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422节

  詹事府六品及以上的职位一共二十四个。即使南京、北京各安排一套詹事府属官,加一起也才四十八个职位。

  这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萝卜都是货真价实的太子近臣,只要能占住一个坑,就意味着前途光明而远大,有了稳定的保障。

  吏部文选司郎中是正五品,而且涉及到百官的选拔任用,是极为要害的位置。

  朱祁钰此举,除了栽培高瑶,也是在为朱文芳巩固班底,增强影响力。

  提拔完高瑶,朱祁钰又向何宜问道:“行义,现在的顺天府尹、府丞、治中我想换一换,你有什么好的人选推荐吗?”

  何宜闻言,怔了一下。好家伙,顺天府前三位的主官,一口气都要换掉啊。

  “圣上想从哪些人中挑选,有个大概的范围吗?”

  朱祁钰回道:“景泰朝的进士们资历还不够,就从与你同届的进士中选吧。”

  由于朱祁镇没来得栽培他那最后一届进士,就遭遇了土木堡之变,所以朱祁钰对这一届的进士还算比较放心,其中有不少人受到了重用。

  听说要选同届进士,何宜犹犹豫豫,一副想说不敢说的样子。

  朱祁钰心知其意,笑呵呵地鼓励道:“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不论是同乡,还是好友,都可以放心推荐。

  元狩十三年,一共就一百五十名进士,这个也要避,那个也要避,那还怎么推荐。”

  何宜这才回道:“户部广西清吏司郎中陈俊,清廉刚正,不畏权贵,而且能力极强,可堪府尹之任。

  南京刑部郎中黄绂,刚廉正直,爱惜百姓,可任府丞。

  吏科给事中乔毅,行事方正,才思敏捷,可任治中。”

  何宜还想说几个备选,朱祁钰摆摆手:“就他们三个吧,最近京师变动较多,先让他们试试吧。

  成绩是干出来的,只有试过才知道。”

  人事任命谈完了,接下来是海上这些事情了。

  何宜对消息作了汇总:“首先是日本沿海,全部在大明水师的控制之下,除了官方许可的船只,任何其它船只都无法进出日本诸港。

  其次,济州岛逐渐成为中转港,南方已有少部分商船经济州岛中转,去往朝鲜进行贸易。

  山东的海商则是直接向东,去往朝鲜的汉城。

  还有,咱们一直有派出水师舰船在琉球驻扎,琉球原来是东洋贸易的中转地,最近两年受了不少影响。

  他们从国王到权贵,再到百姓,都相当不满。

  时间长了,恐怕会生出动乱。”

  朱祁钰往靠背上一歪,事情还真不少,攻下日本和满者伯夷之后,还得用水师完全掌控住第一岛链,才算初步完成了经略海洋的任务。

  “我前面刚确认琉球为不征之国,现在又去攻占琉球,是不是有点自己打脸了。还有小琉球啊,这个也很重要。

  闽浙总督年富到任这么久了,他怎么提也不提占领小琉球的计划呢。”

第727章 重组广宁东胜防线 开放大宁明蒙

  小琉球,也就是台湾。

  终大明一朝,根本就没人重视台湾,更没人想去了解台湾。

  在大明君臣朦胧的印象中,福建东南有个比琉球还小的岛,因为与琉球相邻,可以称其为小琉球。

  别人不在乎,但朱祁钰在乎。除了实在统治不了的地方,别的全都要。尤其是台湾这种有许多耕地的大岛,那自然是不能放过的。

  朱祁钰已经膨胀到了想搞粮食倍增计划的程度。朝廷每年收到的银、铜,肯定是要倍增了,接下来就到粮食了。

  要想粮食倍增,唯一的方法,就是领土扩张。

  只围着传统的两京十三省转,就算跟那些士绅豪强把狗脑子都打出来,粮食产量也倍增不了。

  两京十三省的耕地就那么多,累死累活也就这样了。能增长个两三成,都得谢天谢地了。

  何宜回道:“年总督到任之后,一直在修整海防,编练卫军。而且福建水师全部被调去日本了,他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朱祁钰点点头:“听说广东水师要撤回南方去了,等差不多了,让福建水师也回去吧。

  另外,今年在安南新造的船只,全部拨给山东水师吧。”

  “今年安南还可以建造二百艘战船,三百艘运输船。这些船只补充进来,足够控制住济州岛和朝鲜、日本、辽东的贸易航线了。”

  朱祁钰闻言,捂了捂自己的心口:“哎呀,我的心啊,哎呀,我的钱啊,就像流水一样出去了。

  安南怎么造船造的这么快了?”

  何宜笑道:“熟练的工匠越来越多,这两年大规模造船积累了不少经验,自然船就造的越来越快,也越来越好了。”

  “造吧造吧,找个理由把琉球也占下来,东洋贸易就算彻底掌控住了。

  南方那些人,谁想去日本、朝鲜做生意,要么从琉球经过,要么从济州岛经过。

  不论从哪里过,都在朝廷的掌控之中。”

  何宜又笑道:“最近户部和工部可活跃了,户部在极力筹集粮食,运去日本倒卖。今年安南风调雨顺,第一批粮食很快就要运到日本了。

  现在户部的官员,一开口就是吾皇圣明。”

  朱祁钰摇摇头:“等日本的金、银、铜矿挖出来,他们才会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圣明。”

  几人又处理了一些琐事,然后便准备散了。

  何宜突然问道:“圣上,还有个事情,正一嗣教冲虚守素绍祖崇法妙契玄机弘悟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张元吉请求入京朝觐。”

  何宜可能是故意开个玩笑,旁边的朱文芳果然被逗乐了:“这个道教大真人,名号怎么如此之长?”

