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406节

  我再亲自给他批了,让朱文芳给今年的进士们做个大人情吧。”

  浅雪又问道:“让小芳以什么名义上奏?齐王干预朝政,似有不妥。”

  朱祁钰叹口气:“我也烦了,那就太子吧。反正日本京都都被包围了,攻下来就是迟早的事情。

  硬拖着不立太子,什么都不方便。

  册立太子的诏书,让王文、何宜、何文渊主持草拟。

  有三个要注意的地方,第一,朱文芳的齐王之位依旧保留。第二,大赦天下。

  第三,永久免除全国百姓的人头税。废除北京的崇文门钞关,商旅进出京城不再收税。免北直隶税赋徭役一年。

  另外今年百官的俸禄,本来要以元狩十四年为基准,增加一成。因为立太子,额外再增加两成。”

  几位宠妃闻言,都长舒口气,终于册立了太子,名正言顺,才能政通人和。

  不到中午,旨意就传到了内阁。

  内阁众人也都大大地松了口气,整整八年啊,皇统之争,终于结束了。

  接下来,就是拟旨了。

  何文渊早就发明的‘天佑下民作之君,实遗安于四海;父有天下传之子,斯固本于万年。’终于派上用场了。

  王文、何文渊带着其他阁臣仔仔细细斟酌了半晌,才终于草拟好了诏旨,交给何宜亲自带回去呈交御览。

  何宜刚转身要走,又被沈翼拉住,沈翼、萧、耿九畴三位尚书把何宜围了起来。

  沈翼问道:“行义啊,圣上把人头税彻底免了,真的没有问题吗?就这一项减免,朝廷少了多少收入,我们拿啥补这一项亏空?”

  何宜回道:“圣上打下了朝鲜、安南、日本、缅甸、暹罗等地,增加了这么多国土和耕地。

  虽然人头税不收了,但朝廷每年征收的粮米,比元狩末年肯定是大幅增长的。

  而且我们还可以增加铸币量啊,圣上说了,从今年开始,每年增铸银币五百万两、铜钱一千万贯。

  你们放心吧,今年朝廷的收入一定是大幅增长的,而且以后一年会比一年高。”

  沈翼听闻都懵了,这不是何宜发烧了,就是皇帝脑袋糊涂了,于是追问道:“浙江、福建的银场都被圣上关停了,每年增铸银币五百万两,如何实现?

  每年增铸铜钱一千万贯,铜矿从何而来?”

  何宜闻言,跳起了大神:“圣上说了,今年是辞旧迎新的一年,若天命有在,金、银、铜矿自然会有。”

  这种话,在众人听来,着实有些跳脱。

  但考虑到皇帝自登基以来,取得了一场接一场的胜利,已经颇有些言出法随、出口成宪的权威了。

  大家只能继续以前的策略:等皇帝失败了,大家再出来劝谏,如果皇帝成功了,那就等下次再重复这一策略。

  下午,何宜将诏旨呈递上去,朱祁钰御览之后,一字未改,直接照准。

  第二天一草,圣旨拟好,诏告天下。

  报纸上也刊登了圣旨原文,消息很快就传遍了京师。

  不同于历史上景泰易储引发朝野上下诸多不满,这次不敢说普天同庆,但大部分人都是乐观其成的。

  朱祁镇都复辟皇位,另立朝廷了,让百姓很难再去同情他们父子。

  而且当今天子给出的恩惠实在令人无法拒绝。

  大赦天下、免北直隶一年赋税徭役,这倒还在其次。

  最关键是这个为全国百姓永久免除人头税,实在是太戳人心了。

  俗话说,拿人手短,吃人嘴短。百姓们拿到这么大的好处,也没人好意思再反对易储了。

  一连数日,从朝堂,到民间,都是上书颂圣的,没有出现任何不和谐的声音。

第699章 内廷外廷争侍东宫 明军三面围困

  朱祁钰待在家中,每天都收到一大堆颂圣文章。

  只粗略翻看了几份奏本,朱祁钰就彻底抛开,再也不看了。

  这些文章太肉麻了,看得人直起鸡皮疙瘩。

  历史上的景泰只有一个儿子,朝野上下还有点不能言说的希望。现在朱祁钰有十六个儿子,后面明显还会继续生,直到超越太祖的二十六子为止。

  如此一来,朝野上下彻底绝望了,想让当今天子绝后,实在是有些痴人说梦了。

  而朱祁镇的反迹过于明显,连三岁孩童都知道他复辟谋逆了,所以这对父子已经绝无可能再杀回北京了。

  到了这一步,每个人都得向前看了,不抢着颂圣,还等什么呢。

  朱祁钰倒是没迷失在赞美之中,而是与往常一样,每天吃好喝好睡好。除了早上处理一下军政要务,就是陪着宠妃们读书、写字、画画。

  这日子越过越有点像隐士了。

  朱文芳那里,则是另一番光景。所有人都在抢位置,热闹得一塌糊涂。

  紫禁城内,慈庆宫被收拾得焕然一新,作为太子东宫。

  就连坤宁宫也被收拾了出来,作为太子妃的寝宫。

  当然了,太子和太子妃一年都未必会去住一次。

  文官争夺的对象,是詹事府属官之位,个个都想把自家子侄门生送进去。

  一旦太子继位,詹事府属官们作为太子的班底,那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朱文芳和徐晴居住的湖心岛,负责侍候的太监、宫女名额极少。但还是有许多人削尖了脑袋要往里钻。

  香山司苑监,掌印太监裴当一大清早就将小太监刘瑾叫到了跟前:“阿瑾,你今天休息一天,好好洗一洗,准备身干净衣服,我明天带你去见太子妃。

  以后,你还在天香园侍弄草草,但主要归太子妃使唤了。”

