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343节

  吏部尚书何文渊站出来回道:“启禀圣上,南京主官职位空缺甚多,还是先由吏部铨选,再由您最终裁夺为宜。”

  朱祁钰点点头,这才比较符合认知,到了这一步,总算没有忠臣了。

  罗通又问了一遍:“圣上,靖国公上书,说南征大军想要返京,您看应该如何回复?”

  听到这话,朱祁钰脸色明显就不好了,这不是难为人嘛。王骥率领的远征军,那都是老京营啊。

  这要是回来个三四万身经百战的精锐,驻扎在京郊,那我就不用睡觉了,谁还能睡得着觉。

  一个不小心,他们就冲进齐王府,送我归西了,然后再拎着我的脑袋,去迎接他们心爱的正统皇帝复辟。这也太吓人了。

  把他们放在南京?那不是生怕怡王和太子手下没兵没将吗。

  把他们扔到战场上消耗掉?又太刻薄了。再说我和王骥、陈懋之间一直都有默契,他们杀敌立功,我保他们荣华富贵。一旦主动消耗这些老京营,就打破了政治平衡,到时候人人自危,还有谁会替朝廷卖命打仗。

  罗通看着皇帝阴晴不定的脸色,也不敢出言催促。

  琢磨了半晌之后,朱祁钰方才问道:“靖国公麾下,有多少将士想回来?”

  罗通回道:“一半一半吧,那些没什么牵挂的将士,大都愿意留在南方,还有一部人也愿意将家人迁去。

  留在南方,至少可以获得上百亩良田,还能占有奴仆,而且得到的军职也更高,所以还是有相当多的人选择留下的。

  靖国公、宁国公、保定侯都愿意世镇缅甸、孟加,只有南和侯,想率近三万大军北返。”

  “哎,三万大军啊,把他们安置在哪里比较合适?”

  见皇帝又唉声又叹气的,罗通也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了,这时何宜站出来替罗通解了围:

  “圣上,罗尚书刚才不是说,朝鲜在边境屯聚了三万大军吗?”

  朱祁钰点点头:“既然他们愿意回来,许他们回乡探亲三个月,然后去辽东防备朝鲜吧。

  三万对三万,很公平。明年春天在朝鲜边境完成集结即可。”

  这也算是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折中办法。皇帝不相信老京营的忠诚,老京营也确实不忠诚于现在这位皇帝,既然相看两厌,还是不要聚在一起的好。

  皇帝肯定不能离开京畿之地,那就只能由老京营挪挪地方了。

  朱祁钰不想聊了,准备起身回家。但是群臣哪里肯放,好不容易逮着皇帝一次,这次轻易放跑了,下次见面还不定什么时候呢。

  没办法,朱祁钰只得迷迷糊糊靠在软榻上,望着远处的昆明湖发呆。

  礼部尚书王一宁问道:“圣上,九月就是乡试了,这次怎么安排,要录取多少举人?”

  “朝廷正当用人之际,还是三千举人吧,明年会试,取五百进士。时间过得真快啊,今年才取完恩科进士,明年又要取正科进士了。

  到时候我就有一千二百天子门生了。也算是桃李满天下了。”

  魏骥继续问道:“圣上,上次统计户口,更新黄册,是正统七年。按照十年重订一次的成例,去年就应该进行全国统计。”

  朱祁钰点点头:“我知道了,我一直压着不让开始统计,是因为想搞户籍改革,同时还要大赦天下。等改革完,咱们再统计户口吧。”

  “圣上想如何改革?”

  “定户籍四等:良籍、贱籍、奴籍、罪籍。正统朝及之前的贱籍全部赦免,以后重罪之人,入罪藉,比如宣府节度使杨洪那样的。

  明军征讨,俘获的人口,入奴籍。”

  又没人接话了,皇帝的想法,既荒诞不经,又异想天开。

  如今朝会有一个很好的风气:不抬杠。大臣不和皇帝抬杠,皇帝也不和大臣抬杠。

  大家一旦话不投机,立即就揭过去,以后再慢慢说。

  周忱又问道:“圣上,今年山东连续暴雨,虽然黄河、运河经过徐有贞治理后,堤防坚固,但山东境内其它河流泛滥成灾的也不少,而山东巡抚岳正却去了安南,久久未归。

  如果不早加防范,速速调集物资赈灾,恐生民变。”

  朱祁钰笑道:“不论是为君,还是为臣,又或是为民,都要讲仁、义、礼、智、信,这是圣人之道。

  堂堂孔孟之乡,怎么动不动就威胁我要民变呢?山东百姓对君父的忠义何在?”

