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87节

  第一代靖江王朱守谦,他爷爷可是太祖的长兄,他爹可是大名鼎鼎的朱文正。靖江王府的待遇,也就比亲王差那么一点点,远远强于其他郡王。

  在场的大臣里,只有胡不高兴,其他人全是看热闹的态度。至于勋贵,昨天晚上皇帝才宴请完,今天就立即对拒不出席的勋贵们敲打起来。

  但是朱祁钰还嫌不够,紧接着又说道:“北京的战事快结束了,这次从南京又是调兵,又是搬武库的,把南京折腾得也不轻,应该派重臣去南京安抚一番。

  内阁拟旨吧,升翰林学士商辂、彭时为南京东阁大学士,负责总管南京六部。成国公朱仪升为南京守备,负责总管南京军事。

  驸马都尉焦敬,总督南京京营;成安侯郭晟,掌南京中军都督府事;建平伯高远,掌南京左军都督府事。

  今天下旨,明天出发吧。”

  朱祁钰话音刚落,陈循和王文立即就表示领旨了。

  陈循和王文对皇帝的任命简直是举双手赞成,这两道诏旨一下,北京剩下的阁臣,就只有陈循和王文了,另外四位:王直、胡、商辂、彭时就全被打发走了。

  王直和胡是太上皇的铁杆,商辂和彭时是孙太后在土木之变刚发生,朝廷正群龙无首时,在背后发力运作,硬安插上来的。现在全部被新君统统踢出了核心决策层。

  商辂和彭时面对新君的突然发难,也有些摸不着头脑。但是出乎二人意料的是,在场的大臣们没有任何人出言反对。

  毕竟朝廷重臣的位置一共就那么些,可谓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今天新君突然又荒唐起来,连拔了三颗萝卜。这就意味着空出了三个坑,也就有三个幸运儿马上可以成为朝廷重臣了。而在场的大臣们,资历早就都够了,人人都有填坑的机会。

  所以大家为什么要反对,是跟升官发财过不去吗?哪个人会这么傻。

  最重要的是,新君虽然看起来有点凶,嘴上不饶人。但登基以来,新君真正针对的文臣,也就只有王直、胡等少数几个人,满打满算撑死也就六七个人。

  对于其他的大臣,新君并没有任何苛待,反而该升官的都给升了,该包容的也都包容了。甚至就连徐那种公开挑衅满朝文武、悍然要求迁都南京的,新君都给机会重新做人了。

  所以大臣们也就决定不对新君过分苛求了。

  胡见不仅自己被踢出了京师,就连自己的女婿成国公朱仪也被赶到了南京。而且在场大臣全都沉默不言,没有一个声援自己,便知道败局已定,再无挽回了。

  无可奈何,胡只得站出来朝新君拱拱手,表示自己需要提前回去收拾行装。

  朱祁钰并不在意胡的失礼,笑着让亲卫送胡出去。商辂与彭时也觉得没趣,便以同样的说辞请求告退,朱祁钰也笑着答应了。

  待三人都出去之后,朱祁钰立即对陈循、王文和江渊吩咐道:“我听说西城有个叫接天楼的地方,为早日赎回太上皇,积极张罗着募捐。那东家说是拍卖家中收藏,将所得的三成全部捐给太后,用作赎金。

  而且据说颇有成效,一晚上就拍卖了五十多万两。那样其中就有十几万两要捐给太后,朕听了心中甚慰。

  你们三个协调一下,今明两天,全城戒严。为了配合接天楼的善举,防止有人捣乱,除了参与募捐晚宴的,其他人这两天非官差在身,就不要乱走了。”

  三人闻言,一边心中暗笑,一边恭敬地领了诏命。

  三人心中都明白,新君并不是真在乎什么接天楼的安全,而是刚刚又发动完一场小型政变,怕被打压的文臣和勋贵有所反弹,借机作乱,所以才假借名目,将京城戒严两天。等胡、商辂、彭时与那几位勋贵离京之后,再放松监管。

