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365节

  武忠率五千新到前线的辽东军布阵,山义就率一万家兵布阵,其余军队纯粹旁观。

  日本这些军队,严格意义上都不算国家军队,基本就是各守护大名的私军。

  山义就被推出来打头阵,除了诈败诱敌,也有其他家族要消耗山氏实力的意图在里面。

  山持国任幕府管领这么多年,山家的实力有些过于强了。

  山义就对此心知肚明,但是无力反抗。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如果山义就能在这场援朝大战中崭露头角、立下赫赫战功,便能重新稳固住山氏的地位。

  明军这边,武忠是皇帝亲信,被安排上来打头阵。

  武忠带的是辽东军,战力远比不上方瑛的老京营,也比不上山义就的家兵,所以武忠选择了防守反击的策略,既然是带着十分不堪的辽东军玩防守反击,那带一万人反而累赘。

  双方相隔三百步列阵,由于约定不使用火器和重型弓弩,只比拼勇武,武忠选择了赵括的经典之作:车城圆阵。

  武忠在京师武学堂深造了一年,别的没学会,却已经将朱祁钰的不要脸行事风格学到了两三分精髓。

  毕竟是下过战书的正式比武,武忠也只是使用了一些木箱、沙包做障碍物,到底没好意思把战车和拒马拉上来。

  山义就则要简单的多,将自己的一万家兵分成四千、三千、三千的品字阵型。

  两个三千人队组成的长枪兵从明军东、西两翼夹击,山义就亲率最精锐的四千武士居中,只等长枪兵将明军阵型打乱,自己便全军压上,与明军展开近战肉搏。

  双方确认过各自阵型布置完成之后,便开始了攻杀。日军猛攻,明军坚守。

  辽东军本来就菜,还不让使用火器。攻杀一起,个个紧张到不行。这时候车城圆阵就起到了作用,依靠那些大木箱和沙包阻挡,明军将士只要躲在后面,与日军进行长枪对刺即可。

  朱祁钰对武忠可是十分不薄,这五千广宁中卫虽然战力不佳,但全都装备了工部最新量产的重甲。

  让这些将士批着重甲野战砍杀,难为他们了。但让他们批着重甲原地防守,勉强还能支持一阵子。

  明、日双方拿长枪对捅了小半个时辰,日军因为战阵和体型的劣势,不仅没能打乱明军阵营,反而还吃了点小亏。

  见日军也不是很凶猛,明军军心大定,对抗敌人的进攻愈发游刃有余了。

  远处观战的山义就十分无语,万没想到今天的约战是这个么打法,一点慷慨激昂的血性都没有。

  旁边的家臣们却很高兴,东军统帅细川胜元给下达的任务本就是许败不许胜,跟明军这个打法,双方损失都不会太大。

  山义就皱着眉头,损失确实不会太大,但眼前的打法就算打到天黑也分不出胜负啊。自己这四千人直接冲上去也不行,对面阵形未乱的情况下,以短刀对长枪那不是寻死吗。

  又熬了小半个时辰,正在山义就举旗不定之际,细川胜元却派亲兵过来传信,提议判定军阵相争为平手,再加一场主帅比武以定胜负。

  山义就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细川胜元在这里等着自己呢。而对面的武忠仿佛跟细川胜元有默契一般,之所以采用防守阵型,怕也是在等主帅比武定胜负吧。

  懂了懂了,明军派战力低下的辽东军出战,恐怕也是源于内部派系矛盾。

  想明白之后,山义就倒是对武忠有些惺惺相惜了,细川胜元给自己穿小鞋,对面的明军统帅也在给武忠使绊子。

  看来派系之争,到哪里都没办法避免啊。

  想到这里,山义就派亲兵前去明军阵前,提出主帅比武定胜负,武忠欣然应允。

  山义就带一名翻译,与武忠策马各出本阵,当面详谈。

  武忠笑问道:“我们比什么?刀法?”