  周忱回道:“孟子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之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

  感谢 sfridays打赏100点币

第590章 一督四抚安南造船 因势利导攻略

  朱祁钰冷笑道:“那你这话我就有疑问了,我登基以来,有视臣如草芥吗?为什么当年一大堆文臣武将藩王在京城发动兵变,想要杀了我,拥戴大兄复位呢?

  我哪里对不起他们了?好吧,我当时在搞宗藩改革,藩王反我,人之常情,我不怪他们。

  但文臣和勋贵、武将们怎么说?我怎么就视他们如草芥了,以至于他们要视我为寇仇?”

  见众人都不说话了,朱祁钰站起身来,对众人笑道:“我知道你们都不想让我当皇帝,在你们心里我的大兄才是正统。

  但是没办法了,我一家人需要活路,不可能因为们视我为寇仇,我就把皇位还给你们。

  南方那三万京军要回来了,你们可以起兵靖难嘛,赢了我认。”

  说完,不等大臣们反应,朱祁钰便匆匆忙忙回家去了。只留下大臣们呆在原地面面相觑。

  ……

  安南省河内府城,原来的皇宫已经稍加改造,摇身一变成了越王府。

  虽然越王才三岁,但那也得先把招牌挂出来,让安南百姓有个念想。至于黎朝的末代皇帝黎浚,现在已经在琼州安度余生了。

  黎浚还有三个兄弟,其中两个也一起去了琼州。只有最小的弟弟、平原王黎思诚被朱祁钰留在了北京。

  原来的左相国府,则被徐有贞改成了总督府。

  朱祁钰在北京跟群臣大谈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的同时,徐有贞却在总督府中躺于摇椅上,悠哉悠哉地喝着茶,搞起了黄老之学、无为而治。

  两个俏丽的丫环一左一右,摇着团扇。

  可惜好景不长,徐有贞正陶然享乐之时,四位巡抚一起找上门来。

  自从朱祁钰将原安南的北部拆分,分别划给了云南、广西、广东之后,这三省一改永乐、洪熙、宣德三朝时期对安南的冷淡态度。

  云南、广西、广东三省不论是官府,还是民间,现在都愿意一起开发安南。

  徐有贞站起身,与广西巡抚甄完、广东巡抚杨信民、山东巡抚岳正、福建巡抚薛希琏一一见礼。

  福建巡抚薛希琏出现在这里,是来和山东巡抚岳正抢夺柚木的。而且皇帝还把大明的火器大师、工部右侍郎黎叔林派来造船,薛希琏自然不能坐视岳正把好处全占了。

  闽浙和山东相互比拼,都想打造出最强大的海军来。

  不过这次四人一起来找徐有贞,是因为接到了恭让皇帝被废为怡王的消息。

  薛希琏率先问道:“圣上让所有地方官员都上书表达对废帝的看法,我们应该说些什么?”

  徐有贞笑道:“随便说说就行,你是不知道圣上对安南的重视程度。能参与治理安南的封疆大吏,无一不是圣上信得过的。

  所以咱们踏踏实实干活就行了,不用在意京城里那些乱七八糟的破事。”

  两个侍女被屏退,薛希琏继续问道:“怡王和太子就这样都去南京了?我不是要管闲事,只是这场皇位之争结束得也太快了吧。”

  徐有贞回道:“吏部何尚书说过:父有天下,当传于子。现在朝局明朗,我们也不用再左顾右盼,可以安心做事了。

  战船打造得怎么样了?”

  说到战船,薛希琏就开心了:“您别说,这柚木真是打造战船的极品材料,其质地坚硬,既耐腐蚀,又抗虫害,关键膨胀收缩幅度极小。

  是谁想出的要用柚木打造远洋巨舰?”