  朱祁钰见所有事情都已经搞定,舒舒服服伸了个懒腰,然后对众人笑道:“今晚朕要宴请武将们,做个战前动员,所以白天我得提前补补觉,养养精神。

  明天早上举行个小朝会,你们都过来,朕有一系列新的任命要宣布。”

  众人闻言,纷纷告退。朱祁钰打发走众人,便翻出一床被子,自顾自地在西厅睡起觉来。

  与此同时,石亨、孙镗等人派亲兵传信,知会也先,说各营明军要列队演练阵法,请瓦剌大军切莫误判。然后几位大将便指挥十万大军,正对着瓦剌的营地,开出来排兵列阵了。

第166章 明军瓦剌大对峙 也先觉悟欲反悔

  朱祁钰早就答应了手下的大将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便宜行事。而石亨、孙镗、范广等大将,全都急于立功,便自发地达成了一致。

  朱祁钰往每个大营主将身边都派了亲信太监做监军,每位监军带着一两百名皇帝亲卫。其实大将们做点什么,皇帝随时都能制止。

  但这次大将们选择了自行其是,朱祁钰选择了默认,监军们选择了假装失明。

  当也先收到消息时,并不感到非常意外,自己和皇帝都做了这么多,怎么可能不正面打一仗就散场呢。

  但是也先身边已经没有能商量事的人了,伯颜帖木儿和其他大将们已经开始收拾行李,准备跑路了,太上皇则心急如焚地等着回他的紫禁城,好开启政斗、收回大权。

  也先的瓦剌政权,此时暴露出了最根本的问题:上上下下全是一群武夫,也没个文化人。读书人嘛,虽然用不好会把自己坑掉,但是如果完全没有文臣出谋划策,那也是万万不行的。

  最后,也先只得将喜宁拉来,勉强一用,毕竟大明有些脸面的太监,基本都是在内书堂读过些书的,而且喜宁也了解大明内部的事情。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喜宁是女真人,不跟大明一条心,如今叛变过来可是实打实的真叛变,不带一丝勉强的那种。

  喜宁进入中军大帐,见也先认真询问,便赶忙回道:“太师,咱们瓦剌大军的粮草恐怕不多了吧?”

  也先闻言,无奈地摇摇头:“粮草还够支撑十五日,考虑到大军要一直撤到大同一线,才能得到有效的补给。

  从北京城下撤到大同,最快也要五日。所以我们至少要分出五日的口粮,留着在回去的路上吃。

  也就是说,我们在北京城下,最多只能再待十日了。

  这个缺了八辈子大德的新皇帝,只给我们六十万两白的银子,却不肯给粮草补给。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拿着钱,都没处买粮食。到时候粮草吃没,我们想不撤退都不行了。

  喜宁你说说,现在大明军队全部开出来列阵,目的何在?我们又该如何行事,才能得到最大的利益?”

  喜宁回道:“军事上的事情,老奴也不懂。但是老奴知道,绝对不能将太上皇送回去。

  不是老奴危言耸听,一旦送还了太上皇,则太师命不久矣。”

  “这话怎么讲?”

  “老奴在宫廷中待久了,深知朝廷权力倾轧之残酷。而瓦剌的情况,想来并不能比大明强到哪里去。

  瓦剌的贵族之间,您与阿剌知院之间,还有外部的大汗脱脱不,您和他们真的是亲密无间,齐心协力共同作战吗?”

