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38节

  陈循回道:“别的都没什么,只是一来群臣对出现两位太上皇后,有些惊讶。二来对陛下没有册立皇后,也没有册封任何妃嫔,感到非常吃惊。”

  朱祁钰笑着摆摆手:“这没什么打紧的,随他们说去吧。”

  陈循又有些为难的回道:“陛下之前,命册封太上皇的全部姬妾为妃。只是臣等不知该如何称呼,是该册封成太妃,还是怎样,叫太上妃好像也不合适。还是请陛下示下吧。”

  朱祁钰闻言,哈哈一笑:“这倒是难为你们了,不过我以后也不会册封嫔妃,便也不会和太上皇的嫔妃有称呼上的冲突,你就直接册封她们为妃吧。

  让她们好好在东六宫、西六宫当一宫之主,等太上皇回来,还住乾清宫,也方便御幸这些嫔妃。”

  “还住乾清宫?”

  内阁这些阁老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是听错了。

  朱祁钰好奇地反问道:“太上皇不住乾清宫?那你们打算让太上皇住哪里?”

  陈循回道:“臣等以为太上皇应该住南宫。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应该陛下入住才是。太上皇已经退位,岂可再居乾清宫。”

  朱祁钰更好奇地问道:“那两位太上皇后应该住哪里?太上皇的嫔妃应该住哪里?”

  陈循一脸理所当然地回道:“自然是与太上皇一起住在南宫。”

  朱祁钰闻言笑道:“这话你和上圣皇太后说去吧。不过你可说清楚了,这都是你们内阁的想法,我可没这么说啊,你们到时候可别栽赃到我头上。”

  反正得罪人的事情,朱祁钰暂时是不肯干了。自己想要的,之前都已经要到了。接下来朱祁钰准备转变风格,暂时装成个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弱势皇帝。得罪人的事情,让内阁和于谦去干吧。

  于是朱祁钰又和陈循等人闲聊了几句,便客客气气地把他们送走了。临走还特意嘱咐道:

  “以后你们就不用例行问安了,踏踏实实在文华殿把政事处理好就行了。有什么重要事情,写个奏本,让中书房给我送过来。”

第72章 难得安逸四五天 闲情戏谑待军报

  新皇帝设计的理政流程,颇受欢迎,阁臣中也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纷纷欣然领命而去。

  朱祁钰对这套流程也很满意:第一步,文武百官将奏本先交到内阁,由阁臣票拟,给出意见。

  第二步,由中书房将奏本转递到齐府的西厅。但是朱祁钰基本上一眼都不会去看的,那帮大臣,写个奏本随随便便就是洋洋洒洒上千字,还全是连在一起的,也没有断句,失了智的皇帝才会把精力放在读奏本上呢。

  绝大部分奏本就由中书舍人写个‘阅’字,然后再转回中书房。只有非常重要的奏本,中书舍人才会挑出来给皇帝看。

  第三步,中书房将皇帝阅过的奏本,送到司礼监批红。

  内阁非常欢迎这套流程,因为这样一来,内阁手里的权限就相当的大,又可以和皇帝少见面,少扯皮。

  这也是胡等人经常被新皇帝冷嘲热讽,却谁也不撂挑子的原因。大家官也升了,衔也加了,权利又这样大,被皇帝嘲讽两句就嘲讽两句吧。

  能给大家带来利益的皇帝就是好皇帝,对于成熟的政治家来说,面子啥的都是无足轻重的细枝末节。

  西厅里奇异草、香气四溢,人待在里面,清新舒爽、温暖惬意。朱祁钰想着想着,就在榻上一歪,倚着靠背睡了过去。

  这一觉就睡到了天快黑,等朱祁钰醒来的时候,就发现自己身上盖着锦被,手中握着软玉温香。

  朱祁钰反应了半天,才想起自己是躺在西厅的软榻上,而自己的被窝里,有两个性感的小可爱,一个泪儿软绵绵地拥在自己背后,一个仙儿娇柔柔地偎在自己怀里,任自己揉捏,见到此情此景,顿时满满的幸福感涌上心头。

  察觉到朱祁钰醒来,仙儿也睁开了眼睛:“夫君终于醒了,再睡就要错过晚饭了。”

  “唉呀,我这是睡了多久,那几位翰林呢?你们怎么在西厅就敢睡在我被窝里?”

  仙儿闻言嗔怪道:“是夫君说的,让王妃带着太子一起陪何翰林吃晚饭。然后王妃就带着奴家和泪儿过来了,您却在这里呼呼地睡大觉。

  王妃舍不得吵醒您老人家,外面又阴天了,像是要下雨,所以就让白翰林和项翰林提前回家歇着去了。然后厅里没人了,奴家和泪儿就被王妃安排到夫君被窝里侍寝了。”

  “唉,这厅里空气清新,我这一觉睡得特别香甜,一开心就睡过头了。王妃呢,去哪了?”

