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儿啊,光宗耀祖全靠你了 第39节

家里壮劳力多,闲的时候,沈老头就让他们去开荒,陆陆续续的,雪融化之后,春天来了,后山脚下往一直到大河边,大概有四亩地,都开出来了。

村里人感叹:“家里人多还是好,看看沈家,又一大块地开出来了,他们田地可不少了。”

陈氏也感叹:“别看沈壮吃的多,一个人顶三个用,这块地主要还是靠他,要不是他,哪能这么快开出来。”

陈氏做夜饭的时候,给沈壮多添了两块肉,把这汉子激动的落泪了。

沈青云知道这事后,哭笑不得。

大周朝鼓励开荒,新开出来的荒地三年不用交税,种何种庄稼也不会受限制,这块地,正好可以用来种甜菜。

转眼到了除夕,家里添了人口,热闹很多,正月里,拜亲访友。

春耕,沈家不用再请工,有沈壮四人足够了,忙完了地里的活,甜菜也种下去了。

夏季的炎热过去,三年一次的乡试热闹起来。

乡试是八月初七,书院里的学子赶考时间各有不同,书院在六月就已经放假了。

钟绍柯已经去了家乡,到时候直接往郡城参加乡试,至于沈青云,回了小河村。

家里挣了点钱,不用担心路费问题,这次不打算提前太久去郡城。

离开那天,村长带头,沈家来了很多人,都是来给沈青云送行的。

陈氏从昨晚开始就不停地抹眼泪,眼睛红肿,声音沙哑,“狗蛋,你别太有压力,娘不求别的,只愿你能安稳回来,家里你也不用担心,有李勇和大妹他们照看。”

沈青云握住了陈氏的手,摸着粗糙满是皱纹,“娘,有爹在,沈壮和沈小山贴身照顾我,还有张夫子和书院里几个学兄同行,我会好好照顾自己,你在家也别哭了。”

沈青云叮嘱完陈氏,又看向云氏,“大嫂,家里就拜托你了。”

云氏点点头,“你放心,我会好好照顾娘。”

沈青云要去郡城参加乡试,沈老头不在铺子里,怕云氏她们受欺负,就决定把铺子关了,等到沈老头回来,再开。

沈青云一步三回头,看到一张张熟悉的脸,一双双殷切的眼睛,心中慢慢安定。

寒川苦读多载,等这一天已经等很久了。

八月初四,沈青云一行人到了郡城。

他们一行人找了离贡院远一点的客栈,住下之后,除了必要,几乎都没出门。

好在客栈服务周到,热水饭食很方便,沈老头怕他吃坏肚子,跟客栈借了个小厨房,明天专门给他做吃的。

可能是宋家的事带来的后怕,沈老头每次都要检查他的书箱,生怕里面出现不干净的东西,凡事靠近他的陌生人,也都被沈老头防贼似的盯着。

沈青云每天吃饭的时候都会专门来客栈大厅,找一个靠窗的位置,竖着耳朵听学子们的交谈声。

他还是跟往常一样,不动声色打听主考官的喜好。

只是这次的主考官是盛京那边派过来的,关于他们的信息少之又少,更别提主考官所喜好的诗词。

好在这三年沈青云一直跟着萧老先生学习,学问有了很大的长进,学习上不敢松懈,寒窗苦读,对这次乡试有很大的信心。

探听不到消息,应该是有人故意不想让他们这些考子知晓,他不再花心思在主考官的喜好上,按部就班,每天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调整心态,尽量让自己跟平时一样。

八月初五这天,他们办好乡试所需的手续,也要准备起来在考场里需要用的物品。

乡试难度,和院试根本不是一个级别,光是在考场里就得连续待上九天,之前院试待三天就让不少人脱层皮,更别提这次了。

笔墨纸砚备了两套,以防意外,防雨的也需要,另外还有换洗的衣服,以及被子之类的。

乡试为了防止作弊,连茶水都不提供了,也就是说自己还得带煮茶水的壶,吃食除了干粮,也可以自己煮粥,只不过熬粥浪费时间,大多数人都只会带干粮。

陈氏早就把煮熟的大米晒干,还有从河里捞来到虾米,自制猪肉脯,红枣,还有咸蛋和皮蛋,可谓是费了心思,变着花样,就怕他饿着。

另外还花钱买了熏蚊虫的药草。

沈青云敲响张夫子的房门。

“夫子,这是蚊虫药草,你这边还缺什么没有?”

