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402节

  朱祁钰冷哼一声:“回他们六个字:汉帝不封胡官。等三百年后,大金大元杀回中国,再让他们的旧主重封衍圣公好了。

  以后关于孔府的事情不要再跟我提了,骂他们都会脏了我的嘴。”

  ……

  十一月十日,杨埙一大早便来到御马监,经过通传,见到了右少监阎礼。

  阎礼待人很客气,最近也没了烦心事,便拉着杨埙闲聊。

  杨埙却有心事,只略敷衍几句,便谈到了自己的正事:“阎公,圣上命小人为怡王制作的寿礼,漆金屏风一架,已经做好了。

  明天就是怡王寿节,但出了这样的事情,那架屏风如何处置?”

  阎礼被问愣了,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

  抿了口茶,阎礼方才回道:“放到孝陵明楼去吧,怡王还会回来的。”

  杨埙有些不解,怡王都叛逃了,还要把礼物放去他原来的住处?

  没等杨埙说话,外面小太监便来禀报,京师传来的皇爷的旨意。

  阎礼接了旨,正式被提拔为南京御马监掌印太监,全权接管南京皇城宿卫。

  杨埙很庆幸刚才没有提出质疑,眼前这位新晋大太监看丢了怡王,反而被升为南京御马监掌印太监,这很明显是皇帝倚重的心腹啊。

  没敢再多说什么,杨埙祝贺了几句,便告辞离开了。

  杨埙刚走,又有孝陵卫一千户来报,东宫属官在宫门外求见太子。

  升了官的阎礼冷哼一声:“以后不必再请示了,通倭案结束之前,任何人不得面见太子。

  有擅闯皇宫者,格杀勿论,你们只管照此行事,出了任何问题,我一人承担。”

  刘定之、林聪等人吃了闭门羹,只得悻悻而回。

  南京城内的防务掌控在孝陵卫手中,孝陵卫又只听阎礼的命令。七个南京守备,五个支持皇帝,两个中立。

  导致东宫属官根本就兴不起风浪。

  十一月十一日,倭寇一路顺风,安全抵达港。

  足利义政亲率幕府重臣,不远百里,亲至港口迎接。

  朱祁镇本就病弱,又经过半个多月的海上漂泊,整个人看上去,都快能称其为形销骨立了。

  足利义政等人对这位废帝的仪容也不敢恭维,但碍于政治需要,足利义政还是硬着头皮,大礼参拜恭迎:

  “臣日本国王、室町幕府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政,拜见大明天子、正统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岁。”

  在与大明的交往中,日本国王这一名号一般都是幕府将军在用。

  朱祁镇在位时虽然没关注过日本事务,但在船上这么多天,也从倭寇头目那里了解到不少日本的风土人情,所以足利义政自称日本国王,朱祁镇也不以为异。

  足利义政亲迎朱祁镇,入住鹿苑寺金阁殿。

  金阁殿曾是第三代幕府将军足利义满的住处,以外墙由金箔装饰而得名。

  将这座金碧辉煌的大殿作为朱祁镇的住所,也是出于足利义政的炫耀之意。

  朱祁镇果然十分满意,大明的皇帝里,除了荒唐天子朱祁钰,剩下的全都钟爱金碧辉煌的东西。

  此时日本内部矛盾重重,室町幕府的统治岌岌可危。所以足利义政非常着急,短短十天之内,就给朱祁镇办完了全部复辟登基流程。

  至此,足利义政受身边宠臣鼓动,完成了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报复。大明景泰皇帝在背后操控,给日本弄出来两个天皇、两个幕府。

  现在足利义政也给大明整出来两个皇帝,两个朝廷。

  一个景泰皇帝,在北京;一个正统皇帝,在京都。

  不过高兴了几天之后,足利义政又有了新的烦恼:明军在加贺登陆,并且闹得越来越凶了。

  刚开始时,足利义政还没有十分在意,但只一个月时间,加贺、能登、越中全部被明军拿下了。

  足利义政没想到,山义就竟然当了叛徒,利用家族影响力,帮着明军连哄带骗,劝降了能登、越中的大部分守军。

  好在京都与越前之间隔着二百多里的连绵群山,不然室町幕府的统治直接就崩溃了。

第692章 日本百姓箪食壶浆 正统特使京师

  足利义政派遣数千倭寇,攻掠大明腹地,如入无人之境。

  大明百姓虽说没有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但也是袖手旁观、乐观其成。甚至于大明废帝,都被顺顺利利‘请’了回来。