  “王妃在外面院子里陪何翰林聊天呢。”

  朱祁钰闻言,连忙坐起身来,就要往外走。仙儿连忙拉住:“夫君您看您的脸,睡得红彤彤的,这要是立即出去,冷风一吹,肯定要生病的。

  我们熬了参汤给您补身子,您先喝了再出去。”

  朱祁钰闻言笑道:“仙儿把上衣脱了,我先吃几口,然后泪儿再服侍我喝参汤。”

  ……

  一顿饭的功夫之后,朱祁钰穿戴整齐,来到院外,就见林香玉正与何宜站在院子西北角的葡萄架下,一边乐得笑靥如,一边在那里搜检葡萄树上零零星星剩下的葡萄。

  朱祁钰连忙走过去,佯装颇为不满地问道:“你们俩人在这说啥呢,这么高兴,倒把我扔在屋里不管?”

  何宜却不说话,只是发笑。

  林香玉笑盈盈地回道:“奴家正跟行义兄埋汰夫君呢。虽然行义兄熟读诗书,学富五车,但却还是第一次见到有人敢在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下,公然埋汰皇帝,所以他觉得今天大开眼界、大长见识,才这样高兴。”

  朱祁钰闻言,双手一摊,满脸无辜地问道:“你们看看我这个卖相,风流潇洒,英明神武,一群绝色尤物哭着喊着要做我的女人,我有什么值得埋汰的呢?”

  林香玉揶揄道:“夫君您竟然还好意思腆着脸说,咱们堂堂一个亲王府,要太监没太监,要宫女没宫女,可怜巴巴就十六个丫环,还被您老人家送出去四个,剩下的十二个还都封了侧妃。

  害的奴家还得跟行义兄连连道歉,知道的是咱们府里连一个丫环都没了,不知道的还以为奴家这做王妃的多么刻薄呢,夫君口口声声要奴家照顾好行义兄,结果奴家连个伺候人的小丫环都不肯派过来。

  跟着夫君,这好一顿丢人现眼,奴家还不能埋汰埋汰您吗?”

  朱祁钰闻言,拍拍何宜的肩膀:“行义,得理解我啊,我是真害怕了,身边但只任何一个人出了问题,一碗药就轻轻松松把我送走了。所以我宁缺勿滥,对丫环入府控制的极为严格,最后导致了府里人手极为短缺。”

  何宜连连点头:“微臣理解,非常理解。”

  朱祁钰又补充道:“你是我的智囊,时间长了也会有人朝你下手的。我要是喝了药,固然可悲。但还有比这更可悲的,就是像曹操那样,自己活着,郭嘉没了。

  我可不想有一天会和曹操一样,体验一场赤壁之败。

  所以给你安排丫环,也要绝对可靠才行。这样一来,一时半会就实在安排不出丫环来了。”

  林香玉闻言,也笑着补充道:“夫君这话说得倒极是,奴家看那三国志时,读到赤壁之战一段,也是感慨万千。

  如果那时郭奉孝还活着,一定能及时制止脑筋发热的曹孟德,直接叫停赤壁之战。那样说不定就没有三国了。”

  何宜闻言,眼泪差点出来了,连忙跪下回道:“承蒙陛下和王妃如此信重,将微臣比作国士,微臣愿像郭奉孝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报陛下与王妃之恩遇。”

  朱祁钰连忙搀扶:“行义,快起来快起来,相知唯心,不要动不动就跪。”

  说罢,朱祁钰又转向林香玉:“王妃先去买几个丫环回来吧,咱先凑合用着。”

  林香玉笑道:“还用您说,奴家前个出去,求爷爷告奶奶,借回来了十个丫环。拨了四个给行义兄使唤,剩下六个,可以暂时供夫君支配。

  不过这些丫环夫君可不能再送人了哦,等咱们培养出新的丫环,奴家还得把她们还回去的。”

  朱祁钰好奇得问道:“这些人是哪里来的?”

  林香玉笑道:“奴家跟三个舅妈,两个姨娘,各借了两个丫环。”

  朱祁钰闻言,连连拍头:“糊涂了,糊涂了,我最近都忙糊涂了,早该去给舅舅、姨娘们磕个头才对。”

  “行了,我的糊涂陛下,您就不要操心了,奴家已经替您给舅舅和姨娘磕过头了。”

  朱祁钰连忙称赞道:“还是王妃贤德,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等过些日子,我的权力稳定了,我给舅舅们都封了伯爵,给姨娘们都封了诰命夫人。”

  “好,走吧,我们去吃饭。”

  ……

  接下来的几天,日子过得平平淡淡。朱祁钰苦等山西军报不至,每天也就只能无所事事,出去视察视察城防,便回去家里玩女人。

  直到九月十五日,土木堡之变发生整整一个月后,内阁六位阁臣,连同兵部尚书于谦,才一大早急急忙忙地赶到了西厅求见。

第73章 兵部奏山西军务 新君逼杨洪造反

  一大早,朱祁钰半梦半醒间,迷迷糊糊的便被拉到了西厅。

  刚在软榻上靠好,朱祁钰便向众人摆手笑道:“你们先别说,让我猜猜是谁那里又出事情了。”