  也先摇摇头,自己其实连弟弟们都不能完全掌控住,至于阿剌知院和脱脱不,那根本就是虚与委蛇、貌合神离。

  喜宁继续说道:“太上皇对太师的最大作用,并不是用来要挟大明,跟大明新君要赏钱;也不是用来叫开城门,方便瓦剌大军攻掠大明腹地。

  恰恰相反,太上皇最大的作用,却是用来对付蒙元内部的政敌。以太上皇在草原诸部中的威望,只要有太上皇在,不论是阿剌知院,还是脱脱不,都是不敢朝您进攻的。

  但若一旦太上皇不在了,大明新君只要稍微一鼓动,以老奴想来,不论是被作为傀儡大汗的脱脱不,还是一直屈居太师之下的阿剌知院,都是不介意让太师从蒙元政坛消失的。”

  被喜宁这样一说,也先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自己最近已经被巨大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总觉得自己威望高得无以复加,从来没有想过被反叛的事情。

  如果从自己被背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那自己正面是大明的二十多万主力,是自己的四倍。

  而北面,是脱脱不的三万大军,西面是阿剌知院的三万大军。

  至于南面,就算南面现在没有人,自己也不可能傻到往南面跑。大明在南方还有至少十五万真正的精锐,土木堡过去了两个多月,天知道那荒诞不经的大明新君到底有没有调南方明军回师。

  这样一看,弄不好真会搞成大明版的四面楚歌。而一直以来顺风顺水、节节胜利的也先太师,极有可能变成突然之间就众叛亲离的西楚霸王。

  想到这里,也先越来越怕。也先虽然没读过太多书,但也知道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故事。名将章邯就是因为坚信汉军主力绝对不可能出现,才闹出了那样的大笑话,搞得身败名裂。

  所以谁就敢说,大明南方主力一定不会出现在北方的战场上呢。两个多月时间,宁阳侯陈懋的大军赶回京城好像有点困难,但若只是赶去山西南部的倒马关布防,还真不是绝对做不到的事情。

  到这里,也先想通了,绝对不能为了区区一百万两银子,就将太上皇这张万能的护身符交出去。

  于是也先立即下令,自己麾下四万骑兵,立即出营列阵,与明军对阵。剩下的一万骑兵,严守大营。

  至于伯颜帖木儿的一万大军,那就完全指望不上了。

  瓦剌骑兵身经百战,行动迅速,不到一个时辰,就摆开了阵势。

  十万步骑混编的明军,对阵四万纯粹的瓦剌骑兵。

  瓦剌上至大将,下至士兵,本来就不大想打了。在列完阵之后,就更是彻底不想打了。

  现在就连瓦剌的普通士兵都看得出来,之前在山西取得大胜,全是建立在埋伏偷袭,打明军立足未稳的基础上。

  一旦明军准备充足,摆好了阵势,并在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靠纯粹的骑兵根本就冲不动。

  要冲击明军大阵,需要破开三层火力防御,在距明军一千步到五百步之间,先要被火炮洗礼一遍;冲进三百步内,又要面对明军的床弩;再冲到百步之内,又是明军各种火器的三轮齐射。

  就算把这三轮攻击全抗过来,还要跨过三层拒马。就算拒马也拦不住勇猛的瓦剌骑兵,接下来明军还有用战车围成的车阵。

  每辆战车用四十张牛皮包裹,箭射不穿,刀砍不进,马撞不翻。

  就算是破坏了车阵,冲进明军的队伍里,这时候骑兵的冲击力早被多重的防御抵消得干干净净了,接下来就是近身肉搏战。

  人数嘛,一对三。基本上是一个瓦剌骑兵,对战一个明军骑兵加两个步兵。这两个步兵手持的,可能是火器,可能是神臂弩,也可以是长枪。

  在没有冲起速度来的情况下,一对三,还要面对随时可能袭来的明枪暗箭,这还怎么打。

  好在也先只是让大军出来对峙,还并没有要和明军开战的意思。

  也先依旧待在大营里,继续和喜宁探讨接下来的行动计划。

第167章 喜宁阻上皇回路 也先索绝色姬妾

  瓦剌的将士们在愁怎么破开明军的乌龟壳,而也先在愁怎么找理由和明军重新开战。

  毕竟已经收了六十万两银子,送回去肯定不行,那样瓦剌的将士们不得把自家的好太师生撕了啊。

  直接收钱不办事也不行,那样蒙古太师的名声就算彻底臭了。

  喜宁在一旁提示道:“太师,您不能撕毁和约,但是您可以再增加一些条件啊,一些合情合理的条件。”

  也先好奇地问道:“什么是合情合理的条件?”

