尽天良!

  该死!

  当真是该死!

  朱元璋心疼的心都在滴血!!

第182章 这可是大明六边形战神,陛下你快别这样说。

  “到底都发生了何事?谁干的!”

  寿宁宫里,朱元璋望着韩成询问,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森然寒意。

  这样的一本旷世之作,中华之瑰宝,竟然被毁坏成了这个样子?

  到了最后,竟然只流传下去了区区四百册?

  从两万两千八百多册,变成了四百册啊!

  不需要多说别的,仅仅只是看看这其中的,巨大数量差距,就能够知道,这部旷世之作被糟蹋成了什么样子!

  真令人痛心!

  “永乐大典在嘉靖时期,被抄录过一次,但后面原版去向成谜。

  对此,历史学界有着诸多猜测。

  其中一个比较深入人心的猜测,是随着嘉靖皇帝一起,被埋了。

  永乐大典原本,给嘉奖皇帝做了殉葬。

  因为当时嘉靖帝去世之后,并没有很快下葬,而是等待了很久。

  那个时候,誊抄永乐大典的工作,正在紧张进行,还没有结束。

  因此上,有人认为这是在等着永乐大典的抄写工作结束。

  只是到了后来,嘉靖抄本只留下了八千册,有人因此认为,可能是急于下葬,而没有抄写完毕。

  不过,我觉得没有抄写完毕这个推测,是不对的。

  因为到了清朝乾隆时期,嘉靖抄本还有足足八千册。

  因为中间的时间跨度太大了,还经过了最为危险,十分混乱的明末大乱局。

  而永乐大典又是用纸张做,不存不易,很容易就会损坏。

  一开始就是八千册,结果一直到乾隆时期,还是完完整整的八千册的可能性不是太大……”

  “嘉靖真的这样做了?”

  朱元璋望着韩成询问,情绪多少有点激动。

  韩成闻言摇头道:“只是一个最为有可能的一个推测,真实的情况具体如何,后世也没有记载。

  反正从那之后,永乐大典的正本去处成迷。

  嘉靖抄本一直有所流传,但正本却不曾现世。”

首节上一节267/10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