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61节

  喜宁笑道:“太师误会了,奴婢说的不是这个。”

  “那你是什么意思?”

  “大明皇帝晾着太师,却厚待您的弟弟,就是在变相地威胁您:如果您将太上皇留在瓦剌,那大家就一起舒舒服服过日子。如果您执意送太上皇回京,那好,大明皇帝就册封您的弟弟为新的瓦剌首领、大元太师。

  反正大明皇帝的意思就是:要么好我好大家好,要么你不让我好过,我也不让你好过,来吧,大家一起相互伤害吧。”

  也先点点头:“先去北京打打看吧,若是大明皇帝能扛住我大元铁骑的冲击,我再考虑他的意思。”

  喜宁是女真人,从小被迫阉割,进了宫当太监。所以喜宁虽然背叛了大明,但是不能算是汉奸。

  喜宁恨大明,恨朱祁镇。朱祁镇留在瓦剌,喜宁可以作威作福,各种刁难朱祁镇。如果朱祁镇被送回北京,那让喜宁欺负谁去呢。所以喜宁才是最不希望送还朱祁镇的人。

  朱祁钰早早就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一再地要求也先将喜宁这个叛徒绑送京师,从而突出了喜宁的重要性,促使也先更加信任喜宁。

  ……

  却说也先在应付大明使团的同时,朱祁钰也在召见刚从瓦剌回来的大明使臣。

  西厅中,举行着朱祁钰登基以来的第二次小朝会。一帮文臣武将勋贵挤在厅中,听着陈镒、杨善讲述出使瓦剌的经过。

  众人面色阴沉地听陈镒和杨善讲完,朱祁钰先问道:“如此看来,也先是不肯痛痛快快将太上皇送还了?”

  即便杨善死忠于太上皇,也不得不摇摇头,承认也先贪得无厌,不会轻易放手。

  朱祁钰向众人吩咐道:“那就只能打完再谈了,果然这世上的事情,只有拳头才是硬道理,谁的拳头硬,谁就说了算。

  卿等勉之,我相信只要上下同心、三军用命,一定能打败也先,早日迎回太上皇。”

第119章 新君送上皇仪仗 太妃议晋藩往事

  给众臣打完气,朱祁钰又向胡问道:“大宗伯,如今天气越来越冷了,朕的意思是,再派一个使团去瓦剌,给太上皇送些食物药膳。

  上次派使时我疏忽了,只送了辇车。前日我才想起来,为了在瓦剌人面前保持大明天子的威严,应该再给上皇送一套皇帝仪仗才行。”

  就算胡是太上皇的铁杆忠臣,但也不会跳这么明显的一个大坑,于是便拒绝道:“陛下,有道是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太上皇已经让位给陛下,便不宜再使用天子仪仗了。”

  朱祁钰摆摆手:“不对不对,大宗伯这话不对。上皇是太上皇帝,自然也能用皇帝仪仗。天无二日、国无二君指的是不能有两个皇帝同时理政,但没说不能有两个皇帝使用皇帝仪仗。

  就按我说的办吧,谁愿意去出使瓦剌?”

  大臣们闻言面面相觑,不禁疑惑:皇帝真有这么关心太上皇吗,一支使团刚回来,还有两支使团在外面,现在就又要再派使团过去。

  黄溥的使团有数百人,带了十几大车的东西,恨不能给太上皇在瓦剌安个家,这就已经够热情了,现在倒好,连皇帝仪仗都要给太上皇派过去。

  朱祁钰看着大臣们的表情,心中暗笑:将来迎回太上皇的时候,你们也会要求派皇帝仪仗去接的。与其等你们要求,我不如主动一点,还能落个好名声。

  顺带着也可以给从大同到北京,沿途的军民百姓行个方便,让他们一眼就能认出叫门的天子。

  朱祁钰一边想,一边等,厅中安静了半晌,最终还是杨善再次站了出来,表示愿意出使瓦剌。

  这下就连朱祁钰都吃惊了,这杨善真是忠臣,若再接下这差事,就是第三次出使瓦剌了。

  叹了口气,朱祁钰便下了诏命:“着内阁拟旨,杨善升任礼部左侍郎,赐银三百两,锦缎十匹,再次出使瓦剌,奉送天子仪仗于太上皇驾前。”

  陈循等人领了诏命,朱祁钰却毫不停顿,继续下诏:“内阁再另外拟旨,命提督辽东军务的右都御史王翱,于十一月初回京,担任吏部右侍郎。

  擢刑部郎中陆瑜为山东右布政使,主要负责协助徐治理山东境内的黄河、运河。”

  大臣们对皇帝这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迷惑行为,颇感无语。刚刚还正说着太上皇,一转眼的功夫,却又开始提拔大臣了。

  而且还是不经廷议,直接提拔。这样被提拔的大臣,只需要感激皇帝一个人就行了。

  更重要的是,皇帝每次总是提拔一两个人,这样被提拔的人,就非常扎眼。不管他们本人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会被打上新君亲信的烙印。