  徐有贞笑道:“自然是圣上想出来的,我们打造好战船,便去收复旧港。

  小试牛刀,验证过舰队的威力之后,不论是福建,还是广东的海军,全都秘密到山东集结。

  大明海军的第一次大战,目标是日本。

  而且第一战,必须彻底覆灭其水师。因为第一战,对方不知我们底细,以有心算无心,才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战果。”

  一旁甄完听得有些懵:“听这意思,圣上是要对所有藩属国开战吗?”

  岳正解释道:“圣上的意思是,在遥远的西方,有更强大的敌人在崛起。所以我们必须将大明周边的藩国快速汉化,并牢牢卡住战略要地。

  将来东西方必有一场大战,这是关键。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才能理解圣上的行为。”

  甄完摇摇头:“这些对我来说太遥远了,一时也理解不了,到底比不得你们随侍圣上左右那么久的。

  但是给我们广西的靖安中卫、靖安后卫,已经满编满员了。还有成群成群的瑶民,哭着喊着非要加入靖安卫。

  我劝也劝不住,要不再给我们些名额吧。”

  原来当初瑶民被编入靖安军,以广西狼兵的悍勇为收复安南立下了大功。之后靖安军被徐有贞改编为靖安卫。

  每个靖安卫将士按立功多少,分配土地,最少的也能分到一百亩。其他的赏赐、待遇,也全部从厚。

  所以一向不安分的瑶民这下也不作乱了,而是争抢着要加入靖安卫,好‘杀敌报国’。

  靖安九卫,每卫五千六百人。一共五万人,很快就已经满编了。

  徐有贞向杨信民问道:“杨公,您说怎么办?”

  一向爱民如子,在瑶民中威信极高的杨信民,这次也被迫化身为好战分子了:“还是进攻占城吧。

  咱们再组织两广瑶民,创建一支占城卫,占城卫又能整编五万瑶民。

  现有安南的田地已经分完了,我们只能打下占城,然后再把占城的土地分了。

  这样靖安、占城两卫,一共收纳十万瑶民。

  这些两广狼兵,战力强悍。他们人人都分得了大片田地,自然会极力拥戴圣上,帮着朝廷全力维护在安南、占城的统治。

  比宣德朝时,靠几万明军孤零零地困守数座城池强得多了。”

  徐有贞点头笑道:“这都是圣上早就计划好的方略了,用分田赏银的手段,激励广西、广东骁勇善战的狼兵辅助朝廷统治安南,既可以避免大量京军长期驻守安南,又可以保证安南长治久安,难以反叛。

  真是一举多得,我想用不了两年,剩下的天策卫将士也就可以返京了。”

第591章 京师百姓感念善政 宗藩改革亲郡

  吃着徐有贞给画的大饼,甄完也精神振奋起来了:“以后我们还可以去打暹罗和真腊,两广的瑶民凑足二十万大军都不成问题。

  如此一来不仅能开疆拓土,这些瑶民和他们的家眷南迁之后,我们治理两广的压力就小多了。

  然后我们再把汉民迁进两广,只需要两代人、五十年,就可以把这一大片领土全部巩固住。”

  杨信民笑道:“那你负责在两广征兵,我负责在清化府整军备战。明年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开战了。”

  而岳正和薛希琏则继续和黎叔林一起造船,一总督四巡抚分工明确,各有职分。

  徐有贞总结道:“那就这么办吧,我派人去请监军来,然后把我们的计划报备一下,便开始分头行动。”

  监军太监高平,和以前那位大名鼎鼎的监军马骐完全不同,这一年来,高平就一直待在河内城中,接受各路权贵士绅的邀请,每日里吃喝玩乐。

  上至总督巡抚、下至安南的地方士绅官吏,可都太喜欢高平了。一个监军,如果既不干预军政事务,也不讹诈权贵士绅,既不为皇家横征暴敛,也不去祸害欺压百姓,那他就是世上最好的监军。

  朱祁钰给了徐有贞、杨信民等人极大的自主权,小事可以自己决定,大事几人商量之后,只要向高平报备一下,便可立即施行。

  ……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太平无事。

  九月初五,秋高气爽、云淡风轻。

  朱祁钰在青云阁中唠叨了整整一上午,好容易送走了王越和余子俊去戍边,便同何宜、高瑶一起去半山腰的观心亭喝茶、聊天、看风景。

首节上一节343/435下一节尾节目录