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377节

第648章 给事中为君鸣不平 韩明浍对日耍

  乔毅笑道:“咱大明怎么没有,之所以你看着好像抢得不厉害,是因为大明考八股文,很难再出像宋朝那么多的少年进士了。

  每届进士里,撑死就有一两个未婚进士。很多时候一个未婚进士都没有,所以才没人抢。

  如此一来,大家就都去抢未婚举人了。

  但是你想想,你今年虚岁十八,如果明年中进士,那是十九岁,到时候京城权贵为了不得打破头啊。”

  “这么严重吗?”

  乔毅笑道:“那当然了,我是正统十三年的进士。正统十四年的时候,当今圣上初掌大权,遴选年轻文臣以为心腹。

  我跟何宜是同届进士,你看圣上一上来就先找他推心置腹地拉拢,你看就没人找我。

  这就是人之常情,何宜一个二十出头的未婚进士,能够用四五十年,还能拿去联姻拉拢勋贵。

  我一个四十岁的进士,好容易熬到侍郎这个级别,也就该年老体衰致仕回乡了,根本就没办法深入栽培。”

  等圣上力挽狂澜于既倒,反手灭了也先,他们又不认账了。

  比如佛教,以前是专门剥削圣上的。现在反了过来,所有僧人都要为圣上干活,都要向圣上纳税,他们的产业财富也都收归了朝廷所有。

  乔凤郑重地点点头:“儿子知道了,只是圣上给涨了十倍的俸禄,这些钱从何而来?”

  韩明浍一脸的理所当然,在众人惊诧目光的注意下,毫无窘迫之态。

  父子两人一边喝酒,一边畅谈,直到深夜。

  而且不得不说,何宜这人十分热心肠,品性也好,不怪圣上那么器重他。”

  乔凤若有所悟地点点头,父亲今天这一席话,便让自己对朝局,对皇帝有了更清楚地认识。

  乔凤点点头,又问道:“那父亲对当今圣上继承大统如何看?儿子只是在同龄学子之中,就能感受到正统之争。

  范广也不晓得谈些什么条件,只知道让日军放下武器,开城投降。

  范广与方瑛交换一个眼神,便笑呵呵地回道:“正该如此,我们都是武将,谈判的事,还是由你这巡抚来主持最为妥当。”

  不,他们不说,当时瓦剌大兵压境,有国破家亡之危,他们都指望着把圣上推上去背锅。

  而且你们投降之后,便是大明子民,要受朝廷管辖,要向圣上效忠。”

  不仅日军统帅闻言吃惊,就连范广、方瑛都一脸诧异地望着韩明浍,这位原来的朝鲜重臣入戏也太快了吧,投降才几天,就以大明天子的股肱忠臣自居了。

  等你考中了进士,我去找何宜,让他看在与我同年的份上,帮着规划规划你的仕途。

  乔凤若有所悟地点点头。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这是圣人的教诲。

  吃着圣上的饭,砸着圣上的锅,拆着圣上的台,那做人怎么能如此不要脸呢。

  如今的考试,对策论十分重视。如果摸不清朝局的门道,看不懂皇帝的喜好,很容易把策论考砸了。

  范广和方瑛都是纯粹的武将,对谈判可不在行。江渊在汉城忙得焦头烂额,也抽不开身;辽东巡抚李纯被首辅王文弹劾罢官了。

  所有入朝十三万日军将士的财产、封地全部都要交给朝廷。

  想维持朝廷的运转,除了抢也没别的好办法了。

  在朝堂之上,恐怕更严重吧。有些聪明的学子私下传说,好多忠于正统的文臣,都死得不明不白。

  得到授权,朝明浍向细川胜元回复道:“你们投降可以,但需要把你们的封地交给朝廷,以为赔款。

  细川胜元略一思索便回复道:“我们不能接受这样的投降条件,宁可战死,我们也不会出卖自己的家族。”

  他们若是觉得圣上不应该继位,那你们在圣上登基之前就出言反对,亮明立场啊?