  山义就回道:“还是比骑射吧,先射中对方者胜。规则是每人最多十支箭,只许在百步之外射击,不能凑近到脸对脸了再射箭,那样显不出箭法高明。”

  武忠闻言,作踌躇状:“我擅长刀法,不擅长骑射啊。算了,在下今天就舍命陪君子吧。”

  山义就可不傻,武忠暗藏的激将法,自己就当没听到。想比拼刀法,自己才十八岁,身体还未完全长成,而对面的武忠二十多岁,身体正在巅峰。

  关键武忠还比自己高一个头,饶是自己刀法再精湛,真要是互砍决生死,撑死有一两成胜算。自己是来诈败诱敌的,不是来故意送人头的。

  商量好之后,两人各回本阵,解去配刀、备好弓箭,在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中,开始了骑射较量。

第628章 诈败诱敌日寇奇袭 明军血战退守

  阵前主帅单挑这样奇葩的事情,在日本被称为武士道精神,在中国叫做春秋贵族精神。

  好在《三国演义》此时已经成书了,有吕布、关羽、赵云等人珠玉在前,两军列阵、主将单挑也就不算特别突兀了。

  要一边策马奔腾,一边张弓搭箭,还要射中同样骑马快速移动的对手,听起来很不容易,实际操作起来更是十分的不简单。

  山义就射出了六箭,武忠射出了八箭,两人不是射偏,就是被对手用弓拨开。

  山义就刚开始的时候还惦记着要诈败呢,但几个回合下来,好胜心就被彻底激发起来了。

  再说不玩真的,弄不好就被射死了。

  武忠于一百步外作使尽全力状,射出了第九箭。此箭极为精准,正打在了山义就的头盔上,把山义就吓得一哆嗦,差点从马上掉下来。

  明军见状,爆发了山呼海啸般的呼喊声。

  好在箭矢之势已竭,既没有击落头盔,更没有伤到山义就。

  深深地呼吸几次,稳住情绪之后,山义就便高兴了起来。因为自己还剩四支箭,而武忠只剩一只箭了。

  射箭可不只比技艺,还要比体力的。一般好一点的箭手,短时间内能全力射击四五轮,就需要休息一段时间了。

  武忠连续在百步开外射击九次,已经很了不起了。而且马上骑射,比弓箭手静态射击还要耗费体力得多。

  刚刚武忠射出的第九箭虽然精准,但击中头盔时,力道已经轻飘飘的了。

  武忠已是强弩之末,而且射完第九箭,至少得喘息片刻,才能再射第十箭。

  山义就觉得自己稳了,便勒住战马,张弓搭箭,准备好好瞄准武忠,给他致命一击。

  武忠见状,也勒住了战马,同样张弓搭箭。

  山义就见状,颇为惊讶,但却没有第一时间策动战马。因为此时武忠相距自己一百三十步开外,又刚射完第九箭。

  山义就不相信武忠能在这么短的间隔内射出第十箭,同时从一百三十步外击伤自己。

  在‘理性分析’后,做出‘想当然’的结论,这就是人性的弱点。

  说时迟,那时快,电光火石之间,武忠真正使出全力,张弓如满月,最后一箭离弦而出。

  山义就看着流星般飞来的箭矢愣神了,等箭至近前,方才反应过来,赶紧一歪头,堪堪避过要害,没被射中面门。

  但只听铿的一声,左耳一凉。

  惊魂未定的山义就向左耳摸去,待看到满手的鲜血,才惊觉自己半只耳朵给射掉了。

  与此同时,明军、日军之间都爆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叫好声。

  就连日军都被折服了,最开始武忠摆出了车城圆阵这种作弊阵形,日军上上下下还颇为不屑。

  但十轮骑射下来,上至细川胜元,下到普通的士卒,没人自认为能强于武忠。

  明军这边,就连方瑛都惊呆了。皇帝陛下可真不一般啊,手下竟然还藏着如此猛将。

  如果不是这次被自己挑出来和日军对战,武忠还在那里深藏不露呢。

  武忠倒是不骄不躁,缓缓策马近前,向山义就抱拳致歉。山义就也拱手致敬,不仅毫不记仇,反而还大生钦敬之心。

  此战以明军获胜而结果,双方各自收兵回营。

  方瑛、江渊摆酒设宴,为武忠庆功。

