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儿啊,光宗耀祖全靠你了 第7节

唉,看沈家这模样,提都没提他,这才死多久,都没人记得他了。

沈家人不知道别人的想法,回到家,第一时间关上房门。

沈老头把钱袋子打开,哗啦啦铜钱落在桌子上。

第10章 数钱

沈老头兴奋地搓搓手,“数一数今天卖了多少钱?”

数钱时需要用绳子串起来,沈老头主要负责串,沈青云几人数十文放一叠,四个人同时忙活,不过片刻功夫就把钱数出来了。

陈氏声音里带着激动,“六百二十三文,六百二十三文。”

沈青云也没想到一桶栗子糕能切成六百多块,据他所知,沈大做短工一天也不过才一百二十文。

云氏第一次感觉到赚钱好像并没有那么困难,“爹,娘,糕点好卖,趁着这段时间有栗子,可以多做些卖,不然过了这个时间段,就没这么好的机会了。”

云氏的话提醒了沈老头,他沉思了一下,道:“这几天我们都去山里捡板栗,最好带着壳一块儿捡回来,这样能放的时间能久一点,不带壳的要尽快做成糕点。”

婆媳两个点了点头,对沈老头的安排没有任何异议。

沈家每个人都忙碌起来了,就连几个孩子都不得闲,村里人自然看到了沈家人的动作,但没人去城里,因此也没人知道沈家卖糕点的事。

枞菌分散了村里人的注意力,大家往山里跑,捡的不是毛栗子而是枞菌,镇上更是冒出一茬一茬卖枞菌的小摊贩。

***

“又坏了。”大妹提着半桶栗子,一脸肉疼,家里卖栗子糕赚钱,这些坏掉的栗子就是丢掉的钱。

沈青云从外面回来,正好和大妹撞上。

大妹笑着道:“小叔回来了,灶上蛋羹还热着。”

家里喂了几只鸡,下的蛋都要拿去卖,也只有沈青云才有资格吃。

这几天家里赚钱了,他能每天吃到一个,以前是隔两三天才能吃。

“这些都烂了?”

“是啊,每天都能挑出来半桶,这些还是长虫眼的,那些看着好的也不知道里面有没有长虫。”大妹无奈道:“这些烂的只能挑出来喂鸡喂猪。”

这些日子,沈老头和陈氏隔天跑一次县城,栗子糕卖的很好,每天都是空着桶回家的。

家里的栗子已经堆满了,要是有虫眼的不及时处理,只会烂的更多,大妹整天忙活,经常累的腰都直不起。

要是栗子能很好的保存,不仅能延长卖栗子糕的时间,还能让大妹轻松点。

“大妹,有没有什么法子可以让毛栗子两三个月都是新鲜的,或者保存起来不会长虫眼?”

大妹摇头,无奈道,“要是有这样的法子我就不用这么忙了。”

沈青云记得,有个同事,年后上班带了很多土特产,其中就包括栗子。

那个同事很喜欢吃生栗子,说是甜脆,这样算起来肯定是保存好的,而且那个同事家里板栗多,完全靠冰箱保存不现实。

那么,一定有法子。

沈青云夜里都没怎么睡好,一直想着栗子保存的事,好在,终于被他想到了一个法子。

有种萝卜干的保存法子,就是晾干水分,搅拌各种调料,随吃随取,而且萝卜干还有水分,香辣脆甜,很适合下饭。

沈青云找到大妹:“大妹,有个保存的法子或许可以试试。”

“啥法子?”

“你挑一些栗子,不要有虫眼的,用清水洗干净,然后晒干水分,这几天日头大,晒一天就差不多了,然后放几天试试,看看会不会长虫?”

大妹有些迟疑:“这法子能行吗?”

“我也不确定,你先试,到时候就知道了。”

“那好,我这就去做。”

***

“青云,‘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你可知何解?”

张秀才拿着他写好的纸,正看着上面的字,问了这么一句。

沈青云站起来,拱手作揖,“学生不知。”

其实是知道的,但是张秀才还没跟他讲释义,他只能这样回答。

张秀才深深看了他一眼,眼中情绪复杂,“这句话的意思:小时候不刻苦学习,是很不合时宜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都不认真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学识,能有什么作为。”

沈青云不知道他这话是单纯跟他解释,还是另有所指,一时不知道怎么接话。

张秀才不再多说,又去点评其他学生去了。

沈青云原以为这只是个小插曲,没想到晌午休息时,张秀才让他去书房。

他到书房时,张廷良也在。

张秀才看着两人,“廷良,你学习很好,是个聪明孩子,但考取功名,往往聪明是不够的,还需要比别人更努力刻苦,我打算从下个月开始教你们四书,先从《论语》开始。”

张廷良诧异,“夫子,我们?沈青云跟我一起学?”

他都已经读一年多了,沈青云入学才多久,一个多月而已,就算是他记性再好好,也不可能追上他。

下一瞬,张秀才给了他确切的解释。

“不错,他跟你一起学,再有一个月,青云《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可以学完,这三本学起来相对容易,主要是识字,但是《论语》不一样,以青云的聪颖,我相信他能听懂。”

张秀才看向沈青云,“青云,你可有其他想法?”

