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颜依旧不信,但也不再纠缠,便命哨探在帐外等候,自己则换了个轻松的话题,开始和黄溥谈天说地。
却说此时的中军大帐之中,胡等人拜见过朱祁镇。朱祁镇重重地叹了口气,便命胡等人起身。
胡被新君架在了火炉上,没有办法,只得硬着头皮,跪在地上,磕头痛哭。
朱祁镇好奇地问道:“大宗伯好好的哭什么?”
“陛下,臣有罪啊。先帝命臣与英国公、三杨作为托孤重臣,辅佐陛下。结果臣失职无能,以至有今日之祸,实在是罪该万死,请陛下重重惩处。”
朱祁镇又重重地叹了口气,走上前亲自将胡扶起,恨恨地骂道:“哎,罪不在爱卿,也不在英国公,都是三杨这帮奸佞误国。
他们将南方治理的一塌糊涂,朕为了弥补他们的过失,将明军精锐全部调往了南方,这才有了今日之祸。”
由于也先在场,下半句朱祁镇没好意思说:北方也被三杨治理的更加不堪,这三个大奸臣趁朱祁镇年幼,不能亲政的时候,出兵攻击阿台汗领导的东蒙古,彻底扫灭了阿鲁台残部,从而帮助也先统一了蒙古。
三杨的行为只能有两种解释:要么他们是也先的忠臣,出卖大明。要么他们脑袋里全是浆糊,毫无远见。
不论是哪一种情况,都甩不掉祸国殃民四个字。
胡也是无法,只能安慰朱祁镇:“陛下放心,新君对三杨的行为,同样也是深恶痛绝,早晚会为大明拨乱反正的。”
朱祁镇闻言,深深地皱起了眉头:听胡话里的意思,连他都不支持自己复位了?
也先在一旁,恰到好处地说出了朱祁镇的心声:“胡尚书,为何你们事事都要指望朱祁钰那位僭主呢?现在你们迎太上皇回去复位,亲自收拾奸臣,岂不更好?”
胡作为顾命大臣,终于有担当了一回,非常明确地回道:“陛下,太师,大势已然如此,太上皇想复位,怕是难了。
君位乃是天下神器,岂有让来让去的。新君已经坐上了那个位置,臣等若是公然要求太上皇复位,那就是谋反。
微臣以为,太师若真想送太上皇回京,便依新君的意思。大军退后三十里,然后双方各派二十名军士,在城外十五里处交接,迎太上皇进城。到时候大明朝廷对太师必有重谢。”
也先非常坚定地摇摇头:“我八万大军,千里迢迢来此,就是为了送太上皇复位。如果太上皇不能复位,那让太上皇冒冒失失地回去,岂不是凶多吉少,新君可能容得下太上皇吗?
你这个托孤重臣,怎么一点也不为太上皇考虑?宣德皇帝真是瞎了眼,怎么选出了你们这一帮子奸臣。”
第133章 十万明军齐出营 也先观阵生沮意
胡被也先呛得老脸一红,刚要出言反驳,朱祁镇不耐烦地摆摆手:“爱卿不必再说了,朕不可能孤身一人进城的。
要么让现在的明军解除武装、撤去防守,由太师派兵护送朕进城。要么由安远侯、宁阳侯、靖远伯带着南征归来的明军主力,前来接朕。
按你那个办法,朕是没有活路的,一旦孤身进城,朕那弟弟,非把朕软禁至死不可。太师说得对,胡爱卿你可真不像是尽职尽责的托孤重臣。”
胡无奈地摇摇头:“陛下明鉴,臣也不想这样啊。可是事到如今,要让瓦剌大军入城,绝无可能。别说新君不可能同意,就算我们这些做大臣的,也绝不能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至于安远侯、宁阳侯和靖远伯,因为种种原因,他们现在回不了京城。
新君更是已经明确表态,现在的京城军队就已经足够打败瓦剌了。而且南方乱成了一锅粥,也需要数量庞大的军队去镇压,所以新君无论如何不会调明军主力回来的。”
凭现在京城的军队打败瓦剌八万铁骑?也先与朱祁镇都被朱祁钰的狂妄惊呆了。
胡也不解释,直接将朱祁钰的打算透露给了两人:“新君还提过,就算南方的苗乱和民变暂时被平定,也不会让明军主力回北京。而是要在南京整编一个新的京营,将大部分南征大军编入新京营。
以后南方有变,不再调动北京的京营,而是直接从南京京营调兵,就近镇压。
这样既可以减轻补给压力,又可以避免再次出现北京兵力空虚的情况。
所以陛下不用再指望忠于您的军队和勋贵能回北京了,起码数年时间内,您的想法不可能实现。
皇太后和孙国舅之前已经尝试过了,但是新君精明得很,他一再装糊涂,在调安远侯回京这件事上死活不肯松口。”
朱祁镇闻言,愣了半晌方才回道:“那就只能打了,你去答复朕的好弟弟,不用再想着接朕回去了。