  江渊军事能力不行,但政治觉悟却极强。席间提出让武忠率广宁中卫撤至开城西郊,一边修整,一边与张宁共同围困开城。

  第二日,武忠便领命而去。

  接下来,便是明军与日军之间持续不断的小规模交战,明军胜多败少,士气愈发高涨。

  但对日军的轻视,也在不知不觉间滋生蔓延。

  五月二十九日,天阴欲雨。

  天刚刚微亮,尚是灰蒙蒙一片。

  城外的日韩联军十二万倾巢而出,李亦派出汉城之内最精锐的五万军队,一共十七万军队向明军发起了决战。

  等方瑛、江渊发觉对方的决战意图,才知晓大事不妙。

  虽然自己一方也有十几万人,但真正的百战精锐,只有方瑛的三万老京营。

  而对方的日朝联军,战力强劲的精锐至少有八九万。

  这要是短兵相接,那就是双拳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人多。

  方瑛、江渊只得硬着头皮据营寨固守,好在营寨坚固,又有大炮火枪,敌军等闲攻不进来。

  偏偏天公不作美,双方才拿火炮对轰了一个多时辰,便下起雨来。

  这下好了,火炮火枪火药很快就淋湿了。

  急风骤雨、阴云密布,白昼有如黑夜。明军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内部出现了疏漏和踩踏,最终被攻破了营垒。

  日朝联军顺着打开的缺口涌入,接下来便成了短兵相接、白刃战。

  战斗进行的异常惨烈,日朝联军咬住明军,死战不退。甚至打起了车轮战,到了晚上攻击都不停止,就这样没白天没黑夜地轮番进攻。

  一直持续到六月一日,攻势稍减。方瑛带着老京营断后,江渊则率残兵退出战斗,向开城方向退却。

  朝鲜的开城军也不断出击,袭扰围困开城的明军。好在江渊事先指挥军队挖了多道壕沟阻隔敌人,又有张宁、武忠带着少部分精锐拼死反击,总算没让开城军与汉城军对明军形成南北夹击。

  六月四日,江渊率残兵撤到开城西郊与张宁、武忠会合。

  一直到六月七日,方瑛才率领几乎拼光的老京营与江渊会合。

  江渊、方瑛只略一合计,便收敛败兵,撤往平壤。

  好在平壤城依旧牢牢处在明军控制之中,并且依托关隘险阻,修建了完整的防御工事。

  总算是把日朝联军挡在了平壤以南。

  明军损失惨重,日韩损失更大。

  朝军几乎付出了三倍的战损,日军多少强一点,几乎是两头人命,才能换明军一人。

  细川胜元清点完战损之后,也是久久不能平静。入朝十万,一仗就死伤了近六万。

  朝军也没有好到哪里去,也死伤了五万出头。

  明、朝、日三方都是元气大伤,只能各自休整,短时间内再也无法发动攻势。

第629章 请求撤军重臣发难 世子展才维护

  六月十五日,一早,朝鲜军报传至北京。

  兵部尚书罗通被这封烫手的军报惊得久久无言。明军战死了接近六万,日朝联军预估死伤了十二万以上。

  罗通只感觉头皮发麻:阳和口之战,战死四万;鹞儿岭之战,战死五万,土木堡之战,战死十几万。

  当今天子掌权后,在与瓦剌的战争中,前前后后加起来死了有十几万;在根除苗乱的战争中,前前后后死了也有十几万;再加上入朝作战,又死了六万。

  这就太可怕了,意味着正统十四年以前的主力明军几乎死没了。

  现在陕甘边军成了唯一留存下来的旧日主力。

  陕甘边军倒是活得极为滋润,抽调边军组成的骁骑营,皇帝还给肃王的甘州三护卫,曹国公新组建的甘州骑兵,这都是精锐中的精锐。

  再就是皇帝组建的营州卫、天策卫、朵颜卫、靖安卫、占城卫、信义卫。加起来超过二十万人,这是景泰朝的后起之秀。

  罗通总结了一下:正统朝旧军死了五十万左右,景泰朝新军冒出来了三十万上下。

  短短七年时间,就彻底完成了更新换代,细思极恐,细思极恐。

首节上一节365/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