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379节

  三人仔仔细细读了一遍,曹泰继续回道:“依臣之见,这两人的考卷有没有进士水平另当别论,但中个举人完全不成问题。

  新科举人里比他们水平差的多了去了,按说不应该落榜才是。

  陈瑛的水平或许还稍微有些牵强,但王伦是显而易见的有才啊。

  若非要说主考官为何将其黜落,恐怕是因为他们对圣上的政策和功绩歌颂太过的缘故。”

  朱祁钰颇为不解地问道:“这是何意?歌功颂德也有错?”

  曹泰清了清嗓子,硬着头皮回道:“顺天府乡试主考官刘俨是正统七年的状元,被天子钦点,深受皇恩。

  臣隐约记得,那时候大奸佞杨士奇、杨溥还在,正统七年会试、殿试的主考是谁,刘俨是谁的门生,这些都是值得考虑的。

  另外,刘俨还是江西吉安人,与杨士奇是同乡。

  若要佐证,圣上可以全面清查一下其他落榜考生的试卷,应该还有一大批跟王伦相同遭遇的,都是水平很高,但是因为歌颂圣上太过,被主考官刘俨定为了谄媚轻浮。”

  朱祁钰恍然大悟,原来还有这么个门道,残存的正统忠臣、三杨门生是一有机会就给我上眼药啊,他们藏的还挺深。

  琢磨过劲儿来的朱祁钰狠狠地瞪了三人一眼,你们这不是挺有能力的嘛,非得让我威胁你们,你们才肯干活。

  “好了,你们三个负责,把所有落榜考生的试卷重新评阅一遍,把被误判的考卷全部给我挑出来。”

  三人不敢违抗,只得不情不愿地接了旨。趁皇帝低头看其他奏本的功夫,三人便一起恶狠狠地去瞪何宜,大家心里都明白,何宜不可能看不出来其中的门道,你自己不说,非把我们三个拉来当冤大头。

  何宜在那里讪讪陪笑,故作不知。

  三人无奈退下,忙活着重新阅卷去了。

  剩下都是心腹,何宜补充道:“圣上,恐怕不会只这一件事,朝堂多半会掀起一场针对王首辅的政潮。”

  “这么厉害?他们想换首辅?”

  何宜摇摇头:“魏、薛两位大学士致仕之后,圣上对内阁的掌控进一步加强,便是有人看不过去也很正常。

  一旦内阁和六部彻底稳定住,在朝野上下看来,接下去就很可能是改易太子了。

  还有神枢营的建立,对文武百官的触动也比较大。”

  朱祁钰闻言也捂头了:“忠于宣庙和正统的军队都没了,他们还不甘心啊?”

  何宜笑道:“他们倒不指望复辟了,但是能使点绊子,总也是好的。”

  “算了,由他们吧,等我把日本打下来,让大明的国力更上层楼,再挟大胜之威清算他们。”

  计议已定,大家各自散了。

  第二天中午,内阁之中,气氛已有些奇怪。

  在京的内阁大学士还有九人,黄溥做了京兆尹,整天忙得脚不沾地,轻易也不露面。何宜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甘泉宫,平时更见不到人。