  最积极向新君靠拢的左春坊大学士王文连忙回道:“微臣等有四五件要事奏闻,陛下只要能猜中一件,臣等便心服口服了。”

  朱祁钰笑道:“大同那边,有人勾结也先,要出卖大同及周边各城。”

  众臣闻言,皆惊诧地抬起头来,望向新君。愣了下神,方才意识到失礼,连忙又低下头去。

  如果不是知道朱祁钰是以毫无实权的亲王上位,众臣还以为新君有秘密情报渠道呢。

  王文本来只是想逢迎一下新君,也没想到新君会一猜即中,愣了下神,便连忙由衷地赞叹道:“陛下真天生圣人也,竟然烛照千里、洞若观火,真令微臣佩服得五体投地。”

  王文都这样说了,其他重臣只得跟着奉承:“陛下圣明。”

  朱祁钰摆摆手:“好了,不和你们开玩笑了。大同的刘安和郭登这两个人,是一点都不让别人安生。于尚书说说吧,大同又整出什么事情了。”

  于谦苦着脸回道:“启禀陛下,据大同总兵官、都督同知郭登奏报,通事指挥李让,以讲和为由,潜结也先,约定以李让年幼的女儿,嫁给也先弟弟大同王的儿子为妻。

  李让私下又秘密接受也先赏赐骏马四匹、被虏妇女二口。

  作为回报,李让将各城的指挥姓名尽数报与也先,并擅自许诺将数处城池交与也先。其又假传上皇圣旨,命郭登出城与也先相见。”

  朱祁钰闻言,无奈地摇头问道:“到底是李让假传上皇圣旨?还是上皇真的有这道圣旨?”

  这次大臣们倒是非常干脆,一齐拱手回道:“是李让假传上皇圣旨。”

  朱祁钰见状,心中暗暗摇头:这是重臣们达成共识了,不管是真的上皇圣旨,还是假的上皇圣旨,反正一律当假的对待就是了。

  以后也不管叫门的是真的太上皇,还是假的太上皇,一律当成假的太上皇对待就是了。

  大臣们不愿意太上皇回来是好事,朱祁钰也懒得反驳大臣们,便继续问道:“李让的罪状确实吗?”

  王文回道:“副都御史朱鉴也有奏报,也先允诺事成之后,以李让为知院,镇守大同。

  李让教也先诈为上皇敕书,说陛下不当正位,也先必来为上皇报仇、助上皇复位。”

  朱祁钰听完并无所谓,转头向胡问道:“大宗伯,咱们在奉天殿朝会的时候,皇帝坐在龙椅上,身边有没有太监、宫女伺候?”

  大臣们又听懵了,皇帝怎么又突然蹦出来这么一个问题。

  胡只得回道:“太监肯定可以有,宫女一般是在皇帝身后掌扇。”

  “可以有就行,来人,去传早膳。你们谁没有吃早饭,我可以给们也准备一份。”

  大臣连忙回道:“臣等都吃过了。”

  “行,那我自己吃。”

  不多时,朝云、暮雨便端了饭菜上来,朱祁钰一边享受美人的服侍,一边吩咐道:“你们继续说,继续说,那李让应该如何处置?”

  于谦回道:“李让按罪应当凌迟处死,但是眼下大战在即,如果欲加诛戮,恐激发边军兵变。如果逮系京师,又恐李让乘机逃跑,为也先所用。

  所以兵部合议,以为可令郭登密切处置。”

  朱祁钰好奇地问道:“密切处置是什么意思?密裁?”

  于谦回道:“由郭登相机行事,能先软禁尽量软禁,如果不行,便秘密处决。”

  “那他的家人怎么办?”

  “也暂时软禁,待战后再行处置。”

  朱祁钰摆摆手:“按你们说的办吧,接下来该说宣府了吧,杨洪又折腾了些什么事情出来?”

  众臣闻言面面相觑,都是一脸惊诧:怎么又猜中了,这个新君真的是蒙的吗?

  于谦只得硬着头皮回道:“宣府总兵官杨洪在军报中称,他于土木堡收拾所遗军器,得盔三千八百余顶、甲一百二十余领,神铳二万二千余把、神箭四十四万枝。

  杨洪已经拨发了神铳六千余把,神箭二十六万枝,给宣府、万全、怀安、蔚州等卫马步军官。剩下的在万全都司官库收贮。”

  本来正开开心心吃早饭的朱祁钰,顿时将碗往案几上一摔,脸上露出浓浓的杀意。

  这个杨洪真是越来越猖狂了,眼中丝毫没有自己这个皇帝,竟然敢不奏而取,将军器擅自向各卫分发。

  众大臣见皇帝震怒,一个个低着头不敢说话。朱祁钰也只是冷冷地盯着大臣们,并不开口。

首节上一节38/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