朕对他也没有别的要求,只希望他能善待皇太后、皇后,以及朕的三个儿子。”
“请陛下放心,新君这方面倒是没得说,给太后、皇后的兄弟全都加官晋爵了。整个紫禁城中,也是完全由太后与皇后说了算。新君对待陛下的家人,没有任何可以指摘的地方。”
朱祁镇闻言,彻底放下心来,又聊了几句,便示意胡离开。
胡等人告退,也先亲自送众人出了中军大帐。
送走了胡,也先刚要回帐,一转头却见伯颜帖木儿正和黄溥站在辇车旁,眉飞色舞,聊得甚是投机。
也先顿时深深地皱起了眉头。
伯颜帖木儿对大明有非常强烈的认同感,所以他敬仰大明的皇帝、尊重大明的读书人,这个也先都能理解。
尤其是像黄溥这样才三十多岁的年轻进士,伯颜平时极少能接触到,如今好容易碰到一个,彼此一见如故也很正常。
就算是在大明,能二十多岁、三十多岁中进士的青年才俊,也是会被很多人疯狂拉拢的。
年轻的进士跟四五十岁中的进士,是有很大区别的:在大明做官,是要熬资历的。
如果四五十岁中进士,熬个二十多年,好容易熬到个侍郎时,头发已经白了,基本也就到头了。
而二三十岁中进士,熬个二十多年的资历,就可以进一步冲击尚书和阁臣的位置了。
像何宜这种二十一岁就中进士的,甚至直接招来了皇帝的抢夺,二十二岁就被皇帝纳为了心腹近臣。这再熬个二十年,也才四十二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那就更可怕了,要是寿命再长些,甚至可以做三十年的宰辅。
但也先还是越看二人越不舒服,命手下唤二人过来。
伯颜陪着黄溥走到近前,黄溥对也先笑道:“太师近来可好,下官奉皇帝之命,前来传旨。”
“新君有何旨意?”
“新君有两道旨意,一是请贞才人与敬才人入宫向上圣皇太后请安,另一个是要册封麾下的铁元帅孛罗为宣府王,同时也正式承认大同王与赛罕王的封号。”
也先闻言,心中恼怒。刚欲发作,伯颜便在一旁劝道:“大哥,大明最重礼节与孝道,妹妹作为太上皇的女人,不去给皇太后请安,确实有些说不过去。
大哥放心,堂堂大明天子,不可能无聊到要设计使诈,就为了伤害两个小女子的。”
也先点点头,这个倒是无所谓,自己真正反感的,是大明新君已经册封自己眼前的弟弟为亲王了,还嫌不够,还要册封另外三个弟弟为郡王。
这纯粹就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来了。
要是新君能安着好心,那才是见了活鬼了。
偏偏也先还不太好拒绝,毕竟这几个弟弟都对大明颇有好感,真要是替弟弟们推掉了封王的诏命,那他们岂不是得恨上自己这个做哥哥的。
再说前面已经有了伯颜帖木儿接受新君诏命,被封为忠王。现在不让另外三个弟弟接受新君诏命,那岂不是公开地对弟弟们区别对待了。
也先有些泄气,新君的攻势,潜移默化、不动声色,但却是连绵不绝、环环相扣,等到察觉的时候,却已经被新君捆绑了个结结实实。
伯颜帖木儿见也先不反对,便命人去叫来了三位弟弟。
孛罗三人听到大明皇帝要封自己为郡王,果然喜不自胜,开开心心地接了圣旨。
然而还没等几人高兴完,又一名哨探来报:“太师,不好了,明军四座大营的将士已经全部出营列阵了。”
众人闻言,都变了脸色。
这明军来得可真是时候,瓦剌大军一路疾行,从紫荆关赶到北京城下,只用了三天时间。
如今正是人困马乏的时候,将士们并不想立即就展开大战,而是想扎好营垒,休整一天再说。
岂料大明天子并不肯给这个机会,竟想趁瓦剌大军营寨未成、立足未稳之机,前来捣乱。
也先恶狠狠地看向黄溥,心中骂道:“难怪呢,新君连续派了两拨使臣过来,这事那事的搅得大家不得安生,他却趁机让明军集结,出营挑衅。
现在明军可攻可守,进退自如。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再缩回营垒中去,倒也着实安逸。
我们瓦剌就不一样了,如今刚刚到此,营垒未成,地形不熟,敌情不知。这要是打赢了还好,只要有哪怕稍稍失利,很可能就会陷入全面的被动中了。”
黄溥可不管也先心里怎么骂,依然笑呵呵地问道:“太师要不要前去检阅检阅大明的军队?正好下官要回城,咱们也顺路,要不一起走?”