  更令大臣们气愤的是,不管新君说什么,陈循都不反对,再加上王文不反对、于谦不反对,这让其他人反对着也没什么意义。

  当然了,亲太上皇的大臣们,除了气愤和无奈,还有对新君的佩服。这个新君也实在太自信了,瓦剌的十万大军都要打到家门口了,新君竟然还不断地在为战后人事调整布局。

  见没人反对,朱祁钰便吩咐道:“在瓦剌到达北京城下之前,不再举行朝会了,你们回去各司其职吧。好了,散了吧。”

  ……

  打发走了群臣,朱祁钰溜达着回到房中,只见屋里冷冷清清的,没个人影。仔细翻找了一遍,才发现仙儿正在床上捂着被子睡觉。

  朱祁钰苦笑着将小丫头叫醒,好奇地问道:“人呢,人都哪去了?”

  仙儿睡眼地回道:“家里这样冷,主人又不让用炭,人都跑都到太妃的寝宫去了。大家都欺负我,留我一个人在这里等主人回来,然后一起去太妃房里吃晚饭。”

  “哎呀,炭火气对身体是非常有害的,呼吸的多了,容易短命。如果是在相当封闭的空间里烧炭火,那更是会让人相当相当的短命。

  所以们跟着我委屈一年吧,明年冬天,我带着你们去住温泉地热白玉房。到时候随时随地可以泡温泉,也不用你们天天辛辛苦苦烧热水了。

  还有我答应你的温泉池,到时候我用汉白玉给你砌个大大的温泉池,让你在里面展示你发明的‘口衔救命稻草’的绝技。

  听到温泉池和口衔救命稻草,仙儿又开心了起来,服侍着朱祁钰更了衣,便一起住太妃处来。

  太妃见自己儿子进来,连忙笑着招手:“曹孟德来了,快过来,我们正说你呢。”

  朱祁钰笑问道:“我又做什么荒唐事了,值得你们这样乐呵呵地编排我?”

  林香玉笑道:“奴家和母妃说,夫君精心安排着,给太上皇送了一顶特制的毡帐、一辆特制的辇车,另外还有整整十大车红罗炭。

  夫君可真是大方,红罗炭贵重的很,拿着钱都没处买去。整整十大车红罗炭,真要买,怎么也得上万两银子了吧。”

  朱祁钰认真地回道:“你们这些小丫头,不知道轻重深浅。你们要是还想活得长久,还想生出健康的儿女来,就别给我用炭。”

  有些话,朱祁钰不能明讲。明朝晚期的著名大太监刘若愚,在他写的《酌中志》里是这样写的:‘宫中所用红罗炭者……性未过尽……多能损人,倏令眩晕,昏迷发呕,皇子女或中此毒,屡致薨夭。’

  所以,红罗炭是给别人用的,自己用,那是傻,用了只会生出孩子之后屡屡夭折。

  林香玉坚定地点点头,表示认同:一来自己的夫君一向看问题非常准确,二来明年自己就跑路了,以后就守着温泉再也不回来了,左右熬一个冬天就过去了。

  朱祁钰又问道:“晋藩那几位宗亲快到了吗,母妃见多识广,您知道晋藩为什么主动要求进京朝贺吗?我很好奇他们的目的所在。”

  太妃非常肯定地回道:“我知道啊,这事里面的门道,都要从太宗朝说起了。”

  朱祁钰连忙赞道:“果然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母妃怎么什么事都知道。”

  太妃笑道:“因为这事,跟汉王府还有关系,所以我才知道。其实里面的门道就一句话:现在的晋王,和咱们家一样,也是小宗承继了大宗。”

  下周五要上架了,明天要到五千收藏了,希望首订能体面点,有个250也行啊。

第120章 新君无奈亲兄弟 上皇惊诧两皇后

  朱祁钰听到小宗并大宗的话题,顿时来了精神。只听太妃笑道:

  “晋藩第二代有兄弟七人,都是太祖的孙子、太宗的侄子。

  老大晋王朱济,被老三、老四、老六联合起来轮番弹劾,太宗顺势废掉了老大,改立老三为晋王。

  现在要进京的晋王,是第三代晋王、老三的儿子朱钟铉。

  现在要进京的宁化王,就是老五朱济焕。他当初是极力反对弹劾老大朱济的,所以深受老三迫害。

  看看,够乱吧。这是兄弟七个,就乱成这个样子。你要听具体的,我再给你细讲讲,基本就是狗咬狗,那可是相当的不堪。”

  于是众人又听太妃细细讲述了一番,朱祁钰不禁感叹道:“这兄弟是真难做,他们七个兄弟,就打成这样。我这是两个兄弟,早晚也是要你死我活的。”

  太妃闻言,关切地问道:“和太上皇就非要到那一步不可吗?”