  足利义政把大明景泰皇帝好一顿笑话,但只高兴了没几天,就发现日本百姓和大明百姓并没有什么不同。

  非要比较的话,日本百姓比大明百姓还要更过分一些。

  在加贺、能登、越中、越前四国,真的出现了无数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情景。

  更有甚者,还有许多百姓主动为明军带路。

  只因明军所到之处,都极力宣扬大明景泰皇帝的旨意,其要点有三:第一,主动接受大明天子统治的日本百姓,免除一切债务。并且明军所到之处,拿出一半耕地平均分给日本百姓。

  第二,归顺大明的百姓,免除一切税赋徭役五年。

  第三,当地百姓一切风俗习惯不变,明军绝不扰民。并且大明会将茶叶、丝绸、瓷器、药品、山珍等货物运抵新占领土,以平价卖给百姓。

  有了这三点,加贺、能登、越中、越前的百姓根本就没有兴趣反抗。

  室町幕府的统治本就极为虚弱,动不动就爆发各种各样的一揆,一揆就相当于大明的民变。

  日本百姓对室町幕府的忠诚度,可比大明百姓对景泰朝廷的忠诚度还要低不少。

  随着第二批登陆完成,加贺、能登、越中、越前四国已经汇集了十万八千明军,以及三万青壮。

  同时,两百船茶叶、丝绸、瓷器、药品等货物,也随船队一起运达。

  四国百姓看到了实物,而且真的是平价就能买到,对大明是越发拥戴了。

  只有四国的权贵、僧侣等食利阶层,要么被明军诛戳,要么连夜逃往京都。

  这些权贵没有了百姓的支持,明军根本不同他们讲条件,逮住就直接杀。把他们折腾光,这些土地和百姓就完全是大明朝廷的宝贵税源了。

  等足利义政这头拥戴朱祁镇完全复辟,越前那边也正好被明军完全占领了。

  越前再往南,是日本最大的湖泊:琵琶湖。

  而京都就紧邻琵琶湖最南端。

  足利义政多少懂点大明历史,一旦明军从越前出兵,占据琵琶湖北端,那接下来就是朱文璋、陈友谅的鄱阳湖大战重演了。

  拆东墙补完西墙,东墙漏风。

  再拆西墙回补东墙,西墙又漏风。

  这就是足利义政如今的感受。但明军都快打到琵琶湖了,不拆墙补墙,又令人寝食难安。

  万般无奈之下,足利义政从关东抽调回了两万精锐,又将支援博多港等地的新军调回三万。

  本已岌岌可危的镰仓幕府因此压力大减,与关东管领和室町幕府的联军重新形成了均势。

  从十一月初到十二月末,大明和日本之间相对平静,都在调兵遣将、积蓄力量。

  在此期间,足利义政与早就定好的未婚妻日野富子完成了大婚,并且将日野富子的妹妹日野惠子嫁给了朱祁镇做皇后。

  这还不够,足利义政又派出特使,以正统皇帝的名义前往北京,下旨要求景泰皇帝退位。

  转眼来到了年底。

  十二月二十四日,一早。

  朱祁钰刚刚醒来,就得到了正统皇帝特使进京的消息。

  过年前还能得到这样的好消息,朱祁钰高兴地直拍大腿,一边拍还一边称赞道:“颦儿的大腿真是越来越润了。”

  林香玉红着脸回道:“都是主人滋养得好,只是您为何如此高兴?”

  这话是明知故问、善意捧哏。

  朱祁钰喜笑颜开:“扬眉吐气的一天终于来了,正统皇帝要求大明的忠臣们把我推翻,我倒要看看这帮忠臣如何应对。

  他们要是真奉正统皇帝诏命,我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诛灭他们的九族了。

  他们若是不奉正统皇帝诏命,我看他们这正统忠臣还当不当得下去。

  等明年过完,再也没有反对我的人了。”

  林香玉笑道:“等明年大事定了,我们给您三跪九叩,磕头致贺。”

  “行行行,那感情好。”

  朱祁钰一口答应了下来。

  浅雪劝道:“你们小夫妻两个别高兴得太早,刚刚传来军报,脱脱不和阿剌的部众因为抢地盘,今年年底已经发生了数十起小规模冲突。

  这是大战的前兆啊,别明年日本的战事没结束,瓦剌、鞑靼又打起来了。”

  朱祁钰点点头:“我是真想把战争停下来啊,但是没办法,哪里不打都不行。

  我们两三代人五十年把地盘打下来,再由两三代人去巩固消化。

  这一晃一百年过去了,到时候大明出个昏君,就又该战略收缩、崽卖爷田了。

  所以得趁着在位皇帝不昏庸,赶紧往外扩张。

  而且我们必须抢占海洋时代的先机,把大明打造成日不落帝国。后面再让子孙慢慢败家去吧,只要不再出个朱瞻基,一时半会是败不完的。”

  浅雪问道:“今年一年,又生了四个儿子,两个女儿。您的几位生育工具跟您申请,能不能歇两年?”

  “歇歇歇,确实太难为她们了。老让她们生,我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了。要不再给我选一批妃子吧,单纯地作为生育工具,我不会动感情的。”

  “白日做梦!”

  “白日做梦!”……

  朱祁钰瞬间就听到了五句白日做梦,吓得缩了缩脖子,不敢再言语。果然自己的五位爱妃都是有底线有原则的女人。

  朱祁钰在家里悠哉悠哉陪着宠妃们打闹玩笑,京城里的百官却犯了难。

  以前大家还可以掩耳盗铃、装傻充愣,还可以依据礼法叫嚣皇太子朱见深是大明国本,但现在正统皇帝的特使到北京了,还带来了正统皇帝的旨意,让大家把景泰皇帝推翻,迎正统回朝。

  再拥戴正统皇帝的长子做皇太子,岂不是公然支持正统了?

  这一军,可把卫道士们将了个人仰马翻。

  大明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的守卫们见到了百年难遇的奇景:大臣们来衙门时兴高采烈,都在谈论怎么高高兴兴过年。

  大臣们散班回家时,却一个个捶胸顿足、如丧考妣。

第693章 皇帝强势两京对调 百官屈服奏请

  到了这一步,再也没人得瑟了。

  在京的藩王、勋贵、武将倒是全都高兴了,一股脑上书要求废黜太子。

  内阁学士、六部堂官,带着最近几科的进士们也纷纷上书,请求易储。

  只有中层的文官,大多按兵不动。

  到了第二天一早,朱祁钰罕见地亲至凤阁,把百官的奏本粗略了解了一下。

首节上一节402/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