  朱祁钰回道:“这不就是张天师嘛,道教有地位的那帮人,比佛教徒们多少强点,但也强得很有限。

  他们不好好修生养性,净喜欢这些华而不实的调调。

  行了,让他进京吧,我倒要会会这位张天师。若是不能让我满意,他就别想再回去了。”

  众人一笑,各自散了。

  接下来的数日,太平无话。

  五月十一,又下起了雨。

  朱祁钰带着爱妃们乘楼船游昆明湖,顺便召见王越、余子俊、马文升三人,为其接风洗尘。

  王越、余子俊、马文升在西北甚是艰苦,必须得犒劳犒劳他们。

  朱祁钰问道:“最近几年,西北边患不严重吧,三位爱卿对边事也已经很了解了,你们对与瓦剌、鞑靼的关系如何看?”

  三人相互看了看,甘肃巡按马文升率先答道:“甘肃及周边倒是比较安宁,最近曹国公、肃王一直在谋划进攻伊犁。

  这有点远啊,快赶上进攻瓦剌的老巢了。”

  朱祁钰笑道:“是我要他们这么做的,只有把伊犁攻下来,并且牢牢占住,才能死死扼制住西北那些异族。

  到时候不论是瓦剌,还是察合台作乱,我们都可以从甘肃、伊犁进行东西夹击。

  另外,伊犁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虽然海运即将兴起,但陆上我也不会放松。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管有没有用,我先把伊犁控制住再说。”

  接下来陕西巡按余子俊禀报道:“圣上,陕西,西面有甘肃、宁夏两镇挡着,比较太平。

  东北部有东胜卫,也没什么问题。

  只有北面,屡屡有草原诸部南下进入河套,甚至一度都接近榆林了。

  我们一出兵,鞑虏就退走。我们主力一撤,他们就又来了。”

  朱祁钰点点头:“河套太大了,挡不住人家也难免。王爱卿的东胜卫如何了?”

  王越回道:“圣上,自去年以来,东胜卫附近,屡屡有敌兵窥视。

  奇怪就奇怪在,他们也不劫掠,微臣以为,他们更像是在侦察情报,为大军入侵河套做准备。”

  朱祁钰笑道:“这个很正常,不论是当年的山西之战,还是京师保卫战,阿剌和脱脱不都没受什么损失。

  那时候他们每人就有三万多精锐,经过七八年的发展,恐怕已经增长到五万了。

  两人加一起,手握十万大军。

  咱们派了许多军队外出打仗,北京和山西的守备力量不像以前那样强大,他们有想法也是应该的。

  你们说说,该如何应对?”

  王越、余子俊、马文升一共才三个人,却很快分成了三派观点。

  余子俊主张先建立从广宁经大宁、开平,直到东胜卫的防线,层层阻击敌人骑兵。

  王越想到发起进攻,直捣敌人老巢。马文升则是要攻防两手抓。

  每个人讲自己观点时,朱祁钰都是连连点头。

  待三人讲完,朱祁钰总结道:“因为我与阿剌、脱脱不都订立过盟约,主动发起偷袭,去捣其巢穴,那肯定是不行。

  但是他们若是发起进攻,我肯定会去捣他们老巢。

  最好,是先让阿剌和脱脱不内战,他们两败俱伤,拼光了就省事了。

  我打算把你们三个先派到广宁、大宁、开平、东胜,把防线构筑好。

  马爱卿去广宁,余爱卿去大宁,王爱卿管开平、东胜两地。

  然后在大宁开放互市,做做生意,看看局势如何变化。”

第728章 改良开中配合互市 直隶增府边境

  通过互市做生意,对蒙元进行腐化,这是朱祁钰目前想到最好的办法。

  本来是想先开放大宁互市,但王越立即提出了请求:“圣上,开平能不能与大宁同一批开放互市?”

  朱祁钰好奇地问道:“这么着急吗?”

  王越解释道:“广宁、大宁、东胜、开平四城,就数开平的粮草转运最为艰难。微臣建议在开平试行类似开中法的举措。

  我们通过免税,吸引商人去开平做买卖。但是商人必须得带着粮食过去,交给官府,才能入城贸易。

  带的货物多,就多交粮食;带的货物少,就少交粮食。

  对蒙古人也是,不需要交税,但是想进城,必须交一定的马匹、牛羊给官府。

  我们就专收粮食、马匹、牛羊这些实物。毕竟在开平,只收银钱用处不大,拿着银钱也未必能买到粮食。”

  朱祁钰点点头:“将张家口以北的那片土地全部划转官田,设为屯田区域。商人可以组织人去租地种粮,然后收了粮食去开平交粮。

  我在此地新设一府,归直隶管辖,省得山西再贪污我的粮草了。”

  提到山西,朱祁钰就咬牙切齿,山西各府县囤积的钱粮,全被朱瞻基的大贤臣以借的名义送给了当地的士绅豪强。

  到现在都没有完全追讨回来,成了一笔烂账。

  也就最近几年山西还算安静,他们要是再敢搞事情,大屠杀就一触即发了。

  王越又问道:“敢问圣上,将来平王就藩开平,当设几护卫?”

  朱祁钰闻言一愣,为何突然问这个问题。

  王越解释道:“即使有了屯田和互市,开平城最多也就能容纳三万精锐。”

首节上一节422/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