  常驻内阁的,是王文、何文渊、罗通、周忱、沈翼、王一宁、萧七人。

  顺天府乡试出现的事故,本来说小不小,说大不大,但皇帝亲自下令重审,顿时令朝野气氛变得极为微妙。

第652章 言官弹劾王文称病 确认将帅准备

  到了午饭时间,尚膳监将丰盛的饭菜送到了内阁。

  以前内阁的饭菜由光禄寺置办,但是最近改了。

  尚膳监本是内廷中规模较大的一个监局,但是自从怡王和皇太子迁去南京、宣庙戾妃死后,尚膳监完全没事干了。

  紫禁城内没有了任何皇室成员,只有西苑琼华岛上住着三位皇贵妃,身边还带着皇子、公主,但这几人自己做饭,不吃哪怕一口尚膳监的饭菜。

  就连食材,都不用尚膳监、光禄寺、上林苑监提供,而是从几十里外的司苑监运来,一共运送的还有玉泉山的泉水。

  琼华岛入口被天策卫和净军团团围住,没有皇贵妃的手谕,擅入者以谋反论,立即处决。

  所以想下毒,也有些难于上青天。

  如此一来,尚膳监彻底没事可干了,又不能裁撤,便开始为内阁、六部的主官做饭。

  内阁这些大学士们都是老狐狸,自然能看得明白皇帝的用意。当今天子,可是大明立国以来,最重视饮食安全的皇帝,而且重视到了极端的程度。

  王文一边吃饭,一边暗暗审视着众人。内阁虽然表面平静,但也不排除有人想将自己取而代之,有谁会不想当一当首辅呢。

  但是看来看去,何文渊、罗通、周忱年岁已高,也干不了几年了。沈翼一门心思扑在户部,对内阁事务不是特别上心。

  之后的王一宁、萧资历太低,明显没办法在短期内当上首辅。

  这顿饭吃的没滋没味,到了下午,又有一封奏本送到了内阁:原辽东巡抚李纯弹劾王文收受贿赂,携私诬告,以至其被免官夺职。

  也不知道谁在暗中串联,六科中有十数名言官上书,弹劾王文以权谋私,前有诬告辽东巡抚李纯,后有妨碍乡试公平。

  王文大窘,第二天便告病在家,也不来内阁了。

  朱祁钰也没说什么,任由朝野喧闹。

  三月十八日,朝鲜,汉城。

  安国公徐亨、定国公徐永宁、神武侯范广、南和侯方瑛、兵部左侍郎江渊齐聚原朝鲜王宫。

  原朝鲜国王李弘、原首阳大君李等王室成员,连同其家室已全部送往北京,朝鲜已完全落入大明掌握之中。

  这是朱祁钰的一贯策略,灭掉的藩国王室,全部送到琼州,让他们在海南岛上安度余生。如此,既能表现天朝的大度,又能避免当地百姓拥戴旧王室复辟。

  徐亨、徐永宁、范广很高兴,三人都立了功,自身损失又不大。

  方瑛和江渊却高兴不起来,方瑛的嫡系都打没了,而江渊在朝鲜也是先败而后胜,胜的那些仗也不是他指挥的。

  跟远在安南的徐有贞一比,又落了下乘。徐有贞不仅没有损兵折将,而且所部天子亲军都完好无损地回到了京师。

  更重要的,忠于朝廷的两广军队越打越多,越打越强,完全不需要北京操心,就稳住了安南的形势。

  这么一对比,江渊压力极大。接下来进攻日本,又要海战,又要登陆,在预期之中,战事会更加艰难。

  江渊、徐亨等人正聚在一起商量下一步的战略,亲兵来报,有大太监前来传旨。

  众人连忙迎出,令人意外的是,皇帝的贴身大太监黄七亲来宣旨。

  江渊被晋升为兵部尚书,加武英殿大学士;总督朝鲜、日本军务。徐亨为平倭总兵官,范广、方瑛为平倭副总兵,徐永宁为参将。

  黄七出任监军。

  这也符合朱祁钰当初的承诺,征伐朝鲜没派监军,让江渊和方瑛自由发挥了。但是进攻日本本土,难度要大的多,不设监军不行了。

  另外,出于私心,朱祁钰也要安排黄七积攒些资历。

  于是五人会议,变成了六人会议。

  不过黄七往那里一坐,是只听不说。

  江渊先讲了一下自己的思路:“按照圣上的方略,我们应该组建一支五万人的朝鲜军,再配合朝鲜水师七百艘大小船只,三万水军,从釜山出发,攻占对马岛。

  打下对马岛之后,以此为跳板,我们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将军队投入日本战场。

  若是日军水师全力保卫对马岛,那我们先以朝鲜水师与其相持,再以登州水师、胶州水师包抄其后路,一举歼灭其主力。

  据我们得到的情报,室町幕府派出了三万大军去支援关东管领上杉氏,还得留下至少五六万人守卫京都,他们已经派不出大军来阻止我们了。

  真正能抵抗我们的,也就与釜山隔海相对的那些所谓的守护大名了。

  我觉得圣上准备得有点太过充分了,以新建水师的实力,灭日本水师实在是杀鸡用牛刀了。”

  徐亨摇摇头:“圣上屡次强调,日本不可小视。整个日本,约有八百万人口,战争潜力巨大。

  而且日本地形多山,我们渡海作战,没有数倍于对方的实力,必然极为艰难。

  所以圣上还有一个方案,就是给日本来个三分天下。我们占据日本南部,与室町幕府、镰仓幕府并立。

  然后通过封锁和消耗,一直将室町幕府、镰仓幕府拖到崩溃。”

  江渊反问道:“如果只满足于三分天下,我们能得到什么好处?”