  天恩浩荡啊,我们吃的肉、喝的酒,都是圣上给的俸禄。

  我们应该持什么立场呢?”

  细川胜元追问道:“我们投降之后呢?放不放我们回日本?”

  乔毅又补充道:“考中进士前你就一心读书,不要谈婚事,也不要接触可能的考官。

  这种莫名其妙、祸国殃民的烂人,圣上不该杀了他们吗?”

  还有从前年开始,每个月能领到二两银币、两贯铜钱。

  韩明浍见状,向范广、方瑛二人请示:“圣上已降旨封下官为南京礼部尚书,兼朝南巡抚,您看能不能由下官来主持谈判?”

  细川胜元请求和谈,残酷的巷战暂时停止。

  二月十六日,朝鲜安边城。

  凤儿啊,不管别人怎么想怎么做,咱们家是世代书香门第,可不能干这种无耻的事情啊。”

  这一句话就把范广问住了,把他们放回日本,圣上非得被气炸肺不可。但若不放,也得有个说法吧,总不能把这些人在朝鲜关上一辈子。

  ……

  我每年还能额外领到十石白粮,这是最上等的粮米,可以留着自己吃。

  日军与朝鲜军继续对峙,大明、日本、朝鲜三方的统帅却在元山城中喝起了酒。

  乔毅又补充道:“我正统十四年就做了给事中,从七品,每年俸禄应该是八十四石。实际领到手里的,只有每年五十石。

  我就是个小小的给事中,对朝局的理解远远不够。但是像何宜这样的天子近臣,对该怎么规划仕途,该与谁结亲,判断绝对比我们准确的多的多。

  结果仗打完了,京城安全了,他们又都回去当恭让皇帝的忠臣了。

  乔毅环顾四周,压低声音,正色对曰:“那些文臣死就死呗,死了活该。

  当初既然拥戴圣上为君,那他们就是臣子,就应该忠君。

  也就是说,我现在的俸禄,是正统十四年实际领到手俸禄的十倍左右。

  关键问题是,就是在他们这些忠臣的辅佐下,恭让皇帝才整出了土木堡之变啊。

  让他给你指点几句,甚至有可能帮你省去几十年的弯路。

  圣上继位后,每年都涨薪俸。我今年的俸禄已经涨到二百石。而且这些都能实打实领到手,一粒米都不会少。

  大明方面,神武侯范广、南和侯方瑛;日本方面,细川胜元、山名宗全、山义就;朝鲜方面,韩明浍。

  那些寺院,那些僧人富得流油,单灭佛这一笔进项,就够支撑朝廷运转好几年了。”

  乔毅笑道:“抢的呗!光靠开银矿、开铜矿,然后铸钱,世上每年增加的钱是很有限的。

  韩明浍点点头:“既然如此,那就继续打吧。最终如你们所愿,让你们全部战死沙场。

  战后,朝廷会好好安葬你们的,不过将你们的遗体运回日本肯定是不可能的了。若是你们能接受火葬,我们倒是能把你们的骨灰送回日本。”

  见韩明浍一本正经地给日军安排起了后事,细川胜元、山名宗全两人差点被气得吐血。

第649章 朝鲜大臣争相效忠 日军无奈被逼

  虽然正统、景泰两朝的皇位交接有很多可以说道的地方,但并不是每个大臣都执着于跟当今天子抬杠。

  权、韩明浍就是前朝鲜大臣中最积极向皇帝表忠心的,两人先是跟随李发动政变,废掉了李弘;后是拥戴李弘发动兵变复辟,软禁了李。

  如此反复无常、朝秦暮楚,若不赶紧死死抱住皇帝的大腿,很快就得被一群虎视眈眈的饿狼给分食掉。

  所以主导着与日军谈判的韩明浍一点诚意都没有,他就想谈判破裂,然后逼日军做殊死一搏。

  韩明浍心里明白:援朝日军全军覆灭,朝鲜军在最后一战中损失惨重、精锐所剩无几,这个结果才是大明天子最想看到的。

  揣摩圣意,迎合天子,纳下投名状,这就是韩明浍的如意算盘。

  这可苦了日军两位统帅,细川胜元、山名宗全都是头一次见到这样谈判的,明明接受投降双方都可以少死几万人,但对方却非要逼着自己作困兽之斗,来个鱼死网破、两败俱伤。

  其实只要稍微有个台阶,日军便非常愿意就坡下驴了,但明朝双方死活不给。

  细川胜元还心存一丝侥幸地向范广问道:“神武侯,只要放我们回日本,我们可以纳赎金,外加战争赔款。

  全部用白银赔付,您看如何?”