也先被黄溥一激,驴脾气也上来了:“行,走就走,还请贵使为我好好介绍介绍大明的精锐。”
提到‘精锐’二字时,也先特意加重了语气,意在嘲讽大明已经精锐尽丧。
黄溥却不以为意,客客气气地陪着众人来到阵前。
也先久经战阵,经验丰富,倒也非寻常之辈。先是留下三万兵马,看守营地,然后命三万最精锐的骑兵,组成三支万人队。
也先亲率一支万人队,朝西直门逼近。另外两支万人队,则将两翼牢牢护住。
等也先策马来到离西直门五里开外时,众人停住,寻了一处土丘,登高观望。
黄溥骑马随在也先身侧,笑着解释道:“太师请看,西直门外,是大明的十万主力大军,由武清伯石亨率领。
再往北,正在逼近三位郡王营地的,是大明的神机营,有五万人之多。
而从西直门往南,则是大明的三千营,一共两万人。再往南,是御马监四卫,一共四万人。
这一共是二十万大军,今天我大明天子只派了一半军队列阵迎接太师,素闻瓦剌骑兵锋锐难当,我大明天子特意想见识见识,还请太师不吝赐教。”
也先打心眼里不相信黄溥说的这些数字,北京哪里来的二十万大军。但是估算估算眼前出营列阵的大军,正前方的西直门这里,差不多有五万大军。
北边的明军,很显然地组成了三个万人队,在以品字形阵势向孛罗的营地步步紧逼。
而南边的两支明军,各有一万上下。
所以出来列阵的明军人数,黄溥倒没有虚言,竟然真的有十万人之多。
也先估算完,开始犹豫了:这十万人,是实打实的真人,难道真如黄溥所说,北京现在有二十多万明军?自己只有八万大军,那要是一打三,明军粮草充足,还能依靠城池作战,对瓦剌就十分的不利了。
就凭八万骑兵,在没有重炮和攻城器械的情况下,打进有二十多万军队防守的北京城,无异于天方夜谭。
也先本来打算的是,挟土木堡大胜之威,从气势上彻底压倒大明,让大明朝廷不战自溃,从而一举占领北京。
但眼下看来,新君自信满满,明军斗志昂扬,事情和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样,这让也先多少有点泄气了。
正在也先有些沮丧的时候,黄溥笑着问道:“我大明的军阵,太师已经亲眼看过了,今天要不要决一死战,请太师给个准话。
如今也省去太师下战书的麻烦了,只要太师肯战,下官立即便去禀明陛下。
到时大明天子会在城头之上,亲自坐镇指挥,与太师一决雌雄。”
第134章 新君也先齐演戏 大明瓦剌皆内斗
也先恶狠狠地瞪了黄溥一眼,这不是膈应人嘛,自己说不敢应战,那就是主动认怂了,回去就等着被朱祁镇、朱祁钰两个人来回笑话吧。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不肯认怂,那该怎样应战?对面有火炮加持,有战车围护,派一两万骑兵冲击五万明军主力,根本就不顶用。
想要取得战果,必须将瓦剌大军主力也全部压上。
但自己连营寨都没安好,就冒然展开全军突击,那不成了儿戏了吗。
黄溥见也先沉吟不语,便帮也先出起了主意:“太师,依下官之见,您派出五万骑兵,直接冲击眼前的明军主力,五万对五万,以瓦剌骑兵的战力,颇有胜算。
明军还有些战斗力的兵卒,全部都集中在了武清伯石亨的麾下,只要您一举将其歼灭,剩下的明军必然不战自溃。
如此胜负一战可定,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忽必烈入主了中原,而太师则可以同时达成两人的成就,成为蒙古历史上最伟大的英雄。”
也先闻言,彻底恼了,气愤地回道:“黄先生,请你不要拿我当傻子好不好。本太师虽然狂妄,但还没狂妄到愚笨的程度。
现在已是午后,离天黑还有两个时辰,你现在让我全军突击,还让我在短短两个时辰里,用五万人去歼灭五万人,玩呢?你是把我当成武安君再世了吗?
虽然我瓦剌骑兵实力占优,可一旦天黑时还未结束战斗,到那时双方近二十万大军混在一起,黑灯瞎火的,我们人生地不熟,骑兵优势又发挥不出来,那就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了。”
黄溥尴尬一笑,连忙奉承道:“果然太师久历沙场,身经百战,下官这些小心思,在太师的法眼之下,竟然瞬间无所遁形。真是班门弄斧了,惭愧惭愧。”
也先冷哼一声:“我看黄先生也是一个实在人,如此又奸滑又缺德的诡计,怕是们的新皇帝教你说的吧。
他想的倒是挺美好,我全军出击,和你们明军纠缠到晚上,依旧难解难分。而他却趁着我营寨未立,派出一支精兵去偷袭我的营地,把我军的粮草辎重全部烧掉。
到时候我大军断粮,将士饿得只能杀马,那乐子可就大了去了。”
黄溥闻言,故作惊诧状:“哎呀,太师目光如炬,竟然连这都看出来了。我大明天子准备了三万精兵,伏于城门之后,就等着晚上去偷袭大营,烧掉太师的粮草呢。
没想到如此轻易,就全被太师识破了,而且陛下的布置,就像被太师亲眼所见一般,竟说得一丝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