  喜宁笑道:“大明天子已经正式册封太师为敬王。连袁彬、哈铭那样的底层锦衣卫,都能因为护卫太上皇之功,获赐四名绝色美姬。

  而太师您作为大明认可的亲王,千里迢迢护送太上皇回京,就算要十六个绝色美姬做侍妾都毫不过分,可是大明天子只是赐了两个姿色平平的蒙女做侧妃,这是摆明了看不起太师啊。

  不如您通过使臣提出要求,请大明朝廷重新赐十几名美女过来。若是朝廷不从,那太师便可以光明正大地拒绝归还太上皇了。”

  也先点点头,继续问出心中疑惑:“若是大明朝廷答应了呢?”

  “太师放心吧,大明不会答应的。就算出了意外,大明君臣发疯,真答应这种要求。那太师也可以继续提些无礼的条件,比如提出要娶皇帝的贵妃,做您的王妃。

  据城中传出的消息,皇帝的女人,现在还都是处女呢,娶一个过来做王妃,也不委屈太师。”

  也先闻言更好奇了:“皇帝的女人还是处女,这是什么意思?”

  喜宁笑道:“皇帝说自己的女人年纪太小,身体还没长好,舍不得下手摧残,便都这样放着呢。

  尤其是排名第二的玉妃、香妃两位娘娘,是对双胞胎,才十岁出头。皇帝宝贝得跟什么似的,不肯给两位娘娘一点委屈受。

  太师直接开口要这两位娘娘做王妃,皇帝保准立即跟您开战。”

  也先使劲点点头:“哈哈,好好好,那就继续开战。待我大胜明军,逼皇帝乖乖地将自己的女人交出来,供本太师享用。”

  喜宁闻言,心怒放,连忙对着也先大拍马屁。

  这几天喜宁可是担心坏了,若是太上皇被放回去,那自己第一个就得被凌迟处死。只有设计将太上皇留在瓦剌,自己才能好好地活下去。

  就在也先和喜宁各得其所,其乐融融的时候,亲兵进来报告,大明天子的特使求见。

  也先闻言大喜,正想跟新君提出求呢,使臣就过来了,倒省得自己再派人跑一趟了。

  于是也先急命宣入,不多时,黄溥就笑呵呵地走了进来。

  也先见是黄溥,心中更喜。现在也找着规律了,如果是芝麻谷子,没事瞎扯皮的时候,新君就会派胡、杨善、李贤这些人过来;如果要说正事,新君就会派黄溥过来。

  黄溥既在新君的核心决策圈内,又熟知皇帝的心思,这才是正经能谈事的使臣。像胡、李贤之流,和他们谈半天也谈不出个所以然来。

  黄溥向也先行过礼,也先便急切地问道:“黄先生此来,有何见教?”

  黄溥开门见山地回道:“下官是来替新君责问太师,明明你我双方已经达成了和约,我们甚至已经先付了六十万两的赎金,为何太师还要命阿剌知院猛攻居庸关,又杀伤我一万精锐?”

  也先被问住了,这个也先自己也没搞明白,阿剌知院的大军为何突然就战斗力爆发,直接全歼了杨俊所部。

  愣了半晌,也先才硬着头皮回道:“是我没来得及向阿剌下令,黄先生放心,请转告新君,我这就命阿剌知院撤回宣府待命。”

  黄溥回道:“新君已经决定向阿剌知院赠送两万套铠甲,作为赎金,赎回被俘的明军将士。

  但是作为对贵军的抗议,陛下决定暂缓交付剩下的四十万两赎金。”

  不付剩下的赎金没问题,也先本来也没打算再要。

首节上一节87/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