  范广摇了摇头:“既然我已经同意由韩尚书主持和谈,你们就和他谈吧。”

  细川胜元只得看向韩明浍。

  韩明浍伸出三根手指,比划了一下。

  “三十万两?”

  细川胜元和山名宗全面上不显,却心中暗喜。

  但是韩明浍坚定地摇摇头,击破了两人的幻想:“不是三十万两,是三百万两,这还只是赎金。

  大明死伤二十多万人,消耗兵马钱粮无数,这部分战争赔款至少要一千二百万两。

  加一起,共是一千五百万两白银,什么时候这笔银子运到北京,什么时候放你们回日本。”

  听到这话,细川胜元就彻底明白了,这就是压根不想和谈了。

  细川胜元、山名宗全灰头土脸地回到安边城中,投降吧,明军、朝军不允许;决一死战吧,要粮食没粮食,要火器没火器,打巷战多少还好一点,如果突围出城,那就是被屠杀的命。

  最关键的是,室町幕府已经无力救援了。想要救出这支日军,需要水师全部出动,再带上五六万精锐,才有可能成功。

  问题是日本本土在大打内战,再派这么多军队出来,室町幕府直接就得崩溃。

  再说了,在足利义政心中,说不定巴不得细川胜元、山名宗全等人全死在朝鲜,好大权独揽呢。

  在范广、方瑛的监督下,朝鲜军倒是很守规矩,谈判期间绝不擅动刀兵。待细川胜元刚一回营,就立即发起了进攻。

  ……

  朱祁钰左拥右抱,搂着两位爱妃在被窝里卿卿我我了半日,好容易才起来床。

  洗漱完坐到榻上,玲珑已经把茶几上摆满了早饭。

  朱祁钰笑道:“早饭吃驴肉火烧,今天主打怀旧吗?”

  玲珑笑道:“火烧配蛋汤,赛过活神仙,夫君吃饱喝足,好给我们干活。”

  朱祁钰叹道:“早知如此,当年我就不该吃这个驴肉火烧。若能退回去重选,我就当个亲王,娶俩女人,然后到缅甸、暹罗之类的地方逍遥自在算了。”

  浅雪在一旁揶揄道:“夫君别做梦了,都现在了,还想甩掉我们,世上哪有这样的好事。

  您还是赶紧吃了饭,赶紧看奏本吧。”

  “今天有什么事情吗?”

  “内阁问您,顺天府乡试,应该由谁来做主考?”

  朱祁钰反问道:“这种事情,也要由我亲自决定吗?”

  浅雪回道:“王文的儿子王伦、陈循的儿子陈瑛都要参加这届顺天府乡试,所以为了避嫌,内阁不好擅自决定乡试主考。”

  “他们问我,我怎么知道呢,日本一时半会又打不下来,让人提不起精神来,我现在就想在家睡觉。”

  浅雪将奏本递过来:“礼部会同吏部提供了几个人选,夫君看看。”

  朱祁钰扫了一眼:“这个刘俨看着挺眼熟啊,我记得他好像是正统七年的状元吧?行了,就他吧。

  我最近到疲惫期了,真不想天天一睁眼就要处理这些破事儿了,我想当太上皇啊。

  难怪汉武帝、唐玄宗这些皇帝当的时间长了都会变成昏君呢,自己当过才知道,是真不好熬。

  我才当了七年皇帝就累了,他们那当几十年的,真够能坚持的。

首节上一节377/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