  徐亨回道:“银矿、金矿,圣上就咬定了日本南部多银矿。靠开采这些银矿,每年能为朝廷带来五百万两的额外收益。

  当然了,这话朝野上下没几个人相信。

  但这些年来,圣上的规划全都实现了,反正我是愿意相信每年能从日本得到五百万两白银的。”

  “五百万两白银?”

  江渊内心是愿意相信皇帝的,但五百万两白银数额过于巨大,令人感到难以想象。

  五百万两白银,能购粮米一千万石至一千五百万石左右。

  朝廷每年的粮米收入在二千万石至二千五百万左右。

  可见五百万两白银拥有多么巨大的购买力。

  如果朝廷每年增加五百万两的收入,那整个形势就彻底改变了。

  江渊、徐亨等人在汉城畅想美好未来,在日本京都的室町幕府征夷大将军却都快哭出来了。

  继大内政弘私自与大明联络之后,足利义政也想派特使前往大明朝觐天子了。

第653章 钦赐举人收揽忠心 三司会审彻查

  有大元的前车之鉴,室町幕府的高层普遍都不相信大明能够攻占日本,人们最关心的,还是南北朝之争与两幕府并立。

  至于死在朝鲜的十三万日军,就这么算了吧。反正死的是道友,又不是贫道。

  尤其是幕府将军足利义政,更是将大明天子引为知己。通过与大明天子的默契配合,室町幕府的实权派被消耗了个七七八八,短期内再也没有人可以阻止足利义政揽权了。

  细川胜元、山名宗全等人全部战死在朝鲜,空出了无数要职,以及各大家族的家督之位。有威望有实力的人都死了,人事权也就回到了足利义政手中。

  足利义政先是调三万大军去支援关东管领上杉氏,又将日本水师全部集中在博多港,并运送万余精兵去驻防对马岛,然后派近臣有马持家出使大明。

  做完这些布署,足利义政便在京都开启了愉快的揽权之路。

  要不怎么说这位征夷大将军把大明天子当成了知己呢,大明景泰皇帝的揽权之路,足可为其他君主之楷模。

  朱祁钰并不知道自己多了一个崇拜者,只是在家里无忧无虑地玩了好几天。

  三月二十三日,顺天府乡试重新阅卷的结果出来了。

  青云阁中,朱祁钰歪在榻上,只听曹泰奏曰:“圣上,除了王伦、陈瑛,我们又挑出来了二十七份考卷,这些考生都有中举的实力。只不过言语中对圣上歌颂太过,好像就被主考官特意针对了。

  这些考卷的评语里,大多不离轻浮二字。”

  朱祁钰问道:“那你们以为如何?”

  曹泰回道:“圣上登基以来,既有救亡图存的不世之功,又有抚境安民的仁义德政,无论如何歌颂都不为过,岂能因考生有颂圣之言,就定其为谄媚轻浮之举。”

  朱祁钰点点头:“给他们举人身份,准其参加会试。”

  曹泰又问道:“若如此,主考官刘俨将如何自处?”

  朱祁钰不耐烦地摆摆手:“赐死吧。”

  曹泰、徐观、谢省三人各自吓了一跳,连忙劝道:“圣上岂可一言而诛杀大臣,刘俨有罪,但罪不致死啊。”

  “哼,刘俨轻轻一笔,就可以决定一个考生的命运,那我又为何不能一言而决定刘俨的命运?”

  曹泰三人不知皇帝脾性,真个在那里急的脸红脖粗。

  何宜只得出言替他们解围:“若不给予惩处,各省的乡试考官全都有样学样,将有多少学子遭殃。

  再说当初圣上多次出言相询,有愿意效忠正统,效忠皇太子的,可以去南京任东宫讲官。

首节上一节379/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