  刘瑾听得有些迷糊,裴当见状,笑呵呵地解释道:“咱们太子妃要跟着十娘娘学习调制香料,所以以后是十娘娘和太子妃共同打理天香园。

  以后要同时侍候着十娘娘和太子妃,好好表现,若得了太子妃的意,你还怕不能飞黄腾达吗。”

  刘瑾闻言,连忙跪下磕头:“多谢干爹栽培。”

  裴当摆摆手:“你要弄明白是谁在栽培你,要记清楚应该向谁感恩。

  第一个,是你养父刘宏,为你求来了在天香园给十娘娘养种草的差事。又是你养父把脑袋别在腰上,去替圣上做要紧的秘密差事。

  第二个,是十娘娘。因为刘宏替圣上办成了差事,十娘娘才会着意栽培你,给你安排了服侍太子妃的差事。

  你呢,要孝顺你养父,也要记着十娘娘的恩德。

  在内廷混,最重要的跟对主子。我的本主是皇爷,现在跟着十娘娘做事。你的本主是十娘娘,现在跟着太子妃做事。

  你要时刻牢记自己的根源,才能在内廷长久的屹立不倒。”

  小刘瑾郑重其事地感谢了裴当的教诲,然后又问道:“干爹,王府这么多娘娘,儿子都有些分不清楚。”

  裴当点点头,耐心地解释道:“整个王府,数太后娘娘最尊贵,但太后一向静心修道,不理会俗务。

  灵玉宫中的五位娘娘最受皇爷宠爱。但是大娘娘,也就是太子爷生母,极少露面。十一娘娘出灵玉宫的次数更少。

  经常出来的三位娘娘,十娘娘最受皇爷宠爱,十四娘娘和十五娘娘是孪生姐妹,也极受皇爷溺爱。

  这三位娘娘能力之大远超你的想象,你可千万要像敬神一样敬着她们。

  其他皇妃受宠程度差一些,但也绝对不是你我能得罪的。

  再之后是太子妃,将来必然母仪天下,那就更不用说了。

  总之呢,你看见王府只要是长得极为美丽的女人,恭恭敬敬侍候着就对了。

  伸手不打笑脸人,你要永远记住这句话。”

  裴当喝了口茶水,又继续说道:“你在太子、太子妃身边,一定要谨慎。

  太子承袭了皇爷的性格,对自己的安全极为重视,身边侍候的人极少,个个都是精挑细选的。

  你没事四处溜达着看看就知道了,为了能调到太子、太子妃身边去,好多人都快打破头了。

  你就是命好,赶上十娘娘能力强,一句话就把你分配到太子妃身边去了,好好珍惜吧。”

  刘瑾忙回道:“那儿子得赶紧回去把记录天香园中草的笔记温习一遍,以防着明儿个太子妃问起。”

  裴当点点头:“孺子可教,去吧。”

  就在上上下下为了侍候太子打破头的同时,日本京都的室町幕府也打破了头。

  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政,在和自己的新婚妻子日野富子相互埋怨指责。

  日野富子的理由也很充分:“我是来做将军夫人,享受荣华富贵的。现在倒好,嫁进来没三个月,富贵没享受到,室町幕府要崩溃了。

  你抢回来的所谓大明正统皇帝,还对我们一顿冷嘲热讽,笑话你这征夷大将军步了他的后尘。”

  足利义政被气得脸红脖子粗,自己可不就是步了朱祁镇后尘了嘛。

  朱祁镇把两支主力大军调去南方平叛,结果被也先一路打到北京城下。

  自己也差不多啊,先后派出十三万大军援朝抗明,都死在朝鲜了。

  然后又派大军去关东剿杀镰仓幕府,再派五万新军去防守面向釜山的沿海防线。

  这下好了,军队调不回来,京都却被包围了。

  这不就变成了大明的京师保卫战了嘛,就是把北京换成了日本京都,别的都是异曲同工。

  足利义政一摔茶杯,也罕见的发起了脾气:“大明军队从三个方向包围了京都,强攻也好,偷袭也好,我不怪他们。

  但是赤松氏,我一定要灭了他们。

  当初骗我父亲去他们家参加宴会,结果突然行刺,杀了我父亲。

  这还没够,如今又死灰复燃,召集旧部进攻播磨、与明军一起围攻京都,真是吃里扒外,不知悔改。这种人是最可恶的。”

  日野富子揶揄道:“现在说这些都晚了,我们的军队已经没办法出城了。只要一出城,要么是连绵群山,要么是敌军精锐。

  大明国力强盛,不论是军队,还是物资,都源源不断。

  我们出城打赢了也没用,拼消耗我们拼不起。”

  足利义政、日野富子这对小夫妻坐困京都,抱怨个没完没了,却想不出应对之法。

  徐亨的战略则非常折磨人:明军三面围困,但是却不主动进攻京都,以免步也先的后尘。

  大军主力在港修筑城池,准备长期围困。如果能像圣上说的那样围点打援,就更美妙了。

第700章 经济封锁比拼国力 皇帝神隐太子

  到了如今这一步,明日战争出现了很诡异的僵持。

  明军从东北、东南、西南三面包围着京都,但不进攻,也不清扫周边。

  明军周边全是日本各实权大名的领地,将明军夹在中间。

  形成了包围与反包围的局面。

  反正安国公徐亨是打定主意不会主动进攻,占据港之后,可以彻底封锁住京都的补给。

  就硬靠国力,围困到室町幕府不得不展开决战。

首节上一节406/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