张夫子心中一暖,“青云你不用担心,该备的都已经备好了。”

“那就好,我爹和沈壮送我们过去,到时候可以让沈壮帮我们拿东西,自家做的咸蛋和皮蛋,可以煮粥,尤其是咸蛋,都不用放盐,我也给你带了几颗。”

张夫子已经不知道说什么来表达心中的感动,只能连连说了三个好。

乡试那天,天还没亮,一行人出了客栈。

沈壮拿着包裹,走在前面,他力气大,个子高,沈小山像泥鳅一样,在人群中窜来窜去也不知道这么挤的情况下他怎么做到的。

进考场之前,要搜身,很严格,考子们被脱的只剩一片布遮挡关键部位,说是光溜溜的都不夸张。

沈青云还注意到有个考子扭扭捏捏,那检查的衙役格外仔细,还摸了他的命根子。

沈青云翻了个白眼,那地方要怎么作弊,检查的未免太仔细了。

轮到他时,沈青云神态自若,在一众面红耳赤的考子们衬托下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第62章 行云流水

进入考棚后,沈青云先把东西放好,角落里收拾出一小块空地,可以用来煮茶热吃食。

沈青云拿到卷子,先检查了一遍,确认试卷没有破损,这才开始磨墨。

第一道题,出自是四书中《大学》:“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其实这句话前面还有一句,“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意思是:上自国家君王,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意思不难理解,但作为乡试第一道题,就不能只看表面的意思,而是要理解其内涵的深意。

沈青云思索了好一会儿,这才毛笔沾染墨水,认真答题。

一上午,沈青云都在认真审题作答,等到肚子咕咕叫起来才觉出饿意。

沈青云拿出小锅,把粥煮上,因为是煮熟晒干的米,很容易煮开,不过片刻功夫,大米软烂粘稠,跟炖了好几个时辰的粥差不多。

沈青云放了一些虾米,又放了个皮蛋,一碗简单的皮蛋虾米粥就做好了。

食饱喝足后,大脑不太灵光,想睡觉,沈青云半躺,脑袋靠在被子上。

正是晌午,天气很热,考棚里热气蒸腾,沈青云把外套脱了,里衣是特意改制的,短袖,短裤,这样清爽很多。

他还备了一把蒲扇,可以用来扇炭火,还能用来扇热,扇着扇着,不知不觉间睡着了。

等再醒来,沈青云洗了把脸,又去了上了个厕所,收拾好,这才继续答题。

沈青云抓紧时间做卷子,等到天黑下来,都是飞蛾蚊虫,到时候不能挑灯夜战,只能后半夜早点醒,那时候蚊虫飞蛾会少很多。

到了吃晚饭的点了,沈青云并没有停下笔,之前睡了会儿,这会儿脑子还挺清醒的。

一直等到夜幕降临,无法再看清试卷上的字,沈青云才放下笔。

肚子也咕咕叫起来,之前熬的粥有剩余的,天气虽热,他也不敢吃凉的,万一拉肚子,那就麻烦了。

他不怕麻烦,把粥热了,趁热喝了两碗。

沈青云看了一眼天空,星辰明亮,明天应该又是大太阳,再看看对面几个考棚,都是光亮,把飞蛾蚊子都吸引过去了。

沈青云在考棚里走了会儿,消食,脑子里正在想着试卷还没做的题目,只要心中有了答题方向,到时候写起来并不难。

经过上次院试的直接下笔,这三年来,沈青云都是直接在试卷上写,有意训练,如今派上了用场,少了誊写的环节,时间上自然要比其他人宽松。

第一场考完,糊卷,考子们能在考棚里短暂的休息。

其实十多年前,乡试分为三场,每考完一场可以出去,后来发生了特大的作弊案,天子震怒,牵连很广,杀了很多人,从那以后,三场连考。

考子们不仅要忍受恶劣的环境,更要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强壮的健康身体,要是中途无法熬住,那基本就和乡试无缘了,更别提之后的会试。