沈青云也惊讶,还以为张秀才会循序渐进,不会让他学这么快。

早点学习《论语》,意味着早点接触四书五经,要是学的好,还可以早点下场一试。

“夫子,我想学《论语》。”

“好,老夫果然没看错,不过在学之前,你需要把书提前准备好。”

沈青云上次去过书铺,问过价格,很贵。

“夫子,我能借你的书抄写吗?”

张秀才当然不会拒绝,不过还是告诫道:“目前还是要以目前学的为主,不要因为抄书而分心,切勿因小失大。”

“是。”

张廷良有股被人比下去的挫败感,不服输道:“夫子,我也想借……”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张秀才打断了。

“廷良,我会同你父亲说一声,让他给你买好需要的书籍。”

张廷良就算不甘心,也只能应下。

两人从书房出来,张廷良拦在了他面前。

“沈青云,你不要以为记性好就了不起,读书,我不比你差。”

张廷良有自己的傲气,作为族里最聪明的孩子,有那份自信。

沈青云丝毫不示弱,“读书,我也不会比你差。”

第11章 抢生意

可能憋着一口气,沈青云回来后,就在书房里认真抄写《论语》。

书房其实就是在他房间窗户那里摆了一张桌子,沈老头还说等将来有条件了,再给他单独腾出一间房做书房。

他对《论语》并不陌生,其中有些段落不仅会背,还能释义,加上记性非常好,一页内容只需要读一遍,然后就能默写出来,因此抄书的速度不知不觉中变得很快。

没多久,外面传来了陈氏他们回来的声音。

陈氏一进院子,看到云氏,就跟她抱怨:“气死我了,看咱们生意好嫉妒眼红,也弄出来个蛋黄香糕,啊呸,他们的味道哪里比得上我们这个,想从我这里抢生意,简直做梦呢!”

“娘,谁抢我们生意?”沈青云停下手里的笔,趴在窗户往外看。

陈氏还没回答,倒是跟在她后面的沈老头开了口;“还能有谁,就找你打听卖糖葫芦的那个人,摊子还就摆在我们对面。”

沈青云来了兴趣,“他把蛋黄香糕做出来了?”

沈老头摇头,“有客人在他那里买了,说是没我们做的味道好,要他退钱,他不肯,结果被人打了,我们卖完的时候他们都还在扯皮,好像有人说要报官,后面咋样就不知道了。”

陈氏痛快地道:“活该。”

云氏想得要多一些,“咱们家生意好,后面肯定还有人卖一样的,就像小叔说的,咱们还是得把糕点做好吃点,以后卖的人多了,客人也只会惦记我们家的。”

陈氏叹口气,“天气一天比一天冷,最多还能卖一个月,到时候栗子都烂了。”

这么赚钱的生意,丢了多可惜,今年还能趁着别人还没做出来能捡点便宜,明年能不能赚钱就难说了。

几天之后

大妹那里有了好消息。

“小叔,之前保存的那点栗子我全部打开了,烂的只有三颗,其他的都很完好,焉了的栗子还挺好吃的,我一连吃了八颗呢。”

很快,沈家其他人也知道了栗子能保存的消息。

整个墉县,毛栗子都很多,每个村几乎都有一山坡的野板栗,要能趁着这段时间把山里的毛栗子捡回家,保存起来,就可以卖上一整年栗子糕了。

这笔账算下来,沈老头忍不住兴奋。

陈氏和云氏是知道栗子糕能卖多少钱,和沈老头想一块儿去了。

几个大人对视一眼,从彼此眼中看到了激动。

沈青云却不乐观,忍不住提醒道:“家里就这点人,就算天天去山里捡板栗也捡不了多少,爹,你跟娘还要隔天去城里,要是一场雨下来,山里的毛栗子起码又得烂一半,时间不等人。”

沈老头眉头皱起,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想得总要比别人多。

要是家里的毛栗子能够支撑到明年栗子成熟,卖上一年的栗子糕,就算生意没有目前这么好,那也远远比种庄稼给人干短工挣钱。

幺儿子读书,要的是钱,就栗子糕卖的这点钱,比起读书需要花费的,还远远不够。

“孩子他爹,要不我们把几个女婿叫过来?”陈氏思索了很久,说出了这么句话。

老两口有四个闺女,四个女婿都嫁到附近几个村子,之前沈大办丧事的时候那几个女婿就没出现,当时村里就有人指指点点。

一沈老头一想到那几个女婿,脸都黑了,“我当初就说了,以后就是讨饭,也不会要他们一粒米。”

沈青云知道一点,好像是春耕忙的时候,沈老头让几个女婿过来帮忙,二女婿赵老三女婿不愿意,还明里暗里讥讽沈二妹,沈老头知道后就把赵老三骂了一顿。

哪里知道赵老三当着面认错了,转身就把沈二妹打了一顿,沈老头知道后,气不过,就把女婿们全部赶回去了,还放下了‘讨饭不要他们一粒米’这种话。

沈家男丁薄,就算沈大想为妹子讨个公道都不行,只能默默忍下这口气。

“这么多年了,算了,毕竟闺女还要跟他过日子。”陈氏劝道。

沈老头发火:“什么算了,我说话算数,多少年都一样。”

让女婿帮忙靠不住,只能想其他的法子。

沈青云摸黑找到了沈老头。

“爹,毛栗子的事不能耽搁,不如在村里找几个人帮忙,咱们家跟人换不了工,可以给工钱,现在大家都闲来无事,肯定很多人争着干。”

首节上一节7/9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