  朱祁钰无奈地摊摊手:“我也没办法啊,皇位就是这样的,坐上去就没法下来。我们一家人已经上了贼船下不来了,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

  不过我也特别想兄友弟恭、太平度日啊,关键是大哥一家不肯啊。

  咱们大明在中都凤阳也修了皇宫,如果大哥肯带着太后、皇后、太子一家人,痛痛快快去凤阳皇宫居住,我保准把大哥当成亲爹孝敬。

  让他舒舒服服、体体面面的,比唐高祖李渊和唐玄宗李隆基加起来过得都好。

  问题是他不肯去啊,一个太上皇、一个皇太后、两个皇后、一个太子,全赖在京城,你让我怎么办呢,我晚上能睡得着觉吗?这不就是硬逼我动手吗。”

  太妃也无奈地问道:“我儿的苦衷,我也能体谅,那能不能派个大臣去劝劝太上皇呢?”

  朱祁钰摇摇头:“你就看看皇太后非要立太子来恶心我就知道了,他们一家人是不肯放手的。

  其实杀光他们全家,对我来说,轻而一举,我只是不想那么做而已。

  你看着吧,过不了两天,我大哥就要去大同周边各城叫门了。而且大同府那帮忠于太上皇的守将,全部都会不战而降的。

  大概再有个七八天,瓦剌大军就该破开紫荆关,进入京畿之地了。”

  太妃闻言,连连摇头,默然不语。

  林香玉在一旁,见气氛冷了下来,连忙岔开话题:“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话一点不错,母妃就是咱们家的无价之宝。

  之前儿媳不知道晋王一家的这些门道,差点就误了事了。”

  朱祁钰也附和道:“对,我也以为他们是来闹事的呢。如今看来,晋藩也是小宗继大宗,大家都一样,谁也别看不起谁。”

  林香玉继续问道:“母妃,见到晋王和宁化王,儿媳该行什么样的礼节呢?”

  太妃闻言,护犊子的毛病又犯了:“稍微欠欠身,差不多意思意思就行了。

  你谦逊低调是美德,这很好。但你不能真不拿自己当皇后了啊。

  把皇位传给见深,咱们一家人都别想有好下场,所以对太子一家好归好,最终还是要让你儿子继位的。

  至于见深嘛,让他远远的去当个藩王,多给他钱、多给他地、多给他金银财宝,让他平平安安度过一生,就很对得起他了,还要咱们怎么样呢。”

  朱祁钰与林香玉都点头表示赞同,一家人吃过晚饭,又闲聊了一会,就各自散了。

  回到房上,躺进被窝里,朱祁钰搂着自己的小王妃,笑问道:“颦儿,你猜猜,现在太上皇在做什么?猜对了,重重有赏。”

  林香玉闻言,脸色变得非常奇怪,弱弱地问道:“不会是太上皇的男宠,已经到达也先大营了吧?”

  朱祁钰哈哈大笑:“王妃真是位女诸葛,现在知道我的好了吧,起码我不养男宠。”

  ……

  就在朱祁钰和小王妃编排故事的同时,朱祁镇走进了黄溥刚刚搭建好的毡帐。

  毡帐甚是奢华,内中方圆近三丈,布置得密不透风,将寒风完全挡在了帐外。

  一进毡帐,朱祁镇就打了个大大的喷嚏,马良和黄溥一起跟在后面,连忙上前扶住。

  朱祁镇摆摆手,示意二人退开,然后在毡帐之中转了一圈。

  只见各色事物,一应俱全。帐中还非常贴心地放置了一个巨大的浴盆,足足能容纳六七人共浴。

  朱祁镇指着浴盆,颇为不解地问道:“这是做什么的?”

  黄溥回道:“这是供陛下沐浴用的。”

  “朕知道这是沐浴用的,朕是问它为什么这么大?”

  “这是太上皇后特意让御用监定做的,微臣私意猜度,想是太上皇后体谅太上皇的辛劳,要让几位夫人在上皇沐浴时贴身服侍。”

  几位夫人?朱祁镇看过名单,只有太上皇后赐给马良的四个妾,被封了夫人。

  于是朱祁镇好奇地问道:“皇后钱氏一直都是严格恪守礼法的,她不像是这样有情趣的人啊。

  她自己都从来没和朕一起沐浴过,怎么会想到安排侍女陪朕沐浴?”

  黄溥解释到:“启禀陛下,太上皇后指的是皇长子的生母周娘娘。”

  之前,朱祁镇光是沉浸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喜悦中了,倒没注意有两个皇后的事情。虽然黄溥提到过有两位皇后,但朱祁镇下意识地认为,黄溥指的是自己的皇后和新君的皇后。

  主要是以前也没发生过一位皇帝同时拥有两个皇后的事情,朱祁镇惊诧地问道:“那钱皇后呢?”

  黄溥回道:“启禀陛下,奉皇太后懿旨,尊钱皇后为翊圣太上皇后,居于乾清宫,为陛下看守宫殿,等待陛下回归。尊太子生母周娘娘为太上皇后,居于坤宁宫。”

首节上一节61/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