沈青云抓紧时间补眠,脸上盖着蒲扇,遮掉射在脸上的太阳光,也不管热,倒头就睡。

“呕,呕,呕是……”

沈青云是被一阵呕吐声吵醒的,迷迷糊糊睁开眼,就看到考棚前面一个考子被两个衙役架着。

正好那人抬起了头,沈青云一眼就认出来了。

“张信?”

张信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抬头一看,有些眼熟,一时半会儿没认出来。

“呕……”

张信上吐下泻,根本没空想那么多,胃里已经没有食物了,吐的都是苦水。

沈青云神色一紧,这种炎热的天气出现这种症状,像极了中暑。

日头烈,考棚周围又没有大树,阳光直直照射,这些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读书人,哪受得了。

沈青云很庆幸每年春耕秋收书院里放假,他都下地干活了,每次都累的要死,那时候别说太阳了,只要能不干活,就算是站着晒,都是幸福的。

第一场结束,考场的纪律没那么严格。

沈青云小声提醒道:“中暑。”

考子们一般都备了中暑药,也有家境贫寒的没备,张信一看就不是缺钱的主,沈青云也只能帮他到这里了。

好半晌,沈青云终于看到张信又经过考棚前,这次不再上吐下泻,看着脚步虚浮,人也没什么精气神,一副生了大病的模样。

好在没有半途被抬出去,不然又得再等三年,那才是最要命的。

终于,第二场考试来临了。

这次主要考五经一道,并试诏、判、表、诰一道,要求三百字以上。

这三种文体主要用于正式场合,书写要求都有严格规定,诏,主要是天子诏书,比如看电视剧的时候,圣旨的开头都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入仕为官,对这些官场上的文体要是不熟悉,那岂不是大笑话,乡试第二场考以诏、判、表、诰,也是为了挑选出合格的入仕者。

比如第二道题目:“元朔四年,大败匈奴三百里,汉武帝龙颜大悦,以此拟订诏书。”

题目中提及了‘汉武帝’‘大败匈奴’‘龙颜大悦’,有了这些信息,就必须搞清楚这份诏书的对象是何人?

汉武帝时期,名将不少,而对抗匈奴的大将最有名的还数卫青和霍去病。

历史的车轮在唐朝拐了弯,李唐之前是一样的。

要是单纯的拟诏,保守写个两人都适用的模板并不难,但这样一来会让考官误以为自己并不清楚封诏的对象是谁,所以必须要明确指出。

如果只是搞清楚封诏对象是谁,何必放在乡试第二场,沈青云听萧老先生提起过边疆,以及大周朝面对的敌人,这样一深想,这其中意味就令人深思了。

院试时提到了水患,三年后的乡试提到了边疆大将,沈青云可不认为这是巧合。

思考全面之后,沈青云下笔行云流水,没有任何停顿,一气呵成。

三场考试,足足九天,当贡院大门打开时,很多考子忍不住发出了呜呜哭咽声。

第63章 张家的感谢

外面街道人满为患,家属喊着自家考子的名字,沈青云耳尖地听到了沈老头的声音,还有沈壮的粗犷声。

“少爷,你终于出来了。”沈小山不知道从哪里窜出来,到了沈青云身边,脸上的笑意没维持多久,一股恶心感袭来,“呕……”

“少爷,你好臭。”

沈青云无奈,虽然带了换洗的衣服,天气那么热,还被太阳照着,整天汗流浃背,身上全是酸臭味。

首节上一节39/9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